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中主人公汪文宣的形象分析

《寒夜》中主人公汪文宣的形象分析
《寒夜》中主人公汪文宣的形象分析

论文序号:105

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寒夜》中主人公汪文宣的形象分析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指导教师:海力波

主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

完成时间:2014 年 4 月

(本论文得了优良成绩,答辩时请翻阅巴金资料,多了解作者和作品)

《寒夜》中主人公汪文宣的形象分析

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海力波

【内容摘要】《寒夜》是巴金创作后期奉献给读者的悲剧小说,这部小说也代表着中年巴金在创作上的新的进步和成就。该篇小说将主人翁汪文宣在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时期,从一个有志青年变成一个懦弱的庸人,最后悲惨地死去的过程写出来了。作者通过汪文宣理想破灭及其家庭悲剧的述说,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以及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现实面前的苦闷,无奈,彷徨。提出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更深刻地体会到黑暗社会对人的压制和摧残。

【关键词】《寒夜》;汪文宣;悲剧命运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继“激流三部曲”之后,随其思想的发展变化,对国民党反动本质的认识日益加深,1944到1946年,创作了暴露国民党统治区黑暗的现实主义小说《寒夜》。作品自始至终充满沉重而悲愤的气氛。正如作者所说:“我只写了一些耳闻目睹的小事,我只写了一个肺病患者的血痰,我只写了一个渺小的读书人的生与死,但是我并没有说谎。我亲眼看见那些血痰,它们至今还深印在我的脑际,它们逼着我拿起笔替那些吐尽了血痰死去的人和那些还没有吐尽血痰的人讲话。”[1]《寒夜》是这样一部杰作,它触及到人们内心世界的深处,是真理的片段,生活的侧面和爱情与绝望的呼喊。

一、恶劣的社会环境令汪文宣梦想破灭

当时巴金将汪文宣定格在了一个现实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想象去描绘了一个小说的世界。在小说中,汪文宣与曾树生原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曾共同拥有一个美丽的幻想,一个对于教育学的美好憧憬,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上大学时他敢于反抗社会的旧习俗,不经过旧式结婚手续就与他所爱的女同学曾树生同

居,他把自己的理想寄希望于抗战胜利以后:“日本人打退了,我就有办法了。”

在国民党的高压政治环境下,这部分安于天命的知识分子没能看清清楚时代的潮流,他们不了解国民党口中的“统一全民族抗日战线”只不过是做戏罢了。许多人甚至对国民党的抗战还抱着幻想,他们寄希望于抗战胜利,以为胜利后什么都好了。当时社会环境十分恶劣,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亚洲,在中国开通东南亚的交通线,改变战略发动国民党战场的大进攻。国民党政府一直卖国求荣,政治腐败,军队涣散,手下的数十万大军竟然一触即溃。日军残酷的掠杀,短短数月侵略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地区与贵州省的部分地区。这次大溃败使重庆这个“战时首都”危机四伏:国民党战场上的软弱退缩,令人心惊胆颤的各种亡国谣言,频繁的空袭警报,交通断切使外界支援无法到达,有权有势的官僚军阀趁机发起了“国难财”,迅速抬高物价,囤积居奇,巧取豪夺,并随时准备逃之夭夭;而生活在社会底层苦难中国人,变卖物品换取食物,辛苦劳作却换来低廉的工资,有钱难治病难吃饱饭,他们吵杂、生病、诉苦、呼喊中痛苦挣扎。这一切组成了一幅色彩暗淡的画图,形像地揭示出“快要崩溃的旧社会、旧制度、旧势力”的罪恶。

随着战争爆发了,汪文宣一家流落到重庆,为了生存汪文宣只能在半官半商

的图书文具公司做着枯燥的文字校验工作。妻子曾树生在大川银行上班,其实就

是凭借自己貌美在职场充当“花瓶”。在公司里,汪文宣整日埋头苦干换取低

廉的薪水维持一家老小生活,但是上司的每一句话,每一种神色,甚至一声咳嗽,

都能挑动汪文宣绷紧的神经。他害怕做事情不合上司心意,害怕工作出错被辞退,

害怕得了肺结核被同事隔离。正如他的初中同学柏青是个文学硕士,可是和机关

的科长相处的不好,科长故意刁难不批假给柏青回家陪着妻子,结果柏青的妻子

生孩子的时候难产,那个女人喊了一晚柏青的名字,最后痛苦死去。柏青和汪文

宣聊到此事时深恶痛绝的批评当时的社会:“这个世界不是我们这种人的。我们

奉公守法,别人升官发财……”[2]汪文宣还亲眼目睹同事老钟因病被无情的辞

退,单位没有给任何补贴,老钟死了也是找个荒地埋了,他的同事抱怨公司对活

者的人都那么苛刻,死去的人更不会有补偿金。

为保住这份工作,他不得不处处忍气吞声,比如当书局的周主任暗示要辞退

他时,他的内心燃烧着反抗的怒火,“回去就回去,不吃你这碗饭,难道就会饿死!”

但口里却用温和的调子说:“那么我就请半天假吧。”在别人看来, 汪文宣最能

“忍受一切,”他自己也说过:“不忍耐又有什么办法。”正是恶劣社会环境让他

不得不忍,当局到处都是战乱,辞了工作将失去生活经济来源,孩子正在读书需

要生活费,更何况自己得了肺结核需要花钱治疗。然而正是这“忍受一切”的

人生信条, 导致了他人格的分裂和性格的变形, 引起了他的妻子曾树生对他的

不满。在这压抑的环境下,曾树生忍受不了丈夫的无能,婆婆的处处排挤,她离

开了汪家也把汪文宣生的希望带走了, 汪文宣等不到抗战胜利那一天了,实现不了和妻子开办学堂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梦想,最终死在了冰冷的寒夜。

这就是哀莫大于心死,理想破灭,现实残酷,生活艰辛使汪文宣性格中美好

的东西变成了现在性格懦弱无能、逆来顺受的特征。

二、不同个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令汪文宣家庭破碎

汪文宣从小到大所有的事情都是汪母一手包办的,由于父亲死得早,汪母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尽心尽力抚养儿子。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汪文宣对母亲依赖性很强,凡事都征求母亲意见,汪母也十分溺爱他,母亲在家庭地位长期强势,使他身上刚阳一面越来越少,越来越晚熟,这样使汪文宣在心理上永远长不大。被溺爱汪文宣长大后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担当,缺乏对女性由衷体贴和尊重,因为他没有学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男人。他只知道依赖母亲,一旦母亲和妻子发生矛盾时,他就像缩头乌龟躲起来。

