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为而无不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而无不为
——论老子无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都由“道”而生,“道”是最高之本体,“自然”是最高之法则。
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天道自然的哲学观念就自然引申出人道无为的政治观念。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和顺应自然的状态下,以“无为”求其无不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针对春秋战国之际,统治者为了显名当世,横征暴敛,为所欲为,穷兵黩武而导致民不聊生的“有为”,老子发出“无为而治”的呼吁.初汉和初唐的统治者运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使得民富国强、天下大治,说明了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历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国的诀窍就像煮小鱼一样,无须搅扰。
实际上是告诉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随意去“扰民”,而应该“以道莅天下”,才能使国家稳定,百姓安乐。
正所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统治者应当遵循自然法则,要“无为”、“好静”、“无事”、“无欲”,让老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老子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爱民治国,能无
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意思是,统治者爱民治国就要像“道”那样,做到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施恩而不自恃有恩,主导而不主宰人民。
老子的这些言论充分诠释了他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老子认为统治者对百姓的横征暴敛、严刑苛法以及无休止的战争,是民众不能回归自然之性,社会不能走到“至德之世”的症结所在,所以应当“薄赋敛”、“省刑罚”、“反战争”,为民众提供一个适宜于天性畅扬的生存环境。
”老子认为,繁重的税赋,执政者的“有为”是百姓贫困、国家难以治理的根源。
所以,老子以天道均衡和谐的原理为观照,针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提出“损有余而补不足”安民、养民的设想,即:“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他希望统治者能遵循“天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方可“无不为”、“无不治”。
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人类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利他,无
欲不争的思想境界。
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类只有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的“效法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应该持无为的态度,在改造自然过程中遵从自然发展规律,尊重宇宙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可以人的功利价值随意改变一切。
只有反对人类无节制掠夺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社会问题上,老子提出“无为而治”思想,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不需要过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一切问题都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
这对于改变当今政府管理机关滥用权力,加强人民群众民主监督力度,激发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积极性,都具有较强的现实启发性。
面对社会矛盾,老子主张人应效法道而生活,如果人人都能“谦下不争”,矛盾就能得到有效缓解,才能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他的“小国寡民”思想表现出人民本来是“同性、同德”的平等思想,以及他“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对民本思想的肯定,表现出了对人格尊严的认定与推崇,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遵循自然无为之道,对公平、
谦下、宽容、不争等爱民重民思想进行了阐释,看似“无为”却“无不为”,散发着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光辉,它从特定的文化视角推动了古老的“民本”思想的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李健
201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