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下的欲望 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树下的欲望》读书笔记
尤金·奥尼尔,美国著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
作为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共四次获普利策奖。
与贝尔托·布莱希顿、路伊吉·皮兰德娄和约翰·米林顿·辛格并称为“20世纪四大剧作家”,193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榆树下的欲望》奥尼尔的3幕悲剧,被称为是美国“第一部伟大的悲剧”。
全剧故事情节发生在1850年新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
描写了资产阶级家庭内部为争夺财产所进行的殊死搏斗以及父子俩与继母之间的因财产而引发的三角关系。
剧本标题中“欲望”两个字眼直点剧本主题,三位主人公围绕获得农场的产权欲望所产开。
开篇并没有直接对农场主卡博特进行描写,而是通过三个儿子的对话对卡博特进行侧面描写。
三个儿子厌恶卡博特的强势霸道,掌控自己拥有的一切,甚至希望他早点死。
可卡博特却拥有像山胡桃树那样的生命力,但是爱似乎在他的身体里少之又少。
他拼命地奴役着他自己的儿子给他干活,硬是在一片石头地上开发了一个庄园,代价却是两个妻子的相继过世、三个儿子仇视他。
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受不了他的暴政,离家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财富,然后这样还是没有让他有所改变,还是一如既往的对着这个农场不放,死死的占有着这个农场。
他也常常感到孤独,现实将他打磨成一个无所不惧的硬汉,却没有人能理解他。
而新婚妻子阿比就像是上帝传来的召唤,在他迷茫困惑时送来的锦葵花,即使这样,在阿比表现出对农场的渴望时,他一而再地纠正着自己的新婚妻子爱碧对拥有农庄的感叹,他的生命似乎都是被欲念趋使,冰冷,如石头一般无情,纵使美丽的新婚妻子在侧,他也依旧警惕地把农庄所有权紧紧攥在手中。
埃本是卡博特与第二任妻子的儿子,也是三个儿子中对农场的占有欲最强、最恨卡博特的。
他一直认为的父亲累死了他的母亲,农场是他死去的母亲的东西,他必须得拿到手。
长期生活在荒凉、闭塞的农场,生活在榆树俯压下的石头房子里,伊本忍受着生理的煎熬。
当年轻美丽的继母出现在他面前时,激起了他心里的渴望,在第二幕中,第二场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两人的这种强烈欲望。
他们在两间屋子里,尽管隔着墙壁,但他们两人依然能感受到对方的情感,“零忍耐热烈的眼睛似乎透过墙壁相遇了饿,他下意识地向她伸出双臂,她半站了起来”,“他们透过墙壁互相凝视着。
伊本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爱碧像回声一般也叹了口气,两人都异常的激动、烦躁。
”懦弱的埃本因泛滥的情欲,打着为母亲报复占有继母的旗帜与阿比在一起,却不想假戏真做。
当得知阿比只是利用他来得到农场时,才会显得那样痛苦不堪。
埃本是一个拥有双重标准的人。
他怨恨两个哥哥没有在父亲奴役母亲时在中间调解调解,却没有责怪当时已经15岁并且个头不小的自己;他怨恨阿比利用自己以希获得农场,却没有怪自己禁不住情欲的诱惑,而他本身也是有通过阿比来报复父亲的念头的,从他明知道妓女明妮与父兄有染还要与其厮混可觑一二。
这样的双重标准也是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的通病,对待别人严苛,对自己则宽容,放低底线。
不仅如此,埃本还有严重的恋母情节。
埃本的母亲在剧中没有出现,我们只能从其他的剧中人物感觉她的存在。
她就像一个影子从来没有离开过伊本,伊本总是认为母亲的死是父亲造成的。
在他心中,母亲勤劳善良,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十分不错。
他在母亲死后才深深的体会到农场的工作是如何的辛苦,他声称农场不是父亲伊弗雷姆的而是母亲走后留给自己的,他通过对父亲的复仇来让母亲在坟墓里得到安息。