汪母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在儿子身上,时时刻刻都围绕着儿子转。比如汪文宣早上上班要迟到了,紧忙舀了冷水洗脸,她心痛儿子洗冷水就伸手来拿脸盆,把锅里的热水到来。汪文宣和妻子吵架,曾树生离家出走,汪母不但不挽留她,还希望她永远不要回来。看到曾树生和其他男人约会,汪文宣十分后悔赶走了她,想趁一起喝咖啡的机会劝妻子回家,并保证不再和妻子吵架。曾树生并不是移情别恋了,而是厌倦了彼此语言伤害的生活,她也很希望在婆媳战争中,汪文宣能替自己说句公道话,可是他从来没有让婆婆当面说过体谅自己的话,心里十分伤心的说:“你母亲那样顽固,她看不惯我这样的媳妇,她又不高兴别人分去她儿子的爱;我呢,我也受不了她的气。以后还不是照样吵着过日子,只有使你更苦。”[3]汪文宣郁郁寡欢回到家,他静静地听着母亲的慈爱的话,眼光在菜上盘停了一会儿,他看到粘在碗边的零星的饭粒,他觉得一阵心酸,他只想倒在床上痛哭。他就像一个小孩子在外面受欺负一样,回家得到母亲语言上的安慰就忍不住要哇哇大哭。汪母得知他们俩个去喝咖啡,儿子还哀求曾树生回家,汪母指着他的鼻子大骂曾树生在外面交情人,他更加难受就哭泣起来。他的眼泪赢得母亲的同情,她的恨消失了。曾树生的存在让汪母感觉家庭地位被另一个人替代,不甘心自己为儿子付出那么多,却别另外一个女人夺走。

强势的婆婆会有一个懦弱的儿子,懦弱的儿子一定会找个和母亲一样强势的老婆。汪文宣严重的恋母情结,导致他找了像母亲一样强势可以依赖的女人。他时常和妻子说话的口吻就小孩子,不停地在妻子身上寻求依赖。比如他巧遇同学柏青俩人一聊起职场的怀才不遇,家庭不幸,从没喝过酒的汪文宣喝得酊酊大醉,回家路上遇到分居的曾树生。曾树生执意送他回家,他就显现出自己依赖性的一面,像小孩子似的像妻子保证“我再也不喝酒了。”

回到家婆婆知道他喝了酒,大声叱呵他不谨记父亲喝酒猝死的教训,曾树生替丈夫辩论:

“他心里难过,你让他睡觉罢,”树生打岔道。

“我没有跟你讲话!”母亲掉过脸带怒地抢白道。

“宣,你告诉我你怎样吃酒的,”母亲象对一个溺爱惯了的小孩讲话似地柔

声说。他疲倦地垂着头不答话。[4]

这时两个女人的针锋相对,汪文宣既不能解决矛盾也不愿意帮助任何一方,

母亲和妻子他都依赖,妻子就像是他第二个妈,她们的争吵就是两个妈妈在吵

架,他躲到一边袖手傍观。所以曾树生提出离婚理由是丈夫善良而懦软,.只会哀

求人家不生气不计较,换来的只是妻子的怜悯而不是爱情。

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那两个个强势的女人谁也容不下谁。妻子明明不

喜欢当花瓶,可是她心里很清楚,汪文宣微薄薪水能喝上一杯咖啡都是奢求,何

谈幸福生活。曾树生是个性好强但又能顾全大局的女人,她领一份工资帮助丈夫

减轻经济负担,支付儿子一沓沓昂贵的学费,为了的是和心爱男人一起同甘共苦。

可是汪母却觉得儿媳不呆在家相夫教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出去应酬,自己每天要

像一个“二等老妈子”一样地为家务操劳,把媳妇看作是奴使她的主人。她心中

蕴藏着这些怒气,经常在树生身上寻找喷泄的缺口。可是儿媳经常在外面应酬,

有意躲避和她照面,她又火冒三丈, 指责她“该早回来” , 她希望儿子休妻再娶,

“她走了另外给你接一个更好的来。”婆婆得知妻子要调到兰洲工作,就认为妻

子给汪文宣戴绿帽子了,冷嘲热讽说:“今天又有人请吃饭?”“是给你们两个饯

行罢?”

本来是放不下生病的丈夫,不愿意离开重庆的。但是她的丈夫善良而懦弱,婆婆自私而又顽固、保守的,争吵和仇视,寂寞和贫穷,让她觉得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家呀!树生临走前跟他提出另外找个地方安置婆婆,要不然就结束他们的婚姻,汪文宣只是敷衍地答复到抗战胜利送走母亲,他这样的选择体现懦弱的本质,不敢得罪哪一方,不舍得任何一个人离开,除了敷衍道歉,他似乎再不能做别的事情。

