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5.“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
有才能的人。
您的位置:>>马说>课堂练习
中考试题选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通“饲”,喂养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怎么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得千里马啊!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 读准确下列字音。
lè 伯乐 zhǐ

cá olì 槽 枥
shísù dà n 一食或尽粟一石 sì 食马者 xià n 外见
yé 邪 cè 策
rǔ 辱
piá n 骈
您的位置:>>马说>课文朗读
重点词语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只是) (辱没)
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不以千里称也 (著称)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sì shí shí dà n sì zhǐ piá n
朗诵课文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xià n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由此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天下无马!
8、文中运用排比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 写得淋漓尽致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5、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是马也 (这种)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犹,尚且) (等同,一样)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明白) 执策而临之 (面对)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执策而临之
(即使)
(虽然)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马鞭子) (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 其真无马邪?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 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 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三、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用鞭子打
您的位置:>>马说>作者简介
《马说》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 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 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 的问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 体裁,可以写一事一物, 也可以写一种现象,但都 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想。 “马说”即谈马、论马。 常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复 习 目 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3、熟练背诵全文 4、理解重点语句 5、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法 6、迁移拓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马说》的作者韩愈 ,
其真不知马也
“饲”,喂) (难道,表反问语气)
(表推测语气,其实)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 喂) 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 吗)
句子翻译:
•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 著称。
3.《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 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 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 同?(3分) 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 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 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 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
7、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 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 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 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 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 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 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 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 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
您的位置:>>马说>课堂练习
二、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 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 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 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 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 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 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 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 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 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鞭 子 2、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语气,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其实 指马,代词 Shí 吃(一顿)
安求其能千里也
3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ì通“饲”,喂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Shí吃
Sì喂
您的位置:>>马说>课堂练习
4、能
5、尽 6、虽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能力 能够 安求其能千里也 吃尽,吃完 一食或尽粟一石 竭尽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故虽有名马 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 来喂养它。
•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喂养它,又不能使它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 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句子翻译:
•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
2、全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不知马也。
3、描绘千里马的终身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重点语句默写
6、“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发出的叹 息是:
7、有人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指具有日行千里本领的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鉴别 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 思是什么?
《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 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 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 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 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现实。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 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跟 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能 识别千里马啊!
重点语句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虽然
中考试题选
1. 补充下列句子: -----------,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A.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B. 食不饱,力不足 吃 C.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面对 3.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虽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老师寄语: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马马虎
虎,心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 能指鹿为马,溜须拍马,成为害 群之马。路遥知马力,说话要一 言既出,驷马难追。有缺点赶快 悬崖勒马,马上改正。只要我们 发扬龙马精神,马不停蹄,快马 加鞭,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千里马, 前途一马平川,事事马到成功!
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 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 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 为骗子。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 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 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 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 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 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 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 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 哭了出来。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 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 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 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 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 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
字退之 ,是 唐 代 文学 家。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因其世居
韩昌黎 于昌黎,故又称
;本文选
杂说 自《韩愈文选》中的《
品都收在《 昌黎先生集 》里。
》,
《马说》是其中的第 四 篇。作
唐宋散文八大家
唐朝“韩柳”: 韩愈、柳宗元 宋朝“三苏”: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口诀:
唐“韩柳”宋“三苏”和王曾 欧
1、本文用了什么写法?文中的千
里马、伯乐、食马者分别指谁?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才)
(能发现赏识任用 人才的人)
(愚妄、浅薄、不识人 才的统治者)
ຫໍສະໝຸດ Baidu
千里马不遇伯乐
贤才难遇明主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 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各抒己见,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1、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 条件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