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道台和晚清政治(历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道台和晚清政治——《上海道台研究——转变社会中之联系人物,1843-1890》

评价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期: 2010—2011第一学期

分院:基础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10工业设计2班

学号: 1021100213

任课教师:蒋宝麟

二〇一一年一月

上海道台和晚清政治

——《上海道台研究——转变社会中之联系人物,1843-1890》评价梁元生:《上海道台研究——转变社会中之联系人物,1843-189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绵延几千年的传统制度渐现裂缝,自然经济瓦解加速,社会文化秩序渐趋混乱。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终于开始衰败,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也越来越要求冲破封建束缚,于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生活风格、自我认识形式出现了。由此,变革运动兵分两路:向外(与国际社会接轨)、向前(为近代化而奋斗)。此章中作者立足于一个地方政府的调整和变革,着眼于它的制度发展,以及在晚清统治集团中这一政府(道台衙门)及其任职者的作用和变化,具体言明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清政府如何显示出无能和腐败,还有面对外国侵略者及本国起义运动的行为和态度。导言综述了作者的总领话题,即以上海道台(亦称苏松太道)这个崭新的话题,来与地方、省份与国家之间建立一种内外联系,通过这个来研究中央和地方,以及省分之间的背景中上海政府的变化和调整。

上海作为最早的贸易开放口岸,它融合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可以说,上海这个经济重地,是中国近代史的剪影。不仅仅是道台,它由服饰、家居、饮食、婚姻等无一不说明了这一点。

一、上海道台:环境、衙门、人

本章具体概述道台背景,结构、作用、发展等,同时,本章通过上海道台的演变和运行作了一个制度环境和历史地理背景的分析、1730-1911年各苏松太道台任职者的资料并根据他们的出身和地域背景以及他们在这一政治集团中的行政经历、资格、职务变动来得出某些模型和共性,往小了意在研究上海道台衙门的职能变化,往大了是在探究鸦片战争前后道台角色和作用的变化。

上海道台是清朝管制中92个道台或分巡道台之一,他们构成清朝省和地方政府的第二层行政单位。作为地方政府的行政单位,虽然服从于中央,但仍有较多自由运作的权力。它的行政管理分为四个层次:省政府首脑的一批总督、巡抚、布政使(藩司)等官员;上述高层官员之下的大约110个道台(作者在此处列举了明清各省在嘉庆时期和光绪时期的道台数,同样可以分为两组:承担特定职能的和地方行政官员);由四品,知州、正五品,同知或通制、正六品,一些处在道台或省政府直接控制下的直隶州和直隶厅;最底层的知县。一些学者认为,中层的行政官员(道台、知府、知州和同知)远离百姓生活,所以在地方行政机关中起着较小的作用。这其实是不合理的猜度,地区不同,差异自然存在。知县为地方衙门的首脑,但其实其他比知县更高的官阶官员对地方事务并不关心,把这个权力便集中到知县那里。

此外,这里还以江苏地区的官僚统治集团和社会政治文化角度详细描述了江苏的苏松太道。位于上海的苏松太道台下设2个知府(苏州、松江),下设1个知州(太仓州)及以下的20个知县。所有道台之上有两个行政中心: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各道台多分布于京杭大运河附近。另外,道台还需对付另一股力量,即士绅,这种“吴文化”应是对上海道台有较大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一些暴发户兴起使得政治活动更加风云变幻。

在苏松太道台的历史沿革及其职能扩大这一节中,可以清楚看到是持续扩大的,所管事务持续增多。关于道台的量化考察中,我们可以根据作者列举的所有表格中数据看到,上海道台在政治集团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者也直言不讳,这种增长并不是无意义的增长,而是与日后鸦片战争后的晚清上海“向前”及“向外”运动有着及其密切的联系其实清朝并没有正式设立过“上海道”,所谓“上海道”的正式名称为“分巡苏松太兵备道”。但因为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这个机构的驻地一直在上海,因而俗称“上海道”或“沪道”。又因这个道台兼管驻扎在上海的海关,又被称为海关道、江海关道、关道。

清朝的道,是布政司和按察司的派出机构,是处于省与府、直隶州之间,主要负督察之责。除督察行政、司法外,还根据地区特点分别有所侧重。如苏松太道还兼水利、渔业和海关事务。多数道还加兵备衔,被分为巡兵备道,但实际并不负责军事防务,更不能调动或指挥军队。道下面有府、直隶州,所以并不直接处理地方行政。

由此可见,上海道不等于上海市长或上海县长。而且苏松太道的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今上海市、苏州市和江苏的启东一带,比上海市要大得多。

使上海道名声大噪的,实际还是鸦片战争后上海县的特殊条件。从上海正式开埠、租界的划定,到处理解决发生在上海的中外纠纷,都需要与英、法等西方列强的代表打交道,上海县的知县级别太低,只能由驻在上海的苏松太道员负责。如决定上海开埠方式和租界命运的《土地章程》,就是由苏松太道官员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谈判并签订的。

另外,到太多分布于运河、大城镇附近,由此可见道台的设立还与当地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本地文化都有一定联系。

二、条约口岸的“夷务”:态度和政策,1843-1860

1839-182的鸦片战争沉重打击了旧社会的朝贡制度,天朝幻想终于还是破灭了。《南京条约》的签订,以及随后签订的各项不平等条约,猎列强循序进行着商品、资本输出,渐渐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妄图奴化中国。本章提到的“条约(制度)”即是指《南京条约》签订和条约口岸开放,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外交和商业关系的新架构。

上海与西方的早期联系主要以商业贸易为主,这一点从上海是郑和远洋的出发地及1832年到达上海的贸易使团中的一个叫做胡夏米的人所做《船行中国北部商埠的过程》一文中可以看出。其实在上海与外国大的这些交道中,地方官员在与省政府首脑之间的信息传递中存在的隔阂要比中央与省政府之间所存在的隔阂还要来的大。这种隔阂使得地方官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