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所“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成果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场引进的吉富罗非鱼后代为基础群体,以抗病性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的抗病高产型罗非鱼新品种。

与普通吉富罗非鱼相比,罗非鱼“壮罗1号”抗无乳链球菌侵染能力平均提高25.57%,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9.19%,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2.06%,适宜在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等省区养殖。“壮罗1号”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有力促进罗非鱼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及罗非鱼养殖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渔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水产养殖网,推荐:徐承旭)

我国科学家养殖近江牡蛎获得成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贝类养殖研发团队完成的近江牡蛎海区养殖技术成果近日通过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组织的阶段性现场验收,标志着近江牡蛎养殖链条全面构建完成。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介绍,这批近江牡蛎的亲本取自山东滨州的野生群体,2017年夏季在福建宁德繁育出第一代种苗,之后在山东滨州进行高盐环境驯化,剩余个体于2018年秋冬季转移至山东乳山海区进行育肥试养。

现场验收结果显示,这批近江牡蛎平均个体全湿重比同期同海区养殖的长牡蛎高37.9%。

乳山丰泽源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东源认为,这批近江牡蛎生长快、存活率高,有望进入高端牡蛎产品市场。

近江牡蛎是我国河口水域特有的牡蛎科大型物种,历史上多以大型礁体形式广泛分布在我国主要河口水域,形成特殊的生态系统并支撑了近海渔业的发展。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陆源污染,尤

其是伴随着北方淡水径流资源的减

少甚至河流改道等,我国近江牡蛎野

生资源锐减,在北方只在局部地区零

星地被发现,且大都处于功能性灭绝

状态。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贝类养

殖研发团队致力于牡蛎野生资源保

护与利用研发10余年,在前期长牡

蛎等牡蛎野生资源分布、生态习性以

及适应进化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

步突破了近江牡蛎苗种规模化繁育

与中培技术,目前正进行近江牡蛎原

位养殖与资源修复技术的研发。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旭东,推荐:徐承旭)

长江所“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

育”成果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

经过多年研究,中国水产科学研

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开展的黄鳝规

模化全人工繁育获得成功。2019年

6月21日,该成果在湖北省仙桃市

通过了现场验收。

长期以来,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

殖是限制科研深入和产业发展的难

题。长江所李忠研究员于2015年攻

克了黄鳝规模化人工繁殖,并于

2015年—2018年连续在湖北、安徽

的5个县市进行了中试和示范,2017

年完成黄鳝子一代规模化人工繁殖。

经过两年的强化培育,2019年5月

—6月,李忠研究员将1100kg可繁

育的亲本进行了子二代规模化繁殖,

催产率达95%以上,亲本平均产卵

数为6000粒/kg,平均受精率为

75%,平均孵化率为55%。

验收专家组进行了现场考察,并

听取了李忠研究员的总结汇报,经质

询讨论,确认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

取得了成功,同意通过验收。验收专

家组肯定了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

工作,认为此项工作突破了黄鳝规模

化人工产卵、室内人工孵化、苗种培

育等技术难关,标志着我国全部实现

了18种淡水繁育鱼类(单产过5万

t/年)的全人工繁殖,将有力推动黄

鳝全人工繁育的产业化进程。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长江水产研究所)

淡水大黄鱼在江苏江阴繁育成

功两年后可量产

近日,全国首例淡水大黄鱼在江

苏江阴申港三鲜养殖基地繁育成功。

“两年后可量产,届时市民可吃上口

感、肉质与海水黄鱼相媲美的淡水大

黄鱼,繁育基地预计可增加年产值

500万元以上。”基地负责人郑金良

说。

“全球大黄鱼绝大多数生长于

海水环境里,淡水大黄鱼极为稀少。

3年前,基地经过数十次试验,给能

产黑珍珠的紫黑玉蚌找到了其生长

时期的寄生体———淡水大黄鱼,并通

过国际交流合作模式从美国引进了

300多尾野生淡水大黄鱼苗。”负责

基地苗种繁育研发的中国水产科学

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

介绍。研发人员仅用3年就完成了

淡水大黄鱼繁育关键技术的研发,而

欧美科研人员用了10年尚未成功。

繁育的成功,为进一步实现我国

淡水大黄鱼苗种规模化繁育和养殖

产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郑金

良说,野生大黄鱼价格不菲,1尾2.5

~3kg的野生大黄鱼要卖到上万元,

基地繁育的淡水大黄鱼要走平民化

路线,让更多养鱼基地能养得起、养

得好。再过2年,基地养殖的大黄鱼

各项性能将趋于稳定,苗种将能量

产,预计届时可增加年产值500万元

以上,再加以推广,有望像罗非鱼一

样形成年产百亿元的产业链。

(来源:无锡日报,

作者:朱雪霞,推荐:徐承旭)

法罗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

产研究院“法罗鱼人工繁育技术研

究”课题组科研人员历经4年的攻

关,在掌握法罗鱼性成熟关键时点、

2水产科技情报 2019,4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