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情境,问题]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鼓舞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原则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改变了过去在课程教学中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探究的第一步,需要一个有效的问题引导。在数学的教学中,有效课堂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新课探究。
一、问题情境的含义
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数学学习中合适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二是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
我们这里所说的“问题”,除包括“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等。因而问题情境应包括以下两层含义:第一,一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解决或发现规律的气氛,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如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问题的惊奇、对成功的喜悦等;第二,它是数学概念、规律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数学概念、规律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讲授概念、规律之前,应先呈现相关的背景材料,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数学概念、规律自然产生出来。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1.启发激励性原则。在教学中实行启发诱导原则,遵循启发激励性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2.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是根据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掌握数学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的限度,使理论学习更加深刻,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1.创设迷惑的问题情境。创设迷惑的问题情境,就是创建一些不能够成立的或是矛盾的,使学生感到困惑,从而引出新的知识。
在讲到异面直线时,可以这样引入:先找出同在一个墙面上的各组直线,问学生各组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学生均能轻易作答,当取异面的一组直线时,问:“这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呢?平行吗?还是相交呢?”同学们均摇摇头感到很迷惑时,老师就引入新的概念――异面直线。创设此类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很多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类似之处,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是对这些类似的知识加以对比,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创设应用的问题情境
创设应用的问题情境,就是将书本的知识,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提出的问题切近学生的生活。
4.创设变换的问题情境
创设变换的问题情境,就是通过对数学语句和式子中的字、词、句、式进行增加、减少、变换、形成新的问题。
5.创设一题多问题情境
创设一题多解的问题情境。就是特意设计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题目,通过对各种不同解法加以比较,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竞争的氛围,让他们在竞争中感受到解题的乐趣。
四、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置于课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置于课中,拓宽学生思维,使教学过程高潮迭起;也可以置于课尾,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其创设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为,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学中寓趣于教,适度幽默,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内驱力。
五、制造悬念导入情境
这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所以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舞学生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