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染整技术
新型染整加工技术学习总结

新型染整加工技术学习总结轻化0803 彭杰 17大四上学期,我们接触了我们专业课程里面的《新型染整加工技术》这一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科目的内容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现特将本科目做一下总结,用以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
新型染整加工方式包括一下六各方面:一.喷墨印制技术二.低温等离子体、辐射能和超声波技术三.酶加工技术四.微胶囊技术五.功能染料技术六.其他新型染整技术关于其各自的基本原理,通过查找书本知识及互联网分别介绍如下:一、喷墨印染技术的原理1.连续喷墨印染连续喷墨印染印刷,油墨是在高压下强制通过一个小喷墨,直径分布在10到100微米的范围内。
出来的油墨液流分成细小的液滴。
在非激发状态下,由于液体流的表面张力,喷射的液流以不均匀的速度自发形成液滴。
然而,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液滴是由电压转换器在高频下激发贮存泣被前置形成,这样导致了有规则和受控方式形成微小液滴。
液滴产生后,需要有选择地加以控制,以便形成图像。
液滴的电致偏移是最常采用的技术,在喷墨附近放置带电的电极,使液滴带上可变的电荷。
当带点液滴通过一对施加有高电压的电极板时,在电厂作用下,带电液滴就发生偏移。
偏移板的电压可以是高度恒定的,也可以设计成可变电压。
2.按需喷墨印刷按需喷墨技术是仅在需要喷墨的图文部分喷出墨滴,而在空白部分则没有墨滴喷出。
这种喷射方式无须对墨滴进行带电处理,也就无须充电电极和偏转电场,喷头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喷头的多嘴化,输出质量更为精细;通过脉冲控制,数字化容易;分别选用黄品青油墨和喷头即可实现彩色记录,彩色化容易;但一般墨滴喷射速度较低。
常见的有热气泡喷墨、压电喷墨和静电喷墨三种类型,当然也有其它类型。
热气泡式喷墨技术的实现原理是:在加热脉冲(记录信号)的作用下,喷头上的加热元件温度积聚上升,使其附近的油墨溶剂汽化生成数量众多的小气泡,在加热时间内气泡体积不断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所产生的压力将使油墨从喷嘴喷射出去,最终到达承印物表面,再现图文信息。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纤维是服装及其他产品制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而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是诸多纤维以及纺织品加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深入认识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对于提升纤维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染整加工技术是纤维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染色、洗涤和整理。
其中,染色技术是改变纤维颜色的重要手段,是构成纺织品不可或缺的步骤。
纤维的洗涤和整理是完成表面整洁、改善纤维细节的关键,是表现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技术。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有着鲜明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包括节能减排、环保无毒、可持续发展以及技术更新等。
节能减排特点表现在采用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可以降低能耗,进而减少污染,有效保护环境。
环保无毒的特点表现在,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能够确保使用的染色剂和洗涤剂安全性,避免对环境和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可以提升纤维以及纺织品产品的质量,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最后,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也具备技术更新的特点,可以不断改进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工艺,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纤维纺织行业,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
从技术上看,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能够提升纤维利用率,改善纤维物理力学性能,进而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是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的介绍,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不仅具有节能减排、环保无毒、可持续发展以及技术更新的显著特点,而且它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因此,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促进和关注。
新型染整加工技术

新型染整技术印染行业是纺织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得行业。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关注,染整行业中出现的一些高新技术,包括喷墨印花、等离子体技术、生化酶技术、微胶囊技术和功能染料等,对它们的作用原理、应用方法、加工特点作了较简单的介绍,并介绍了这些高新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价值。
