十六大以来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合集下载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中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对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新,稳妥有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改革措施和制度规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年12月3日附件: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也要看到,干部人事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制定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解读党的十六字干部方针

解读党的十六字干部方针

解读党的“十六字”用人机制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党站在制度建设的高度,提出了建设“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十六字”用人机制的思想。

这对于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更好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解读我党“十六字”用人机制,可以有三个维度。

从宏观层面看,这是党中央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所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用人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中观层面看,党的“十六字”用人机制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结构,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广纳群贤”是“十六字”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强调人才的开源引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没有这一条,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尽其才”是这个用人机制的核心和灵魂,讲的是人才效益最大化问题,重心在于要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让人才作最大、最佳的弹性振动,淋漓尽致地发挥其应有潜力。

“能上能下”是这个逻辑体系的关键和保障,说的是人才的良性、有序的进退问题。

这一点很重要。

首先,“能上能下”本身是一个客观规律,只能用好这一规律,而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其次,对干部用人机制来讲,“能上能下”又具有特定的意义。

一方面,“能上”对“广纳群贤”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对“人尽其才”也将产生正面的激励功效;另一方面,“能下”也是选优汰劣的必然要求,既有益于为拔尖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它又在客观上构筑了一种“危机”氛围,有利于更好地“人尽其才”。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充满活力”不是具体的选人用人的方式、方法,而是指党的用人机制在某一时空面上所反映出来的状态和要求。

但不是说,这一点可有可无。

相反,必不可少。

首先,这是一种总体状态。

只有做好了前面三条,党的整个用人机制才可能真正充满生机活力。

其次,这又是一个具体要求。

对用人机制前三条的每一条来说,都必须按“活”字要求做好文章,抛弃了“活”字,就不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用人机制。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1361352215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1361352215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内容摘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贯穿我国改革发展全过程的一类艰巨任务。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发生深刻变化,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

关键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发展观干部队伍干部任用条例干部工作 1980年带病提拔干部管理党内监督条例先进性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贯穿我国改革发展全过程的一类艰巨任务。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发生深刻变化,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

一、实践突破:初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干部人事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正确领导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展开、不断深化,现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它大体经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党的十二大前后,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拉开大幕。

以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基础,通过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制定我国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简称干部“四化”)的方针,建立起老干部离休退休制度,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在实现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第二阶段,党的十三大前后,重点改革当时的干部管理体制。

为了适应从农村到城市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阶段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展开:纵向方面,本着“管少、管好、管活”的原则,实行下管一级的干部管理体制;横向方面,以建立公务员制度为重点,探索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形成各具特色的干部管理制度。

第三阶段,党的十五大前后,主要改革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

这一阶段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的“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简称“四句话”)的要求,创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尤其是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 领导。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 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 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的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 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 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 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指导他们依照法律 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 2、对党的执政方式问题,十六大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即坚持 依法执政。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的 具体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 范围内活动。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国家政权、群众团体和各种经济文 化组织,党应当保证政权组织充分发挥职能,应当充分尊重而不是 包办群众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因此,党的依法执政职能就 是支持和保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履行职责。
政府经济角色的正位 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制定经济发展 战略和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主要体现, 政府社会角色的正位 政府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失业、住 房、灾救、贫困人口等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治安、医疗卫生、教 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都要制定正确的政策。 3、关于政体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形式的改革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为我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容更变;但人民代 表大会作为政权组织体制,则是可以进行改革的。 (2)“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行 国家结构形式作为国体的 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可以改革调整的。 “一国两制”的实行,使中 国的国家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形成一种创新的国家结构形式,即带 有复合制某些特征的单一制国家形式。 (3)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 村民委员会和城镇居民委员会是 群众自治性组织。这是我国国家政治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使基 层政权体制和边界的划分更加合理、清楚,更有利于向民主化的方 向发展。

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昨天,中组部、人事部召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就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引进竞争机制、充分发扬民主、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部署。

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的必然要求,标志着我们党的干部人事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充分认识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这一重大政治责任。