妻子无法忍受丈夫的无能,懦弱,又不甘心这样消耗青春,为了自由她去了

兰州。汪母在家的强势地位又恢复了,她还要强地拒绝树生经济接济,希望她永

远也不要来打扰他们的生活。至于寄读的儿子也只是默默的接受家庭的变故,对

父辈的事情不争论,整个人越来越沉默寡言。强势的母亲说一不二,她的旧封建

思想与受过新思想的树生格格不入,容不下这个女人的存在。汪文宣的懦弱退让,

不仅伤害了所爱的人,也深深伤害了自己。他有很多次机会挽救自己的婚姻,胆

怯懦弱让他无法做出正确选择,最终汪文宣不堪身心的重压日益病重而死去。三、汪文宣个人的懦弱性格悲剧促成其毁灭

汪文宣懦弱性格是由于他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凡事都依赖母亲或者其他人。

他从来不为工作事情和别人争论,也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典型的敢怒不敢言。当汪文宣面对上司的刻薄,同事的鄙视,妻子的抱怨,他唯有一味的自责,永远不懂得反抗。公司的同事给周主任做寿,好多人都签了名字,贡献一千元祝贺。他很不情愿却因为旁边同事轻蔑的咳嗽而赶紧签了名。他的薪金根本就省不出一千元来祝寿,他不仅仅是怕同事们嘲笑为“狗”,更重要的是柏青的前车之鉴,让他明白这个恶贯满盈的社会容不下清高的文人,跟领导讨好关系才是王道。每天同事聊天失声大笑,都可以把他吓成一个老鼠躲到角落里,他害怕别人议论他的婚姻,害怕妻子和别人约会成为同事的笑柄。他很想妻子回家,看到妻子和其他人喝咖啡十分吃醋,但又不敢叫妻子出来说个明白。母亲在家责骂妻子乱交男朋友,写情书,要私奔。汪文宣只会忍,提到妻子“私奔”更是痛苦不堪,默默流着眼泪,借此哀求母亲不要触及敏感话题。同事知道了他咳嗽吐血,却没有人关心他病得严不严重,除了老钟之外。最后,汪文宣病重了,同事们怕传染而联名写了一张纸条,要求他回家用餐。后来,吴科长派人送来了一个月的薪水,他已经意识到他们要一脚踢开他,把他裁掉。他软弱到了极点,不敢对自己进行保护,更不敢反抗,只是在心里面气愤,甚至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他和妻子的关系很大原因也是由于他的胆小,懦弱,而最终走向破裂。如第一章中,他与妻子发生争吵,妻子愤而出走,并派人回家取东西,表示不再回来,同时给他带来信一封。出于男人的自尊,他在回复妻子的信中措辞冷淡,表示妻子回来与否,他不关心。但是他马上就后悔了。随后(在第三章中),他就有了这样的反省:“这是我的错,我昨天应该亲自去向她解释,向她道歉。事件是我闹出来的,难怪她生气,”“为什么我昨天要写那封信?为什么我对她讲老实话?为什么我不自己去找她.为什么???”从这些反躬自问的内心独白中,他把问题的一切症结都指向了“我”,从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他在这自责中变的恭顺怯懦,成了妻子口中的“老好人”。家庭发生矛盾时他也是冲当老好人,谁也不的罪,谁也不指责,懦弱性情驱使着的善。长期的劳累和压抑的环境使他年纪轻轻便重病缠身,贫病交加的他无钱上医院看病,还要咬紧牙关带病上班。他只是想好好地与家人在一起,甚至为了生活,他什么都可以忍受,竟活到了“有话不敢讲,有思想不敢想”的地步。我们常说“忍得一时之气,可免百日之忧”,但如果汪文宣不是那么“善忍”“能忍”,他性格粗暴一些,他可以向家人发泄他自己心中的怨愤;那么,他也许不会死得那么早。可是残酷的现实生活把他的性格严重扭曲,变得软弱无能,缺乏斗争的精神。

汪文宣是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典型:善良正直,有同情心,不会拍马屁,不为功名利禄所迷惑。这是他性格中美好一面,而恰恰是这样的人在当时浑浊的社会没有施展才华之地。汪文宣也曾意气风发、怀抱远大,后来他超越不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局限性,看不到历史发展的方向,他懦弱无能、逆来顺受,最

终家破人亡。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梦想破灭,爱情消失,家庭破碎,希望与温暖的火焰熄灭,生活中交织着各种尖锐的矛盾,生命就被孤独与痛苦侵蚀,终于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夜晚孤独地死去。

《寒夜》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它只是依靠很少的几个人物来构成情节线。作者善于在平凡单调的日常生活中,刻画人物时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透过小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反映并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氛围营造加强了小说悲剧色彩,文章运用大量的对比,突出主人公悲剧人生,文章从汪文宣在寒夜里寻找曾树生开始,到曾树生在寒夜里归家寻找家人结束。他们所期盼的抗战胜利了,家人却分离流失了,汪文宣人生悲剧和社会悲剧重叠在一起,恶劣的社会坑害了知识份子,汪文宣家庭破碎显示出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这正是作家透过作品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更深刻地体会到黑暗社会对人的压制和摧残。

[注释]

[1]博大书库 .《巴金作品选》.https://www.360docs.net/doc/ca642757.html,/mj/b/bajing/hy/01.htm 2013 4 10.

[2]博大书库 .《巴金作品选》.https://www.360docs.net/doc/ca642757.html,/mj/b/bajing/hy/007.htm 2013 4 25 .

[3]博大书库 .《巴金作品选》.https://www.360docs.net/doc/ca642757.html,/mj/b/bajing/hy/005.htm 2013 4 25 .

[4]博大书库. 《巴金作品选》.https://www.360docs.net/doc/ca642757.html,/mj/b/bajing/hy/008.htm 2013 4 25.

[参考文献]

[1]《巴金作品选》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

[2]《巴金的知与真》彭小花东方出版社

[3]《寒夜》巴金 1944

[4]巴金《寒夜》中的汪文宣形象陈培爱

[5]谈《寒夜》的思想与艺术袁泉

寒夜汪文宣研究综1

研究综述 汪文宣是巴金笔下一个很生动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代表了中国当时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很好的象征意义,通过阅读前人对汪文宣悲剧成因的分析,将其悲剧成因主要分为以下俩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即社会环境、家庭关系和汪母的自恋和恋子情结,另一方面就是从他自身找寻原因,也就是他的恋母情结和肺病。其中这些研究都是国内的,国外对此研究很少,就不做阐述了。 一、外部原因 (一)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外显的,它会通过各种外在的因素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而汪文宣生活的年代就是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期,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时期把汪文宣推向了死亡的深渊。以下就是前人关于社会环境这个因素做得具有代表性的分析。 东红在《母性过度与父性——<寒夜>中汪文宣人格特质的成因》中认为:黑暗和混乱的社会环境造成了汪文宣人生的悲剧。其中社会环境主要就是指当时的战争背景,战争引发了政治的动荡和经济的萧条,物资的紧缺导致了物价的飞涨,而这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困顿,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会变得激烈,反映在汪文宣的家庭里就是妻子和母亲的矛盾越来越频繁,单位开始克扣员工工资,这些间接的造成了汪文宣的悲剧,这个连带反应就像蝴蝶效应一般。文章很好的抓住了社会环境与汪文宣悲剧的关系,当然在该文章里,作者主要研究的是母性过度与父性缺席对汪文宣的影响,因此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是一笔带过。 张爽在《寒夜中的压抑,性格中的悲剧》中认为,社会是造成汪文宣不幸的首要因素。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社会黑暗的的缩影,这种时代的悲剧使汪文宣成为了牺牲品,而像他这样的牺牲品还有很多很多,一切都归罪与万恶的社会。 许社丽在《<寒夜>中汪文宣悲剧的成因》中指出,《寒夜》主人公汪文宣的最终悲剧结局离不开当时社会的影响。她借助当时重庆市警察局所发布的户口统计,比如“1937 年,重庆市的人口仅为47 万人,到1943 年,人口已达88 万多人,1944 年人口突破百万,达103 万人。此后重庆市的人口,一直维持在百万以上,直至抗战结束。”1这些数据直观地呈现出当时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人口数量剧烈增长的现象,也正是这些数据让人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人口激增与国民政府无作为的矛盾。人们最基本 1许社丽:《<寒夜>中汪文宣悲剧的成因》,《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第4期。

