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夜莺与玫瑰》林译本和谈译本为例对比分析女性主义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夜莺与玫瑰》林译本和谈译本为例对比分析女性主义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摘要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在翻译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者开始研究女性主义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本文从女性的语言特征,情感特征及译者主体性的强烈表达三方面对《夜莺与玫瑰》林译本和谈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女性主义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关键词:夜莺与玫瑰; 林徽因; 谈瀛洲; 女性主义; 翻译实践
Abstract
The booming of the western feminist movement has caused great response, scholars started to study how the feminist influences the transl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that feminist has on the translation by comparing the edition of Lin’s and Tan’s of Nightingale and Rose on female’s language feature, emotion feature and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Key words: Nightingale and Rose; Lin Huiyin; Tan Yingzhou; feminist; translation practice
引言
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势头高涨,它主张女性在一切领域的权利,希望建立平等的两性生存空间。
在这种运动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末,翻译界的研究者真正的注意到性别是翻译的重要因素,女性的译者主体地位在翻译研究领域才逐渐地被意识到。
并且,近几年来,中国翻译界对性别与翻译的研究不断升温,但主要是对西方女性翻译理论的重新阐述,较少有通过实践译本的对比来呈现性别差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本文将选取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夜莺与玫瑰》的两个中译本——林译本(林徽因)和谈译本(谈瀛洲)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在翻译实践中,女性主义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一、奥斯卡·王尔德和《夜莺与玫瑰》
奥斯卡·王尔德,爱尔兰作家,诗人,剧作家,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
《夜莺与玫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夜莺为了实现一个穷学生的
爱情愿望而不惜以生命的代价,用自己的鲜血在冬日里换取一朵鲜红娇艳的红玫瑰,而玫瑰终被无情丢弃的故事。
整篇文章诗意浓郁,辞藻华丽,文体优雅,处处散发着唯美气息,是王尔德唯美艺术观的体现。
二、译者简介
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个将《夜莺与玫瑰》译为中文的女性译者,译著发表在1923年12月1日的《晨报五周年几年增刊》上。
谈瀛洲,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原名谈峥,上海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诗意的微醺》,译著《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王尔德童话故事集》,历史剧《秦始皇》、《王莽》,及短篇小说数篇。
三、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概述
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高涨,这给当时的女性翻译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逐步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并首次将性别差异介入到了翻译研究中。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着重强调女性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她们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语言转化,而是无限的文本话语链中的意义的不断延伸。
”Simen, 弗洛图也总结了“女性译者通常使用的三种翻译策略:增补(supplementing)、前言和脚注(prefacing and footnoting)、劫持(hijacking)。
”,由此不难看出,女性主义翻译观主张在翻译过程中突现女性地位,彰显译者的主体性。
四、通过两中译本对比分析女性主义在翻译实践中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1、女性译者有更丰富的语言表达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就提出了“女性语言(women’s language)”,表明女性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如多使用委婉语,叹词等,在句式上多用排比,疑问。
例1. “Give me a red rose,”she cried, “and I will sing you my sweetest song.”
林译:她叫道,“给我一朵红玫瑰,我为你唱我最婉转的歌。
”
谈译:“给我一朵红玫瑰吧,”夜莺说道,“我会给你唱最动听的歌。
”“Give me a red rose,”she cried, “and I will sing you my sweetest song.”
林译:她又叫道,“给我一朵红玫瑰,我为你唱最醉人的歌。
”
谈译:“给我一朵红玫瑰吧,”夜莺说道,“我会给你唱最动听的歌。
”“Give me a red rose,”she cried, “and I will sing you my sweetest song.”
林译:她仍旧叫道,“给我一朵鲜红的玫瑰,我为你唱最甜美的歌。
”
谈译:“给我一朵红玫瑰吧,”夜莺说道,“我会给你唱最动听的歌。
”
例2. ……,“but in all my garden there is no red rose.”
林译:……,“但我全园里何曾有一朵红玫瑰?”
谈译:……,“但整个花园里都没有红玫瑰。
”
2.女性译者具有更细腻的情感表达
例3. “One rose is all I want.” cried the Nightingale.
“Tell it to me,” said the Nightingale.
“Death is a great price to pay for a red rose.” cried the Nightingale.
谈瀛洲将原文中的“cried”,“said”和“cried”按照字面的意思分别译为“叫道”、“说”和“叫道”,而林徽因则将它们分别译为“央告”、“勇敢地说”和“叹道”,将夜莺内心深处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动刻画的惟妙惟肖。
3.女性译者更明显的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例4. “……, for Love is wiser than Philosophy, though he is wise, and mightier than Power, though he is mighty. Flame- coloured are his wings, and coloured like flame is his body. His lips are sweet as homey, and his breath is like frankincense.”
林译:“……,因为哲理虽智,爱比她更慧,权力虽熊,爱比她更伟。
焰光的色彩是爱的双翅;烈火的颜色是爱的躯干。
她有如蜜的口唇,若兰的吐气。
”
谈译:“……,虽然哲学是智慧的,爱情却比哲学更智慧,虽然权力是强大的,爱情却比权力更强大。
爱情翅膀的颜色就像火焰,身体的颜色也像火焰。
爱情的嘴唇就像蜂蜜一样甘甜,呼吸就像乳香一样芬芳。
”
原文中的“爱情”一词是用“he”代指,可是林徽因在翻译的过程中将“he”译成“她”。
此外,她还用“她”代指了“哲学”和“权力”,让译者的性别身份在译文中得到了体现,突现了译者的主体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性别差异确实影响着翻译实践。
就原文本而言,《夜莺与玫瑰》文体优雅,充满诗情画意,而女性特有的语言特征和情感特征都赋予了译文灵动的美。
此外,从译文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翻译不再像之前所研究的那样,只是文字间的转化,是原文的仆从,是隶属于原文的附属品,而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译者的思想,文化背景等,而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呈现的女性特征又给性别差异对翻译实践带来了更多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