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发现、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监督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机制和科学方法,根据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使各项改革配套进行,整体联动,相互协调,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对于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要下力气抓好贯彻落实;对于经过实践检验确属比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要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及时转化为法规性文件,适时出台;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亟待解决而难度又比较大的一些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要在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同时,以完善公务员制度为重点,推进机关人事制度改革;以创新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和激励约束机制为重点,推进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重点把握好四个问题:一是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坚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以昆明市为例【择要】作为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事业单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主要领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昆明市自1995年开始在部分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到2006年7月在全市所有事业单位全面展开的人事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就改革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基本情况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情况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区、各部门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上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制定并出台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性政策措施.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试点工作,在试点中抓住用人制度和分配机制这两个重点难点问题,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全面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现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着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方面。

因此,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滞后性问题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代会几乎都反复提出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问题。

历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对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阐述可以概括为四大指导方针:一是在结构性改革计划经济时期大一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符合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

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体思路,十三大、十四大、十六大都先后一致地强调这一主题。

二是给予企事业单位必要的人事自主权。

三是人事制度改革应该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制度建设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制度建设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制度建设历程及其基本经验自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执政之道,要在用人。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这就需要有正确的干部政策以及建立相应的干部制度,并使制度法制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为分水岭,对我们党的干部制度建设历程进行回顾,并总结干部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干部制度建设和进行干部制度改革。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干部队伍主要由党政干部队伍、企业干部队伍和科技干部队伍组成,其中党政干部队伍是干部队伍的主体,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党政干部制度的改革问题,本文所指的干部主要是指党政干部。

一、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党对干部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使之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前后。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干部队伍呈老化趋势,并且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干部。

针对这种状况,党中央制定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并因此打破了我党长期以来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1982年2月,中央做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

十二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年龄和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工作的干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或者离职休养,或者退休。

”通过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废除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实现干部新老合作和交替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1983年,中央又适当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按照“管少、管好、管活”的原则,采取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改变了过去在干部任用上大包大揽的做法,扩大选人用人自主权,使对干部的任用更能结合当地的实际。

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

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

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现就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准用好干部,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一大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被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上是好的。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仍然是干部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影响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广大干部的迫切愿望,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各级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要坚持预防、监督、查处并举,把严格监督、严肃纪律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始终,经过3至5年的努力,进一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的学习教育。

要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领导干部主体班次的重要内容。

对新进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要及时进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的专题教育培训。

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与干部进行任职谈话时,要对学习贯彻党的干部工作法规和执行组织人事纪律提出要求。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改 革开 放 3 0年来 , 作为 改革 系统 工程之 一 的干 部 人事 制度 改 革 , 过 了积 极 探 索 、 断成 熟 的 历 走 不
他 战线 一样 , 以落实 干部政 策 为切 入点 , 开始进 入 到 为改革 开放作 思 想 、 论 和 组织 准 备 的拨 乱 反 正 时 舆 期 。17 98年 , 的十 一届 三 中全 会 的 召开 实 现 了人 党 事 干部 制度具 有 历史 意义 的伟 大 转折 , 克思 主义 马 的思 想 、 政治 和组 织路线 重新 得 以确立 , 会强 调要 全
20 09年 5月 第 3期 ( 总第 11 ) 7期
中 州 学 刊
Ac d m cJ un lo h n zo a e i o ra f o gh u Z
Ma 2 0 y, 0 9 N . o3
【 建热点 】 党
我 国干 部 人 事 制 度 改革 : 回顾 与 展 望
程 天 宝

“ 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 “ , 认真 实行考核、 奖惩 、 降等制度 ” 显示 了对 干部人事 升 ,
制度 改革 的意 向 。为 了保证 三 中全会所 提 出 的政 治 路线 的实 现 , 一 届 四 中全 会 提 出 “ 须认 真 解 决 十 必
组 织 路线 的 问题 ” 9 9年 中央 组织 部 召 开全 国组 。17
程, 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 了积极 的推动作 用。当前,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新时期 , 面对 新 的形势 和任 务 , 一 步 深 化 干部 人 事 制 度 改 进 革,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 关系到党的执政地 位 的巩 固 、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事 业 的发 展 和 中华 民 族的伟大复兴 , 是一项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的工程。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先后经历了拨乱反正、局部改革、整体推进等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今后,还需进一步理清思路,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增加干部队伍的活力,强化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干部的正常退出机制,从而建立一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关键词:干部人事制度;党内民主;干部实绩考核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改革系统工程之一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走过了积极探索、不断成熟的历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程。