1、喷墨应刷原理:油墨泵以一定的压力,把油墨从喷嘴喷射出来,形成连续的墨流,这股墨流在印刷头中充有高电压的金属管中获得静电,成为排列有序的墨滴流。
调节油墨泵的压力和电压的幅度,以产生尽量多的微墨滴,当墨滴流通过高压电管道时,微墨滴被充电,而大墨滴并不充电。
充电信号一旦去除,被充电的微墨滴,在偏转电极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形成印刷的油墨束,射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
不充电的墨滴不发生偏转,由油墨系统回收再利用。
同步彩色喷墨印刷机的接口,能接受彩色图象终端、彩色电视机、彩色扫描器送来的色光三原色信息并可存储,也可以由色彩转换器,转换成色料三原色及黑色的信号,再用灰度控制器控制中性灰,经灰度控制器的四种颜色信号,分别送到相应颜色喷头的电极上,控制油墨的喷射量。
应用:喷墨印刷的分辨率很高,印刷质量接近于照片。
因此,喷墨印刷能够制作彩色透明或不透明的图片,也能制作书刊、报纸校样以及彩色图象校样等,如果将喷墨印刷机接于通讯设备,还可进行远距离图文的传输。
由于喷墨印刷机的幅面越来越宽,近年来利用喷墨印刷机制作大幅面的印刷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广告宣传画等,因此,喷墨印刷的用途愈来愈广。
2、低温等离子体:概念:低温等离子体是继固态、液态、气态之后的物质第四态,当外加电压达到气体的着火电压时,气体分子被击穿,产生包括电子、各种离子、原子和自由基在内的混合体。
应用:羊毛的等离子体改性: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羊毛纺织品的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特别是用于改善羊毛织物的防毡缩性,此外,也用于改善它的染色性能和脱脂性能等方面,采用的等离子体可以通过辉光放电或电晕放电等多种方式。
新型染整技术

新型染整技术一般阻燃织物应具有以下条件:有阻燃性能,离开火焰后不再燃烧:要有较好的耐久性;整理后不影响手感;织物强力降低少;不会使染色产品变色、褪色,对色泽牢度无影响;无毒性,对皮肤无刺激或影响等。
阻燃织物的形成,一种方法是将阻燃材料添加到纺丝液中制成阻燃纤维,再用阻燃纤维制成织物,另一种方法是对天然纤维或化纤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或变性处理。
目前的阻燃机理主要以下几种:1、覆盖层理论某些阻燃剂在高温下能在纤维表面形成覆盖层,具有隔绝作用,一方面阻止氧气的供应,另一方面阻止可燃气体向外扩散,从而达到阻燃目的。
硼砂—硼酸的作用便是这样。
2、不燃性气体论阻燃剂受热分解成不燃性气体,将纤维分解出来的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冲淡至产生火焰的浓度以下。
3、吸热论阻燃剂在高温下,发生吸热反应,如升华和熔融都要吸收一定热量,从而降低温度,阻止燃烧蔓延。
4、化学反应论(或称催化脱水论)阻燃剂在高温下分解并产生脱水剂,是纤维脱水而碳化,减少可燃气体的产生。
对纤维素纤维来说,某些阻燃剂在高温下分解成磷酸或硫酸,这些酸对纤维素起强烈的脱水作用。
使纤维分解碳化,并生成水分,不是纤维分解成可燃性气体。
经阻燃整理的织物,一般热裂解温度降低,分解时间缩短,同时在裂解的产物中可燃性气体比例减小,不燃性气体的比例增高。
目前的阻燃剂有:1、含卤阻燃剂在热裂解过程中,分解出卤化氢气体,该气体不能阻燃,能使纤维热裂解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稀释或隔断与气体的接触,使织物难以燃烧。
含卤阻燃剂如果与氧化锑同用,又可产生氯化锑,破坏可燃气体的产生。
2、含磷阻燃剂在阻燃过程中产生磷酸酐或磷酸,促使纺织品脱水碳化,阻止和减少可燃性气体的产生,起到阻燃作用。
另外,磷酸酐会在热裂解时形成类似玻璃状的熔融物覆盖在织物上,促使有机物直接氧化成二氧化碳,减少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的生成,从而降低织物的燃烧性能。
另外,含硼阻燃剂与含磷阻燃剂效能相同。
3、含氮阻燃剂含氮化合物能与纤维素纤维作用,降低分解温度,并与纤维热裂解时产生的可燃气体作用,起到稀释和阻燃效果。
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纺织染整技术创新方案

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纺织染整技术创新方案第一章智能纺织染整技术概述 (2)1.1 纺织染整行业现状 (2)1.2 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 (2)1.3 技术发展趋势 (3)第二章智能纤维材料研发 (3)2.1 纤维材料的选择 (3)2.2 智能纤维的制备 (3)2.3 智能纤维的应用 (4)第三章智能纺织设备优化 (4)3.1 设备智能化改造 (4)3.2 关键部件的优化 (5)3.3 智能控制系统开发 (5)第四章智能染色工艺创新 (5)4.1 染色工艺流程优化 (5)4.2 染料智能筛选 (6)4.3 染色过程自动控制 (6)第五章智能印花技术发展 (6)5.1 印花工艺智能化 (6)5.2 印花图案设计智能化 (7)5.3 印花设备智能化 (7)第六章智能后整理技术 (7)6.1 后整理工艺优化 (7)6.2 智能整理剂研发 (8)6.3 整理设备智能化 (8)第七章纺织染整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9)7.1 废水处理智能化 (9)7.1.1 概述 (9)7.1.2 智能化废水处理技术 (9)7.1.3 智能化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9)7.2 废气处理智能化 (9)7.2.1 概述 (9)7.2.2 智能化废气处理技术 (9)7.2.3 智能化废气处理案例分析 (10)7.3 资源化利用技术 (10)7.3.1 概述 (10)7.3.2 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法 (10)7.3.3 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0)第八章智能检测与评价 (10)8.1 检测技术发展 (10)8.2 评价体系建立 (11)8.3 数据分析与处理 (11)第九章智能化管理与决策 (12)9.1 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化 (12)9.2 资源调度与优化 (12)9.3 风险预测与防范 (12)第十章行业协同发展 (13)10.1 产业链协同创新 (13)10.2 政产学研合作 (13)10.3 国际化发展与合作 (14)第一章智能纺织染整技术概述1.1 纺织染整行业现状纺织染整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体系。
