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信任及其研究方法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信任及其研究方法概述
摘要:本文总结概述了人际信任的研究现状,包括人际信任的定义、相关理论和测量工作,并对人际信任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人际信任定义相关理论测量工具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吉林省社科办一般选自项目“家校合作的开放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合同编
号:2007261。
1.人际信任的定义
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人际信任一旦形成就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因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进行交往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认知和评估,这样就形成了人际信任。
波兰社会学家彼得·什托姆普卡在其著作《信任》一书中把信任作为一种社会理论进行研究,在当今充满偶然性、不确定性及全球化条件下,信任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中心问题。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并详细地论述道:“离开了信任,社会自身将变成一盘散沙,因为几乎很少有什么关系能够建立在对他人不确切的认知之上。”
2.人际信任的相关理论
2.1认识发生论
erikson、吉登斯等从个体心理学角度研究信任产生的过程,他们认为对人的信任来源于儿童早期的经验,主要是婴儿与看护人之间的关系。婴儿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包括自然与社会),看护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婴儿心理发展过程,如果婴儿受到看护人定期良好的照顾,就会在婴儿心中逐渐形成一种对于秩序的期待,这种
期待就是信任;如果婴儿得不到看护人的精心照料,那么他(她)不
可能获得安全需求的满足,可能经常会处于恐惧与不安中,长大之
后可能比较孤僻,不会太信任人。婴儿时期形成的信任是一种基本信任,这种基本信任是他(她)以后所有形式信任的基础。
2.2文化决定论
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人际信任是从一个行为规范、诚实而合作的社区中产生出的一种期待,它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群体成员的素质,信任不能单纯地通过理性的投资决策来获得,而是从宗教、传统、习俗中产生。
2.3道德基础论
该理论认为信任可以划分为两类:对熟人的信任是“策略性信任”,即在以往的交往基础上的习惯性、仪式化的信任;对陌生人的信任是“道德性信任”,道德性信任反映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乐观的人会给自己所不认识的人更多的信任。
3.测量工具
3.1人际信任量表
该量表是由rotter(1967)编制的,用于预测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
陈述的可靠性的估计,量表包含两个因子:对同伴或其家庭成员的
信任(对亲密他人的信任)和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共25个题项,采用5级评分法。该量表内容涉及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不同的社会角色。
3.2同伴信任量表
该量表是由rempel和holmes(1986)编制的,又称为人际信任量表,用于测查关系密切者的相互信任,共18个题目,涉及信任的三种内涵:可预测性、可依靠性和信赖性。可预测性指我们能否预见到同伴的特定行为,可依靠性是信任核心的成分,而可信赖性则使人们
能毫无保留地确信同伴将继续负起责任并关心自己。该量表采用7级评分法,其中从“1分=完全不同意”到“7分=完全同意”,总分从18分(信任度最低)至126分(信任度最高),中间值为72分,此量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3信赖他人量表
改量表是由rosenberg.m(1957)编制的,用于测查受试者对一般
人的可信性、诚实、善良、慷慨和友爱等本性是否有信心。它包括2个选择性项目和3个同意或不同意项目,正性回答提示受试者对他人缺乏普遍的信心。量表总分为各项目得分累积后加1,总分在1分(五项均有信心)和6分(五项均无信心)之间,得分越高表示受试者对他人信赖程度越低。大量的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4特定人际信任量表
该量表是由johson-gcorge&swap(1982)编制的,该量表考察了个体对于特定人物的信任度,尤其着重于关系密切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分男性分量表和女性分量表,其中男性分量表有3个因子:一般性信任、情感性信任及可靠性;女性分量表有2个因子:情感性信任和可靠性。该量表将人际信任归纳为四个方面:在财产上信赖对方、在个人品质上信赖对方、在个人隐私上信赖对方、在个人安全上信赖对方。
3.5容纳他人量表
该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fey1955年编制的,有20个题目,其中正性题目5个,负性题目15个,每个题目都是5级计分,从“1=几乎总是”到“5=几乎没有”,量表总分在20~100之间,得分越低,容纳他人的程度也越低,得分越高,越容易与他人相处。
目前,我国关于人际信任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建构的层面上,对
人际信任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和干预策略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今后的研究要深入人际信任产生与发展的具体过程,揭示其不同阶段的特征。同时,系统地开展人际信任的干预活动,探求人际信任的应对策略,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理论支撑。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