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与寻租理论评述_刘劲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 pte mber ,2009

租金与寻租理论评述

刘劲松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 本文回顾了租金理论和寻租理论。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租金理论,并结合 反垄断法 的实施分析了租金理论对反垄断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即 反垄断法 应鼓励企业对熊彼特租金、网络租金和组织租金的追求,而应尽量阻止企业对张伯伦租金的追求。并进而指出理论揭示了追求超额利润是企业的动力,应区别对待寻租与创租活动,要减少寻租活动就要反对不合理的行政垄断。 关键词 租金;寻租;垄断中图分类号:

F279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096(2009)05 0016 04

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

断法 (以下简称 反垄断法 )获得通过。2008年8月1日 反垄断法 正式实施。 反垄断法 的四个部分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等。从经济理论上看, 反垄断法 反对上述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行为不至于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过多地、不合理地损害社会福利水平。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超额利润称之为租金。寻租是指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租金及寻租理论是 反垄断法 制定的重要理论基础。为此,本文将在回顾租金及寻租理论的基础上,简要评述租金和寻租理论以及其对我国反垄断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租金理论及其发展

租金(简称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在从传统经济理论向现代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中,租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演进,经历了从早期经济学专指地租到地租的一般化 租金概念的产生,再到现代经济学专指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形成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等几个主要阶段。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 配第就对地租理论做了开创性的贡献。在他

的 赋税论 中,首次提出地租是土地上生产的农作物的收获量减去生产费用(种子和工资)后所得的剩余部分(即剩余价值)。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均将地租看成是农产品价格超过成本和正常利润的余额。所不同的是,亚当 斯密提出了垄断地租论,大卫 李嘉图提出了级差地租论。地租理论又有地租的剩余理论和地租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之分。在传统李嘉图学派中,地租被认为是土地收入减去成本之后的剩余,这一剩余的大小取决于农产品的需求和农产品的供给成本,而后者取决于土地的丰度和位置,得到这一剩余的是地主阶级。地租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产生于边际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他认为地租是边际以上土地的生产量超过边际土地生产量的余额。

马歇尔从供给价格的理论中导出了 准地租 的概念。他指出在均衡价格的决定过程中,存在着短期的情形。假设因某种原因导致需求增加而价格上涨,在短期内,由于生产设备固定,又无新的竞争者,价格会超过生产成本而上涨。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者剩余,由于其是依靠生产设备在某种意义上的垄断而来的,因此可以称之为 准地租 。可见这里的租已被扩展至

16

收稿日期:

2009 06 10

作者简介:刘劲松(1966-),男,江西彭泽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究。

9月15日出版

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即超过机会成本的剩余。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 租 的概念被进一步扩展到 经济租 的范畴,用来表示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提高,而供给量由于种种原因(如政府干预、行政管制等人为限制)难以增加,导致该商品供求差额扩大,从而形成差价收入或要素收入。在上述租金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有关租金的概念及相应的租金理论。它们分别是李嘉图租金、垄断租金与张伯伦租金、熊彼特租金、组织租金与网络租金和信息租,等。

1 李嘉图租金

决定企业存在以及企业市场行为的因素,除了竞争这一既定的制度因素外,还有企业拥有的其他企业或者竞争对手没有的知识和生产要素。这些知识和生产要素又被称为资源的异质性。异质性说明企业的资源禀赋不同,它们决定着企业之间的不同市场状态。因而,企业经济租金就是竞争和企业的不同资源禀赋的产物。由于资源禀赋程度的不同导致资源的供给程度的不同,而这样的资源供给产生的经济租金就被被称为异质性资源的 李嘉图租金 。李嘉图租金可以说是由于短期内资源供给所带来的经济租金(Petera,f 1993)。李嘉图租金的创造可以看成是企业拥有独特资源要素的结果,这种独特资源要素往往是同时具备有价值、稀缺和不可替代三项特质(Conner ,1991)。可见,因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独特性是李嘉图租金形成的主要特征,这也是早期租金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2 垄断租金与张伯伦租金

亚当 斯密(Sm ith)在分析地租理论时,将垄断和地租联系了起来,从而形成了垄断地租这一概念。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只要存在垄断就可能有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这种超额利润一般地被称为租或垄断租金。由于形成垄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也就有各种形式的垄断租金。

不同的学者对垄断租金的定义不尽相同,根据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对垄断租金的解释,垄断租金可以归纳为:一个具有垄断势力的买(卖)者,如果其潜在的财富由于它对其他潜在的竞争者进行人为的限制而得到增加,这种潜在财富的增加就是一种垄断租金。垄断者是否能实现这种财富的增加,取决于设置这些限

制的竞争成本高低。比如,对垄断租金的竞争会导致把它们转移支付给设置限制的政治家,而它们又往往耗散于政治家们在为争夺这些好处的授予权而展开的竞争中。

更一般地说,垄断租金是因为改变消费者需求曲线而增大的企业的剩余。被看作是加强企业市场势力的结果。

在寡头垄断厂商之间形成的价格卡特尔垄断联盟所形成的垄断租金被称之为 张伯伦租金 。这一租金是由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Rob i n son ,1933;Cha m berlin ,1933)同时提出的,他们认为,垄断者往往通过价格上的战略协同或协同行为来获取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最大限度地扩大他的短期利润。可见,垄断租金的本质特征就是企业因为垄断而获得了超额利润。

3 熊彼特租金

熊彼特(Schum peter ,1942)认为,经济租金反映了企业对竞争这种客观存在行为的回应方式,熊彼特把竞争视为 一种创造性破坏的过程 。他认为,企业必须考虑对包括组织形式在内的五个 生产要素方面的重新组合 。通过 要素的重新组合 ,企业可以赚取来源于比较利益的 李嘉图租金 ,也可以获取凭借市场势力得到的垄断租金。概括地说,企业通过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组织模式的创新获得的经济租金,就被称之为 熊彼特租金 。

4 组织租金与网络租金

关于组织的租金,大致有三种论述。一是认为组织租金就是企业剩余,即企业产生的大于各要素市场价格总和的收入余额(张维迎,1996;杨瑞龙,2001);二是认为组织租金等于企业契约组织生产的收益大于要素所有者单干所产生的收益总和的收入余额(A lchian ,D e m setz ,1972);三是将组织租金规定为组织分工相对于通过市场组织分工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收入增加。[1]

可见,组织租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由组织费用的节省和组织生产所带来的交易收益的增加,其中交易收益的增加部分是由于组织资源的不同程度的垄断性所带来的。

沿着组织租金的概念,我国学者卢福财等于2006年提出了网络租金的概念。所谓网络租金,是在网络组织制度条件下,所有网络组织成员所创造的总利润在抵消了他们单个利润总和(或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