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3.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假饲试验
(1) 头期胃 液分泌 (2) 胃期胃 液分泌 (3) 肠期胃 液分泌
[1]头期分泌(cephalic 1]头期分泌
hase)
(30%), ①特点:分泌量较多(30%),酸度高, 特点:分泌量较多(30%) 酸度高, 消化力强, 消化力强,持续时间长 ②调节机制:神经和体液调节 调节机制: A.迷走--迷走 →胃腺→胃液 ; A.迷走-胃腺→ 迷走 B.迷走 B.迷走 N(+)→GC →释放促胃液素 血液→胃腺→ →血液→胃腺→胃液
物磨碎、 物磨碎、和消化液混合并推动食 物向下运行以至排出体外
食物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血液 小分子 消化道粘膜 营养物质
淋巴液
消化
吸收
一、消化道平滑肌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特性:
(一)一般特性: 一般特性: 自律性、 1、自律性、 延展性、 2、延展性、 3、紧张性 对温度、 4、对温度、化学物质及牵拉敏 对电灼烧切割不敏感。 感,对电灼烧切割不敏感。
①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 种类: 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种类:②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③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机制: 抑制胃窦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 机制:①抑制胃窦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 抑制ECL细胞释放组胺; ECL细胞释放组胺 ②抑制ECL细胞释放组胺; 直接抑制壁细胞-----cAMP↓ ③直接抑制壁细胞---cAMP↓
第一节
概 述
P164
**一 消化. 的概念: **一.消化.吸收 的概念: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 (一)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 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二)吸收(absorption): 被消化的食物,维生素无机盐水透过消 被消化的食物, 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系统(肠神经系统) (一)内在 系统(肠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肌间神 经丛
粘膜下神 经丛
(二)外来神经
1.交感神经∶脊髓T --L 侧角,节后N 1.交感神经∶脊髓T5--L2侧角,节后N在 交感神经 腹腔N节和肠系膜N 腹腔N节和肠系膜N节。 交感N(+),释放NE, 释放NE 交感N(+),释放NE,抑制肠运动和腺 体分泌 2.副交感 副交感N 2.副交感N∶ 迷走N支配横结肠以上; 迷走N支配横结肠以上;盆神经支配横结 肠以下肠管。 肠以下肠管。 副交感N(+),释放 释放Ach 副交感N(+),释放Ach 促进消化液 分泌肠管运动
非 条 机械 件 反 化学 射 温度
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延髓中枢
(了解) 了解) 副交感神经 唾液分泌 副交感神经 唾液分泌
条 件 反 射
二。砠嚼和吞咽-自学 砠嚼和吞咽-
胃内消化(172) 第三节 胃内消化(172) 一.胃液的分泌细胞
内分泌腺: G细胞 内分泌腺: 细胞— 促胃液素
5肽胃泌素
[3]组织胺: [3]组织胺: 组织胺
组胺:肠嗜铬样细胞(ECL) 组胺:肠嗜铬样细胞(ECL)分泌
局部扩散
ECL细胞 ECL细胞
组胺
壁细胞
(H2—R) ) 甲氰咪呱
胃酸分泌
组胺、促胃液素、 组胺、促胃液素、乙酰胆碱对 壁细胞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抑制盐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了解) 2.抑制盐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了解)
特点:量最大占60%,酸度高, 特点:量最大占60%,酸度高,但 60% 酶较头期少,故消化力比头期弱. 酶较头期少,故消化力比头期弱.
