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和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醇和醚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醇
第二节 醚
重点内容:
醇和醚的化学性质
难点内容:
醇和醚的化学性质
学时:4
第一节 醇
一、分类和命名
选长链——含羟基; 编位次——羟基始。

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的结构是不能稳定存在的。

因此,在多元醇中,像乙二醇,丙三醇这样的名称并不会产生歧义。

只有当碳原子数多于羟基数目时,才需标出羟基所在的位置。

如:
二、结构和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特点是存在分子间的氢键作用
为什么醇具有较高的沸点?(分子间氢键缔合)
醇分子中烃基对氢键缔合有阻碍作用。

多元醇,分子中两个以上位置可形成氢键。

低级醇与水互溶。

醇在强酸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CH 3C CH 2OH CH 2O H CH 2O H CH 3CH =
C CHCH(CH 3)2(CH 3)2CH OH 3__ _2甲基戊醇
243__ _4_ __ _甲基异丙基己烯醇CH 3CH CHCH 3
CH 3CH 2O H O H CH 2CH 3_ _22_甲基羟甲基_ _1 , 3丙二醇
2__ _1乙基
环己醇
三、化学反应 一元醇的化学反应 ROH 的反应活性1°>2°>3° 烷氧负离子的碱性: 碱性:盐的生成
(二)碳氧键断裂的反应 1、亲核取代反应 (1)与氢卤酸反应 醇的亲核取代反应一般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酸催化可使羟基质子化,减弱C-O 键,然后以水的形式离去。

SN1机理: (多数 叔、仲醇以及一部分伯醇)
这是因为按SN1机理进行反应时,可能发生分子重排的结果。

C 性酸 性α涉及αH 的反应主
次C H 3C C H C H 3C H 3O H
H +C H 3C C H C H 3C H 3H 2H +重 排CH 3C CH CH 3
CH 3+2°碳正离子
仲醇与HX 酸的反应中,生成重排产物则是SN1机理的重要特征。

SN2机理:(多数 1o 醇 特点:没有重排 )
下面的反应能否顺利进行?
然而,作为新戊醇这一伯醇与HCl 的作用却是按SN1历程进行的,且几乎都是重排产物。

这是因为按SN2历程进行反应,因空间位阻较大,不利于亲核试剂从背后进攻中心碳原子,反应难以进行。

若按SN1历程进行反应,虽然生成的中间体是稳定性很小的伯碳正离子,反应速率较慢,但因伯碳正离子可重排为稳定的叔碳正离子,故得到的是重排产物。

醇的亲核取代反应要比卤代烷困难,其原因在于醇羟基的碱性较强,是个不好的离去基团。

碱 性:
因此,醇的亲核取代反应需在酸催化下进行,或将醇羟
基先转化为好的离去基团,以利于反应的进行。

r C H 3H C H C H 3
C H 3r C H 3C C H 2C H 3C H 33°碳正离子O H 2+H H 2O X RCH 2O H
+X O H 2δδRCH 2C X CH 2R C H 3C C H 2H 3C H 3O H H +C H 3C C H 2C H 3C H 3C H 3C H 23C H 3+重 排C H 3C C H 2C H 3C H 3+1°碳正离子O H 2+H 2O 3°碳正离子Cl C H 3C C H 2C H 3C H 3C l HO >X
练习:(a) 苄醇、对甲基苄醇、对硝基苄醇。

(b)苄醇、α-苯基乙醇、β-苯基乙醇。

Lucas试剂:浓HCl —无水ZnCl2
(2)与PX3作用:
醇与PX3作用生成卤代烃的反应,通常是按SN2历程进行的。

由于反应中并不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故一般不发生重排。

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构型反转。

3)与氯化亚砜作用——SNi历程
收率高,产物容易分离。

若对生成的酸性气体处理不利会造成环境污染。

只适合制备氯代烷。

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构型保持。

反应历程:
由于发生亲核进攻的氯原子与即将离去的SO2位于同侧,故在反应过程中,醇的α- 碳原子的构型始终保持不变。

该机理称为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并以“SNi” 表示之。

(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internal)。

( 2 )成醚反应(分子间脱水)
醇的分子间脱水生成醚的反应是SN反应。

醇的分子内脱水消除的是β- H,需要比较高的活化能,故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醇的分子间脱水是制备简单醚的重要方法,其中以伯醇效果最好,仲醇次之,而叔醇一般得到的都是烯烃。

