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情绪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心理反映,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和内容。积极状态的情绪有利于将潜在的各种心智技能充分发挥出来,如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而条理、有逻辑性、想象力丰富、重现知识快而准,这样讲课就能得心应手。相反,情绪萎靡不振、心烦意乱,就会阻碍心智技能的发挥。这时上课,就出现注意力涣散,思维混乱,重现知识困难,注意力及分配能力降低,脑想、口授、板书顾此失彼等现象。

在教学中,情绪是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一种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往往在教学中被许多教师所忽视,但是,教学中,教师以不同的情绪对待学生,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其心理活动因教师的情绪而变化,并表现出与教师情绪相应的学习态度。

一、教学中教师情绪变化的原因及其表现。

人的情绪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教师的情绪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以及领导对工作的成绩能否肯定和理解。这些条件都会引起教师情绪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另外,课堂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某些行为或对学生采取的某种态度,也会引起教师教学中的情绪变化。其结果往往是再转移到学生身上,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绪

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因此,教师情绪在教学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1、教学中教师积极情绪的表现:主要体现于面带笑容,语言生动,表情自然亲切,精神饱满,声音宏亮且讲解清晰,示范正确具有美感。教学中常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课的组织严谨多样,教学态度认真,善于与学生情感交流等。

2、教学中教师消极情绪的表现:主要体现于语言不生动,语调平淡,表情过于严肃甚至呆板,讲解含糊不清,敷衍了事,课的组织松散,精神不振,教学过程中容易发脾气,采用尖刻、讽刺语言或对学生进行责备,教学态度不认真等。

二、教学中教师情绪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影响。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师生双方都表现出积极的情绪,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就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很显然,教师情绪必然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学习技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情绪无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是一种内心体验,并通过教师的外部表情、语言和行为反映出来,并具有一定的感染效应,而学生是教师情绪的直接感受者。所以,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可以说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起着调控作用。因而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方法的效果也会随教师的情绪波动而不同。

1、教师积极情绪的影响:教学实践和有关研究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积极饱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掌握知识有很大帮助,反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喜欢向教师提出问题,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特别是教师丰富而形象的语言和优美正确的示范,能激起学生联想,想象或记忆表象恢复。这些心理变化,对加快学习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课堂上,教师对知识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和掌握知识程度差的学生一视同仁,在语言上不带有倾向性,语调亲切,则能激起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知识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及时地用“好”、“非常好”、“漂亮”、“正确”、“很好”等肯定的词语表扬,并在表情及行为上体现出来,如脸露满意笑容,眼神具有鼓励性或用点头、手势等加以肯定。教师这些积极情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对学习表现出一种乐此不疲之感,而对知识掌握程度差的学生,同样要说“好”,首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和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对他们单独辅导,个别指点,同时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信心,使他们的心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重视,从而使他们减少或消除心灰意冷的心理状态,增强学习知识的信心。另外,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每次课的开始就应以积极饱满、轻松愉快的情绪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被教师积极情绪所感染,这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学校学生思维活跃,情绪波动大,教师组织调控得当,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教师消极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以消极情绪对待教学,无疑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压抑和紧张感,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情绪障碍。这种障碍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影响个体正常学习行为和活动功效的消极情绪状况。一旦形成了学习情绪障碍,学生在课堂上便会表现出对学习内容失去信心,缺乏学习热情或过分紧张,甚至对学习活动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进行学习或有意躲避学习等等。(比如以请病事假甚至逃课的方式躲避学习)这样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可经常看到。对于形成了学习情绪障碍的学生,往往还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其他学生,如紧张的表情,不满的言语和行为等,致使其他学生受到干扰。教学中教师的消极情绪除造成以上各种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现象外,还可以限制学生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的想象力,思考能力下降,因而影响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比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表现或对掌握知识程度差的学生,不能耐心诱导和鼓励,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大声斥责,或是以讽刺语言相对待,这样反而会加快学生的学习情绪障碍的形成,同时,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并使已具有紧张感的学生进一步加深紧张程度。对于掌握知识程度差的学生来说,其本身心理就有压力感和急躁情绪,教师再以消极情绪对待他们,很容易使这部分学生对教师抱有成见,并可能对教师所授科目产生厌烦倦学情绪。这样也会使具有一定学习热情的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使他们具有兴奋状态和学习欲望的大脑转而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常出现的老师越着急,学生越迷糊的情况,甚至是一堂课下来,学生毫无收获。此外,

教师以消极情绪对待教学,课的组织、教法等必然会松松散散,不严谨,教学态度上漫不经心,敷衍了事。由于教师不认真,也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过于放松或是无所谓的心理状态,同样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三、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课堂情绪心理

教师的职业决定他要为人师表,处处做楷模。教师愈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就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职业特点要求教师不能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这样在日常同学生的交往中才会保持平和的态度,在课堂上才能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1、提高自制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即使是内心有痛苦、有悲伤,身体有疾病,在课堂上也要把那些烦恼抛到九霄云外,不让内心的怨恨、忧愁、焦虑表露出来影响学生。要提高自制能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心理,教师平时需注意防止冷漠心理、烦闷心理、急躁心理、激动心理等消极心理的产生。

2、培养良好的性格:一个教师学识渊博,具有幽默、风趣、豁达、爽快的性格,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同学生感情融洽、心灵相通,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教师有了良好的性格,会遇事不怒,处事心胸宽阔,待人诚挚,就会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保持充分的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教师走进课堂应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优秀的教师对教学对象、环境、讲授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