高觉新与汪文宣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高觉新,汪文宣形象之比较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从他1927年开始创作《灭亡》算起,已在文坛辛勤地耕耘了六十多个春秋,他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深沉的笔调,激越的情绪,写作了大量的散文、杂文、评论,表达了自己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的愤慨,热情歌颂了为民族解放和生存而斗争的勇士。先后完成了《激流三部曲》、《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20多篇中、长短篇小说。塑造了无数个艺术形象。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和《寒夜》中分别描写了高觉新和汪文宣这两个出生于不同家庭,而生活在同一时代,都经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影响的年青的知识份子的悲惨命运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思想的毒害影响下,在国民党反动腐败政府的摧残和冷漠下,他们两个都是接受过新思想的教育和薰陶,学习过现代文化,充满了理想、幸福、有前途的年青人,逐渐失去了原有斗志,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安静、为了生活,变成一个逆来顺受性格软弱的年青人。 《激流三部曲》之一《家》的主人公――高觉新是一个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的具有两重性格的病态人物。 人的性格就是一个人一部历史,它的由来必须要有一定的前因后果,《家》的主人公高觉新的两重性格来源于他所处的家庭和社会两个环境对他的影响。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一个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作用。高觉新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家庭,其祖父高老太爷在清朝当过大官,靠权力和剥削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且独掌了家庭的经济大权和高家年青人的生死大权,他就是高家的太上皇,他的话就是圣旨,全族人必须执行,否者就只有死路一条。在他的眼里,年青人没有什么自由、信仰可谈,只有服从、服从、再服从。他肆无忌惮地摧残年青一代的青春、爱情、生命、幸福。在高家高老太爷就是一切,他是这个家族至高至上的主宰者,也是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的执行者和护卫者。在这样环境里生活长大的作为长房长孙的高觉新,必然是这种制度的牺牲者和护卫者,他的什么幸福、理想、前途统统放在一边去了。 年青时的高觉新眉清目秀,聪明好学,深得教师和家长的赞美,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一个很有前途的人。在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项课柱修满毕业的时候又名列第一。他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在那个时期中,他是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在中学肆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失去了母爱,但却有另一种信念支持着他,那就是他的前程、美妙的幻梦与一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深爱着他的人――表姐梅小姐。他甚至幻想她就是他将来的配偶,而且祈祷一定是她。

《寒夜》中曾树生人物形象探析

中长篇小说《寒夜》是巴金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的女主人公曾树生是一个深受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的女性。她曾经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理想,但在生活的重压下,她却逐渐走向了“沉沦”,将以前的理想完全抛弃了。对曾树生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小说“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这一最基本的主题。 一、从充实的生命到萎顿的生命 考察一个作家的悲剧观念是否完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其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不是完整的悲剧人物。如果把巴金大量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按生命系列排列组合的话,那么这些形象可分为三类:“充实的生命”、“萎顿的生命”、“腐朽的生命”。【1】巴金的《寒夜》表现的既不是充实的生命——如杨木华;也不是腐朽的生命——如杨老三;也不是一般的萎顿生命——如田蕙世、万昭华,而是曾经有过丰富、充实生活的萎顿生命——曾树生。将这样的生命放在突出地位尽情表现,在巴金的中长篇小说里,《寒夜》是唯一的一部。【2】曾树生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有着为中学教育事业、为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而献身的理想;为了爱情她敢于蔑视封建礼教,没有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就同汪文宣同居了。【3】但在“寒夜”的社会里,为了挣钱补贴家用,供儿子读书,她却只得成为一家银行里的“花瓶”,整日忍气吞声地供经理玩赏。她被迫走上“花瓶”的道路后,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苦闷。但这时,她已把人生的主要目的放在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快乐”上。她口口声声嚷着要“活得痛快”,声称“我爱动,爱热闹,我需要过热情的生活。”她的所谓“热情的生活”,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她追求的也只是个人的享乐”。个人享乐就是她所追求的理想和幸福。正因为如此,她不愿失去自己的“花瓶”地位;在丈夫重病之时,她可以弃夫而去。【4】她给文宣的信说:“不要跟我谈过去那些理想,我们已经没有资格谈教育、谈理想了。”她之终于跟陈主任去兰州,并向文宣提出离异的要求,说明她把追求一已的幸福看得高于一切,早年美好的树生已经死灭得差不多了。作品用细致的笔墨描绘了留在树生的身后一些光彩被黑暗社会生活的巨大投影覆盖的过程。所以树生是一个被扭曲的性格。【5】在《寒夜》这部小说中,曾树生这样从充实的生命演化为萎顿的生命,这也是作者小说创作风格转变的重要标志。作者不再象过去那样热心于创造充实的生命,不再过分关注充实生命的直接思想教育作用,而更多地从普通、平凡的社会生活出发,通过描写各种小人物,特别是那些萎顿的生命,通过表现他们的痛苦和意外的灭亡,灵魂的被扭曲,达到控诉侵略战争和腐朽、黑暗的国民党统治的目的。《寒夜》里的曾树生虽然是萎顿的生命,但曾经有过“为理想工作的勇气”,敢于蔑视传统礼义,曾树生的独特性正在于她曾经是充实的生命,但由于严酷的社会现实的“斧正”而被扭曲成了萎顿的生命。【6】 二、自私、动摇的小资产阶级女性 曾树生曾是一个有理想、想为教育事业献身的青年。在生活的折磨下,她靠着自己的姿色,在大川银行里找到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实际上是供人玩弄的“花瓶”,把过去的理想早已完全抛弃了。她之所以打扮得那样摩登,与比她年轻两岁的陈主任出入于咖啡店、跳舞厅、豪华的酒馆,甚至搭伙做囤积投机生意,想法子挣钱。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活得痛快一点,过得舒服一点;一方面也是为了分担文宣养家的费用,使十三岁的儿子能得以在贵族学校读书。她虽然当了“花瓶”,但并不甘心,她也几度想和丈夫一道改变环境,离开银行去从事教育工作,但她终归舍不得她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她天性爱活动,又颇具虚荣心。她不愿儿子过低人一等的生活,她不能忍受家庭的寂寞,尤其不能忍受婆母无休止的恶骂和嫉恨。【7】虽然有丈夫的爱怜,她也无法从懦弱的丈夫那里得到最起码的照顾和感情上的满足。她在社会上、家庭里都陷入了深深的苦难之中而不能自拔。为了摆脱这种生活,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年轻上司陈主任的爱,丢下丈夫去兰州追求个人享乐去了。从她身受的社会和家庭的欺凌来看,从她肩负的沉重的生活担子来看,她的挣扎,她的去兰州,也有社会逼迫的一面。但是从她舍弃丈夫汪文宣而投入陈经理的怀抱,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来看,又深刻地揭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

