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纵观近年新课程标准卷文综高考历史学科试题,材料新,情境新,信息容量大,能力立意要求高,试题的规范性、科学性日益提高,而历史学科成绩每况愈下,成为制约文科学生高考成绩提高的一大瓶颈,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困惑。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学生缺乏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所谓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概括地说包括学生基本历史知识贮备、科学的学科思维、正确的观点方法和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从目前高考看,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思维的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是四个能力目标的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结论和探讨问题。
因此,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应成为教学过程和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向,从而使其成为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历史学科素养
1.学科基础知识。虽然高考试题远高于历史教材,但源于历史教材,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源于学科基础知识,因而,熟练掌握和运用学科基础知识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基本素养。
2.学科思维。历史学科问题的认识往往需要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的学科思维遇到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思路。其中最基本的是哲学的思维、历史的思维。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因与外因、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等。
3.学科能力。依据考纲要求和题目考查实际,学生需具备阅读、理解、概括、归纳、分析、判断、比较、说明、论证、评价等基本能力。具体体现为《考试大纲》的四个能力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调动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4.多元科学史观。多元科学史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目前高考考点考查的学生基本素养之一。多元科学史观包括唯物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科学运用多元史观是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要求学生掌握多元科学史观的基本内涵,并能对其准确熟练地运用,科学地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
5.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历史学科的目的在于“以古知今”“以古鉴今”,关注现实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方向之一。因此,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做到古今对比,古今贯通,以古知今,以古鉴今。
6.广博的知识储备。高考历史试题素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除历史学科本身直接相关的材料,往往还涉及文学、政治、艺术、科学和现实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储备扎实的历史基本知识,而且储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储备广博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解决才会得心应手。
7.较强的持久学习潜力。历史教学重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展学习潜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考担负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考查也成为高考能力立意的目标之一,较强的持久学习潜力是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基本素养。
二、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以本为本,扎实掌握和熟练运用教材基础知识。目前高中历史教材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作为教学的第一手材料、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素材形式多样,信息量较大。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首先要紧扣课本,用好课本,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布点连线,纵贯横联,立体构建起充实丰满、有血有肉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达到对基本历史知识扎实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目的。
2.课堂教学是平台。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平台。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优化结构,整合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尤其要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变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自觉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基本知识传授、学科思维、观点、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3.过程与方法是关键。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过程与方法是关键,这也是目前高考考查的重点目标。对老师而言,即怎样实施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有科学的计划、引领、点拨。对学生而言,即重在体验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过程,掌握科学方法,总结一般性规律。
4.强化训练是途径。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练习实现,既包括课堂练习,又包括课外练习。在课堂练习中,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讲授、谈话、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辩论、题目检测等形式开展。课外练习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通过学生开展阅读、调
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的活动实施。这就要求师生共同搜集资料,进行科学整合,针对性地、科学地设计为不同形式的题目强化训练,实现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5.及时反馈,科学评价是动力。课堂及课外的练习都要求老师及时反馈、科学评价。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把握实施过程的推进和目标的变化,也才能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感,从而稳步推进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开展。
6.有效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项极其艰难复杂的工作,主题是学生的提高,主导整个过程的是老师。学生在思维、方法、能力诸方面尚有欠缺,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并积极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师生紧密配合,相得益彰。
总之,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应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水平和能力、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但这一工作是艰难复杂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教师转变观念,科学探索,积极实施,坚持不懈,稳步推进,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才会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