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基本道路模式的比较
• 交通的安全性:格网模式中贯通式道路交错十字路口较多,非机动车 与机动车互相并行,各种流线相互交叉,安全性最低。外环模式属于 典型的人车分离的交通组织方式,道路的布局使得机动车最大限度的 被限制在居住群的外部,居民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内环模式的安全性 介于两者之间。
• 道路的私密性:格网模式中的贯通式道路很容易对家居生活造成干扰, 很多住宅与街面相邻,生活私密性最低。相对而言,内环和外环模式 中均存在着尽端式道路,容易营造空间的领域感,归属感非常强,促 进了邻里之间的交往。
格网模式
实例——昆明跨世纪经济示范居住区
该小区属于片块式布局,采用了人 车混行的格网模式道路。三条城市干道 位于周边,东面临河流。共有六个出入 口,五条主干道(居住区级道路)将整 个小区划分为五个大块。每个块内部又 由若干次干道(居住小区级的道路)划 分为不同的住宅群,住宅群间依靠宅间 小路相互连接。整个小区布局完整,道 路网结构清晰。
别墅群
外环道路
别墅群内部
•
•
别墅群内部的道路结合湖泊、河 流等水景自由地布置。
内部的呈现出内环式和尽端式布 局的特征。
内环道路 尽端道路
外环道路
围合式布局的方式
定义: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 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 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 主导地位。 “围合式”布局可形成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 相对较好,可以更好地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内容。但由于 围合式布局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较大,宜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和建筑 间距,同时次要空间尺度应适中,避免喧宾夺主。 优点:“围合式”住宅能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出一个良好私密性的 生活空间。“围合”在心理上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居民有互相交往 的愿望,形成“熟人社区”。另外,“围合式”社区规模较小,容易封闭, 这样儿童能安全地在社区里面玩耍,老人也可以随意走动,比较符合中国 人的传统生活习惯 缺点: “围合式”住宅从通风、日照的角度讲不如敞开式,比如楼宇中 间的绿化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通风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但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某南方小区规划 • 该小区的道路形式属于格网 式道路的异样化。整个小区 被主干道(居住小区级)不 均匀地分成各个区域。其中 东侧临近马路区域为中档住 宅楼,西侧临近河流的区域 为联排别墅区。两区域被河 流的直流和道路分开,互不 影响。
主干道
组团道路
• 常见的类型4为内环模式,格网模式和尽端式道路的结合。
居住区道路交通组织方式
人车混流:人车流处于同一板块运行。主要用于车流量 小的基层道路,如组团,邻里单位内部的车辆需减速缓 行得道路。
人车分流:人车运行路线分离。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车 行道旁附设平行的人行道;人车各设独立的道路系统 (常用于山地或居住区内坡度较大地段)以及人车立交 分行(即人行天桥或地下人行通道)。
中央湖泊
内环主干道
主入口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 (3)外环模式:由一条环通式和若干尽端式道路组成,环通式的主 干道分布在居住区边缘,尽端道路分布在环通式道路的的一侧。这种 道路形成的居住区通常拥有两个出入口 ,住宅群分布在尽端式道路 附近的空间内。
外环模式
实例——兰州市黄河家园住宅区
该小区采用了人车混行的外环模式 道路。三条城市干道位于周边,小区共 有南北两个主要出入口,一条主干道 (居住区级道路)环绕整个小区的外部。 从主干道的单侧发散出若干次干道(居 住小区级的道路)联系各片住宅群。整 个小区营造出了向内围合的舒适空间, 内部有环形的河流网,河流周围布置景 观。整个小区内的住户可以同时共享小 区内的河流。
高 低
低
中 中
高
低 高
中