论《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 作家笔下的人物很多,几乎包括了农村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典型。这些众多人物把社会生活面铺展得很广。同时,作家又特别注意揭示各种人物的独特性格、独特命运形成的深远的社会历史根源,使每个人都有一部生活史。通过对人物的这种有深度的描写,读者就能理解他们在现实斗争中何以如此表现,并且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创立家业人物形象 “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社会上一部分人,在一个时期内,是那样顽固地要走他们的老路。在另一个时期内,这些同样的人又可以改变态度表示赞成新事物。”①《创业史》正是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陕西渭原县黄堡区下堡乡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土地改革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人们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农村各阶层众多普通劳动者的人物形象。 一、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 1、小说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梁生宝。 他有过逃荒讨饭的童年;熬长工在财东家马房睡觉的少年;躲抓壮丁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的青年时代,饱尝了与继父创家立业的艰辛。这个庄稼人在共产党思想的沐浴下,他认识到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下定决心学习前代共产党人榜样,把他的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党号召的事业中去。“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情‘受苦’就是享乐。”② 梁生宝是个朴实的庄稼人,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他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划脚、夸夸其谈,表面上甚至还有些面嫩口拙。但是,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为了理想,他忘记吃饭,忘记了瞌睡,对女性的温存淡漠,失掉吃苦的感觉,和家人闹翻,甚至生命也不值吝惜了。坚决走一条与继父完全相反的创立家业的道路。例如,在“买稻种”的途中,梁生宝为了节省互助组乡亲们的钱买多些好稻种,他不住宿、不下馆子,实实在在为大家办事,心中只装着互助组的事。看似大老粗的小伙子也有心细的一面,注意到渭河上游的地理环境与汤河不同,联想到相同的稻种是否能在不同地方茁壮成长。当工

汪文宣悲剧原因浅析

文新学院学生 学 年 论 文 论文题目: 汪文宣悲剧原因浅析 所属学科: 现 当 代 文 学 所属学年: 2009——2010学年 班 级: 2009 级 3 班 学 号: 090103035 学生姓名: 唐 德 银 指导教师: 罗 勇 论文成绩: 2010年6月18日 宜宾 学院 Y I B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写作纲要一,曾树生之于汪文宣 二,汪母,寡妇对儿子的“爱” 三,两个女人之间求残喘、 四,没能逃出的家庭伦理

汪文宣悲剧原因浅析 学生:唐德银学号:090103035 班级:09级3班指导老师:罗永摘要:《寒夜》所描写的是旧中国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悲剧。主人公汪文宣和妻子曾树生原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学生,有办“家庭化、乡村化”学堂的理想。但是,被家庭伦理束缚的一家人终究没有能逃出悲剧命运的结局。那么主人公汪文宣又是怎样在那残酷的命运下残喘的呢?他的母亲,他的老婆,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女人,到底在他的悲剧命运中又有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汪文宣那注定的悲剧结局和不可避免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研究,特别是来自他母亲和妻子的原因。 关键词:汪文宣、悲剧命运、汪母、曾树生、 引言 汪文宣是一个教育系毕业的怀有教育育人伟大理想的热血大学毕业生。但是日本的侵略把他的梦想击碎了,把他的热血冷却了,也把他逼进了痛苦的深渊。三十四岁的汪文宣只能在一个图书印刷厂当校对,面临的是讨厌和刻薄的上司,冷酷无情的同事,微薄的薪水。曾经真心相爱的妻子为了生计和追寻自己的享乐在大川银行作名为业务员实为花瓶的工作,他给汪文宣的是越来越少的陪伴,越来越少的爱情和越来越多的为难(婆媳问题越发尖锐,根本不可能和解,夹在两个最重要的女人之间,汪文宣的为难也就越来越严重了)。汪母对汪文宣一如既往的爱,也让汪文宣变得越来越依赖和软弱。汪母和树生之间的矛盾,让汪文宣变得更加痛苦。在他患了肺病时,他的妻子也终究是丢下他去了兰州,这已经预示着悲剧的结局了,死神早就在向他招手了。他的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都在一天天增加,直至他的死亡。更悲哀的是,在抗战胜利时,大家都认为有希望了的时候,母亲也高兴的尖叫着“抗战胜利了!我们不再吃苦了!”而汪文宣却在这一刻冷静的想到:你完了,我也完了。的确,在爆竹声声庆祝胜利的时候,他的生命也结束了。汪文宣的悲剧命运也就在这样无可避免的产生了。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唐僧:有着最慈悲的胸怀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识,仁厚善良博爱,但能力有限 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广结朋友、急躁但有正义感、重感情、讲义气 猪八戒:好吃懒做、憨厚可爱、迷恋钱色、但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爱护师傅、本领高强、爱贪小便宜,善用挑拨离间 沙悟净:忠厚老实、与世无争、目的单纯——一心只想保护师傅求取真经、缺乏变通、没有前两位师兄那么好的本领、善良踏实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有着典型的人物性格,比如憨厚的二师兄八戒,老实巴交的三师弟悟净等等,下面就由出国留学网范文频道小编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中四个主角的性格特点。更多四大名著的详细资料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 1、孙悟空——力量型代表具有力量型性格的人在工作生活上他们总是显得很有活力,富于冒险精神,充满信心,他们意志坚决、果断,一旦认准了目标就绝不会轻易放弃之,他们总是天生的工作狂,设定目标后,就行动迅速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力量型性格的人善于管理,能纵观全局,知人善任,能合理地委派工作,寻求最实际、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控制欲,固执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不会主动道歉,霸道,控制欲强,骄傲而自负,自以为是,人际关系处理不佳,易发火。 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孙悟空是力量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在团队中执行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能够推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2、猪八戒——活泼型代表活泼型性格的人热情、奔放、豪迈、幽默、健谈、能言善辩,他们富于浪漫主义情怀,善于与人交际,惹人喜爱的个性使大家自然而然愿意跟随他们。但是他们通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变化无常,很难真正成功。 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猪八戒是活泼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开心果,让团队有活力,给大家带来快乐,起着一种催化剂、调节者的作用。在团队中,活泼型性格的人可以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寻觅到自己的快乐,给团队带来活跃的氛围。 3、唐三藏——完美型代表完美型性格的人与活泼型性格的人形成两个极端,他们不会像活泼型的人一样情感外露,相反,他们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注重生活细节,追求完美,坚持不懈。但是他们通常让人觉得阴沉,没有活力,消极,很容易受到伤害,没有安全感也缺乏幽默感,总是给身边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敏感并且多疑。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唐三藏是完美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领导者,是团队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核心,也是团队目标的始终贯彻者。在职场中,这一性格的人执着于自己选择的事业,能够切实地做好规划,有目标有方向,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物。 4、沙僧——和平型代表 和平型性格的人善良、忠厚、随和、镇静,善于分析,富有韧性,坦然自若,对任何事情都有耐心,他们很细心,做任何事情都面面俱到,不会让别人感到被冷落,他们不喜欢张扬,不爱唠叨,其他性格的人都愿意找和平型性的人作朋友。 但是他们容易墨守成规,不喜欢改变,没有主见,多愁善感,优柔寡断,懒惰,不会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2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 3 论《德伯家苔丝》中安吉尔行为的合理性 4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7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8 On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9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 1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 13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14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 1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 16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 17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18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19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 20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21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 22 Childhood PTSD in Anne of Green Gables 23 从服饰的变化看待中美文化的差异 24 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 25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26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 27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 28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 29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 30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 31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32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 33 T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 Novel Possession 34 英汉拒绝言语对比研究 35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36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37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 38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39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40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41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 k Cat 42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 卢小英 论文提要:巴金的小说《寒夜》以悲怆的笔调,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小公务员汪文宣的家庭生活和不幸遭遇,深刻地揭露了黑暗社会的腐败,冷漠和对人的摧残,提出来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小说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及汪母等人物形象,刻划了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重庆的下层小人物的悲剧生活面貌。 关键词:婚姻家庭悲剧苦闷彷徨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该文学作品是巴金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继《激流三部曲.家》之后的又一力作,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阶段。小说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及汪母等人物形象,刻划了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重庆的下层小人物的悲剧生活面貌。 一、汪文宣:一个被黑暗社会吞噬的知识分子 1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汪文宣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毕业生,受民主主义思想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也曾是反封建的勇士,有崇高理想和宏伟志向,想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报效祖国。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腐败的社会制度、贫穷、疾病的折磨,使他的理想付之东流,成为软弱者的典型。复杂的生活经历使性格表