[3]肠期分泌( [3]肠期分泌(intestinal 肠期分泌
phase) phase)
①特点:量最少仅占总量的10% , 特点:量最少仅占总量的10% 酸低 ,酶少 ②调节机制:主要通过体液调节 调节机制: A.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G A.十二指肠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 B.其它激素 B.其它激素
**胃 液 分 泌 的 特 点 *
2) ·盐酸的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酸性环境 ②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 使蛋白质变性利于分解 协助小肠初段对铁、 ③协助小肠初段对铁、钙及镁等的吸收 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促进胰液、 ④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促进胰液、 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杀菌
2. 胃蛋白酶原
分泌: 分泌: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HCl (最适pH 2.0) 最适pH 2.0)
两种类型的消化
化学消化 消化液的消化酶将物质分解。 消化液的消化酶将物质分解。
淀粉→→葡萄糖( →→葡萄糖 (1)淀粉→→葡萄糖(GS) (2)蛋白质→→氨基酸(pr →→aa) 蛋白质→→氨基酸( →→aa) →→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3)脂肪→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
机械消化: 机械消化:消化管道的运动将食
头 期
中 Ⅴ、Ⅻ、Ⅸ、Ⅹ 口、舌、咽、食管 枢 Ⅹ
胃底、胃体机械刺激 壁内N 壁内N丛 壁内N丛 壁内N 幽门部 G细胞 12指肠 12指肠 G细胞 小肠 I细胞
食物刺激 眼、耳、鼻
Ⅰ、Ⅱ、Ⅷ
Ⅹ
胃 胃幽门部机械刺激 期 胃幽门部化学刺激 机械 刺激 化学
胃 腺
胃 泌 素
胃 液
肠 小肠 期
缩胆囊素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 ⅠⅡⅧ
G细胞 细胞
素
泌
视嗅听 假 饲
中 枢
泌 酸 腺
(2)胃期胃液分泌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 迷走背核 扩 张 氨基酸 肽 类 G细胞
GRP
扩张
壁细胞 壁细胞
促胃液素 胃泌素
(2)胃期胃液分泌机制
食物的扩张 迷走神经
:
Ach
中枢 迷走神经
食物的扩张 蛋白分解产物
局部反射 G-细胞 胃泌素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胃腺细胞 HCl
神经支配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三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中枢神经系统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 肌间神经丛
P170
平滑肌细胞 消化道壁的 化学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
粘膜下神经丛
外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管
四、胃肠激素 (GutHormone)
(一)概念: 由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和肠壁神经细胞 末梢释放的调节胃肠的化学物质本质是肽类。 又称胃肠肽。脑内存在如CCK(脑内的胃肠激素 也称脑-肠肽) (二)作用: 作用: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营养作用 营养作用: 3.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及生长的作用
(二)电生理特性
1.RP∶50-60mv, K外流。电位低不稳定 RP∶50-60mv, K外流。 外流
2*基本电节律(basal electric rhythm BER 概念:周期性的去极化和复极化幅度: ①概念:周期性的去极化和复极化幅度: 起源:Cajal细胞启动节律性 5-15mV ②起源:Cajal细胞启动节律性 电活动。Na泵活动 泵活动。 调节: 电活动。Na泵活动。③调节:自主神经 特点:缓慢, 3.AP 1)特点:缓慢,持续时间长 形成: Ca内流 少量Na 内流( 2)形成:去极相 Ca内流(少量Na 复极相 K外流
[1]乙酰胆碱(Ach) [1]乙酰胆碱(Ach)∶迷走神经末梢释放 乙酰胆碱 迷走N(+)→Ach→壁细胞M3→盐酸和 迷走N(+)→Ach→壁细胞M3→盐酸和 N( 壁细胞M3→ 胃蛋白酶分泌↑→ ↑→胃运动加强 胃蛋白酶分泌↑→胃运动加强
可被阿托品阻断
[2]胃泌素 [2]胃泌素
①。构成:34氨基酸;17氨基酸 构成:34氨基酸;17氨基酸 :34氨基酸 迷走神经+ ② 诱因 A。迷走神经+ GC→促胃液素 GC→促胃液素 蛋白质消化产物↑ B。蛋白质消化产物↑ A。胃泌素 血液→ ③。作用 A。胃泌素 血液→壁C→分泌胃液 B。泌酸腺黏膜生长 B。泌酸腺黏膜生长 C。刺激肠黏膜生长 C。刺激肠黏膜生长
(一).内在神经系统
1.粘膜下神经丛 部位 消化道粘膜下 释放物 Ach、VIP Ach、 功能 腺细胞 上皮细胞 粘膜下血管 2.肌间神经丛 纵行肌、 纵行肌、环行肌间 抑制性(VIP、NO) 抑制性(VIP、NO) 兴奋性( 物质) 兴奋性(Ach、P物质) 、 物质 支配平滑肌
中间NC联系 中间NC联系 NC
纯神经反射机制∶ 切断迷走神经干后, 纯神经反射机制∶ 切断迷走神经干后,头期分 泌消失
视嗅听 感受器 假 饲
ⅠⅡⅧ 中 枢 泌 酸 腺
感受器
巴氏小胃
切除胃窦或支配胃窦N 头期分泌胃液↓ 切除胃窦或支配胃窦N,头期分泌胃液↓, 与血中促胃液素浓度变化相一致, 与血中促胃液素浓度变化相一致,提示存在 迷走促胃液素机制
胃蛋白酶
蛋白质
月示
作用: 作用:
胨
3.