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逐步展开和不断深化。

从改革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特征来看,这一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拨乱反正、序幕开启阶段这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1978—1981年),其主要特征是:在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上实现拨乱反正,确立新时期的干部路线,提出人事干部制度改革的意向。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干部人事工作与其他战线一样,以落实干部政策为切入点,开始进入到为改革开放作思想、舆论和组织准备的拨乱反正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人事干部制度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重新得以确立,全会强调要“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认真实行考核、奖惩、升降等制度”,显示了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向。

为了保证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政治路线的实现,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认真解决组织路线的问题”。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特点及思考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特点及思考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特点及思考发表时间:2010-10-08T11:08:54.96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李猛[导读] 过去选拔干部大多采取组织任命的形式,推荐和考察环节不规范,缺少一种群众参与机制。

李猛(郑煤集团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全党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深入,必须坚持创新精神。

中央批准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就是一个创新的产物,其中既有思想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也有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

它在总结20多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拓宽和加大了改革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在许多方面体现出新的特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工作思路《纲要》对今后10年,尤其是“十五”期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讲了五条,概括起来,可以说是要“建立一个机制”,即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两个体系”,即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和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形成一套制度”,即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分类管理、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创造一个环境”,即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

其中,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是其核心内容。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观念更新为基本前提,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扩大民主为改革方向,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程度和透明度;以解决干部“能下”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关力度;以完善考核为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择优汰劣的选人机制;以推进交流为重要措施,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以加强监督为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制约制度和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的历程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邓 小 平 理 论 和 党 的 基 本 路 线 指 引 在
下,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展开 , 并取得 了重大进 展 , 完成 了从单项 突破 到整体推进 、 从局部改革 到全 面规划 的 转变 , 形成 了较 为完善 的干部人 事制度 改革 法规 体系 , 有
意义 。

报酬 、 职务与职级 、 奖惩等问题相互缠绕 , 仅靠在某个方 面
采取措施 已难 见效。这就要 求改革 必须 从更宏 观 的层面
加 以设 计 , 整 体 上 加 以 推 进 。2 0 从 0 0年 6月 , 中 央 总 结 党
十三 大 以来 干 部 人事 制度 改 革 的成 就 和 经 验 , 定 了 制
突破到整体推进 的过程 。党 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 后 , 中央提 出了干部 队伍革命 化 、 轻化 、 年 知识 化 、 专业 化 的方针 , 废
出《 国共产党党 内监督 条例 ( 中 试行 ) 、 中国共 产党纪 律 》《 处分条例 》 5 ” 和“ 十1 文件 , 其涵盖的 内容 , 及到社会广泛 涉
党 中央结合改革开放 形势 的需要 , 下放 干部 管理权 限 , 以
管少 、 管好 、 管活为原则 , 实行下 管一级 的干 部管 理体 制。 这一改革 , 扩大了下级党 委 的干部管 理权 限和企 业 、 事业 单位 干部人事 自主权 , 一定 程度上 改变 了统得 过死 、 在 权 力过分集 中的状况, 调动 了多方面 的积极性 。 十三大 以后建立 了公 务员制 度 , 以公务员制度 建设 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干面规划的转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法规体系有力地推进了新时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

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中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对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新,稳妥有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改革措施和制度规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年12月3日附件: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也要看到,干部人事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制定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国政府改革价值取向重要转变

中国政府改革价值取向重要转变

中国政府改革价值取向重要转变 最新一期的《学习时报》刊载文章指出,目前中国政府改革的价值取 向已经或正在发生重要转变,更符合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实 际情况。