现出复杂性,多样化,主要有两个方面。 隐忍和妥协成为汪文宣性格的主导面:懦弱无能、与世无争、逆来顺受、不敢抗争,奉行“为了生活,可以忍受”的新的处世哲学,在贫病交加中苟延残喘,现了一个被损害被侮辱的软弱者的病态灵魂。他从自己切身的痛苦中深深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但从未想到要改变这不合理的生存状态;他对粉饰太平、歌颂政府的文章之以鼻,却不敢于直言,默默地忍受这一切。他怕见上级注视的目光,怕上级不满的话语,甚至连上级轻声咳嗽,他也要疑心是否朦胧怪罪自己的意思,连对妻子也如此。当他发现妻子与风流人山人海的陈经理谈笑风生,亲密地散步时,他很痛苦,却“不卫迎着他们走去”,犹豫了半天,还是“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办公的地方去了”,活到了“有活不敢讲有思想不敢想的”的可怜地步。在家中婆媳之战中,他不敢批评谁,不敢评判是非曲直,唯一的办法是实行“苦肉计”,骂自己,打自己,用自虐的方式来获得母亲和妻子的同情,平息内战。他甚至产生“我对不起每一个人,我应该受罚”的奇怪想法,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另一方面,汪文宣正直、善良,有正义感,内心也有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平和愤慨,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竭力想保持美好的品性。他老实、正派,不阿谀奉承。在给顶头上同祝寿的宴会上,众人皆大献殷勤,唯一只有他不去敬酒,也未等席散就回家;上级要他为一名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政界红人的“名著”作无耻吹捧时,他内心极痛苦;他心里诅咒周主任之流,对国民党反动政府极其愤怒;当他校对

试析巴金《寒夜》的人物形象

山西大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试析巴金《寒夜》的人物形象 级别本科 专业汉语言 函授站点吕梁高专 班级 2009级 姓名杨晋锋 指导教师康志宏 年月日

试析巴金《寒夜》的人物形象 作者杨晋锋指导老师康志宏 摘要:《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 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书中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并且 通过他揭示了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 的黑暗现实。本文试从人物形象方面,对《寒夜》的成功之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 评论,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寒夜》所蕴含的独特。 关键词:解放前;人类苦难;写作背景;人物形象 目录 一、小说《寒夜》的写作背景 (1) 二、小说《寒夜》的人物形象 (2) (一)、汪文宣的形象: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小知识分子 (3) (二)、曾树生的形象:在困境中挣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 (4) (三)、汪母的形象:受过旧式教育的知识妇女 (6) 三、结语 (7) 正文: 一、小说《寒夜》的写作背景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

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寒夜》体现了作家的人格与人生态度。巴金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于他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还在于他用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人类“软弱”的灵魂。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更了不起! 巴金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的:他剖析着自己,同时也在剖析着人类的灵魂——“我是人类苦难的歌手!”而《寒夜》正是“人类苦难”曲中最动人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章。《寒夜》成功之处在于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 二、小说《寒夜》的人物形象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少不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何谓成功的人物形象?那种好就好得不得了,坏就坏得不得了,好坏两极背反写人物的方法是简单的,低层次的,而由此刻画出的人物也绝对不是受观众喜爱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写人应当写真实的人,写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当然复杂性不等于多元性,而是在规定性前提下具有的复杂性,这是符合文艺辩证法的。 《寒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加尊重人物的客观真实性,不再对人物作简单的情感判断,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复杂。正如作者所说,《寒夜》中的“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读完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心中的悲凉不知怎么来形容。想起小说中一幕幕的情节,以及那体弱多病的汪文宣,不安于现状的曾树生,老妈子般的汪老太太…,一种心酸和无奈油然而生。在《寒夜》中,巴金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更加引人注目,甚至令人刻骨铭心。作者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展示了人物的内心矛盾与冲突,进而又从黑暗社

完整word版,《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篇

《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毛泽东 56-60页 肖像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出身 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 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 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 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生活节俭,平易近人 使人感动他有一种在必要时当机立断的魄力。 他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童年经历 他反抗心理非常强,自尊心也极强。他自己讲的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他几乎从来不服父亲的管教,甚至敢于当着众人的面与父亲顶撞。有一次父亲气得要打他,他也气鼓鼓地跑到门外的池塘边,威胁父亲敢打他,他就敢跳塘。父亲怕他真的跳下去,自然也就不敢打他了。 参加革命的起因 在县城里读书的比毛泽东大9岁的表哥文运昌,借给了他一本郑观应1894年创作的《盛世危言》。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的现代工业技术、政治军事先进。毛泽东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他才意识自己国家正处在民族危难之中,需要新的人才,

决心为国奋起。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1922年任湖南省委书记领导工人学生罢工 中共“三大”后,毛泽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始参与筹备国共合作事宜,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毛泽东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1934年10月中旬开始长征 1935年选举为政治局常委,与周恩来、王稼祥负责指挥全军的行动 《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朱德 289页 外貌与言谈举止 在长征的红军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年已五旬、面容坚毅而又慈祥的指挥员,在队伍中激励广大指战员。这就是红军总司令朱德。由于他年纪已大,衣着与战士一样破旧,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伙夫头”,而他本人也以这个绰号为荣,因为这体现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的精神。——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出身与家庭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父亲彭民言,早年身体健壮,靠贩茶为生,后来因劳累得了哮喘病,不能下地耕种了,只能以给人家装殓死人挣口饭吃。 受教育的情况 朱德从小在私塾念书,还上了小学、中学,后来考入了成都的高等师范 学校体育科。他逐渐接受了革命反帝的思想,思考怎样救国救民,一直 没有明确的答案。从成都高师体育科毕业后,他回到仪陇担任了高小 体育教师。 参加革命的起因 朱德在蔡锷将军的影响下,虽然有了军事救国的思想,而且转战南北,功名赫赫,

