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法中的中国意象与中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研究
ART EDUCATION RESEARCH
浅析书法中的中国意象与中国精神
□张乃千田浩
摘要:传统书法作为一门“艺事”,历经千余年方兴未艾。该文从辩证统一的人性之美、形神兼备的君子之道、砥砺奋进的家国情怀三个角度出发,浅析蕴含于书法中的中国意象与中国精神。
关键词:书法中国意象中国精神
书法,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从而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精神是人的活动赋予事物的一种意念、理念以及显现出来的生机和活力。书法作为中华民族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一种表达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意境高华,其包含的中国意象与中国精神,与当今时代密不可分,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辩证统一的人性之美
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日月山水,花鸟鱼虫,莫不如此。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在文字变迁最为剧烈的秦汉时期,作为一门“艺事”逐渐崭露头角,此后千余年,从大篆、小篆到隶书,以至草书、楷书、行书等,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和发展路径,无不蕴含着辩证统一的人性之美。
1.浑然天成的辩证之美
中国书法依于笔,本乎道,通于神,达乎气,以书法线条表现天地万物,既有刚柔相济的风骨之美,也有阴阳调和的生命之美。且不说浓黑的墨汁落在白色宣纸上的黑白对比之美,仅就墨色而言,就有浓淡、干湿、枯润之分;线条亦有粗细、长短、虚实、断连之别。还有书写时表现出来的结构上的松紧、疏密、向背,笔法上的藏露、提按、逆顺、轻重,速度上的纵放、快慢、疾涩,章法上的疏密、横纵、抑扬等,都是辩证统一、互为依存的关系。正所谓没有藏锋就没有出锋,没有曲折就没有贯通,没有茂密也就没有疏朗,每一笔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如《兰亭序》中“盡”字的写法,就是中竖不平分横画,造成留白面积大小的对比强烈;"血”字底的两竖很巧妙地分割方框;“能”字中月部的留白控制得极具匠心,对比也很强烈。而《九成宫瞳泉铭》通篇点、横、竖、撇、捺、钩等笔画的书写用笔粗细匀称,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透出一种辩证统一的中国意象美。
2.表情达意的人性之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书法不仅是一种形象的临摹品,而且是意象上、神韵上、性情上的临摹品。这种“象形”加“会意”的点线勾画,体现了中国人对事物简约、明确、生动的描述和表达,具有表情达意的人性之美。如作为静态字体的篆、隶、楷书,笔画内敛,给人静穆平和的秩序感。作为动态字体的行、草书,用笔跌宕起伏,行文变幻莫测,给人狂放不羁的舒畅感。而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等,说的也是书法的内在含义与人之性情的完美结合。
张旭与怀素将草书的写意抒情推向高峰。唐代书法家张旭从小才华横溢,每次喝酒喝到大醉时就创作草书,一边写一边挥手大叫,相传其醉酒后甚至用头蘸墨作书,一副如醉如痴的状态。其作品逸势秀丽,连绵萦绕,枯润相间,与其潇洒不羁的为人、特立独行的性格相得益彰。而幼年出家的名僧怀素,据说为玄奘门人,和张旭一样嗜酒如命,绰号为“醉僧”。他的代表作《自软帖》,笔势狂纵,气势恢宏,如大河之水奔腾跳荡,如春日之鸟活泼飞动,将意、情、景完美结合。其情怀之疏散、为人之不拘可见一斑,一幅幅流传至今的书法瑰宝,“走龙蛇,惊天地,撼人心,泣鬼神”,将人性之美尽情绽放,成为千古不朽的中国意象之代言。
二、形神兼备的君子之道
康有为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爲。”温、良、恭、
35
绘術烈谒右究
俭、让的中华传统美德影响着书法的品评标准,在力、气、运、势、节奏的追求中,塑造了一位位谦谦君子。而其穿插、避让、担夫争道,又是对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最好诠释。因此,书法中蕴涵着较高的人格修养和人生境界,也蕴涵着很深的人生哲学。
1.胸藏文墨虚若谷
书法作为一种书写的法度,尤其强调精神气度。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風一,不成为书也。”可见在书法的浸润和熏习中,必然会获得超然的智慧,做到平和内敛、从容娴雅、温润和煦、清雅入骨。古人论书,"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对修习书法之人要求很高。而纵观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无一不是旷世达人。创作出颜体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太子太师,一生刚直忠义,因凛然拒贼,被叛将李希烈杀害,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将草书之魂发挥到极致的张旭、怀素等,更是一生性情旷达,骨气与逸气并生;书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王羲之,为人潇洒自然,谦逊妙趣,其字洒脱飘逸,如行云流水;北宋书法家米芾一生都在深刻领悟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其书体和为人都是法度与风度共存。这些是一代代名家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也是我们透过书法应继承并发扬的中国意象与中国精神。