前沿新型的染整前处理工艺

前沿新型的染整前处理工艺1、低温前处理工艺(80℃)低温(Low Temperature)是指区别于常规的98℃或110℃的前处理练漂。
很多助剂厂家对低温前助理助剂的命名采用低温英文的LT 开头。
自2011年就有低温前处理工艺推出,这里的低温一般是指80℃。
现在已有部分厂家在部分品种上应用。
•技术点:1、通过双氧水稳定与催化的双重控制点,使双氧水能在80℃时达到最佳漂白效果;2、性能更优异的精炼剂应用,80℃时达到好的精练效果。
•优点:1、节约蒸汽和冷却降温;2、对于有色纱的织物前处理低温可减少掉色与沾色的几率。
•存在问题:白度、毛效与传统高温工艺比仍略有差距。
2、生物酶前处理工艺生物酶的前处理也提出很多年了,生物酶前处理主要还是针对于纤维素纤维的精练。
要提到的是这里讲的不是碱与精炼剂混合的假精练酶。
•技术点:1、通过果胶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种复配;2、配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提高其渗透与洗涤效果。
1、处理条件温和,失重低、降强小,污水COD降低;2、对于黑色、藏青等颜色可以做到不漂白染色,得色量优异。
•存在问题:毛效较低、不适合浅色和亮色。
3、低碱前处理工艺近两年才推出的新工艺,因该工艺用到的精炼剂是蓝色的外观,故很多助剂厂家以BLUE来命名。
•技术点:通过特殊表面活性剂和缓释碱的作用,在前处理完后残夜PH低于传统前处理。
•优点:可省去酸中和和热洗次数,属于节水省时工艺。
•存在问题:白度略低于传统前处理,需核算综合成本。
4、涤纶染色与棉氧漂同浴前处理工艺近两年推出的新工艺,现在有碱性氧漂和酸性氧漂两种工艺。
•技术点:1、碱性氧漂工艺一般是先染涤纶然后降温至80度加入碱、精炼剂、双氧水来完成氧漂。
2、酸性氧漂工艺是在低温时将精炼剂与双氧水加入,氧漂作用贯穿分散染料的染色过程。
这里用到的还是表面活性剂技术的革新,一是酸性条件下的精练剂,二是酸性条件下的双氧水催化稳定剂。
缩短工艺流程,节约水电汽和时间。
新型染整技术

染整新技术现状、发展和本人思考染整102班章杜201004061089现状:染整行业是对纺织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档次和附加价值。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染整技术也面临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例如:纺织品工期的缩短,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升高,品种也越来越繁多;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环保的压力是越来越大,原料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染整行业进行技术革新。
目前,我国染整行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环境污染严重,不段上升的能源成本,日益严重的缺水状况,能源利用率低等。
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低碳环保的潮流。
发展:近年来,新型染整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希望,同时也能解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了环保、高效的目的。
目前我所认知的新型染整技术主要包括喷墨印花、等离子体技术、辐射能和超声波技术、生化酶技术、微胶囊技术和功能染料等。
染整加工技术的更新不仅是由于应用了其他学科的新技术成果,同时传统的加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这些新型染整技术包括:1. 天然染料在染色和印花的应用大多数天然染料与环境相溶性好,生物可降解,而且毒性较低。
但是天然色素对纤维没有直接性,需要用煤染剂才能固着在纤维上,所以应用工艺较复杂,因此天然纤维的应用还必须伴随开发所需的媒染剂和应用工艺,才能大规模应用于工业中。
2. 活性染料染色的新工艺活性染料不仅是纤维素纤维染色的最重要的染料,也不断扩大应用于羊毛、蚕丝等纤维的染色,而且,从技术上来说,活性染料应用于合成纤维也是有可能、有价值的。
3. 纤维素纤维化学改性和染色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设备和加工技术的提高,同时,新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某些染料的上染效率,大大减少一些化学助剂的用量,降低能耗,提高产品的质量。
新技术应用于染色加工中虽然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而且对环境污染小,符合现代化得生产理念,但要实现工业化的生产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超声波在促进染料利用率的同时也能改变纤维的形态结构,降低洁净度,热稳定性变差,断裂强度下降,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纤维纺织品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纤维纺织品染整加工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新型纤维纺织品染整加工技术是纤维纺织品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纤维纺织品的外观形状、质量、型式等特性的重要依据。
新型纤维纺织品染整加工技术包括染色、整理、润湿、防护剂处理等过程。
染色是给纤维表面涂上一层染料,使其具有特定颜色和色彩,从而使纤维纺织品具有美观耐用的外观,起到美化和营造气氛的作用。