《寒夜》论文定稿2

浅谈汪文宣、曾树生婚姻失败的原因 杨××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分校05级汉语本科,陕西省西安市710100) 【摘要】《寒夜》是巴金四十年代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着重写了汪文宣、曾树生从积极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最终婚姻破裂的整个过程。本文从汪文宣自身的性格特点、曾树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旧的社会形态对他们婚姻生活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婚姻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 《寒夜》 婚姻 爱情 悲剧 《寒夜》是巴金四十年代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讲叙的是发生在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个黑暗、混乱社会下无助挣扎的影像,故事的气氛始终让人压抑,以至于窒息。主人公汪文宣夫妇都曾满怀着美好的理想走入社会,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实在太大,汪文宣善良懦弱、与世无争,只想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却仍然朝不保夕、艰难度日,最终落得无钱治病、失业等死的悲惨下场;他的妻子曾树生,追求自由和享受,竭尽全力追求幸福,甚至不惜牺牲亲情,但仍无法摆脱象花瓶一样充当别人玩物的命运,在内心深处的尊严和外界物质的诱惑间踯躅徘徊,在追求心灵自由的奋斗与任人摆布、充当玩物的现实中无奈挣扎;汪文宣的母亲不满儿媳的“花瓶”式生活,却不得不间接靠儿媳的钱来艰难度日,最终只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眼睁睁看着儿子在自己面前被肺病慢慢折磨而死,以自己年迈、孱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四处筹钱用一口薄棺简单葬掉儿子,带着孙子远走他乡…… 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汪文宣、曾树生婚姻失败的原因: 一、汪文宣自身的性格特点 汪文宣善良悲悯,懦弱隐忍,是一个把苦水全往自己肚子里咽,把责任全往自己身上担的老好人。小说读来让人对汪既同情,又恨他的逆来顺受,恨他的不争,恨他的颓废,恨他的懦弱,终究还是归因于一个点:老好人。他从不反抗,只是默默的顺从,在单位里不敢吱声;因为这个,他显得毫无斗志,任人摆布,任人欺侮;因为这个,他敢于隐忍,在母亲与妻子的吵架声中左右为难,不敢指出任何一方的过错。他是这样痛苦地活着,只求暂时的安稳。当一个小职员,养家糊口很困难,上司和同事待他不友好。在家里,他夹在母亲和妻子的矛盾中,母亲保守固执,妻子曾树生时髦开放,沉醉于交际,婆媳两人经常争吵。故事的宋体,小4号;加粗,居中 楷体,小 4号;加 粗,居中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论文摘要:《寒夜》是巴金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曾树生是作品中刻画的最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也是历来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本文主要从曾树生与丈夫汪文宣关系以及与婆母汪母之间的矛盾入手来分析曾树生的形象,剖析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其性格的多维性,从而说明其是一位勇于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新女性。 关键词:曾树生、幸福与自由、新女性 正文:巴金先生1946年底完成的长篇小说《寒夜》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它是巴金先生继《家》之后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标志着小说艺术家的成熟。作者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精妙的心理刻划、回肠荡气的故事情节、自然流畅而又极富色彩的文学语言,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艺术形象,曾树生是小说中刻画的最有深度的人物之一。 曾树生充满生命的活力,有一种不可压抑的气息,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意识,但是“她的性格有复杂的多维性”①,是一位勇于追求自由与幸福但内心却充满矛盾,在困境中挣扎的新派女性形象。 下面我就从曾树生与汪文宣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汪母之间的矛盾这两个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一下其形象。 一、曾树生与汪文宣的关系 汪文宣是“老好人”的艺术典型,胆小、懦弱,如此相反的是曾树生却是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新派女性的艺术典型。通过读小说,我把曾树生的形象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意识,并勇于追求自由与幸福 曾树生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原来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她和汪文宣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同学,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立下了共同的志向,想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实施教育救国的抱负,为祖国培养有用人材。”他们冲破世俗的偏见,自由恋爱并按照新的方式——未举行正式婚礼而与汪文宣同居生子,这样的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那容提要: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下面从西天取经的方面来概述孙悟空形象的特点。 提纲: 一、继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二、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皈衣佛门并不意味着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他虽然不再象大闹天宫时期那样犯上作乱,但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并无本质的不同。 三、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孙悟空形象是动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猴子机灵灵敏、顽皮、酷爱自由,勇于反抗的性格水乳交融在一起,使这一形象十分生动逼真。 正文: 《西游记》这部小说长期以来就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凡是劳动人民所喜爱。它具有非凡的情节,独特的风格,神奇的人物。就其人物而言,除唐僧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外,其余几乎都是神佛妖怪之类。他们打遍了上中下三界,似乎与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所塑造的每一个形象,又都那样具有魅力,使我们并不感到生疏。其性质又颇与古代神话传说及寓言文学有所不同。所以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专名之为神魔小说。 小说以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步展开情节,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如昏聩而又刚愎自用的玉皇大帝、慈善而富于人情味的观音菩萨、善良坚定朝佛而又软弱无能的唐僧、质朴老实的沙和尚、吃苦耐劳而又集馋、懒、贪、色于一体的猪八戒,非凡是在众多的艺术形象中刻画得最出色、最成功的“斗战胜佛”孙悟空。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他在花果山水帘洞居住.自小儿学做妖怪,称名悟空,凭本事,挣了一个齐天大圣。只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愆。如今脱难消灾,转拜沙门,前求正果,保我这唐朝驾下的师父,上西天拜佛走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洞波狂!我老孙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龙、踢天弄井,都晓得些儿。倘若府上有什么丢砖打瓦,锅叫门开,老孙便能安镇。所以他是作品中的真正主人公,关于他的艺术形象,集中体现在作品中的“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大部分。可以说“大闹天宫”是他个人的英雄传记,“西天取经”是他建功立业的一部历史。当他大闹天宫失败后,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经过五百年的镇压后被唐僧救出,同往西天取经,此时,他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人物。在重重的困难面前,他正直、勇敢、机智、顽强,善于和各式各样的妖魔作斗争。在西天取经路上,唐僧离了他就寸步难行。猪八戒和沙和尚只是他的战斗助手。因此,他的艺术形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取经路上碰到的妖魔真可谓是形形色色、神通广大,有的来头还不小。但不论是什么样的,只要是妖魔,孙悟空都不放过。凭着那双炼就的火眼金睛及时识破他们,消灭他们。悟

