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6项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北京康彻思坦

心肌标志物6项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北京康彻思坦
心肌标志物6项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北京康彻思坦

心肌标志物6项质控品

适用范围:本品适用于使用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心肌肌钙蛋白T 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心肌肌钙蛋白I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肌红蛋白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进行临床检测时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1.1 包装规格

水平1(复溶体积):1×2mL,10×2mL,30×2mL;

水平2(复溶体积):1×2mL,10×2mL,30×2mL;

水平3(复溶体积):1×2mL,10×2mL,30×2mL;

全水平(复溶体积):水平1 1×2mL,水平2 1×2mL,水平3 1×2mL。

1.2 主要组成成分

注:不同批次质控品不能混用;每批次质控品的质控范围见试剂盒内靶值单。2.1外观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标签应清晰,包装无破损。冻干品应为疏松体,复溶后液体应澄清。

2.2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检测结果应在质控范围内。

2.3 均匀性

2.3.1瓶间差

瓶间变异系数应不高于15%。

2.3.2瓶内均匀性

瓶内变异系数应不高于10%。

2.4稳定性

2.4.1复溶稳定性

原包装质控品在开瓶完全复溶后,置于2℃~8℃条件下保存,放置24小时后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2.2项的规定。

2.4.2 效期稳定性

原包装质控品在2℃~8℃的条件下储存,有效期为36个月。取效期末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项的规定。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主要类型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主要类型 心脏是我们人体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如果我们的心脏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会给我们带来了疼痛的感觉而且还容易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可能导致我们出现死亡,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心脏,心肌损伤是心脏疾病里面的一种,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主要类型。 1、C 反应蛋白( CRP ) : 有人将高灵敏 CRP 称为首次预防,确切地说就是在表观健康,没有任何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但却在亚临床的 动脉硬化患者中有反应预警作用,同时也可预测再次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并通过预防性治疗来降低已升高的 CRP 浓度,从而减低危险度。当测值高于判断限定( 2.2mg/l )时,男性发病危险度增加三倍,如果低于判断限,为避免炎症引起的假阳性,可以在 3-6 周后复查一次。另外吸烟者往往伴有轻度肺部验证,可促使 CRP 非特异性地轻度升高。 CRP 还可能成为将来冠心病最强的预示物。在健康人群中评价心血管的危险性要用高度敏感的 CRP(hsCRP) ,如果再结合总胆固醇、 LDL-C 和 HDL-C ,其

预示能力更强。最近一项调查表明,高 CRP ,低 LDL-C 的妇女比高 LDL-C ,低 CRP 妇女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大。这说明它可以在被传统方法漏检的情况下检出更多的危险人群。检测高敏 CRP 时,建议将测值分为以下三级:低危 <1.0mg/L ;中危 1.0~3.0mg/L ;高危 >3.0mg/L 。 2、肌红蛋白( Mb ) : Mb 虽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Mb 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 AMI 的诊断。由于 Mb 在血中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 AMI 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 Mb 还是 AMI 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心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心脏,一旦出现了心肌损伤要及时去治疗,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主要类型。

标准品.质控品-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5: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物)、质控品(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物)(包括真实度控制品)、质控品(物)(简称校准品、质控品)是实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检测及监督检验结果准确一致的主要工具,也是保证量值有效传递的计量实物标准。校准品、质控品研究技术资料应包括产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重要信息,是指导注册申请人(简称申请人)单独申请注册校准品、质控品的重要技术性文件之一。 本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标准管理方法》的相关规定。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临床化学国际联合会(IFCC)等有关体外诊断试剂方面的指南,对编写的格式及各项内容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目的是为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单独注册申报进行原则性的指导,同时,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提供参考。 由于校准品、质控品种类多、范围广、临床使用重要性强且使用目的差别大,因此,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临床使用目的

编写技术资料,以便于关注者获取准确的信息。 申请人应该提供校准品、质控品产品标准和技术资料,技术资料的要求参见《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产品标准格式和具体内容如下(不限于): 一、范围 应明确陈述本标准规范的对象和所涉及的方面,指明使用的界限。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应包括引导语和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一览表。一览表中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等。 例如: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YY 0466-2003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校准品及质控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资料讲解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物)、质控品(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物)(包括真实度控制品)、质控品(物)(简称校准品、质控品)是实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检测及监督检验结果准确一致的主要工具,也是保证量值有效传递的计量实物标准。校准品、质控品研究技术资料应包括产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重要信息,是指导注册申请人(简称申请人)单独申请注册校准品、质控品的重要技术性文件之一。 本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标准管理方法》的相关规定。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临床化学国际联合会(IFCC)等有关体外诊断试剂方面的指南,对编写的格式及各项内容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目的是为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单独注册申报进行原则性的指导,同时,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提供参考。 由于校准品、质控品种类多、范围广、临床使用重要性强且使用目的差别大,因此,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临床使用目的编写技术资料,以便于关注者获取准确的信息。 申请人应该提供校准品、质控品产品标准和技术资料,技术