2.腹有诗书气自华
自古诗书不分家,一部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酣畅淋漓的文学发展史。如秦汉时期隶书不断发展成熟—
—《曹全碑》典雅秀丽,《张迁碑》敦实重拙,《乙瑛碑》雄浑端庄,《礼器碑》遒劲凝练……才华横溢的书法大师,用一撇一捺展现了古朴典雅之姿、蚕头燕尾之巧,风格迥异却皆文采飞扬。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名家辈出,法书名作渐多,对书法风格的创造巳成自觉追求。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梁武帝赞之“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赞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集序》是王畿之与友人在会稽山阴兰亭宴聚之作,“挥毫制序,兴乐而书”,字间毫无隔碍,文思和书法皆为一时之妙。其文以行书而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事”,通篇气势完足,自信昂扬。而唐代诗人李白也在书法中创造出一番独特的诗意,其四言行草诗《上阳台帖》笔墨奔放豪迈,神采飞扬,雄浑而又收放自如。短短二十五字,流露的却是一种胸怀天地、快意人生的追求和自信自强的悠扬风骨,赢得赵佶、张晏等人美赞。书画家启功自创“启体”,其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这些博学名家,不汲汲于名,不汲汲于利,潜心钻研,终得大名于天下。眼前只一帖丹青,前人神笔,放眼望去,却是乾坤万里、气韵悠长的中国意象与中国精神。
三、砥砺奋进的家国情怀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达着书法家个人的才情气36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抒发着一代代人的家国情怀。
1.以青春之气相伴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纵观古今,书法中的“青春气象”更为历代历朝书法家所垂爱。汉代钟繇在《用笔法》中形象地描绘了“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映者矣”,就是想要告诫修习书法之人,一笔一划都要体现激昂奔放的向上精神,体现英气勃勃的生命活力,不能有半点苍老之气;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兰亭诗》,线条流畅,动感十足,如太阳般豪情万丈,热情似火,字里行间布满了青春气象;明末清初书画家王铎的作品《行书与大觉禅师等书札》,字体恣意狂放,结构左突右奔,以标新立异之写法,一扫之前柔弱拘谨之文风,焕发出旺盛的青春力量。这种强烈的生存意志、蓬勃的生命体验、活泼的生活情趣,成为书法作品中特有的青春图式和符号,更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该具有的中国精神。
2.以天下之忧而忧
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传统文化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及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人文精神,深深镌刻于书法作品中。颜真卿的楷书,雄浑大度,雍容磅礴,宛如一代良臣的“文忠”之像一自信从容,高山仰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及其雄伟壮观之势,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以此歌颂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节俭精神,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逢之言。整篇碑文结构严谨,书写利落,一丝不苟,笔画偏瘦,充分体现了“意在笔先,文向思后”。欧阳询一生不避险阻,细观作品每个字的点画与结构,险峻之势处处可见,一笔一画皆能看出作者是怀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落笔而成,虽有赞颂皇帝的虚词浮藻,字里行间却也巧妙地插入了心忧天下、居安思危、治不忘乱的观点。因此,其既是对皇帝的谗•言劝谏,又为后世治国理政留下了一笔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口]刘昕.论书法的对比之美.艺海,2012(12).
[2]嵇绍玉.西方艺术为何未产生书法美学.书法报,2015-08-05.
[3]熊秉明.从书法看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报,2008-02-28.
[4]贾金龙.中国书法的文化哲学意蕴.
http:^/s/blog_4c5503640101fpmu.html
[5]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嵇绍玉.浅析传统书法中的“青春气象中国艺术报,2016-05-03.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编辑李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