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危害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特异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受损。临床上初始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感染者,继续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和艾滋病综合征,最后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AIDS,病死率极高。到目前为上,还没有找到一种治愈该病的方法。

1.病原学

1.1 HIV是单链RNA毒,属逆转录毒科,慢病毒属,包括HIV-1型和HIV -2型,两者均能引起起AIDS(但多数AIDS乃由HIV-1型引起,HIV既有嗜林巴细胞性又有嗜神经性,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也能感染单核巨细胞,B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等。

1. 2 HIV的抵抗力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灭活。25%度以上的酒精即能灭活病毒,70%效果最好;5%~8%甲醛及有机氯溶液等均能灭活病毒。但对0.1%甲醛溶液、紫外线和γ射线不敏感。在实验室条件下,HIV在干燥环境中很快失去活性,在厚血块中可存活十几天,在干燥的玻璃上可维持几天。美国CDC证明干燥环境中的HIV浓度在几小时内降低90%-99%。

2. 流行病学

2.1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前者的传染性最强后者在流行病学上意义更大,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乳汁、唾液、泪水等均能检出病毒。

2.2传播途径:世界公认的传播途径有三种,即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

2.3人群易感性:各个年龄均可感染,但同性恋和性乱交者,静脉毒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血、血制品或器官移植者,父母是HIV感染者的儿童,受感染的危险性比较大,属高危人群,发病年龄主要为40岁以下的青壮年。

3.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较长,HIV-1侵入机体后2~10年左右可以发展为AIDS,HIV-2所需的时间更长。HIV感染人体后分为Ⅰ、Ⅱ、Ⅲ、Ⅳ四期,HIV对CD4+T淋巴细胞有特殊的亲嗜性,发病与HIV含量、毒力、变异及CD4+T淋巴细胞数量功能和机体免疫状况有关。临床上可表现为原因不名的免疫缺陷,往往以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満、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性肿瘤、精神神经障碍而死亡。

4.实验模式及危害因素分析

4.1 HIV抗体和抗原检测:最常用的样品是血液,包括血清、血浆和全血。HIV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血液传播,,在进行采样和检测等过程中,都可能接触到血液,因此对于未知样品的检测具有潜在危险性;而对于直接接触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血液和体液时,实验危险性较高,更应注意个人防护。

4.2 HIV核酸检测:样品有全血、血浆、组织和其他分泌物,有时还包括生物制品,此类标本具有潜在危险性,对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样品,实验危险性较高。

4.3 HIV病毒培养:培物中含大量的HIV,对于实验人员具有相当高的传染危险性。应该在P3实验室进行操作,同时格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5.安全保障措施

5.1个人防护

5.1.1高标准的个人保健对于减少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皮肤受损、生病

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皮肤的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5.1.2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5.1.3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5.1.4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

5.1.5严禁在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5.1.6减少实验室内利器的使用。

5.2带入和和带出实验室的物品

5.2.1对所有带入实验室的物品都应进行检查。含有测试样品的包裹应在安全柜或其他适当的装置内打开。

5.2.2将HIV测试样品传送到其他实验室时,应防止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护送样品的人应明确接收地点和接收人,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入员应及时确认样品已送达指定的实验室,被转入安全位置并得到妥善处理。

5.2.3污染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应进行消毒。

5.3消毒方法

5.3.1废弃物缸:10%(V/V)次氯酸钠(含10,000ppm有效氯)

5.3.2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70%乙醇。

5.3.3溢出物:10%次氯酸钠(V/V)。

5.3.4污染的台面和器具:40%甲醛水溶液,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