内因子
壁细胞分泌. 本质是糖蛋白。 壁细胞分泌. 本质是糖蛋白。和 VB12结合形成复合物 作用:①保护VB12防止被破坏; 作用: 保护VB 防止被破坏; ②协助其被吸收。 协助其被吸收。 缺乏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粘液 颈粘液C分泌, 颈粘液C分泌,糖蛋白附着在胃 表面约0.5 mm。 表面约0.5 mm。 作用: 润滑、 保护肠黏膜。 作用: ①润滑、②保护肠黏膜。 降低胃液的酸度④ ③降低胃液的酸度④形成粘液层 幽门和表面粘液细胞分泌HCO3 幽门和表面粘液细胞分泌HCO3- ,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参与之 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RP—BEP TP RP BEP—TP AP –肌肉收缩 BEP TP—AP 肌肉收缩
慢波控制动作电位出现,AP控制肌肉收缩 慢波控制动作电位出现,AP控制肌肉收缩
收缩波
膜电位
牵拉、ACh和刺 牵拉、ACh和刺 激副交感N 激副交感N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 自学) 能(自学)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三大激 分泌 刺激物 cell 素 迷走 促胃液 素 促胰液 素 G
N(Ach)
功能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蛋白质 盐酸 蛋白质 脂肪酸 蛋白质 脂肪酸 盐酸 脂肪
S
-胃肠运动和胃液的分泌
+胰液、胆汁和小肠液 胰液、
分泌
I 胆囊收 缩素 CCK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胆囊收缩
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 小肠内的消化 大肠的功能(自学) 大肠的功能(自学) 吸收
胃腺
贲门腺 外分泌腺 幽门腺
泌酸腺 粘液细胞:粘液 粘液细胞: 壁细胞:HCl、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胃液的性质、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 0.9-1.5)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 0.9-1.5)
1.盐酸 壁细胞分泌(分泌过程不讲) 1.盐酸 壁细胞分泌(分泌过程不讲) 存在形式:游离酸;结合酸, 1)存在形式:游离酸;结合酸,两者在胃 液中的浓度为总酸度。 液中的浓度为总酸度。表示方法 基础排酸量: 基础排酸量:0-5 mmol/L [1]排酸量 大排酸量:20---25 大排酸量:20--25 mmol/L [2]临床单位。游离酸0-30临床单位, 临床单位。游离酸0 30临床单位, 临床单位 总酸度:10--50临床单位 --50 总酸度:10--50临床单位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
保护胃粘膜免受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 胃蛋白酶
HCl H+ pH2
粘液
HCO-3 pH7
胃溃疡
乙醇阿 司匹林 肾上腺 素幽门 螺旋杆 菌等可 破坏之
(三)胃液分泌的调节 1. 促进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⑴组胺 ⑵Ach ⑶胃泌素
壁细胞
HCl分泌↑ HCl分泌↑ 分泌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三对唾液腺分泌, 唾液:三对唾液腺分泌, (一)性质和成分: 性质和成分: 中性. ,Na、 中性.水,Na、K、Ca等离子, 粘 Ca等离子, 等离子 蛋白、 蛋白、唾液淀粉酶及溶菌酶等
(二)唾液的作用
1.润滑 1.润滑 2.消化淀粉 2.消化淀粉 3.清洁口腔; 3.清洁口腔; 清洁口腔 4.排泄,Hg、铅,佛,细菌病毒 4.排泄,Hg、 排泄 5.杀菌 5.杀菌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碳水化合物
消化
(6H)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吸收
蛋白质
废物排出
脂肪
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维生素和无机盐: 直接吸收
本
章
讲
授
要
点
1.神经支配:内在神经和外来神经。 2.胃肠激素概念、作用及分泌诱因。 3.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调节, 4.胰液的性质、成份、作用。 5.胆汁的性质、成份、作用。 6.胃的蠕动与排空,小肠分节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