整理是给纤维表面涂上一层保护剂,使纤维纺织品更耐用、易维护、防止灰尘附着。
润湿是在纤维表面涂上一层保湿剂,使其更加蓬松柔软,也可防止织物变形。
防护剂处理是在纤维表面涂上一层防护剂,使其可以抵抗外界的紫外线、湿气等,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能,耐久性和抗磨损性。
此外,新型纤维纺织品染整加工有时会进行特殊处理,如热轧处理、火花处理、氟化处理等,热轧处理可以使纤维有柔韧的表面和弹性,火花处理可以使纤维有耐磨擦性,氟化处理可以使纤维有更高的耐水性和耐磨性。
新型纤维纺织品染整加工技术对纤维纺织品行业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改善纤维纺织品的外观外貌,还可以提高纤维纺织品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使纤维纺织品具有更高的抗污抗静电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总之,新型纤维纺织品染整加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
明显改善纤维纺织品的外观、质量和性能,为纤维纺织品行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新型染整技术在功能整理中的应用

新型染整技术在功能整理中的应用摘要:染整加工是一历史悠久的传统加工技术,之间关系到人民的衣着和工业、军用纤维材料及装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传统的加工技术正在和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
这里主要介绍新型染整技术在阻燃整理和抗静电整理中的应用。
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和低甲醛耐久整理在阻燃整理中的应用,壳聚糖和电晕在抗静电整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阻燃整理;微胶囊技术;抗静电整理;壳聚糖一、阻燃整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纺织品的难燃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美国曾作过统计,1971-1975年,美国有人伤亡的火灾中,90%以上是住宅火灾,且最初着火物主要是纺织品。
近年来,美、英、日、德等国对纺织纤维的阻燃已用法律的形式作了规定,要求凡是制作儿童、老人、残废者的服装,室内铺饰用布,剧院幕布以及交通运输工具和旅馆内使用的纺织材料,炼钢工人及士兵的制服等均需达到一定的阻燃要求。
1、阻燃机理所谓阻燃是指降低材料在火焰中的可燃性,减缓火焰蔓延速度,当火焰移去后材料能很快自熄,减少燃烧。
从阻燃过程看,要达到阻燃目的,必须切断由可燃物、热和氧气三要素构成的燃烧循环。
(1)覆盖层机理阻燃剂受热后,在纤维材料表面熔融形成玻璃状覆盖层,成为凝聚相和火焰之间的一个屏障,这样既可隔绝氧气,又可阻止可燃性气体的扩散,还可阻挡热传导和热辐射,减少反馈给纤维材料的热量,从而抑制热裂解和燃烧反应。
(2)气体稀释作用阻燃剂吸热分解后释放出不然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硫等,这些气体稀释了可燃性气体,或使燃烧过程供氧不足。
(3)吸热作用某些热容量高德阻燃剂在高温下发生相变或脱水、脱卤化氢等吸热反应,降低了纤维材料表面和火焰区的温度,减慢热裂解反应的速度,抑制可燃性气体的生成。
(4)凝聚相阻燃通过阻燃剂的作用,在凝聚相改变纤维大分子链的热裂解历程,促进发生脱水、缩合、环化交联等反应,增加炭化残渣,减少可燃性气体的产生。
桑蚕丝的染整工艺改进与技术创新

桑蚕丝的染整工艺改进与技术创新2月24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桑蚕丝染整工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染整技术,该技术能够改善桑蚕丝的染色均匀性和色牢度,提高产品质量。
这一技术创新将为传统桑蚕丝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传统的桑蚕丝染整工艺中,一直存在着染色均匀性差和色牢度低的问题。
由于桑蚕丝的自然特性,其纤维密度和表面吸附能力较低,导致染色过程中颜料难以均匀附着在纤维表面上,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另外,传统的固色剂和后处理剂的使用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需要寻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
他们首先通过对桑蚕丝纤维进行化学修饰,增强纤维表面的吸附能力。
这项技术可以使染料更好地渗透进入纤维内部,从而提高染色的均匀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染料和后处理剂,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团队通过不断调整配方和工艺参数,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对桑蚕丝的染整工艺改进。
这项创新的技术将为桑蚕丝行业带来重大的影响。
首先,通过改善染色的均匀性和色牢度,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其次,环境友好型的染料和后处理剂的使用将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当前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除了对传统桑蚕丝行业的影响,这项技术创新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丝绸制品作为一种传统的高级纺织品,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还具有独特的品质和艺术价值。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于高品质丝绸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桑蚕丝作为丝绸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染整技术的改进将有助于提高丝绸制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拓展市场需求。
