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讲稿)
最新临床病原体检查-PPT文档

• 24小时内采血2~3次可提高阳性率。 • 血液与培养基的比例为1:10,一般成人
血量10~20ml,婴儿1-5ml。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呼吸道标本采集
• 类型:鼻咽拭、痰和 经气管采集的标本。
• 上呼吸道存在正常菌 群,在采集标本与结 果分析时应予考虑。
therapy. • Objective.
பைடு நூலகம்
标本送检
• 标本要求在30min内送检,否则影响阳性 率。
• 烈性传染病标本需专人护送。
检验科可拒收部分标本
• The information on the label does not match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quisition.
检测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或核酸,如 CMV。 • 不能细胞培养的病毒:病毒核酸检测与 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如HCV、HPV等。
真菌感染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 用评价(1)
• 直接显微镜检查:初步明确真菌 感染。
真菌感染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 用评价(2)
• 分离培养:明确何种真菌感染。 • 真菌抗原检测:只适合于血清与脑
痰标本的采集
• 采集时间:晨痰,且 在取痰前用清水反复 漱口。
• 方法:(1)自然咳 痰法:(2)气管镜 下采集法;(3)气 管穿刺法。
尿标本的采集
• 无菌采集中段尿 • 如考虑厌氧菌感染,
采取膀胱穿刺法采集 标本。 • 排尿困难者考虑导尿 采集标本。
粪便标本采集
• 自然排便,挑取脓、血或粘液部分于清 洁容器中送检。
墨汁染色找 新型隐球菌
抗酸染色
直接显微镜检查的目的与评价 (2)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英文版(2011)

9
(三)粪便 (Three) Stool
挑取脓、血或粘液部分于清洁容器中送检; Pick pus, blood or mucus from stoll into clean containers for examination; 排便困难者或婴儿采用直肠拭子采集,置于有保存液的试管内送检; Apply rectal swab for infants or difficult defecation, place it with preservation solution in the test tube for examination; 怀疑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将标本置于碱性蛋白胨水或卡-布 (Cary-Blair)运送培养液送检; Suspected infections caused by Vibrio cholerae, the specimens were placed in alkaline peptone water or card cloth (Cary-Blair) transport medium for examination; 传染性腹泻应连续送检3次。 Continuous examination 3 times for infectious diarrhea.
16
二、标本的实验室质量评估标准 Two. Standard of laboratory quality assessment of specimens
17
检验申请单的基本内容 The basic content of an application for examination
12
(六)眼、耳部标本 (Six) Eye, ear specimens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

02
病毒检查
病毒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将病原体从患者体内或环境中分 离出来,在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培 养,观察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和增
殖过程。
培养基选择
根据病毒的种类和特性选择适宜的 培养基,如动物细胞、昆虫细胞或 植物细胞培养基。
培养条件
病毒分离培养需要在一定的温度、 湿度和气体环境条。
衣原体抗原检测
衣原体抗原检测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大 量人群的筛查。
衣原体抗原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衣原体 抗原,来判断是否感染衣原体。
衣原体抗原检测的缺点是敏感性较低,可能出现假阳 性或假阴性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
衣原体核酸检测
培养分离的缺点是操作复杂、 耗时较长,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和解读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真菌检查方法,通过取疑似感染部位的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 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优点是可以观察到真菌在组织中的侵犯情况和组织反应,有助于确诊和评 估病情。
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缺点是有创伤性,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和解读结果。
感染。
直接镜检通常使用涂片或刮片法, 将疑似感染部位的标本涂抹在载 玻片上,然后进行显微镜检查。
直接镜检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 速,但敏感性较低,有时需要多
次检查才能确诊。
培养分离
培养分离是真菌检查的常用方 法,通过将疑似感染部位的标 本接种在培养基上,观察真菌 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培养分离的优点是特异性高, 可以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 试验,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支原体培养分离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重 要方法,通过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痰液等标本,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 察支原体是否生长繁殖,从而确定是否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ppt课件

ppt课件.
1
提纲
第一节: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
方法
药敏检测
第二节:病原体耐药性检测
第三节: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 病原体检测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检测
第五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
第六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
ppt课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临床病原体检查的主要内容(标本采集、 标本验收、药敏检查、耐药性检测、临床常见病 原体、病毒性肝炎、性传播疾病、医院感染) 、检测原理以及临床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
三、检查方法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 (二)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检查 (三)病原体核酸检查 (四)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五)血清学试验
ppt课件.
18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不染色 标本
• 不染色标本:适用于检
查生活状态下病原体的 动力及运动状况。
• 方法:压滴法、悬滴法。
• 意义:在不染色状态下
借助暗视野显微镜或相 差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 动力、活动方式。部分 病原体可借此初步诊断, 如梅毒螺旋体。
4.荧光显微镜用于标本经荧光染色后直接检 出某些病原微生物
5.电镜检查不常规用于临床,对某些病毒感 染却有确诊的价值。
ppt课件.
29
(二)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检查
• 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用已知抗体检
测患者血清及其他体液中的待测抗原,借助免疫 荧光技术、酶联免疫技术、化学发光技术、胶乳 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技术检测标本中未知 的病原体抗原,其诊断价值常以标本不同而各异。
• 酒精棉球消毒,防止污染。
静脉采血后,将血液注入培 养瓶内 。
• 采集时间:一般在抗生素使
12.2 病原体耐药检测

