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君子人格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不仕无义”解
○ 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 (《論語·微子》)
○ (孝)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論語·為政》)
“不仕无义”解
从这我们发现,孔子同时认为,当面对一个 坏的政府,“君子” 与其在朝堂和昏君佞臣扯 皮,还不如服务于社会-政治秩序的最基本层 次——家庭,这同样没有违背“义”。所以孔子 可以坦然说出: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 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論語·衛靈公》)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义是君子的本质特征,以礼
来指导他的种种行为,这二者
是君子人格的内在支撑,在 外则以谦逊(孙)的言行表 现出来,以固守诚信来完成
君子的自我价值呈现。
孙信
礼
君子
义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君子义以为质
在孔子以前的文献中,“君子”是“君之子”的缩写, 君是一个严格的政治概念,也就是说,“君子”特指出 身高贵的人和大官,并不是作为表示个人成就的概念。
〔君子〕这个词原来是指占居高位的人 应该培养自己的德性,而孔子则强调培 养德性以得到高位。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什么是“君子”
“君子”的文化影响
《論語》 之
義
不仕無義。
(《論語·微子》)
見義不為,無勇也。
(《論語·為政》)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
義為盜。
(《論語·陽貨》)
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論語·憲問》)
孔子认为,“君子” 的政治责任和道 德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君子” 的人格修 养通常是这么进行的:
通过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在为 他人服务的同时,在他所服务的场合唤起 民众的认同意识,从而达到协调社会-政 治秩序的“君子”使命。
孔子的君子人格
课程导入
孔子:君子人格 将生命轨迹与宇宙律动相对应,
与历史传承相因应,构建了一种刚性的生命力量
孔 子 的 君 子 人 格
孔子的君子人格
什么是“君子”?
《說文解字》“尊也。” 君的意思是“約束、正”,是最早的領袖的意思; 他是全國民眾真正的榜樣,杆直影不歪;杆曲影 歪。他的“口”是用來發佈命令的…… “君” 是群眾跟隨的對象。 (西川太郎《說文》)
“不仕无义”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君子义以为质
儒家学者 谈
义
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 (《孟子·盡心下》)
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 雖能正人,弗予為義。
(董仲舒《春秋繁露》)
義,已之威儀也。 (許慎《說文解字》)
……
结语:
君子是行“义”的人。 他的行为举止,都符合“礼”的规范。 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他始终有不竭的生命价值支撑。
君子
政治地位
官员评价
道德评价
公域 政绩
私域 德性
统治者的道德完全不是他的私事,而被认 为是他的领导特点。他必须认识到,他的 私下活动不仅有象征的意义,而且和他的 领导能力有关。 (杜维明《一般和普通》)
什么是“君子”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一共出现
96次,在《诗经》中出现了182次,孔子 的“君子”之教,犹如现代的“案例教学”, 在为人、处事、当政等多方面对“君子”进 行了丰富的阐释,为弟子们指出行动的参照 和方向。
“不仕无义”解
○ 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 (《論語·微子》)
○ (孝)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論語·為政》)
“不仕无义”解
从这我们发现,孔子同时认为,当面对一个 坏的政府,“君子” 与其在朝堂和昏君佞臣扯 皮,还不如服务于社会-政治秩序的最基本层 次——家庭,这同样没有违背“义”。所以孔子 可以坦然说出: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 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論語·衛靈公》)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义是君子的本质特征,以礼
来指导他的种种行为,这二者
是君子人格的内在支撑,在 外则以谦逊(孙)的言行表 现出来,以固守诚信来完成
君子的自我价值呈现。
孙信
礼
君子
义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君子义以为质
在孔子以前的文献中,“君子”是“君之子”的缩写, 君是一个严格的政治概念,也就是说,“君子”特指出 身高贵的人和大官,并不是作为表示个人成就的概念。
〔君子〕这个词原来是指占居高位的人 应该培养自己的德性,而孔子则强调培 养德性以得到高位。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什么是“君子”
“君子”的文化影响
《論語》 之
義
不仕無義。
(《論語·微子》)
見義不為,無勇也。
(《論語·為政》)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
義為盜。
(《論語·陽貨》)
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論語·憲問》)
孔子认为,“君子” 的政治责任和道 德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君子” 的人格修 养通常是这么进行的:
通过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在为 他人服务的同时,在他所服务的场合唤起 民众的认同意识,从而达到协调社会-政 治秩序的“君子”使命。
孔子的君子人格
课程导入
孔子:君子人格 将生命轨迹与宇宙律动相对应,
与历史传承相因应,构建了一种刚性的生命力量
孔 子 的 君 子 人 格
孔子的君子人格
什么是“君子”?
《說文解字》“尊也。” 君的意思是“約束、正”,是最早的領袖的意思; 他是全國民眾真正的榜樣,杆直影不歪;杆曲影 歪。他的“口”是用來發佈命令的…… “君” 是群眾跟隨的對象。 (西川太郎《說文》)
“不仕无义”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君子义以为质
儒家学者 谈
义
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 (《孟子·盡心下》)
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 雖能正人,弗予為義。
(董仲舒《春秋繁露》)
義,已之威儀也。 (許慎《說文解字》)
……
结语:
君子是行“义”的人。 他的行为举止,都符合“礼”的规范。 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他始终有不竭的生命价值支撑。
君子
政治地位
官员评价
道德评价
公域 政绩
私域 德性
统治者的道德完全不是他的私事,而被认 为是他的领导特点。他必须认识到,他的 私下活动不仅有象征的意义,而且和他的 领导能力有关。 (杜维明《一般和普通》)
什么是“君子”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一共出现
96次,在《诗经》中出现了182次,孔子 的“君子”之教,犹如现代的“案例教学”, 在为人、处事、当政等多方面对“君子”进 行了丰富的阐释,为弟子们指出行动的参照 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