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内容及启示讲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内容及启示

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内容、经验与教训

中国古代吏治思想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一种表现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一委任各郡县负责人,这些人就是官吏的最初模型。官吏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形象及君主意志,因此吏治思想的衍变也可以看做是治吏的进程。

一、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内容

(一)隋文帝的吏治思想

1.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举才。下令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州县荐举人才的制度。开皇七年,规定每州每年要选举贡士三人,选举标准是文章华美。开皇十八年,规定“京官五品以上,总督、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二科的设立,开创了科举选官的先河。炀帝上台后,“始建进士科”。

2.惩贪奖良。经常派人侦查百官行动,发现问题,便加处罚。他痛恨贪污行为,曾秘密派人给官吏行贿,以考验该官是否有受贿行为,只要发现受贿,立即处死,无所宽

待。对清廉的官吏,加以奖掖。

3.严考核,明赏罚。在改革官制之后,建立了官吏的考核制度。规定刺史、县令三年一考,合格者升迁;佐官四年一考;各州长史、司马,每年年底都要到朝廷汇报本州情况。九品以上地方官每年都必须到中央“上考课”,以定黜陟。还以“巡省风俗”为名,派中央官吏到各地巡查情况,了解地方官吏的政绩。

(二)唐太宗的吏治思想。整饬吏治,防止枉纵:李世民也很重视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核,曾亲自掌握刺史官的选择和任命,并把各州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若有恶迹,即予惩办。

(三)叶适的吏治思想。

冗官问题,北宋就已存在。因宋代恩荫滥授,机构臃肿,官职越设越多,官吏越来越冗。叶适在《吏胥》中提出具体的办法,他想从提高吏胥的素质入手,使新进士和任子之应仕者来充任,辅之以考录、考核、轮调的制度,来防止吏胥危害百姓。

(四)朱元璋的吏治思想

1.严密法网,以法治吏。《明律》、《大诰》突出特点就是

严酷。胡惟庸党案、蓝玉党案两次诛戮。

2.整顿吏治、教化为本。朱元璋把江南地区的所有地主召到京师,《教民榜》。

3.严惩贪黜。对贪官污吏,不论其官位高低、身份贵贱,亲疏远近,严惩不贷。

4.表彰廉史。规定初授官职的人员,发给一定的数额银两布帛,表示用以养廉。

5.鼓励民众赴京告奸。规定各地官府对于持诰赴京面奏之民,不得阻拦,违着“族诛”。

二、经验及教训

(一)加强“吏治”建设,为政者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

一是要强化廉政法律最高权威,树立“法贵责上”观念。“法律”和“权力”是支配一个国家持久存在的核心力量。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现代文明国家应该是:每一位百姓,每一位官员在心中首先把“法”看作国家的最高形象,其次再做服从正当权力的行动。加强吏治建设,解决当前中国腐败问题的核心任。

二是刑罚不避权贵,平等执法,树立法律无等级观

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个文明的实行民主法治国家所应坚持的最高灵魂,正是因为法律的平等性,才有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无上的威严性和因为秩序而国家永存的生命。要将“法治”深入民心,深入官心。让国家的每一位人民都清楚的认识到在中国每一位官员手中掌握的权力都应当是法治状态下的权力,不允许任何人拥有超越法律之上的权力,做出超出法律界限的行动,甚至不允许官员在心里上有违法的动机

(一)加强“吏治”建设,必须有相当完备、严密的制度保障。

中国古代“吏治”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有一系列完备而健全的相关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设定的都相当明确、有条不紊。其中不乏一些比较典型的极具先进性的制度,如,官员的选任制度、考核制度、问责制度、监察制度、俸禄制度,尤其对官员的提拔和升迁更有严格的制度规定。

一是要健全惩贪法律法规,建立严密法网,致使从政官员不能贪。一旦整个官僚阶层贪贿成风,就会江山易主,朝代更替。而历史证明,应对这一危险的最主要策略就是“法律”。因为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像法律那样如此强大的制约着人们通过非法手段获取金钱和财富

的贪婪欲望。

二是严格规范执法司法程序,重典治贪,致使从政官员不敢贪。“执法公正,司法严明”是古今中国吏治史上解决腐败问题的法治“灵魂”。“虽有贞观之法,苟无贞观之吏,欲其刑善,无乃难乎”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吏治中司法实践所作的准确总结。因此,有了善法、善吏,再加上严格的司法执法限定程序,才会使得许多从政官员不敢徇私枉法,不敢侵占贪欲人民的财产。

三是加强“刑法监督”完善监察立法,坚固最后一道拒腐防线。“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古代政治学家对“吏治”腐败喊出的真实感受和准确总结。在长达几千年的古代“吏治”建设中,“由谁监督、如何监督、监督被赋予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或监督法律拥有多大程度的权威,才是防止官吏腐败犯罪的关键。

(三)加强“吏治”建设,必须强化“官德”教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对统治者治国和治吏提出的最真实的训诫。

一是选任官员重视道德品行,促进其奉公守法,勤政爱民。这是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行干部选任制应该极其重视和学习的典范。只有从严把握好选任入口,严格执行“先乎德行”的选任准则,才能从根本上

确保国家所选任官员真正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才能从整体上确保一个国家从政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人民群众心悦诚服的服从。

二是随时加强官德修养教育,促进其修身节欲,严以律己。官德教育是一个国家政权得以稳定存在的生命线,我们只有认真虚心地汲取中国古圣先贤的教导,时刻对官员进行“忠、孝、勤、廉、俭、耻”等方面的道德准则教育,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官员修身节欲、严以律己、才能真正的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才能让中国在吏治建设的道路上顺利前进,让我国现存的严重腐败问题得到最大化解决。

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不断衍变与完善最终成为了现代管理理念的起源,其思想中关于“依法治国、以人为本”、“整饬吏治、反腐倡廉”、“明主治吏不治民”等思想至今仍有沿用。改良革新后的吏治思想让管理者们深刻了解管理的主要方式以及中心宗旨,对于现代选官、用官、治官都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依法治国”的理论思想更是为现今我们的法治社会提供的理论基础。在“整饬吏治”的角度上来看待当今社会的管理理念,反腐倡廉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并且管理者也在逐步提高反腐倡廉力度,势必要吸取历代王朝的历史经验,尽早消灭社会蛀虫,让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