三种基本道路模式的比较
结合前面的例子,我们从交通可达性、交通效率、安全性、私密性四个方面 进行比较。
• 交通可达性:通常表现在居住区对外交通方面。格网模式的居住区出 入口较多,方便对外出行,对外交通的可达性最高。环状模式由于出 入口较少,且支路多为尽端式,故而内环模式次之,外环模式最低。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僵化地运用格网模式,会对居住生活产生干扰,并 且不利于对于小区的管理。 • 交通效率:通常反映在道路的网格化程度,出行路线的多样化程度以 及机动车的通达性和非机动车的易达性方面。格网模式由于主支干路 交错,可供选择的线路较多,交通效率最高,内环模式次之,外环模 式最低
居住区道路骨架形态
居住区交通方式及类型
交通方式按照采用的交通工具分为: 机动车交通 非机动车交通 步行交通
来自百度文库
居住区的交通类型: 通勤性交通、生活性交通、服务性交通、应急性交通 前两项交通均为居民自身发生的交通,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安全、便 捷、便利和舒适的要求; 服务性交通常伴有必须性、定时性、和定量性的特征; 应急性交通则有必要性和偶遇性特征。
人 车 混 行 道 路
车 行 主 干 道
日本百草居住区道路系统
该居住区因区内自然地形高差, 形成东西两大住宅组群,车行 道依地形地势,每一个组团均 伸入一个枝状尽端路。同时, 在两大住宅区之间,则贯穿南 北向的步行道,并有支路通向 组团,人车路线采用了两个独 立互不干扰的系统。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 将整个居住区均匀地划分为不同的块。对于由居住组 团组成的居住区来说,居住组团内部的道路(居住组 团级道路)常常为外环式,这样外环式道路的外部主 干道路就与格网道路的主干相重合,整个居住区的道 路网更类似于一个格网的模式。 这种道路布局通常适合于安置大量的居民的居住区。
“围合式”布局的方式:
1.圆形围合式
南京万科光明城市总平面
2.带型围合式
景观轴
无锡华润太湖国际社区C1地块
3.复合围合式
南京宋都·美域鸟瞰图
优点
缺点
“围合 式” 居住 区规 划布 局方 式
1.造型美观,有个性、识别性强 1.部分居室朝向性较差,不适合炎 2.空间封闭、院落完整 热地区。 3。有空地组织公共绿化休息用地,2.拐角处私密性不好需处理 易做出中心庭院景观 3.相邻住户易干扰 4.更多的家庭能够享受到小区外 4.如果建筑层数过高易相互遮挡, 围的自然景观 采光通风会变差 5.提高建筑密度,利于节约用地 6.可阻挡风沙和减少院内积雪
• 一般地,对于居住区内的一条道路来说,从形态方面来看基本呈现三 种形态: • (1)贯通式 • 曲线式、直线式
• (2)环通式 • 圆环式、半环式
• (3)尽端式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 通过组合,这三种道路可以形成三种基本的道路模式。 • (1)格网模式:由若干条贯通式的道路纵横交错组成。这种道路形 成的居住区拥有多个出入口 ,住宅群均匀的分布在网格形状的块状空 间内。
•
•
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方式比较自由,一般地,主干道 (居住区级的道路)路呈外环形,将整个居住区包围, 从外环的道路上发散出内环式和尽端道路。居住组团 集中在内环式和尽端道路周围。 居住区的布局常常结合地形,呈现出轻松自由的形态。
广州富力世外桃园规划 • • 该居住小区由两块别墅群组成。 每个别墅群周边都有外环式的主 干道路。别墅群内部的道路结合 湖泊、河流等水景自由地布置。
主干道
次干道
宅间小路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 (2)内环模式:由一条环通式和若干尽端式道路组成,环通式的主 干道穿过居住区中部,尽端道路分布在环通式道路的周边。这种道路 形成的居住区通常拥有两个出入口 ,住宅群分布在尽端式道路附近 的空间内。
内环模式
实例——绍兴袍江世纪街规划
该小区属于片块式布局,采用了人 车混行的内环模式道路。三条城市干道 位于周边,西面临河水,河水穿过整个 小区。小区共有三个主要出入口,一条 主干道(居住区级道路)环绕整个小区 的内部。从主干道上发散出若干次干道 (居住小区级的道路)联系各片住宅群。 整个小区层次布置分明,外侧为中高层 住宅区,内层为高档别墅区,避免了相 互之间影响,同时共享了小区基地内的 河流网。
居住区道路分级
(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车行道一般为9米,人行道一般 在2-4米左右
居住区道路分级
(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 车行道一般为7-9米,道路宽度 大于12米时,可以考虑设人行 道,人行道宽度一般在1.5-2米 左右
居住区道路分级