此外,这项技术创新还为国内纺织行业提供了发展新方向的机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国,拥有丰富的桑蚕丝资源和悠久的丝绸文化传统。
通过对桑蚕丝染整工艺的改进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中国纺织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纺织染整前沿知识点总结

纺织染整前沿知识点总结一、新型染色技术1. 数字化染色技术数字化染色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设备对纺织品进行染色的新技术。
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打印染料,能够实现精细化、个性化的染色效果,大大提高了染色效率和染色质量。
数字化染色技术还可以实现染色过程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对于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2. 冷染色技术传统的染色工艺通常需要用到高温和高压的条件,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会对纺织品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而冷染色技术则是利用低温或常温条件下的染料和助剂完成染色过程,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降低染色成本和提高染色质量。
3. 微生物染色技术微生物染色技术利用微生物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可以实现无毒、无害、无废水排放的绿色染色。
利用微生物染色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为纺织品赋予抗菌、防霉等功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
二、环保染整技术1. 零排放染整技术零排放染整技术是指在染整过程中实现废水、废气和废渣的零排放。
通过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可以将染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进行循环利用或者有效处理,实现染整过程的零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高效节能染整技术高效节能染整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实现染整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最小化。
比如利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染整工艺、采用节能环保染料等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染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染整成本,提高染色质量。
3. 染整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染整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染料和助剂,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染整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对废水中的染料和助剂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智能染整技术1. 智能染色设备智能染色设备是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染色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智能染色设备可以实现对染色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染色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保证染色质量。
2. 智能染整生产管理系统智能染整生产管理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染整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
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

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是纺织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对于纺织品的质量和外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染色和整理两个方面介绍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染色技术染色是纺织品加工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纤维面料在染色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通过研究纤维面料的染色性能和机理,针对不同的纤维材料开发了相应的染色工艺和染料,提高了染色效果和染色速度。
1. 染色工艺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采用了先进的染色工艺,如高温高压染色、低温染色、间断染色等。
高温高压染色是利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使染料迅速渗透到纤维内部,提高染色效果和染色速度。
