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春入旧年”:指残冬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已到初 春。诗人用“入”字形容春天的来临,非常生动。把春天到来 的势不可当的气势形象地描绘出来。
诗人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中,用“生”和“入” 把自然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使诗意更显得 生动有趣,而且诗人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虽无意说理,但却蕴 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 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
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 湃,浩渺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 “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 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无垠的宇宙,纵意宕 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呈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 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 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 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 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 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
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 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 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 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 关。
《次北固山下》
1.作者名片 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 士。 作品:《全唐诗》录存其诗十首,《次北固山下》是传诵的 名篇。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 角度,做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 春来的变化;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 “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 调;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3.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你 认为诗中的哪几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答案: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 故乡洛阳的思念。
【知识链接】
诗歌赏析
百度文库
首联写诗人在江南,于岁末春初之季正舟旅兼程返还故乡。
诗人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表明诗人在返乡旅途中,时
而鞍马陆路、时而行舟水上,日夜兼程,并与尾联的“乡
书”“归雁”,遥相呼应,其思家赶路的急切心情,流露于字里行
间。
颔联写诗人伫立船头眼前所见江面上的景物。江面上是“潮
平两岸阔”,行舟是“风正一帆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两句具 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凋落的季节,但岛上 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两句则是对“水何 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 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 瑟凄凉的悲秋意境。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 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 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而,曹操却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开头两句点明 “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 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 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渺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 是叹美之词。“澹澹”前加叹美之词,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 可想而知了。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 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于残夜,必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必将赶走严冬。诗人不仅 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在诗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 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写诗人因触景而生发出的思乡之情。诗人伫立舟头,这 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诗人头顶上的晴空,触动了诗人思 乡的情愁。于是诗人想起了“鸿雁传书”的故事,大雁北归不是 正要经过故乡洛阳吗?那就托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烦劳你们飞 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故乡的亲人吧!尾联紧承前三联而 来,遥应首联,使全篇诗意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 思愁绪。
“潮平两岸阔”:“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 宽阔了。由于春到江南,雪消雨降,因而江水上涨,与岸齐平了。 既然江水高与岸平,那么严冬枯水季节高出江面的两岸自然就消 失不见了,展现在船上人视野中两岸上的景物也尽收眼底,显得 更加开阔了。
“风正一帆悬”:风正:指顺风。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 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但 如果猛烈,那船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 能够平顺地“悬”着。“悬”反映了风顺而和,行船平稳。可见 诗人写景遣词之传神。
颈联继续写诗人伫立船头眼前所见江面上的景物。远处是 “海日生残夜”;近处是两岸“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含有“江中日早”的意思。“江中”为什 么“日早”?在“潮平两岸阔”一句中,诗人已做了暗示。长江 下游,由于潮水上涨,江面宽阔,水天一线,恍若与大海相连。诗人 行舟江上伫立船头,视野开阔。所以,当残夜还未消退时,一轮红 日从东方与海水相接处冉冉升起,诗人便能很远地望见。此处诗 人用一“生”字,把红日初生之际的情形拟人化地表现出来,非 常贴切生动。
2.背景介绍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 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 诗就是写乡愁的,诗人曾往来于吴、楚之间,不得归家,故有此 作,并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 岸齐平,江水中央一桅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 阔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