醇的分子间脱水一般不适合制备混合醚。

但用甲醇和叔丁醇来制备甲基叔丁基醚,却可以得
到较高的收率。

因为反应中很容易形成叔丁基正离子,使反应按SN1历程进行。

(3)消除反应(分子内脱水)
大多数醇在质子酸的催化下加热,则发生分子内脱水,且主要是按E1机理进行的。

其反应活性顺序为:
3°ROH> 2° ROH > 1° ROH
氢从含氢较少的 -C碳上脱去,生成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多的稳定的烯烃。

既然反应是按E1历程进行的,由于反应中间体为碳
正离子,就有可能先发生重排,然后再按Saytzeff规则脱
去一个β- H 而生成烯烃。

如:
然而,用Al2O3为催化剂时,醇在高温气相条件下脱水,往往不发生重排反应。

C H C
C H3
H3
O H H
+
C H3C
C H3
C H3
3
2
C H C
C
H3
2
+
+
+
3
C H3C
C H3
H3
O C H3
C H C
C H3
H3
O
H3
H
H3H3
+
( 84 % )( 16 % )
C H3C C H C H3
C H3
H3H
H+C H C H C H
3
C H3
H3
C H3C H C H3
C H3
3
H2O
+
重排
C H3C C H C H3
C H3
H3
+
+
C C
C H H3
C H H3
C H2C H C H3
C H3
H3
=+
(20%)(80%)
Saytzeff产物
醇的分子内脱水成烯与分子间脱水成醚是一对竞争反应,体现了取代与消除的竞争。

一般地: 叔醇主要得到消除产物烯烃,伯醇主要得到取代产物醚; 高温有利于生成烯烃,低温生成醚
(4)成酯反应
醇可与H2SO4、HNO3、H3PO4等无机含氧酸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无机酸酯。

该反应也是SN 反应,通常伯醇按SN2机理进行;叔醇按SN1机理进行。

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是重要的烷基化试剂。

高级醇的酸性硫酸酯的钠盐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伯醇与硝酸反应可以顺利地生成硝酸酯;多元醇的硝酸酯是猛烈的炸药。

甘油三硝酸酯(亦称硝化甘油),是一种猛烈的炸药,但它亦可用作心血管的扩张、缓解心绞痛的药物。

(三) 氧化和脱氢反应
由于受―OH 的影响,醇分子中的α- 氢原子比较活泼,容易氧化或脱氢。

1.氧化反应
常用的氧化剂:
由伯醇制备醛之所以收率很低,是因为醛很容易被氧化成酸。

若想得到高收率的醛,可采用较温和的氧化剂或特殊的氧化剂。

C H 2O H C H O H C H 2
O H
+ 3 HNO 3
H 2SO 4100
℃C H 2O NO 2C H ONO 2H 2O NO 2K 2Cr 2O 7 - H 2SO 4 、 CrO 3 - HOAc 、 KMnO 4等。

1° ROH [ O ]RC HO [ O ]RC O O H
2° ROH [ O ]RCOR ’3° ROH 因无 α - H ,难以被氧化,若在强烈条件下氧化,碳链将断裂。

CH 3CH 2CH 2CH 2O H CH 3CH 2CH 2CHO (50%)CH 3CH(CH 2)3CH 3O H CH 32)3CH 3(96%)
a. 沙瑞特(Sarrett)试剂
该试剂是吡啶和CrO3在盐酸溶液中的络合盐,又称PCC(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氧化剂。

由于其中的吡啶是碱性的,因此,对于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的醇类氧化成醛(或酮)时,不但产率高,且不影响分子中C=C 、C=O 、C=N 等不饱和键的存在。

分子中双键、三键保留
b. 活性MnO2
该氧化剂对活泼的烯丙位醇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氧化作用,而不影响C=C 双键。

c. DCC-DMSO
( 2 )欧芬脑尔氧化法(2o 醇氧化成酮,不饱和键保留)
2 、催化脱氢
伯醇或仲醇的蒸汽在高温下通过活性Cu(或Ag 、Ni 等)催化剂表面,则脱氢生成醛或酮,这是催化氢化的逆过程。

