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兵役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的兵役制度
篇一:论中国国防与历代兵役制度
论中国国防与历代兵役制度
笔者以为中国兵役制度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其一,则是汉朝实行的民兵制度。其二,则是北周初创至唐朝孕育成熟的府兵制度。其三,即是后来府兵制及卫所制崩溃后的募兵制。最后,就是共和国如今实行的征兵制。
我们先从民兵制度讲起,汉代兵制是全国皆兵的。一个壮丁,到二十三岁开始服兵役,所谓“三年耕,有一年蓄”。所以,我们可以轻易看出,汉代兵制是以民兵性质为其国防根本。在民兵体制之外,国家常备军有如羽林军,期门军等都是卫戍都城的中坚力量,但是,这些力量往往只能为皇帝使用和服务,难以用于卫戍广阔的国防纵深上。
然而,我们讲到北周时期设立的折冲府,即代表了府兵制的产生。府兵制,是说的国家专职选出一些武人,有战事时随皇帝派出的将领出征,和平年代时士兵可以耕作生产,
以供养庞大的军队,为国家剩下巨大的军费开支。这个制度创立之人大概未有想到,唐朝中期由于人口迅速增加,导致了均田制的崩溃,进一步使得府兵制之不能维系。当时玄宗皇帝热忱开边,不仅增设折冲府,更是在一些军事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制当地军政大权,俨然成为土皇帝,严重威胁了唐帝国的国防体系,加上帝国疆域辽阔,最终不堪重负,府兵制所带来的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最后两税法的实施,终结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帝国的兵制也由府兵制转向募兵制。
募兵制所带来职业军人的兴起,也使得晚唐军阀盛行,整个帝国四分五裂。至宋代,募兵制全面代替了府兵制,宋代军队分为禁军与厢军,皆采用募兵制,其中虽然有控制流民数量的考量,但是宋代的国防却是孱弱不堪。究系原因,主要是其造成了文人领兵,将不识兵的局面,其总是令人尴尬。而流民数量增加又使得朝廷不得不大量招募军队,无论兵种优劣。《宋史》记载宋太祖开国时只有20万军队,而到了仁宗年间就增加到125万,足可说明这个问题。国防的强弱并不是由军队数量决定,其主要是由军事战略部署和军队质量所决定的。本来到此,募兵制的问题也是能过显现。但是蒙古的入侵,这些都是被打破。少数民族政权实行的基本上是部族兵役制,其机动性和灵活性是中国历代兵制不能相比拟。然而,对于国防的部署,部族兵役制度存在先天不足,
首当其冲的就是军队数量难以补充。
明代时期,明太祖实行卫所制。在全国各地设置卫,长官为卫指挥使,千户所的长官为千户。一卫的数量为5600人,一千户所为1120人。其组织形式和唐朝府兵制大体相当,都是武人世袭,保证了军队来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防。但是,在明朝后期,由于天下承平日久,再加上军队质量日益下降,卫所军逐渐沦为佃农,脱离原本设立的初衷。
共和国成立以后,结合志愿当兵的想法,设立征兵制。征兵制与募兵制的最大不同就是,募兵制是义务的,而征兵制是志愿的。这也是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与封建王朝不同的国防方式。
如今我们会回顾了中国历代兵制,才能过明白兵制的好坏是因时而变,不是一蹴而就。所以,当下我们也要不断革新兵制,以求适应新的国防环境。而国家国防的强弱也是与兵制息息相关。譬如宋朝的募兵制一大原因是为了控制流民数量而罔顾事实,以致形成冗官的局面。因此,我们国家应该重视我们的征兵制的革新,健全征兵制,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
篇二:我国古代的兵役制度
我国古代的兵役制度
首先说明,这里的兵役只是兵,没有役,只涉及兵役,不涉及劳役。由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在兵役这个词的解释
上有所不同,所以这里说明一下。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制度建设也发展地比较完善,兵役制度便是其中之一。自商代起,国家机器已初步成型,军队,作为暴力机构,是国家机器成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由于那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文献不足,今天,那个时期的兵役制度已不太可考。而周朝的各项制度已基本形成,其中自然包括兵役制度,因而本文自周朝讲起。
周代是宗法社会,实行的是贵族政治,采用的是封建制度。但是,自东周开始,进入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代,兵役制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讲周朝的兵役制度,主要是讲其中的变化。那时交通不便,为了更好地统治国家,因而实行了封建制度,每一个封建主都是贵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都是贵族,只不过分别是大宗小宗的差别。贵族的社会地位高,力量也更强大,所以他们才能有制造军械,养育战马的能力,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提高战斗力,而平民是无力参与的,所以那个时代,只有贵族可以参加军队,成为将领这些也恰恰是贵族保持其地位的一种事业,所以,贵族都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军事集团。至于战争时候需要更多的兵士,则“捉夫力”,农民只是军队中的附随,没有正式编入军队的权利和资格。
但是我们知道,没有永远适用的制度,必须随时变化。贵族兵役制慢慢就不适用了,因为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奢侈安
逸,无法适应战国时代规模更大、更加激烈的军事战争,把农民编入军队成了各国变法的需要。从车战改为步战能看出这一变化。贵族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地位,秦楚两国更是在变法后以军功授予爵位,以前是贵族为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宗法封建制度大为破坏,训练农民兵新军国兴起,最典型的当属秦国。
秦统一天下后继续实行战国时代的兵役制度,汉因之而有所损益。汉代是全民皆兵的,每个人到二十三岁开始服兵役,所以这也是义务兵役制。汉代的兵役分三种,去中央的叫做卫兵,去边疆的叫做戍卒,留在本地的叫做民兵。理论上一个人的一生这三种兵役都要服。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做卫兵一年,卫兵的待遇比较好,往来路费由国家负担,平日吃穿也不用花钱。去边疆作戍卒一般是三天,但没有卫兵这么幸运,一切吃穿用度都是自费,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效率低,因为戍边是沿袭的封建时代旧制,那时国家小,去边疆守卫三天,来回算上路程也就五六天,可是汉朝疆域广阔,从扬州荆州到幽州边境,路途往返要半年以上,还要中间不生病。不过虽然制度不合理,汉朝人还是有变通的,就是你可以不去边疆,但你要交三天的兵役钱,国家找人替你,有一百个人交钱,不就能雇一个人一口气服三百天了么。在地方的民兵归都尉管,这是地方的军事长官,民兵每年秋季操练一个月。一旦遇到战争,这三种军队都可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