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制作-》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景泰蓝的制作

第一学时:

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值得我们自豪的手工艺品,如苏州的刺绣,芜湖的铁画,景德镇的瓷器等等。它们令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今天我们再了解另外一种驰名中外的我国特色手工业品—景泰蓝。

2、解题

问:什么是景泰蓝?

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明确: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这是一篇旨在介绍说明我国传统的特殊烧瓷工艺--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文章。课文标题显示,本文所要说明的对象,即景泰蓝;本文所要说明的中心内容是“制作”;文章说明的重点是景泰蓝的制作有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又有什么特点;还显示了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以制作的先后工序为序。

《景泰蓝的制作》写于1955年3月22日。作者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结果只写了两篇,即本文和《荣宝斋的彩色木刻画》。本文开头提到的“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当时位于崇文门外一条胡同的一所破旧的大四合院内。该厂设备非常简陋,几乎全部靠手工操作。

3.作者介绍

教师:叶圣陶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文章,请同学说出篇名,并就你所知道的,对作者作简要介绍。

要求答出:

1.篇名: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2.简介: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教师补充:

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其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而且发表了多篇指导语文教学的文章,对语文教学和教材的规范化有独特的贡献。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夜》、《多收了三五斗》等;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分段朗读

(一)交代对景泰蓝的制作进行介绍的缘起(1)

(二)具体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2~16)

①制胎(2~3)

②掐丝(4~9)

③点蓝(10~13)

④烧蓝(14)

⑤打磨(15)

⑥镀金(16)

(三)小结:强调景泰蓝的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操作的特点(17)

横的顺序:选料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纵的顺序:每道工序如何操作,要经过几道手续。

三、课文分析:

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的外部特点和本质特征,找出事物本身的条理性和内在联系。本文是抓住手工操作的景泰蓝的制作方法,以制作工序为顺序来说明的。六大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和镀金既符合生产工序,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1自然段) 简要说明写作此文的缘起和目的。

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目的──说一说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这一部分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

“多数”如去掉“多数”,就不能突出景泰蓝的价值,体现不出它的重要性,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二部分: (2~16自然段) 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技术。

这是全文重点部分,分为六层。

第一层(第2~3自然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制胎。

第2自然段先介绍原料红铜。制作原理红铜富有延展性容易结合和成形。

接着举例说明,以花瓶(因制作最复杂,所以说得最详细)、方形、长方形器件为例,具体说明如何用手工敲打使红铜片成形与结合。

第3自然段点明景泰蓝的制胎工作实际上是人们所熟知的铜器作的工作,这就化特殊为一般,使人更易理解。

第二层(4~9自然段) 介绍如何掐丝。详写

第4自然段先下定义简要解释什么是掐丝,然后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掐丝的操作方法。作者先以“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为这一工序下定义;

然后举例说明“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再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将每片叶子两笔说成“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最后将掐丝和刺绣进行了一个比较。充分说明掐丝的精细。通过这短

短的二百多字,我们对掐丝工序有了一个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而且很完整、生动,这就是以上四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好处。

第5自然段介绍景泰蓝是掐丝工人和负责图样设计的美术家合作的成果。

第6自然段说明“掐丝”的作用:

⑴使涂色有了界限,⑵在热胀冷缩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课文第6自然段(“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到“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有的同学将此段说明对象概括为“掐丝这道工序的特点。”那么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此段中“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一句是全段核心句子,说明的是掐丝工序中粘在铜胎上的图画一般是繁笔的特点,后面的文字也是围绕这一点进行讲解的,因此这一段的说明对象应该是掐丝时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多为繁笔的原因。

2.这一段末尾处有一句“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其中“制作方法”具体指的是什么?

课文中在这句话前面,作者从三个方面解释粘在铜胎上的图画为什么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的原因,这三个方面分别指的是课文后面将要提到的三个工序。以此段中的“其次”为界,在这层前,文中提到粘铜丝是为了使涂色料有界限,防止溢出,这实际就是后面说到的“点蓝”这道工序;“其次”这一层,是说为了避免因膨胀率不同而出现断裂,这实际就是后面说到的“烧蓝”工序;“其次”一层后,文中直接提到器物表面打磨这一工序的受力问题。因此,“制作方法”就是指点蓝,烧蓝和打磨。

第7自然段说明“掐丝”之难、工艺水平之高。

“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往往”一词强调了手工操作与工艺水平的关系,充分肯定了这种手工艺的价值,赞扬了工人的劳动与智慧。“可以说”在这里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去掉它语言显得平淡。

第8~9自然段简略介绍烧焊、酸洗的方法与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