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各民族民间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各民族民间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关系

(CUN-许肖辉)

摘要: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而民族民间文学则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族别分支,主要指除了汉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由于历史社会等各种原因,汉族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之间,个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之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现象。对其中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对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同时这种交流也为民族民间文学本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学;影响

一﹑汉族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影响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而中国历史是多次人口迁移﹑民族迁徙等重大流动过程,使得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杂聚而处,这种人口分布现象使得汉族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成为可能。

汉族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首先表现在汉族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创新选择和吸收方面。从远古来看,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大部分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国的协助,对各地民间口头创作进行采集﹑记录,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精华重要集中在十五国风中,也就是流传在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十五国风并不是统一的某一民族的民歌,《诗经》实际上是包括有许多民族的民歌在内的诗歌总集。

汉代以后的乐府民歌中,也有众多各族民歌。北朝乐府民歌中就有许多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口头创作,如《刺勒歌》:

“刺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北方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据《乐府广题》记载:“北齐神武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愤疾发……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斛律金唱《刺勒歌》,神武自和之。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这表明是北齐斛律金所唱的刺勒民歌。刺勒初号狄历,使匈奴族的后裔,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这首民歌应该是鲜卑族的民族。

而另一篇收录在《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的乐府歌《木兰诗》就很难辨别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民间作品。从语言和内容来看,即使《木兰诗》不是少数民族作品,至少也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元代的杂剧也是在汉族民间戏剧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选择和吸收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而发展起来的。

汉族戏曲大约形成于唐代至宋金时代。唐代各种艺术都获得了高度发展,从多方面推动了戏曲的产生。唐太宗时制定的《燕乐》集中了隋唐时期汉族民间以及外观和边疆少数民族月取得成就,完成了男子音乐声律的大转变。宋元戏曲的乐调主要就是按照《燕乐》的宫调来分配的。少数民族的音乐和歌辞,促进了汉族民间戏剧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形成和发展作了很大的贡献。

汉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部分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它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高度发展得到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汉族民间文学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影响,而这种种情形的主要表现则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

这种影响情形在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民间传说和故事在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世代相承的特点也使得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民间文学提供了可能性。

中国各少数民族中流传着许多汉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这便是一种明显的证据,有些甚至是童叟皆知,代代相传。如汉族的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河祝英台》﹑《白蛇传》以及关于《水浒》﹑《西游记》﹑《杨家将》﹑《包公案》等故事,在西南﹑中南﹑西北﹑东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中广泛流传。

这些传说和故事传入少数民族后,各民族都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文化心理和传统习得加以修改重整,添加了富有本民族气息的成分,使其带上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并在本民族中扎根﹑生存﹑传承。

如《牛郎织女》的传说,流传到清水江流域凯里,西江一带的苗族地区,其风格便于汉族大益其文了。特别是传说的后半部分,说牛让牛郎和他的儿子骑在自己背上,跳进清水江,然后到了天宫。而破坏牛郎和织女幸福生活的也已不是玉皇大帝,而是变成了织女的父亲——天公。天公多次要置牛郎于死地,牛郎复活后去找天公算账,天公凶相毕露,张牙舞爪地扑过来。牛郎的儿子看到了,举起弹弓,一弹就打中了双眼,迸裂的眼珠变成了满天的星星。天公疼得嚎嚎乱叫,就是隆隆的雷声。做后牛郎一家坐着青铜鼓,回到人间,过着幸福的生活。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位汉族传统的《牛郎织女》是大大不同了,而且赋予了苗族的特色。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口头创作,曾大量地从内容到形式上吸收了汉族民间文学的养料,并融入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

二﹑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除了汉族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之外,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也存在着悠久的历史,流传着许多内容和情节极为相似的民间文学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和异文分析,能清楚地看到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相互交流﹑相会整合的情景。

地域的相交叉或相邻,使得各民族民间文学交流成为可能。在杂居会相邻的各民族之间,由于地域和语言的关系,如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藏缅语族彝语支的各民族,为各族民间文学的流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各民族民间文学在内容﹑情节上呈现出互相接近甚至基本相同的现象。如南方各民族中都有关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和射日月的神话。而其中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多具有盘古类型。广西瑶族《过山榜》说天地是由瑶族祖先盘古圣皇开辟的。壮族的《开天辟地歌》中唱道:“盘古开天地,造山河多美!划洲来往人造海,造海来蓄水。盘古开天地,分山地平原,开辟三叉路,四处得相连。盘古开天地,造日月星辰。因为有盘古,人类得光明。”彝族史实《梅葛》中有这样的内容:“盘古的老虎牙是钉天针,胡子就是钉天线。盘古的四大骨头撑天,盘古筋撑地。”“盘古硬毛变成树,软毛变成草,骨头变石头,虱子变五谷。”“盘古的肚子变成海,大肠变成大河,小肠变成井。盘古尿变成水,脑子变成盐。”而云南白族《创世纪》神话中也说宇宙是由盘古﹑盘生两兄弟创造的。

类似的相近的神话在少数民族中有许多。只不过神的名字不同,功绩不一样而以。从其中可以看到各民族民间文学相互吸收﹑转化﹑异文的影子。

除了开天辟地神话以外,南方各民族的洪水神话也有共同或相似的内容。洪水神话说一家兄妹二人,他们的父亲与雷公斗,捉住了雷公关在笼里。兄妹搭救了雷公,雷公怒而发洪水,并预先告诉了兄妹二人,让他们藏在葫芦里。洪水过后,只剩下兄妹二人,又经过种种周折,天意叫他们结为夫妻。纳西族的《创世纪》中说:“除了利恩兄弟,天下再没有男的。除了利恩六姐妹,世上再没有女的。兄弟找不到妻子,找上了自己的姊妹;姊妹找不到丈夫,找上了自己的兄弟。兄弟姊妹结为夫妇,兄弟姊妹相匹配。”除此之外,彝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怒族﹑独龙族﹑瑶族都有类似的神话。

各族民间文学的相似或具有相同的情节,除了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之外,还由于各族都经历过血缘群婚的生活,于是就有了兄妹结婚的情节。而更多证据也印证了远古时代曾发生过洪水灾难。这种现象也必然会反映到民族民间文学中。在征稿范围内因为许多民族历史上曾经有过较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洪水神话有大同小异,应该是相互影响的结果。

南方地区杂居会相邻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在传说及故事方面尤为显著。西南﹑中南地区各民族几乎都有两兄弟型故事﹑百鸟衣型故事﹑蛇郎型故事﹑羽毛衣型﹑灰姑娘型故事以及问活佛型故事等。比如问活佛型故事,以大同小异的故事形态流传于中国19个民族之间。

在民族杂居地区,民歌﹑民间叙事诗和民间戏剧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也很直接和迅速。白族是西南地区较古老文化较发达的少数民族,在一定程度上白族民歌对邻近其他民族民歌的影响很大,部分彝族的民歌就是用白族语言创作而成的。还有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等地的“花儿”也是当地回族﹑汉族﹑撒拉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等共同诵唱的。

三﹑各民族民间文学相互交流与影响的浅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