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到底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学到底是一门艺术依旧一门科学

刘海建,陈传明

作为一门兼具实践性与学术性的学科,治理学越来越得到企业实践者与理论者的关注。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治理学的进展大概遇到了进展的“瓶颈”。专门多企业实践者认为,我国治理学教育特不空洞,从表面上看大概是“万金油”:涉及各门学科,但实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因此我国治理学教育比较失败,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意义的指导。而专门多学术界的人士尽管忙于做学术研究,但关于解决以上实践应用问题却一直苦无良策。

这一问题本质上是关于我国治理学科应该如何定位的问题。古今中外,治理学不外乎涉及两个定位:到底是一门艺术依旧一门科学?一些学者主张,治理学首先是一门艺术。英国企业历史学家摩根•威策尔认为,社会上的专门多政治家、军事家、银行家等伟人差不多上治理学家。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首先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一个主张“制度建设”的治理学家;普鲁士军队层级制组织的构建者———当时的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长毛奇也一直被西方认为是一个出色的组织治理者;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先驱李鸿章也被认为是一个治理学家。在实践中的治理,能够借用800年前我国古代杰出的治理学家兼军事家岳飞

的一句话来概括:“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加拿大研究战略治理的学者亨利•明茨伯格认为,在现代MBA教育中,应该把治理学看作一门“艺术”,而非当作纯粹的重

视数量分析的学术研究,否则,培养出的MBA不具有任何竞争力。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治理学当作一门科

学。美国近代治理学先驱弗雷德里克•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等人强调了科学治理的重要性。当代杰出的华人治理学者徐淑英(Anne•S•Tsui)教授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讲明在治理中强调科学的重要性。比如飞机是1903年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而在此往常,专门多人都希望像小鸟那样能够在天空自由地飞行,但总是专门难达到这一目的。一直到近代,流体力学的科学原理被发觉,人们才逐渐明白了小鸟飞行的道理,制造出了飞机。这表明,一个

看似专门简单的像小鸟飞行那样的道理,也总会有专门深奥的科学原理隐藏在背后。治理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如闻名的霍桑实验,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受某种科学规律的支配,而这种规律确实是人群关系学讲,而这种学讲正是近代组织行为学的前身。笔者认为,真正的治理学问题同时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征。现实中治理学定位出现分歧的缘故在于人为割裂了治理学研究的两个特征。

实际上,任何治理学问题都必须既有味又严谨。前者是指所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价值,关于企业来讲具有指导意义;后者是指解决该问题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使之具有严谨性。实践中的问题与理论研究中的问题只只是表现形式、目的、解决方法不同而已,单纯强调治理学的艺术定位或科学定位都

是不可取的。在此基础上,笔者想对我国治理学的定位与以后进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治理学教育的目的与本质分析

在此,首先要强调一个问题,学习治理学的目的是什么?儒家文化强调,人学习的目的要紧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理学教育的目的因此也是如此。因现在至今日,我国的专门多理论界与实践界的人士都强调“经世济用”,即把治理学如何用于实践,提高个人修养,实现个人价值,治理国家等,作为治理学教育的目的。但在国外学者看来,学习治理学的目的首先是研究,关于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是政府官员的情况。而一项研究要构成理论贡献,关键是要具备以下7个条件: (1)该论文有创新吗? (2)该论文的贡献到底在哪儿?(3)该论文的理论逻辑是什么? (4)作者表达的意思清晰吗? (5)该论文的严谨性如何?该论文的逻辑性是否清晰?阅读起来是否流畅? (6)该论文关于现有理论做出

了什么推进或贡献? (7)哪些人是该论文的阅读对象?[1]由此看来,关于学习治理学的目的,我国学者与西方学者的关注点存在一定的分歧。笔者认为,不管是经世济用依旧理论贡献,最终依旧为了应用,只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区不。前者是直接应用,而后者是间接应用,差不多上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包含两类:一是研究与分析中的问题;

二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去解决的问题。不管这些问题是什么,都必须具备两个特征:有味而严谨。所谓有味,是指该问题关于现实中的个体、群体、组织来讲差不多上有价值的,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不管是对企业中的治理人员依旧理论界的研究人员差不多上如此。比如霍桑实验,其意义之因此重大,要紧确实是因为一改泰罗制时代把劳动者看成是机器的传统观念,而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劳动者,更加重视劳动者人的因素,从而奠定了近代行为科学的基础。而所谓严谨,是指治理学研究的方法、手段、过程、结论要令人信服。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近来治理学的科学特征越来越得到强调。从艺术的角度而言,关于企业来讲,治理学首先要具有价值,即有味。而要解决如此的治理学问题,那么一定要有系统的方法做指导,即要严谨。因此,治理学问题不仅必须具有实践意义,而且还要以一定的方法论做指导。从科学的角度而言,治理学

问题一方面要严谨,所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等要科学;另一方面,要立足于现实问题,即有味。这些问题能够引起宽敞理论研究者的兴趣。比如徐淑英教授等人在实践中观看到,企业与职员之间的雇佣关系可能是不同的,由此也导致了不同的企业绩效。这种雇佣关系能够分为准点契约制(qusispot contract)、过度投资(over investment)、投资不足(under investment)、共同投资(mutualnvestment)四种方式。徐教授设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到结论:共同投资的方式对企业与职员来讲是最有利的。

[2]徐教授的研究过程是特不严谨的,而所研究的问题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治理中雇用、招聘的核心,是任何一个人力资源的治理者都难以忽视、同时特不感兴趣的问题。因此该问题不然而严谨的,而且是有味的。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一个模型(见图1),该模型讲明了实践者与学者

关于治理学的不同认识。尽管两者的侧重点存在分歧,但在重叠的区域,两者具有高度的认同。而这一区域,正是治理学研究最具有价值的区域。假如仅仅把治理学看成是一门艺术,运用治理学到实践中专门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而假如片面地强调治理学是一门科学,则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泥臼”,所研究的理论也未必对企业具有实际价值。科学的治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