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作
项目
中心语
秋风、洪波 明月、星汉
描述语
萧瑟、涌起 出其中、出其里
意境
辽阔壮美 气象万千
曹诗
气 蒸云梦泽 汪洋壮阔 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孟诗 波 撼岳阳城 雄伟壮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 天上来 浩浩荡荡 泽,波撼岳阳城。(意谓洞庭湖处在水气笼罩 黄河之水 李诗 不复回 辽远雄伟 之中,汹涌之波震撼了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 的开阔和气势。) 大江 东去 气势恢宏 浪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淘尽 苏词 壮怀激烈 人物 千古风流 奔流到海不复回。
问题探讨: 2.“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 周瑜还是苏轼?
问题探讨: 3.“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
存在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 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 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 苏轼“多情”。
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 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多情”实际是“多情人”, “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赤 壁 风 云 竞 风 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 在,几度夕阳红。……” 把“风流人物”换成“英 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以不可 以?
毛泽东《沁园春〃雪》“数风流人 物,还看今朝”。这里的“风流人物” 和苏轼的“风流人物”是一样吗,也是 说毛主席“柔情满怀”吗?
3 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古诗词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表现手法入手
下一页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 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 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等目的。
公瑾( jǐn )
华( huā )发
纶( guān )巾
酹(
lè i )江月
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尊” 通 “樽” 古义:杰出、英俊有才华。 今义:常指生活浪漫放荡,男 女关系不正当。
古今异义:
千ຫໍສະໝຸດ Baidu风流人物
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作状语,像灰/烟一样
强虏灰飞烟灭
整体感知:
用简单的语言概 况上、下片的主要 内容。
共同点:气象开阔、辽远雄 伟 苏词: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 的 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 人融合为一,形象地写出了 历史的推迁,抒发了诗人对 “千古风流人物”的怀念。
《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
同: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 题,通过描写赤壁景色,来缅怀和赤壁有 关的历史人物 。 异:1 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2 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问题探讨:
课后习题
一、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 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 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 意境。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 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问题探讨:
作者描写了大江向东奔流,浪涛汹涌,拍打 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等景色, 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图。作者笔下的英 雄人物周瑜,青壮年时期就英姿勃发,才华过 人,能从容指挥三军,轻而易举地大破曹兵, 建立了赫赫功勋。作者本来胸怀报国大志,在 政治上却屡遭打击、迫害,不能实现自己的理 想,如今年岁渐老,事业无成,他深感人生恰 似一场幻梦!词中所写的壮丽的山川、古代的 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洒酒江月的 豪举,共同和谐地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意 境。
主题:
总结主题思想
通过对周瑜英雄事业的缅 怀,抒写了作者年岁渐老、 壮志未酬的失意之感 .
观景:
大江 东去

淘 (尽 )
乱石
穿空
惊涛
拍岸、卷(雪)
思人:
(遥想)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思 瑜 叹 己
感慨: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内容:写景、咏史、 议论、抒情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典型字字音:
苏轼作品
苏轼,字_______ ______,眉山 子瞻 号东坡居士 人(今四川眉山县) ,________ 北宋 时期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 _________之一。与父_____﹑弟 苏洵 ______ 苏辙 合称为“三苏”。 苏黄 ”, 诗歌方面和黄庭坚 ______并称______ 苏辛 ”。 词方面和辛弃疾 ______并称“______ 黄庭坚 _____ 米芾 _____ 蔡襄 书法方面和______ 并 称“宋四家”。
整体感知:
上阕:侧重赤壁之景
下阕:侧重书写人生感慨
上阕:
所见:
大江、浪、故垒、乱石、 惊涛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
所忆:
公瑾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叹:
功业无成、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思考:感觉哪些句子 写得有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写景上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 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 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 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 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 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 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 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 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 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 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 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 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 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 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 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写作背景
《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 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 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 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 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 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 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 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基调:昂扬、豪迈、 苍凉
研究性问题讨论:
1、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这句有两 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 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 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 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 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 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 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 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 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 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 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 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 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 免的。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在描写周瑜的 才华和功勋之前,为何要插入 “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 1、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 之战时,年轻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的潇洒风姿。 3、渴望像周瑜一样被信任。(小乔之姐系孙 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 亲戚关系,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 够建立功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这正是作者 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能补正作者 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特点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角度 形
修辞 夸张
基调

比拟 比喻
豪 迈 奔 放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赤壁壮美如画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 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由景及人、承上启下
本词下 阕是从哪几 个角度写周 瑜的?
雄姿英发——英雄气概
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 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军事才 能)——指挥若定、泰然自若
怎样写人生如梦 的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合作探究:围 绕赤壁可怀想 的人物那么多, 为什么苏轼唯 独怀想周瑜?
羡慕 源自内心深处与他人的深刻比照。
项目 年龄 婚姻 外貌 际遇 基调 周 瑜 苏 轼
3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功成名就 感 奋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功业未就 感 伤
把江山、历史、人物巧 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 阔大、气势雄浑。
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 雄的无限怀念。
能否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幻化成一幅画或一组镜头?
蓝天,明月。巍巍群山。群山中江 如白练蜿蜒。江边,诗人朝江兀立,望 着江水出神。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 势挟风,一泻千里。江水滔滔,后浪推 前浪,气势磅礴。孔子、屈原、秦始皇、 汉武帝、司马迁、曹操、诸葛亮、周 瑜……,依次随波浪高低而后移。人物 渐渐虚化,消失。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岩石参差突兀,怒涛汹涌翻滚,浪 花如雪千叠,声如雷鸣。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通过填表
格理解其精彩)
全文赏析
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 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字词
乱 穿 惊 拍
研究性学习 比较阅读、同中求异
词的开头“大江东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人 人道是 ,郎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 评价它不同凡响。试与下面描写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水”的诗句比较,从意境构建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特点方面说一说不同凡响在哪里?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怎样想?中心语 —描述语—意 境。)
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 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⑴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 乙起陪衬作用。 (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 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 的主要地位。) ⑵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 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 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 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 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 志未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