这将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制度环境、文明走向、国际地位 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文章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 会以来,中国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改革的目标更明 确,改革的路径更清楚,改革更具有内生性或符合本民族的文化特性,中 国政府改革步入一个更为符合中国发展实际、更为成熟的阶段。

文章分析指出,从政府组织机构改革来看,改革由以往的注重政府组 织机构的精简向注重强化组织内部管理的转变。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将朝着强化政府组织机构内部管理、 提高组织效率、完善服务程序等方面转化。

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及 2004 年以来出台的干部管理的 六个文件,都反映了中国政府改革将注重强化组织机构内部管理的基本价 值取向。

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来看,改革由以往的注重公务员数量的精简向注 重提高公务员素质的转变。

特别是中组部颁发的五年干部培训纲要明确反映了这一改革的价值 取向。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

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干部是国家首要的软实力,干部的素质决 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干部的公共精神、干部的公共政策制定能力将决 定着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兴亡。

注重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将是中国提高执政能力的基本价值选择。

从政府工作的基本价值追求来看,改革由以往在效率、公平上的偏重 向强调公平与效率并重的转变。

市场管效率,政府管公平,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有效分工 的一个基本原则。

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政府更迭或发展受挫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腐败 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腐败必然导致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下降,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乃至政 府失效;而社会不公平则促使社会团结的瓦解和社会诚信的丧失。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全文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全文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也要看到,干部人事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制定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基本目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干部群众参与度。

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等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和落实。

近些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几个亮点

近些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几个亮点

近些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几个亮点作者: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18期邓小平发表“8·18”讲话时过32年,尽管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仍然面临诸多困境,但各地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针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方面的探索也亮点纷呈。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归纳梳理出干部人事制度近些年来的几个亮点。

亮点一:“公推直选”——从“敏感事项”到“正常事项”公推直选作为党的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探索,其发端与发展经历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等三次代表大会,最终在十七大修改党章时被正式吸收进来,具体表述为“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

“公推直选”从2001年四川平昌等地的首次运用,到十七大前江苏等地的高调运用,再到十七大郑重修改党章,经历了“敏感事项”,即只做不说,到后来的“讨论事项”,即多做少说,再到后来的“正常事项”,即又做又说等三个发展阶段。

公推直选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实践证明,这种选人模式对于杜绝干部任用中的不正之风,激励优秀人才迅速脱颖而出,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亮点二:干部考核机制初步建立2009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阐述了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就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对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

《意见》体现了中央对干部考核工作的新部署,意味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被贯穿于干部考核的全过程。

这一干部考核评价新模式的启动,是进一步提高全党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亮点三:民意测验,强调群众满意人民群众满意与否,是检验一个地方施政水平的重要标准。

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大举措

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大举措

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大举措——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组部副部长、人事部部长张柏林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

公务员法是我国50多年来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依据宪法,结合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实践,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公务员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是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一、公务员法的立法背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

建立和实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一项重大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制定公务员法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依法治国,一方面要求依法管理和监督各级党政干部,将他们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另一方面,要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各级党政干部的行为,确保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党和国家各项管理工作依法进行。

我国50多年来一直没有一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法律,干部人事工作的法制化建设相对滞后,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法制建设,实现对党政机关干部的依法管理、依法监督和依法保障,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制定公务员法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明显地暴露出来。

主要是:“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致使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等。

为此,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提出: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大以来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和发展。

一、确立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总结以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与重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

”这一基本思路,将改革的重点集中到“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上,将改革的方向明确为“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这样,就使得改革的重点内容更加突出,目标更加清晰。

早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就曾针对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提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随后,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干部分类管理工作全面展开。

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并制定了以“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目标。

为此,1995年2月,中央制定并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首次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步骤与程序。

20XX年6月,党中央总结十三大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就和经验,制定了《20XX―20XX年深化干
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纲要》规划了十年内党政干部、企业领导人、事业单位领导人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按照这一重点要求,20XX年,中央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新《条例》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扩大民主、强化监督等方面作出了更加规范和严密的规定。

