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中主人公汪文宣的形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序号:105
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寒夜》中主人公汪文宣的形象分析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指导教师:海力波
主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
完成时间:2014 年 4 月
(本论文得了优良成绩,答辩时请翻阅巴金资料,多了解作者和作品)
《寒夜》中主人公汪文宣的形象分析
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海力波
【内容摘要】《寒夜》是巴金创作后期奉献给读者的悲剧小说,这部小说也代表着中年巴金在创作上的新的进步和成就。该篇小说将主人翁汪文宣在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时期,从一个有志青年变成一个懦弱的庸人,最后悲惨地死去的过程写出来了。作者通过汪文宣理想破灭及其家庭悲剧的述说,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以及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现实面前的苦闷,无奈,彷徨。提出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更深刻地体会到黑暗社会对人的压制和摧残。
【关键词】《寒夜》;汪文宣;悲剧命运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继“激流三部曲”之后,随其思想的发展变化,对国民党反动本质的认识日益加深,1944到1946年,创作了暴露国民党统治区黑暗的现实主义小说《寒夜》。作品自始至终充满沉重而悲愤的气氛。正如作者所说:“我只写了一些耳闻目睹的小事,我只写了一个肺病患者的血痰,我只写了一个渺小的读书人的生与死,但是我并没有说谎。我亲眼看见那些血痰,它们至今还深印在我的脑际,它们逼着我拿起笔替那些吐尽了血痰死去的人和那些还没有吐尽血痰的人讲话。”[1]《寒夜》是这样一部杰作,它触及到人们内心世界的深处,是真理的片段,生活的侧面和爱情与绝望的呼喊。
一、恶劣的社会环境令汪文宣梦想破灭
当时巴金将汪文宣定格在了一个现实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想象去描绘了一个小说的世界。在小说中,汪文宣与曾树生原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曾共同拥有一个美丽的幻想,一个对于教育学的美好憧憬,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上大学时他敢于反抗社会的旧习俗,不经过旧式结婚手续就与他所爱的女同学曾树生同
居,他把自己的理想寄希望于抗战胜利以后:“日本人打退了,我就有办法了。”
在国民党的高压政治环境下,这部分安于天命的知识分子没能看清清楚时代的潮流,他们不了解国民党口中的“统一全民族抗日战线”只不过是做戏罢了。许多人甚至对国民党的抗战还抱着幻想,他们寄希望于抗战胜利,以为胜利后什么都好了。当时社会环境十分恶劣,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亚洲,在中国开通东南亚的交通线,改变战略发动国民党战场的大进攻。国民党政府一直卖国求荣,政治腐败,军队涣散,手下的数十万大军竟然一触即溃。日军残酷的掠杀,短短数月侵略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地区与贵州省的部分地区。这次大溃败使重庆这个“战时首都”危机四伏:国民党战场上的软弱退缩,令人心惊胆颤的各种亡国谣言,频繁的空袭警报,交通断切使外界支援无法到达,有权有势的官僚军阀趁机发起了“国难财”,迅速抬高物价,囤积居奇,巧取豪夺,并随时准备逃之夭夭;而生活在社会底层苦难中国人,变卖物品换取食物,辛苦劳作却换来低廉的工资,有钱难治病难吃饱饭,他们吵杂、生病、诉苦、呼喊中痛苦挣扎。这一切组成了一幅色彩暗淡的画图,形像地揭示出“快要崩溃的旧社会、旧制度、旧势力”的罪恶。
随着战争爆发了,汪文宣一家流落到重庆,为了生存汪文宣只能在半官半商
的图书文具公司做着枯燥的文字校验工作。妻子曾树生在大川银行上班,其实就
是凭借自己貌美在职场充当“花瓶”。在公司里,汪文宣整日埋头苦干换取低
廉的薪水维持一家老小生活,但是上司的每一句话,每一种神色,甚至一声咳嗽,
都能挑动汪文宣绷紧的神经。他害怕做事情不合上司心意,害怕工作出错被辞退,
害怕得了肺结核被同事隔离。正如他的初中同学柏青是个文学硕士,可是和机关
的科长相处的不好,科长故意刁难不批假给柏青回家陪着妻子,结果柏青的妻子
生孩子的时候难产,那个女人喊了一晚柏青的名字,最后痛苦死去。柏青和汪文
宣聊到此事时深恶痛绝的批评当时的社会:“这个世界不是我们这种人的。我们
奉公守法,别人升官发财……”[2]汪文宣还亲眼目睹同事老钟因病被无情的辞
退,单位没有给任何补贴,老钟死了也是找个荒地埋了,他的同事抱怨公司对活
者的人都那么苛刻,死去的人更不会有补偿金。
为保住这份工作,他不得不处处忍气吞声,比如当书局的周主任暗示要辞退
他时,他的内心燃烧着反抗的怒火,“回去就回去,不吃你这碗饭,难道就会饿死!”