低温染色则是通过改变染料的分子结构,使其在低温下也能达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间断染色是将纤维面料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采用不同的染色工艺和染料,实现不同颜色的染色效果。
2. 染料选择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根据纤维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染料。
染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染色效果、染色速度、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近年来,环保染料成为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也开始使用环保染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整理技术整理是指对染色后的纤维面料进行后续处理,使其具有所需的外观和性能。
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通过研究纤维面料的物理性能和整理机理,开发了一系列的整理工艺,提高了纤维面料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1. 整理工艺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采用了先进的整理工艺,如热定型、热压缩、光亮整理等。
热定型是将纤维面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保持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热压缩则是通过加热和压力作用,使纤维面料的纤维重新排列,提高其手感和光泽度。
光亮整理是利用化学药剂和机械摩擦作用,使纤维面料表面形成一层光滑、亮丽的膜层,提高其光泽度和防水性能。
2. 整理剂选择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根据纤维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整理剂。
整理剂的选择应考虑到整理效果、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近年来,绿色整理剂成为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新型纤维面料染整技术也开始使用绿色整理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纺织染整行业智能化纺织染整工艺与装备方案

纺织染整行业智能化纺织染整工艺与装备方案第一章智能化纺织染整概述 (2)1.1 智能化纺织染整的定义与意义 (2)1.1.1 定义 (2)1.1.2 意义 (2)1.2 智能化纺织染整发展趋势 (3)1.2.1 生产过程自动化 (3)1.2.2 信息技术的融合 (3)1.2.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3)1.2.4 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 (3)1.2.5 个性化定制的发展 (3)1.2.6 跨界融合与创新 (3)第二章智能化染料制备与配色 (4)2.1 染料制备智能化技术 (4)2.1.1 自动化配料系统 (4)2.1.3 染料干燥智能化 (4)2.2 染料配色智能化系统 (4)2.2.1 色谱分析智能化 (4)2.2.2 配色算法智能化 (4)2.2.3 机器视觉智能化 (4)2.2.4 配色过程智能化 (5)第三章智能化染前处理 (5)3.1 纺织品预处理智能化工艺 (5)3.1.1 纺织品智能扫描与评估 (5)3.1.2 智能化预处理工艺流程优化 (5)3.1.3 智能化预处理设备 (5)3.2 智能化废水处理技术 (5)3.2.1 废水智能监测与评估 (5)3.2.2 智能化废水处理工艺优化 (6)3.2.3 智能化废水处理设备 (6)第四章智能化染色工艺 (6)4.1 染色过程智能化控制 (6)4.2 染色工艺智能化优化 (6)第五章智能化印花工艺 (7)5.1 印花过程智能化控制 (7)5.2 印花图案智能化设计 (7)第六章智能化固色与后整理 (8)6.1 固色过程智能化控制 (8)6.1.1 固色过程智能化控制原理 (8)6.1.2 固色过程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 (8)6.2 后整理智能化技术 (8)6.2.1 后整理智能化技术概述 (9)6.2.2 后整理智能化技术关键环节 (9)第七章智能化在线监测与质量控制 (9)7.1 在线监测系统 (9)7.1.1 数据采集模块 (9)7.1.2 数据处理模块 (9)7.1.3 显示与报警模块 (10)7.2 质量控制智能化技术 (10)7.2.1 染色过程智能化控制 (10)7.2.2 整理过程智能化控制 (10)7.2.3 质量检测智能化技术 (10)7.2.4 故障诊断与预测 (10)第八章智能化物流与仓储 (10)8.1 物流智能化系统 (10)8.2 仓储智能化管理 (11)第九章智能化工厂设计与建设 (12)9.1 智能化工厂布局 (12)9.2 智能化工厂建设标准 (12)第十章纺织染整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与挑战 (13)10.1 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13)10.1.1 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 (13)10.1.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 (13)10.1.3 互联网纺织染整 (13)10.1.4 绿色环保技术 (13)10.2 行业智能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4)10.2.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14)10.2.2 产业链协同不足 (14)10.2.3 资源配置不合理 (14)10.2.4 市场竞争加剧 (14)10.2.5 人才培养与引进 (14)第一章智能化纺织染整概述1.1 智能化纺织染整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智能化纺织染整是指在纺织染整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染整工艺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品工业也在不断发展,纤维纺织品制造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又称原纱染整加工技术,它是把纺纱改良成代用品的染整加工技术,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也可以被称为改良型染整加工技术。