叔醇因没有α- 氢原子,故不能脱氢,只能脱水生成烯烃。

二元醇的化学反应
(一) 高碘酸或四醋酸铅氧化
反应定量进行,经环状高碘酸酯进行:
α-羟基酸、1,2-二酮、α-氨基酮及邻氨基醇等有类似反应。

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用高碘酸氧化的产物及消耗的试剂用量。

(二) 邻二醇的重排反应——频哪醇重排
不对称的邻二醇,重排如何进行?
∙ 优先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决定基团迁移及反应的产物。

∙ 提供较多电子的基团优先迁移
迁移能力:芳基 > 烷基或H
反应历程
四、硫醇
通式:RSH 官能团:-SH (巯基)
(一) 命名
乙硫醇 2-丁烯-1-硫醇 2-巯基乙醇
(二) 硫醇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1)硫醇的酸性与硫醇盐的形成
临床上用作重金属解毒剂。

2)氧化反应 C 6H 5CH CHCH 2O H =CrO 3 - C 5H 5N CH 2Cl 2C 6H 5CH CHCHO =(85%)CH 3CH 2O H 250 ~ 350℃
Cu CH 3CHO
硫醇易被氧化
3)亲核取代及与羰基化合物的加成
五、醇的制备
1、卤代烷水解
2、以烯烃为原料
a.烯烃的水合
b.烯烃的硼氢化氧化
3、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等反应
在格氏试剂烃基上增加一个碳原子
在格氏试剂烃基上一次增加两个碳原子
(2)制 2°醇(格氏试剂与醛反应)
b. 一取代环氧乙烷与格氏试剂反应
在格氏试剂烃基上一次增加两个以上碳原子。

( 3 )制 3o 醇
格氏试剂与酮反应
[设计合成路线]
二元醇的制备
1)烯烃的氧化
2)水解
第二节醚和环氧化合物
一、醚的分类与命名
1.无环醚
衍生物命名法
2.环醚
碳链与氧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醚。

以“环氧”作词头或用杂环命名。

•冠醚
含有多个氧的大环醚,形状似王冠。

m-冠-n
m: 碳、氧原子总数
n: 氧原子数
二. 醚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碳-氧-碳键角与水的氢-氧-氢键角相当。

醚分子中存在可以形成氢键的氧原子,可以与水形成氢键,所以醚在水中溶解度与醇相当。

醚分子中没有活泼的氢原子,故不能形成醚分子间的氢键,所以醚的沸点比同分子量的醇要低得多。

三. 醚的化学反应
1. 醚的自动氧化
醚分子中的α-H容易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
醚和O2反应生成可爆炸的过氧化物。

2. 醚的碱性(氧盐的形成)
3. 醚键的断裂
HI > HBr > HCl
在大多数情况下,醚键断裂总是较小的烃基生成卤代烷这是遵循SN2反应的规律的结果。

芳基烷基醚断裂, 生成卤代烃和酚。

•酚羟基、醇羟基的保护
•催化氢解
四、环氧化合物(epoxide)
(一)结构
1,2-环氧乙烷是一个张力很大的环,因此比一般的环醚或开链醚的性质要活泼。

(二)反应
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是亲核试剂对碳氧键进攻的亲核取代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很好的应用。

这些反应即可以是酸催化的,也可以是碱催化的。

有证据表明,反应是按照SN2机理进行的。

1, 2-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的方向
1)酸催化开环(SN2反应)
酸性条件下,试剂进攻取代较多的碳。

近似SN1反应。

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是发生构型翻转,这是SN2反应的特点。

2)碱催化开环
碱性条件下,试剂进攻取代较少的碳。

是一个SN2机理。

与手性碳相连的键没断裂,绝对构型保持不变。

五、冠醚
环腔结构。

分子呈环形,中间有一个空隙,氧原子向内,
CH2向外。

主客体配合物主体(host) 客体(guest)
•选择性地络合不同金属离子,用于分离金属离子。

作相转移催化剂
手性冠醚
手性中心的引入,使其对客体分子具有结构选择性
和手性选择性。

冠醚环上连接环糊精,增加对客体分子的多点识别。

•含冠醚结构的化合物
六、硫醚
(一)硫醚的性质
通式:RSR
1. 亲核取代反应
2. 氧化反应
3. 脱硫反应
(二)亚砜的结构与性质
硫氧双键:一个σ键,一个π键
亚砜中硫氧键的三种表达方式:
一个极好的溶剂(非质子偶极溶剂);
一个好的促渗剂(穿透能力极强)。

•氧化作用
七、醚的制备
1. 醇分子间失水
2. Willamson(威廉森)合成法
3.制环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