上述改革重点的探索,使得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制定了相应的条例,但在管理监督方面,由于探索不够,相对薄弱。

对此,十六大报告把“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这就使改革的重点内容不仅突出,而且注重从系统上来扩展、延伸。

二、出台了系列法规制度
针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与目标,五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监督的法规制度。

主要有:
制定了一些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单项规定。

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任方式,这一方式虽然在以往条例中已得到了确认并作出了规定,但由于内容比较原则、简单,操作起来随意性较大。

20XX年4月,中央分别制定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
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的单项条例,这一新的选任方式由此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为保证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落实,中组部于20XX 年制定并下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办法》规定了新的考核评价主体、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从中体现了扩大民主、突出实绩、科学考核等原则。

加大了干部管理监督方面的制度规定。

五年来,除出台了一些干部选任方面的单项制度外,比较突出的是出台了较多的干部管理监督方面的单项制度。

如《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等等。

这些单项管理监督制度的出台,比较集中,比较突出,弥补了以往相对薄弱的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监督工作。

规范了选拔任用“主体”的表决方式。

党中央颁布了《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这是对选任“主体”,即党的全委会在重要干部决定方式上的规范化。

三、试行了基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公推直选”或“两推一选”的试点
十六大以后,全国各地,特别是四川、湖北、江苏等省,开展了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的试点,个别地方甚至试行了县长竞争性选举。

上述系列改革成果和探索说明,五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新形势新任务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第一,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
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经过近30年的探索,已经确立了“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这一重点,尽管这一重点未完整地涵盖干部机制的全部,如撤换、罢免、弹劾、工资、培训等,但从整体上看,具有了一定的系统性。

然而这一重点仅仅是突出了改革的重点内容,却未突出改革的重点对象。

在实践中,对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的任命与管理监督制度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出台了一系列单项法规,但是对选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本上还是处于基层和小范围内的试点之中。

选任制干部是党政领导干部的中坚,是人民直接授权的主体,理应成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

但由于选任制是对长期以来实行的委任制的革命,因而也成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

关于这一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早在十三大政治报告中就已指明了方
向,提出“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和业务两类。

政务类公务员,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组织法进行管理,实行任期制,并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

”20XX年6月制定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也提出要“积极探索在差额选举的条件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充分发扬民主的方式方法。

”至今,这一改革的重点与难点的推进仍未提到“工作思路”上来。

客观地说,选任制干部改革与委任制干部改革相比,难度较大,风险也大,推进过程中难以预料的问题随时都会出现。

但如果以此为由,迟迟不推进,那么,委任制干部的改革也难以彻底。

因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要逐步由重点内容日趋明确、日趋完整,向重点对象日趋明朗转化。

第二,制定“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的改革近期任务
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改革目标,这是大方向和总原则,但是,近期预计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如科学化,目前是否应加大干部的分类工作,不仅要把党政干部、企事业领导人分开,进行各具特色的选任标准、途径、主体的探索,而且还必须对党政领导干部进一步分类,区分选任制与委任制干部,探索各自选任管理的方式与特点。

民主化的总目标是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任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当前应重点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的提名权、
考察权、测评权等,使党员和群众在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上发挥“主体“的作用。

制度化,就是加快上述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的细则、条例的出台及其配套措施。

第三,改革的步骤应由“整体推进”向“核心”部位突破
加大选任制领导干部试点的进度和范围,是“核心与攻关”的内容之一。

具体说:先从扩大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公推直选”的范围入手,探讨党员和群众直接提名候选人,候选人发表竞职演说和个人陈述,最后实行差额选举的方式。

之后逐步扩大到县级主要党政干部。

另一核心内容是,加快选拔任用干部“主体”的改革,也就是“党委”内部职能的合理划分和运行规则。

这既是党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的革新,也是干部人事选任“主体”的改革。

目前已规定,重要干部的决定权,由常委会决定转向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今后,在继续落实这一制度的同时,还需建立相应的常委会、全委会工作规则。

上述两项内容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与攻关”部位,它们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扩大试点并取得突破,才能带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也才谈得上实质性的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