改良型染整加工技术利用机械设备来处理原纱,其实不同于传统的染整加工技术,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处理原料,而不是机械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改变原料性质的目的。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改
变原纱的性质,改变原纱的可织性、强度、柔软度等,其最终的效果是改善了纤维织物的面料属性。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还可以实现喷洒、洗涤染料等功能,具有色牢度、耐洗色褪度等优越性能。
染整加工技术还可以消除面料中的污渍、起毛球等,从而提高纤维织物的使用性能。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凭借着技术的发展,纤维纺织品的制作工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而使染整加工技术更加令人满意。
这种技术既可以有效地改良和改善织物质量,又能满足客户需求和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既可以提高纤维织物的面料属性,又能消除污渍、起毛球等,使得织
物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满足客户的要求。
在未来,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还将有更大的空间发展,改善纤维织物的性能在织物产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健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面料生产厂家开发新型纤维纺织品,以满足消费者对环境友好和健康的要求。
渐渐地,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包括温和的染色,高速整理,褶折抗皱以及抗菌加工等。
染色处理技术采用温和的染料,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高速整理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纤维纺织品的舒适度,使其具有良好的衣物效果,同时可以节省人工和时间,是生产纤维纺织品的理想工艺。
褶折抗皱加工技术可以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老化和弹性,同时可以减少熨烫时的变形,使织物的质量更加稳定。
此外,抗菌处理技术使用环保型抗菌剂,不仅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而且保持纤维纺织品的洁净,使消费者使用时不用担心会引起过敏。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优势,比如节能、环保以及低成本。
节能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环境污染,使用新型纤维纺织品生产的面料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延长面料的使用寿命。
此外,采用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未来,我们有必要继续加强对新型纤维纺织品
的染整加工技术的研究,以开发出更先进、更安全、更环保的技术,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推广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这项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使用舒适度。
染整新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情况分析

染整新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情况分析1,前处理冷轧堆技术:是机织物尤其是亚麻织物广泛使用的技术,自50年代初,前苏联援建的我国第一个亚麻厂(哈尔滨亚麻厂)开始一直使用的技术。
目的,使麻皮、麻草、木质素、果胶质等杂质充分溶胀,通过低浓度硫酸酸洗之后磺化,亚氯酸钠漂白溶解,双氧水复漂达到80以上的白度。
该技术占地面积大、工艺流程长、冷堆时容易产生碱斑、黄褐斑、霉变以及水的自重沉淀导致上下层毛效不均匀,亚氯酸钠漂白腐蚀性和污染性强,在九十年代全国崛起的新建亚麻厂已经不用该项技术。
但是在强调节能减排的今天,设备采用退浆、煮漂联合机组中漂白部分的浸轧-折叠式冷堆,汽蒸,连续式喷淋与双脉冲式水洗,以及配合多种新助剂的出现,再次被染整厂使用。
对于间歇式冷轧堆后,必须进入染缸再加热到80-95℃使双氧水充分分解,氧化漂白、除氧、中和、水洗等,与常规的95-105℃直接快速煮漂的优缺点,各有其长短,有待商榷。
2,连续式练漂技术:机织物退煮漂联合技术自六十年代起,已经使用多年。
在针织面料上的应用是近几年开始起步的,无论设备在无张力创新、自动化程度提高、智能化操作方面,还是在配套助剂的开发应用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用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连续式平幅煮漂生产线与间歇式染缸比,减少了织物加工过程中的褶皱、拉伤、摩擦、起毛等问题。
但是经向张力即使采取主动传动,消除部分张力,针织物的集圈组织结构还是会变形。
