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境材+人才=大教材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整合

金坪镇中心小学校阳中涛何为教材?教材的定义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带等等。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看来教材并不是单指教科书,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材料都可以用于教学。而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长期以来各种各样的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教师关注的只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显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我们教师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如何整合教材是当代教师都应解决的课题。下面就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整合教材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认真专研教材,是一堂好课的前提

有了好的教科书,不等于就能搞好教学。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转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了,教学手段改变了,教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发展了。不过,无论怎样改革,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课前专研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教科书只能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和发挥,取决于如何通过教材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教师要想搞好教学,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专研教材,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编写、教学情景设计和例习题的安排意图。挖掘教材的隐形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才能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随着西师版小学数学一、二年级新教材的出版使用,本学期三至六年级新教材也投入使用。教材的变动改革,更加促使老师们去研读教材。那么专研教材需要做到哪些步骤呢?

(一)读懂教材

新西师版教材是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和优秀的一线教师编写而成的。新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资源。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读懂教材是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那么,我们一线教师怎样才能读懂教材呢?

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中对每一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这样教师才能在处理教材时有明确的方向。

其次,读懂教材的情景图。新版教材图文并茂,每个单元前都有一幅与学生

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情景图。这些情景图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问题产生的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对于情景图,教师首先要读懂情景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所蕴含的意义。其次,情景图中包含了哪些信息、与单元教学有何联系。最后,要读懂情景图所呈现的场景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教材在学生成长中的载体功能。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时,教材的单元主题图上半段是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通过这些运动现象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下半段是在方格纸上研究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教学中重点关注的是“为什么要把生活中的物体看成平面图形”“为什么要放在方格纸上研究”这两个问题。教学中如果教师应用好这幅主题图,能较好地实现学生从已经掌握的知识向新知识学习的过度。也能更好地使学生明白,放在方格纸上研究能更好地观察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情况,更好地揭示图形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学习理解。

第三要读懂教材的内容安排结构。新版教材每个学段都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从整个学段来看,每个部分的内容都是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的,每个学段的内容都是有着较为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承接关系。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梳理教材的上下联系,既要着眼于本课的教学,更要放眼到整本教材,甚至以前与今后的教材内容安排。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教材设计出把小数扩大10倍后,得到整数乘法。由于整数乘法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因此在计算上并不难,计算出后再把结果缩小10倍。这样学生对于小数乘法的新知识就迎刃而解了。这也为后面要学习的小数除法打下伏笔,当学生在学小数除法时,自然会想到可不可以用学习小数乘法的方法来学习小数除法呢?

因此,把握教材的内容与结构体系要做到瞻前顾后,才能科学地把课本处理成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及其整体

(二)、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读懂教材只是专研教材的第一步,而研究教材将是站在学科体系的视角去深入把握教材结构以及逻辑系统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研究教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即重要又艰辛的工作。研究教材,我们可以从研究教材的来龙去脉、研究教材的内部结构、研究教材的外部联系、研究教材的编排层次等入手。通过研究教材来达到对教材内容的更加深入的了解。

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后,才能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学科认识结构,以此才能达到吃透教材这一步。为了能达到这一步,首先得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片,掌握横向、纵向的联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都十分紧密。西师版数学教材,把课程标准中安排的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都有层次、有坡度的分解到各个学段中。每册教材的内容都是和上册与下册知识有一定的联系的。因此,教师只有弄清这些联系,才能做到驾轻就熟、寓繁于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要通读三年级和四年级教材后,便知道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是解决两步应用题,这是简单应用题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为四年级下册的三步应用题打下基础,它是整个应用题的关键。两步应用题不但从知识结构上为复合应用题打下重要的基础,而且在思维方式、方法、能力和技巧等方面为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做好铺垫。如果教师明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