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

传染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 尤其在发展 中国家。每年全球死于传染病的人口约占总死亡人数 的25% 。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 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约有40多种新发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几乎每年至 少有一种新的传染病被发现。
① 传播途径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② 冬春季高发
③ 少年儿童多见 ④ 在未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升高 ⑤ 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经水或食物传播
经水传播(water-borne transmission) 包括饮用水污染和疫水接触
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水
经饮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直接接触传播(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
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 的一种传播途径,如性病,狂犬病等。
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
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常 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机械携带(mechanical vector)
病原体在非吸血节肢动物的体表和体内存活, 不在其体内发育,只是机械携带。节肢动物通过 接触、反吐和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食物或餐具, 感染接触者。
生物学传播(biological vector)
吸血节肢动物因叮咬血液中带有病原体的感染者, 病原体进入节枝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繁殖或 完成其生活周期中的某阶段后,节肢动物才具有传染性。

病原体
与致病相关的主要特征 病原体的变异
病原体在宿主体外的生存力
宿主
宿主的各种防御机制
皮肤粘膜屏障 内部屏障
吞噬作用 正常的体液屏障作用
特异性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宿主的遗传易感性
宿主的个体遗传因素也与传染病的感染有关
已证实7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 艾滋病、肝炎、结核、脑膜炎等传染病的易感基因也
霍 乱 弧 菌
1999年霍乱世界分布
1970 霍乱在孟加拉造成恐慌
2002莫桑比克霍乱流行
疟疾
1997年就与厄尔尼诺现象一起造成150~270 万人死亡
疟 原 虫
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病)
可能与疯牛病有关的PRIONS蛋白
SARS
SARS世界分布
全民动员抗击SARS
人感染禽流感
禽 流 感 患 病 、 死 亡 鸡 只
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
传播途径。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 疫接种时间。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 期短的疾病,常以暴发形式出现。
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 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病原体数 量多,临床症状又有利于病原体排出和传播, 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恢复期(convalescence) 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开始产生免疫力,对 大多数传染病来说,机体内的病原体被清除,不 再具有传染性。
44
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transmission)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主要有: ①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 ②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潜伏期较短流行的持续 时间也较短 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可平息
④食物多次被污染,暴发和流行可持续较长时间
经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
疾病(disease)
亦称临床疾病(clinical disease)或有症状感染 (symptomatic infection) 病原体在宿主组织中繁殖,出现临床体征、 症状与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
痊愈(cure) 组织中的病原体被消灭
第三节 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
传播途径种类
经空气、飞沫传播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air-borne and droplet transmission)
经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 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transmission) 经尘埃传播(dust transmission)
经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
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隐伏(latency)或隐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疾病(disease) 痊愈(cure)
传染过程的结局
定植(colonization) 病原体存在于体表,组织未受侵害
感染(infection) 亦称为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或 无症状感染(asymptomatic infection) 病原体侵入宿主组织,但没有临床症状和体 征,也没有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

结核病
2004年全球新发肺结核病例890万人,死于肺结核的人数 高达170万 我国目前有5.5亿人曾感染过结核分支杆菌,现有活动性 肺结核病人450万,每年新发现145万患者,死亡13万人
一 九 九 三 年
结 核 杆 菌
WHO 宣 布 结 核 病 全 球 暴 发
霍乱
1961年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的大流行,波及五大 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患者350万 1992年,印度和孟加拉国部分地区发病10余万 1997年起,霍乱在非洲大规模蔓延,乌干达报告病例 11,335例,肯尼亚报告病例10,108例
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亦称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或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或慢性携带状态(chronic carrier state) 不迅速引起发病或痊愈的感染状态 隐伏(latency)或隐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病毒体存在于某些组织或细胞中,既不繁殖也 不具传染性,不出现临床症状。某些条件下病原体 可被激活增殖,疾病急性发作而出现症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染过程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 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
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自学)
第一节 概述
定义
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 发生、流行过程和传播规律,探讨影响传染病 流行的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 略与措施的一门学科。
流行概况

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 国内传染病流行概况
相互斗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 束的整个过程。
病原体
与致病相关的主要特征 病原体的变异
病原体在宿主体外的生存力
与致病相关的主要特征 传染力(infectivity) 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传染力大小可通过引发感染所需的最小病原体 的数量来衡量,也可通过人群中二代发病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 来评价。
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②如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则病例终年不断 ③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 ④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 行即可平息
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病人有疫水接触史,发病有职业差异,主要是接触 疫水的职业 ②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 ③大量易感者进入疫区接触疫水时可致暴发或流行 ④对疫水处理和加强个人防护,可控制病例发生

致病力(pathogenicity):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 临床疾病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 变的能力。可用病死率和重症病例比例来表示。
抗原性(antigenicity)或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病原体的抗原作用于T淋巴 细胞、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 B细胞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 效应物质(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病人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communicable period)。 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病程的分期: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 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陆续被发现
传染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有望从基因水平揭示感染性 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传染过程的结局
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或感染梯度 (gradient of infection) 定植(colonization) 感染 (infection)
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教研组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起源与发展
2000多年前, Hippocrates提出 “流行”的概念,
检疫、隔离等方法的产生和预 防疾病思想的形成,奠定了传 染病流行病学初步的理论基础。
19世纪末 微生物学的创立
鉴定致病微生物的推理方 法—Henle/ Koch原则的建 立,推动了传染病流行病 学的飞速发展. 20世纪初形成了系统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理论
禽 流 感 病 毒
我国传染病流行概况

艾滋病危害严重
病毒性肝炎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耐药性结核病流行卷土重来 新发、突发传染病流行不断发生 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常见传染病发病率仍 处于较高水平
第二节 传染过程
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
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
病原携带者(carrier)
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 原体的人,是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的统称。
病原携带者类型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健康病原携带者
直接传播了52例伤寒,其中7例死亡
受感染的动物 作为传染源的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哺乳动物、 家禽及野禽等。 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 疾病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并由共同的 病原体引起疾病。可分为四类: 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主要在动物 间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给人,人与人之间 一般不传播,如森林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疾病一般在人群中传播, 偶然感染动物,如人型结核、阿米巴痢疾等。
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人、畜均可作为传染 源,病原体在人间和畜间都可以独立的世代延续, 如血吸虫病。
真正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必须以人和动物分 别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如牛、猪绦虫病等。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 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传播因素(spreading factor): 病原体借助于进入易感宿主体内物质如水、空 气、食物。 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指病原体通过母体直接传给子代。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指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传播因素实现人与人 之间的传播。
从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到具有感染性的这一段 时间,称为“外潜伏期(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地区性分布特征明显的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具有明 显的地区分布,那些分布广泛的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则没 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②呈现一定的季节性。 ③有明显的职业特点,主要与接触机会有关。 ④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传播广泛的疾病,青壮年发病较 多;在老疫区,以儿童发病率较高;新迁入疫区者发病年 龄差异不明显。
46
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病例一般呈散发,可在家庭或同住者之间传播,可 呈现家庭和同住者中病例聚集的现象; ②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发病较多; ③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 可减少此类传播。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arthropod/vector-borne transmission) 其传播方式包括: 机械携带和生物性(吸血)传播
是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播的过程,包括病原体从 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 形成新的感染的整个过程。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第三节 流行过程
基本环节 传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 )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 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