因品种而异,合理搭配使用。
3,低浴比练漂技术:针织面料适合小批量、多品种,变化快是一直以来的优势。
在煮漂时,浴比太小容易造成织物擦伤、杂质去除不净,影响到织物的白度、毛效及均匀性。
建议浴比控制在1:5-8属于正常合理工艺,再配合优质的煮漂助剂是值得推广的工艺技术。
新型染整技术有感

新型染整技术有感摘要:简述了有哪些新型染整技术,及其各个新技术在染整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染整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印染行业的需求,而且,现在印染行业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技术污染严重,所以为了更好的迎合当今染整行业的发展,迫切的需要新型的染整技术。
新型染整技术在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中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型染整技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前言:1、在前处理中新型染整技术可以减少助剂和水的用量。
2、在染色中新型染整技术节能节水,降低染料、盐、碱和其它助剂用量,减少污水排放等3、在印花中可以印制很多套色,操作简便,效果更好。
4、在后整理中制造功能性纤维,纺纱或织造加工中添加功能性纤维或功能性物质,使服用效果更好。
5、有些生产周期短、生产流程短、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同时解决了传统涂料印花手感硬的缺点,尤其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要求。
6、新型染整技术拥有很多印染行业需要的优点,所以在发展这方面很快,很多也已经用于染色,印花中了。
一、新型染整技术的种类喷墨印制技术、等离子体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超声波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酶类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等。
二、各新型染整技术在染整中的应用1、喷墨印制技术(一)喷墨印制的类别按照喷墨印刷的原理,课分为选择性偏移带电液滴(连续产生液滴)和按需液滴两种类别。
主要用于印花工艺。
(1)连续喷墨印制·油墨是在高压下强制通过一个小喷嘴,直径分布在10到100微米的范围内。
出来的油墨液流分成细小的液滴。
在非激发的状态下,由于液体流的表面张力,喷射的液流以不均一的速度自发的形成液滴。
然而。
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液滴是由电压转换器在高频下激发贮存器而被强制形成,这样导致了有规则和受控方式形成微小液滴。
液滴形成后,需要有选择的加以控制,以便形成图像。
液滴的电致偏移是最常用的技术。
(2)按需喷墨印刷·这种喷墨技术只有在需要时才喷射油墨液滴到基质物上。
新型染整技术试题答案

新型染整技术试题答案新型染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染整行业也在不断地寻求创新与突破。
新型染整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纺织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还有助于实现更加环保的生产过程。
本文将探讨新型染整技术的发展背景、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一、新型染整技术的发展背景传统的染整工艺在给纺织品带来丰富色彩的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大等问题。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染整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新型染整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传统工艺的弊端,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新型染整技术的主要特点1. 环保性:新型染整技术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染料和助剂,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2. 高效性:通过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流程,新型染整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加工周期,降低能耗。
3. 功能性:除了传统的着色功能外,新型染整技术还能够赋予纺织品更多的功能性,如防水、防污、抗菌、抗紫外线等,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4. 经济性:新型染整技术通过优化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新型染整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1. 纳米染料技术: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染料,粒径小,分散性好,能够提高染色的均匀性和牢度,减少染料的使用量和废水的产生。
2. 冷转移印花技术:该技术通过特殊的转移纸将图案印刷在纺织品上,无需传统的高温蒸化过程,能够节省能源并减少环境污染。
3. 数码喷墨印花技术: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喷头将染料直接喷射到织物上,实现精确印花,减少染料浪费,同时具有生产灵活性高、图案变化快的特点。
4. 环保酵素洗染技术:使用天然酵素替代传统的化学助剂进行洗染处理,能够有效去除织物上的杂质和残留染料,同时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四、结论新型染整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