汪文宣的性格

浅析《寒夜》中主人公形象 ——汪文宣的形象分析 摘要:《寒夜》是巴金的最后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是巴金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部发人深思的文学著作。小说以抗战胜利前后的国民党“陪都”重庆为背景,主人公是一个懦弱善良,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典型悲剧角色。作者通过汪文宣的悲剧及其家庭悲剧来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以及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现实面前的苦闷,无奈,彷徨。提出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 关键词:性格,婚姻,家庭 一、汪文宣的形象分析 (一)、汪文宣是一个热爱生活而又富有理想的新青年 汪文宣和妻子曾树生原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刚开始他们胸怀远大抱负,有崇高的理想和宏伟的志向,怀着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望而投身社会。然而,战争的爆发、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是他们的理想最终破灭。为了生活,汪文宣不得不到一家出版社做字样校对员的工作,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但是,他心中仍然想着他的教育事业,充满着教育理想。 (二)、汪文宣是一个善良又热爱自己家庭的人,但他却过得极为痛苦 他爱自己的妻子,儿子,也更爱自己的母亲。他不要他们跟着他过着清贫的日子。但是,辛苦的工作却只有挣来连养家糊口都不够的薪水,而且他为了保全这份工作还不得不埋头苦干,甚至生病了也不敢放假回家休息,只得继续工作。他和妻子本来是真心相爱,两个人因为爱,也因为共同的理想结合在一起,残酷的社会现实打破了他们原来简单幸福的生活,激化了夫妻之间的矛盾。他们在战火中逃到了重庆生活,母亲也赶来照顾、帮忙儿子。而树生却与母亲的婆媳矛盾不断地激化,家里时刻充满着火药味,矛盾不断,两个人时常恶语相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汪文宣既要理解树生,又要孝顺体贴母亲。 他的确很爱妻子,他和妻子发生摩擦时,一般都是让步。他不用恶声回答,只用哀求的眼光看,不吵不闹不打。为了给妻子买上生日蛋糕他忍着伤病的折磨继续上班。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考虑的还是树生,他也没有将病重的消息告诉树生,而是忍着极大的痛苦亲笔歪歪斜斜写下“我愿她幸福”的遗言。他甚至不肯让母亲代劳给树生回信,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亲自回信,那么她一定知道他病重了。他至死都不愿拖累树生,都希望他过得幸福。 他也更爱自己的母亲,他对母亲百般的孝敬。他是一个温顺的儿子,母亲的劳累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抱怨自己没出息,没有给自己的母亲带来幸福的生活。他为了支持母亲,有一次,他和树生吵架时,他本来很想让步,可是想到母亲就在隔壁他就继续吵下去。当树生生气出走时,他知道母亲不愿他去找她,他便忍了好久才出去找。后来,树生来信他为了在母亲面前表现自己的立场,写了一封更冷的回信。为了母亲,他一直做违心的事。 他同时深爱着这两个女人,而她们也一样深爱着他。但是她们无法和睦相处在一起,两个人的矛盾给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和谐的音符,并且成为家庭的主旋律。汪文宣没办法调和她们的矛盾,也没办法把她们拉在一起。他左右为难,三个人在相互折磨中陷入了无尽的痛苦。

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

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历来是评价文学创作特别是叙事性作品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一部小说来说,其作品成功与否,文学价值如何,衡量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能否塑造一些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反映一种特定的社会生活,能否挖掘与展现特定的人物精神内含与社会风貌。《金瓶梅》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取材于现实,以极其高超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西门庆这个人物形象,同时也标志着明代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视角与活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金瓶梅》代表了明代小说创造的最高成就。 我们可以把《金瓶梅》放在明代小说创作的这一平面上来试作比较。 《三国志演义》是一部依据历史和传说的材料编写出来的长篇小说,其典型人物形象是在夸张和对比中表现出来的。《水浒传》是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为史实创作的,人物形象鲜明,但未免脸谱化。《西游记》则取材于取经故事,人物形象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宗教的神秘色彩。而《金瓶梅》却不同,它完全取材于市井生活,真实地再现了明代中叶以后的社会现实。全书以西门庆这个土豪恶霸发迹暴亡为中心,描绘了上至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帮闲无赖所构成的鬼蜮世界。作品刻划了西门庆这个集官僚、恶霸、富商于一身的独特形象,并以其家庭为中心,通过他的种种活动包括官场、商场乃至污秽的床第生活,暴露了明代中叶以来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揭露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统治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在宦官专权下,给社会及下层民众所造成的深重的灾难。鲁迅先生对该书曾给以极高的评价:“作者之于世情,盖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中国小说史略》)。 下面我们就西门庆这—人物形象作一全面分析. 西门庆是小说《金瓶梅》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形象。小说的基本故事就是围绕他与“金”(指潘金莲)“瓶”(指李瓶儿)“梅”(指春梅)及其家庭展开的。这一形象虽取材于《水浒传》,但作为文学形象塑造的水准来说,却不可同日而语。在《水浒传》中,他只不这是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陪衬而已,他的全部活动只零星出现在三个章回之中。而在《金瓶梅》中却成了—个作者著力塑造的中心人物。 一、心狠手辣不择手段 他本是清河县一破落户财主,在县门前开着个生药铺,从小是个浮浪子弟,使得些好拳棒,又会赌博,双陆下棋,摸牌道字,无不通晓。后来发迹有钱,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交通官吏,因此满县的人部怕他。在他的身上,充分表现了一个浮浪“破落户”的特征——自私,残忍,心狠手辣,不择手段。西门庆先是与潘金莲勾搭成奸,为长期占有,于是伙同王婆、潘金莲毒死武大郎。后来为了霸占李瓶儿,又把李瓶儿的丈夫、他的结拜义弟花子虚活活气死。为了报复趁机占有了李瓶儿的贾竹山,他指使手下人将贾竹山打得鼻青脸肿,在公堂上又唆使与他串通一气的贪官夏提刑将其打得两腚稀烂、血流淋漓。最后李瓶儿及其全部财产全归西门庆占有。来旺儿本是西门庆的“心腹”奴才,但西门庆不顾主仆之情,不但奸污了他的媳妇宋惠莲,而且设置圈套,栽赃诬陷来旺儿谋财害主,最后将其发配徐州,以达到长期占有惠莲的目的。而在惠莲面前却一再哄骗,装作一付同情和吝惜的样子。惠莲在明白真相后,一针见血地痛斥道:“你瞒着我干的好勾当,……你原来就是个弄人的刽子手,把人活埋惯了。害死人还看出殡的!……你也合凭个天理,你就信着人干这等绝户计!”患莲这满腔悲愤的血泪控坼,把西门庆的本质揭露的淋漓尽致!在惠莲被逼死后,其父宋仁拦尸鸣冤,而西门庆写个条子给李知县,结果“一条索子把宋仁拿到县里,反问他个打网诈财,倚尸图赖,当厅一夹二十板,打得顺腿淋漓鲜血”,连气带病,未几便含冤而死(见第26、27回)。 “害死人还看出殡的”,这是作者借小说人物的语言对西门庆最好的概括。小说前面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