第九章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病原体耐药检测诊断学(第9版)一、耐药性及其发生机制(一)耐药病原体1.革兰阴性菌居多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细菌等2.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二)耐药机制1.细菌水平和垂直传播耐药基因的整合子系统2.产生灭活抗生素的水解酶和钝化酶等3.细菌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4.细菌膜的改变和外排泵出系统5.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细菌的多种耐药基因可协同作用,导致多耐药菌株的出现。
(三)耐药机制诊断学(第9版)二、检查项目、结果和临床应用(一)药物敏感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抗感染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方法称为简称药敏试验。
•方法:1、K-B纸片琼脂扩散法2、稀释法3、浓度梯度纸条扩散法4、耐药筛选试验5、折点敏感试验药物敏感试验待检菌生理盐水MH 平板药敏试片K-B 纸片琼脂扩散法(Kirby-Bauer disc agar diffusion method )18-24小时培养K-B 纸片琼脂扩散法(Kirby-Bauer disc agar diffusion method )药物敏感试验稀释法(dilution test)琼脂稀释法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浓度梯度纸条扩散法(gradient diffusion method)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单一浓度检测细菌耐药性。
折点敏感试验:是仅用特定抗生素检测细菌耐药性。
药物敏感试验报告方法:•敏感(susceptible,S) S:测试菌能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杀灭。
•耐药(resistant,R) R:测试菌不能被在体内感染部位可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
药物敏感试验•中度敏感(intermediate,I) I:•测试菌能被测定药物大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在测定药物浓集部位的体液(如尿)中被抑制。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模板

• 四、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 (一)丁型肝炎病毒抗原测定
• 【参考值】 IFA、RIA法和ELISA法均为阴性。
• 【临床意义】 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Ag)出现较 早,但仅持续l~2周,由于检测不及时,往往呈 阴性反应。HDVAg与HBsAg同时阳性,表示丁型 和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患者可迅速发展为慢 性或急性重症肝炎。慢性HDV感染,由于有持续 而高滴度的抗-HDV,HDVAg多以免疫复合物形 式存在,ELISA法很难检出。
• 三、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 (一)丙型肝炎病毒RNA测定 • 【参考值】斑点杂交试验为阴性;RT-PCR法为
阴性。
• 【临床意义】 有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丙 型肝炎病毒RNA(HCV-RNA)阳性提示HCV复制活 跃,传染性强;HCV-RNA转阴提示HCV复制受抑, 预后较好。连续观察HCV-RNA,结合抗一HCV的 动态变化,可作为丙肝的预后判断和干扰素等药 物疗效的评价指标。检测HCV-RNA,对研究丙型 肝炎发病机理和传播途径有重要价值。
在,是获得免疫力的标志,提示既往感染, 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指标。
•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 (一)乙肝六项测定
• 传统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常为五项联 合检测,俗称“乙肝二对半检测”,包括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随着方法学发展,HBcAg也被加入 检测范围。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联合检测 情况与临床意义见书281页表4-9-1。
• 诊断梅毒常要依靠血清学检查,潜伏期梅 毒血清学诊断尤为重要。人体感染梅毒螺 旋体后,可产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IgM及 IgG,也可产生反应素,用不同的抗原来检 测体内是否存在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或反应 素以诊断梅毒。在血清中可出现特异性抗 体和非特异性抗体。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讲稿)(大全五篇)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讲稿)(大全五篇)第一篇: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讲稿)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第一节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一、病原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要求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是实验室取得正确结果的前提。
但对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时间,标本的来源,实验室常不能直接加以控制,因此,临床医师和护士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细菌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原则包括:(一)送检报告单应注明被检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标本来源及检验目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二)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
(三)在采集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四)标本采集后立即送到实验室,床边接种可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五)以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伤口拭子及时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应采用吸水性好、不易干燥的材料取样。
(六)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痰,尿液,伤口拭子,不可置肉汤培养基送检。
(七)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二、常见病原检验标本的采集送检方法(一)血液与骨髓1、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但感染灶附近血管采血,可提高阳性率。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集血标本。
标本采集过程应严格无菌操作。
2、每次采血量为5-10ml,婴幼儿1-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
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
3、选择体温上升时采血可提高阳性率。
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4、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时间据病情而定,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别感染菌和皮肤污染菌。
(二)尿液尿液标本的采集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由于治疗药物多数通过尿液排泄,因此,应在用药前采集尿液,且以晨起第一次尿送检为宜。
尿培养送检单上必须注明标本采集方法及抗生素使用情况。
1、中段尿采集: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采样前须以肥皂水和清水洗净尿道口,排出的尿液前段须弃去,而将中段或近后段的尿液留于无菌容器中。
实验诊断-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

实验诊断-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简称性病,是一类能通过各种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而传播,主要侵犯皮肤、性器官和全身脏器损害的疾病。
包括梅毒、淋病、艾滋病、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病等20余种疾病,其中前3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和临床类型(一)流行病学1.病原学细菌(淋病奈瑟菌,杜克雷嗜血杆菌等)、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等)、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生殖支原体等)、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等)、衣原体(沙眼衣原体D-K型,L1,L2,L3型等)、真菌(白念珠菌等)和原虫(阴道毛滴虫等)。
2.传播途径性行为传播、间接接触传染、血液与血制品传播、对胎儿与新生儿的传播、职业传播(二)常见临床类型1.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IDS)又称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CD4蛋白受体进入易感细胞引起部分免疫系统被破坏。
2.梅毒(shyphil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疾病,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
3.淋病(gonorrhea)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
4.非淋菌尿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itis,NGU)主要是由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通过性接触所引起的尿道炎症。
5.生殖器疱疹(genitalherpes)和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 分别由单纯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性病。
6.软下疳(chancroid)由杜克雷嗜血杆菌(Haemophilus ducreyi) 感染而引起的性病。
二、检查项目和临床应用(一)AIDS病原体检测1.HIV的分离培养病毒培养是检测HIV感染最精确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