他对母亲的爱反映出了他的恋母情结。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力比多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前恋母情结,发生在从出生到三岁左右,第二个时期是恋母情结,发生在从三岁到五六岁,第三个时期是后恋母情结,发生在从六岁到十八岁。
埃本的恋母情结,是力比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恋母情节主要起源于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神喻告诉他,他命中注定要弑父娶母。
于是,他尽力
逃避种种神喻所预言的命运,但当他发现自己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竟然已经犯下了罪孽,深自忏悔,便刺瞎双目惩罚自己。
弗洛伊德用这个情节来解释婴儿性欲的发展,婴儿把母亲看做爱的第一个对象,想占有母亲,开始视作父亲为障碍,从心里恨自己的父亲,想取代他的地位。
当阿比,父亲的第三个妻子出现时,埃本开始只是把阿比当作抢夺财产的竞争对手,然而后来他爱上了阿比,因为阿比有点像他的母亲。
阿比早年生活很凄惨,年轻时嫁给了一个酒鬼,丈夫和孩子死去后,她一直过着很艰难的生活。
她所渴望的是一个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那里她可以忙着工作,生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嫁给了一个75岁的老头,埃本的父亲,阿比变成了埃本的继母。
阿比被埃本健壮的身躯所吸引,埃本也爱阿比的美丽与成熟。
阿比就像一个母亲样的爱埃本,当阿比告诉埃本他的存在使她感到温暖,她那母亲般的爱奔发出了性爱。
她还告诉埃本,她要取代他母亲照顾他,就这样,阿比变成了埃本的“妈妈”。
弗洛伊德曾说:“我们把母亲称为爱的第一个对象。
我们所说的爱,着重在性冲动的精神方面;至于性冲动的物质或肉欲方面的性本能的要求,我们则不考虑或者暂时把它忘掉。
当儿童以母亲作为爱的对象时,他心理上的压抑作用已经发挥作用,使他忘掉了自己性欲的部分目的。
所以的一切均为与选择以母亲为爱的对象有关。
这种选择被称为俄狄浦斯情节。
”埃本的恋母情结来源于作者本身的恋母情结。
埃本就像奥尼尔本人,他爱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也嫁给了一个比她大的男人。
作者的父亲就像埃本的父亲对他的儿子和妻子很吝啬。
埃本把阿比看做自己的爱人也看做自己的母亲。
就像奥尼尔去世,他还在说他的老婆一直象妈妈一样的照顾着他。
剧本中的“榆树”为剧情发展渲染了气氛。
暗灰色的墙、绿漆退落的百叶窗、树枝蔓生覆盖着房顶的榆树描绘了一幅色彩厚重的油墨画。
“这两株大树呈现着一种邪恶的母性,一种妒忌和要压服一切的心理状态。
它们和房子里的人们的生活日益亲密相关,有着一种令人震惊的人性。
它们黑压压地笼罩着,把房子压得透不过气来,就像两个疲惫不堪的妇女把松垂的乳房、双手和头发倚靠在房顶上”,这样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压抑、阴暗的环境,似乎在暗示剧终的悲剧,使读者在阅读剧本的开始就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
这部作品的悲剧性不是欲望的本身,而是人物在欲望的扩大下的失控,这样的失控,使得人物走向了极端,引发出了悲剧的结局。
欲望能使人变邪恶,使人毁灭,同样爱情也可以让人抛弃一切。
阴霾的榆树下的爱情,最终埃本决定同阿比一起收到法律的制裁。
话剧以此结束,在结束前,又说了农场主卡博特竟然还能若无其事的下地去干活,显示出当时的社会的冷漠。
作者奥尼尔批判了当时的时代,农场主的严酷无情,埃本对自己生活的无奈与抱怨,阿比为了自己的欲望不顾一切,《榆树下的欲望》用失控的欲望来呼唤现代的理性、道德和秩序。
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渴望,也体现出了奥尼尔对现在所处的社会的批判,从他的字里行间,显现出他人生的悲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