但口里却用温和的调子说:“那么我就请半天假吧。”在别人看来, 汪文宣最能
“忍受一切,”他自己也说过:“不忍耐又有什么办法。”正是恶劣社会环境让他
不得不忍,当局到处都是战乱,辞了工作将失去生活经济来源,孩子正在读书需
要生活费,更何况自己得了肺结核需要花钱治疗。然而正是这“忍受一切”的
人生信条, 导致了他人格的分裂和性格的变形, 引起了他的妻子曾树生对他的
不满。在这压抑的环境下,曾树生忍受不了丈夫的无能,婆婆的处处排挤,她离
开了汪家也把汪文宣生的希望带走了, 汪文宣等不到抗战胜利那一天了,实现不了和妻子开办学堂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梦想,最终死在了冰冷的寒夜。
这就是哀莫大于心死,理想破灭,现实残酷,生活艰辛使汪文宣性格中美好
的东西变成了现在性格懦弱无能、逆来顺受的特征。
二、不同个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令汪文宣家庭破碎
汪文宣从小到大所有的事情都是汪母一手包办的,由于父亲死得早,汪母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尽心尽力抚养儿子。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汪文宣对母亲依赖性很强,凡事都征求母亲意见,汪母也十分溺爱他,母亲在家庭地位长期强势,使他身上刚阳一面越来越少,越来越晚熟,这样使汪文宣在心理上永远长不大。被溺爱汪文宣长大后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担当,缺乏对女性由衷体贴和尊重,因为他没有学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男人。他只知道依赖母亲,一旦母亲和妻子发生矛盾时,他就像缩头乌龟躲起来。
汪母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在儿子身上,时时刻刻都围绕着儿子转。比如汪文宣早上上班要迟到了,紧忙舀了冷水洗脸,她心痛儿子洗冷水就伸手来拿脸盆,把锅里的热水到来。汪文宣和妻子吵架,曾树生离家出走,汪母不但不挽留她,还希望她永远不要回来。看到曾树生和其他男人约会,汪文宣十分后悔赶走了她,想趁一起喝咖啡的机会劝妻子回家,并保证不再和妻子吵架。曾树生并不是移情别恋了,而是厌倦了彼此语言伤害的生活,她也很希望在婆媳战争中,汪文宣能替自己说句公道话,可是他从来没有让婆婆当面说过体谅自己的话,心里十分伤心的说:“你母亲那样顽固,她看不惯我这样的媳妇,她又不高兴别人分去她儿子的爱;我呢,我也受不了她的气。以后还不是照样吵着过日子,只有使你更苦。”[3]汪文宣郁郁寡欢回到家,他静静地听着母亲的慈爱的话,眼光在菜上盘停了一会儿,他看到粘在碗边的零星的饭粒,他觉得一阵心酸,他只想倒在床上痛哭。他就像一个小孩子在外面受欺负一样,回家得到母亲语言上的安慰就忍不住要哇哇大哭。汪母得知他们俩个去喝咖啡,儿子还哀求曾树生回家,汪母指着他的鼻子大骂曾树生在外面交情人,他更加难受就哭泣起来。他的眼泪赢得母亲的同情,她的恨消失了。曾树生的存在让汪母感觉家庭地位被另一个人替代,不甘心自己为儿子付出那么多,却别另外一个女人夺走。
强势的婆婆会有一个懦弱的儿子,懦弱的儿子一定会找个和母亲一样强势的老婆。汪文宣严重的恋母情结,导致他找了像母亲一样强势可以依赖的女人。他时常和妻子说话的口吻就小孩子,不停地在妻子身上寻求依赖。比如他巧遇同学柏青俩人一聊起职场的怀才不遇,家庭不幸,从没喝过酒的汪文宣喝得酊酊大醉,回家路上遇到分居的曾树生。曾树生执意送他回家,他就显现出自己依赖性的一面,像小孩子似的像妻子保证“我再也不喝酒了。”
回到家婆婆知道他喝了酒,大声叱呵他不谨记父亲喝酒猝死的教训,曾树生替丈夫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