任庄街坊小区规划 该小区主干道采用 了内环式道路,南北方 各一个出口,环绕整个 中央水景。在内环式道 路的西北角、东南角和 西南角各延伸出内环式 的道路,作为居住组团 道路。
小区主干道
组团道路
• 常见的类型3为格网模式的变异,通过对加法、减法原 则,减少局部路段,增加尽端路衍生而来。
•
•
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 将整个居住区划分为面积不同的块。居住组团内部的 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常常为尽端式。 这种道路布局通常适合于地形比较特殊的居住区。
主干道
次干道
住宅群
实例——苏州市姑苏雅苑
该小区采用了人车混行的内环模式 道路。整个小区围绕着中央湖泊水景。 小区有一个主要出入口,一条主干道环 绕整个小区的内部。从主干道上发散出 若干次干道联系各片住宅群。
次干道
主干道
实例——苏州市姑苏雅苑
整个小区层次布置分明, 内层为高档住宅区,外 层为高档别墅区,小区 居民可以共享中央的湖 泊。
次入口
次干道
外环主干道
主入口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 我国现有的居住区其实质上都是来自格网模式、内环模式和外环模 式这三种基本的道路模式。这三种道路模式在交通可达性、效率性、 安全性、道路私密性四个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格网模式 交通可达性 高 内环模式 中 外环模式 低
交通效率性 交通安全性
道路私密性
上海南桥镇关港村居民点详细规划
该小区为关港村居民安置小区。
总用地面积10.88公顷,总宅基地面 积626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584平方 米,容积率0.56,规划户数372户,规划 人口1224人 。 该小区的这种道路布局,将整个居 住区均匀地分成了若干个居住组团。道 路网结构清晰。
主干道
外环道路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 在实际的运用方面需要分析三种道路模式的优劣,通过对三种基本的 道路模式进行排列、叠加、变化等变异衍生,互相弥补不足,最终得 到灵活变化的道路网和丰富的住区空间的形态。 • 常见的六种道路结构形式
• 常见的类型1为格网模式和外环模式的结合形式。内环 挂在格网的骨架上。
•
•
(3)居住组团级道路 为居住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8-10米, 车行道一般为5-7米,大部分情 况下,居住组团级的道路不需 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
居住区道路分级
()宅间小路 指一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 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 元,连接居住组团道路的作用。 路面宽度常为2.5-3米
• •
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模式多见于大型居住区, 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通常在居住区内呈内环 形。对于其中的居住小区或居住组团来说来说,内部 的道路多为格网模式和尽端路的组合。 整个居住区的布局因而呈现轻松活泼的形态。
•
某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 • 该居住区主干道呈渐 开线状的内环式道路。 内环式道路的四周发 散居住组团道路。居 住组团内部道路呈现 格网模式。
尽端道路
居住组团
• 常见的类型2为双重环路的套用。多为内环道路与外环 道路的结合,以及两重内环道路的叠加。
•
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 通常在居住区内呈外环形或者内环形。第二重环形道 路系统从第一重道路系统衍生来。对于居住组团来说, 内部的道路(居住小区级或居住组团级道路)就为第 二重环形道路,环形道路发散出尽端路,通往各个住 宅群。因而整个居住区的道路布局呈现双重环路的道 路形态。
居住组团内部 居住区道路
• 常见的类型5为内环模式与外环模式的结合,并且布置在格网 体系之上。
•
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 通常在居住区内呈内外双环形。居住组团集中在“两 环”之内,同时通过贯通式的道路与“两环”相联系。
某住宅小区规划
内环道路 外环道路
• 常见的类型6为外环模式的分解与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