资料的要求参见《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产品标准格式和具体内容如下(不限于): 一、范围 应明确陈述本标准规范的对象和所涉及的方面,指明使用的界限。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应包括引导语和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一览表。一览表中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等。 例如: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YY 0466-2003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ISO 17511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质控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心肌损伤标志物发展历程

心肌损伤标志物发展历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 1666 更新时间:2009-8-10 临床观察发现,有些急性心梗没有临床症状,而且单一心电图敏感性较差,即便连续观察,阳性率至多达70%-80%。这就就是说,有20%-30%必须依靠心肌酶诊断。即便就是心电图阳性的病例,也需要心肌酶的配合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观察疾病的演变、疗效与预后。因为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能更准确地提供病情与预后 信息。 心梗 心梗就是心肌梗塞的简称。 心肌梗塞就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过去20多年,我国一直沿用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肌梗死所下的定义:典型症状(胸部不适)、血清心肌酶增高与典型心电图变化中两者或三者的结合。2000年9月,欧洲心脏病杂志与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同时发表了修订后的由欧洲心脏 病学会有关专家批准的心肌梗死再定义的内容: 具有下列任何条件之一可诊断急性演变中或新近心肌梗死:一、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的典型升高与逐渐下降(指肌钙蛋白T或I)或较快增高与下降(指肌酸激酶MB 同工酶)至少伴下列情况之一者——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心电图示心肌缺血(ST段抬高或压低),冠状动脉介入术(例如冠状动脉成形术)。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具有下列任何条件之一可诊断已形成的心肌梗死:1、系列心电图出现新病理性Q波。2、已愈合或愈合中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 心肌梗死再定义与以前心肌梗死定义的不同在于:再定义强调了生化 标志,把心肌坏死时血生化的变化指标(主要指肌钙蛋白T或I,肌酸激酶MB同工酶质量测定)提到很高的地位,这样就使许多微型(局灶性、显微镜性)、小型(小于10%的左心室肌)等心肌梗死的诊断成为可能;及时发现经皮冠状动脉干预术 后出现的心肌梗死及反映预后;及时发现外科手术导致的心肌梗死及并发症,并对预后做出判断。 传统心肌酶谱 心梗三项——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2001年9月17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一名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通过评估心脏肌钙蛋白(cTn)、肌酐激酶-MB(CK-MB)与肌红蛋白(Myo)水平可在90分钟内确诊病人就是否发生心梗。

多项生化类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lideman

多项生化类质控品 适用范围:与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配合使用,用于总酸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α-淀粉酶、胰腺淀粉酶、 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钙离子、氯离子、补体C3、补体C4、二氧化碳、肌酸磷酸激酶、 肌酐、胆碱脂酶、直接胆红素、铁离子、葡萄糖、谷氨酰基转移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钾离子、脂肪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乳酸脱氢酶、镁离子、钠离子、磷、前白蛋白、磷脂、尿酸、 不饱和铁结合力、尿素/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红素、总胆固醇、总蛋白、总胆汁酸、 转铁蛋白、铜离子、乳酸、亮氨酸氨基肽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锌离子、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共50个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 1.1规格 冻干品,复溶体积:1×5mL;5×5mL;10×5mL;20×5mL 1.2 组成 本质控品为冻干品,在人血清基质中添加表1中的物质。 表1质控品组成

1 电压测量:误差不超过±10% 2 时间间隔:误差不超过±5% 3 时间常数:0.1s误差不超过±40% 4 幅频特性:1Hz~30Hz 偏差不超过+5%~-30% 5 功率谱幅度:偏差不超过±10% 6 功率谱频率:误差不超过±5% 7 噪声电平:不大于2μV(峰-峰值) 8 共模抑制比:不小于100dB

9 耐极化电压:加±300mV的直流极化电压,偏差不超过±5% 10 输入阻抗:≥20MΩ。 11 信号采集:可采集记录8、16、19个通道脑电信号。 12 事件标记:在采集过程中可进行事件标记,标记数不少于20次。 13 定位检索功能 可选择采集过程中所做的任一标记处开始显示和处理数据。 14蓝牙传输距离:无障碍传输距离不小于8m。 15蓝牙传输速率:每通道200字节,16通道3200字节 16 压缩谱阵图绘制功能 可以在屏幕上绘制任意两通道脑电信号的压缩谱阵图。 17 主频分布图 可显示各导联主要频率成分。 18 数据调入、存储、处理及打印功能 将采集的有效数据调入计算机,经处理、存储后,将脑电信号曲线和显示的图形通过打印机输出。 19连续记录时间:不少于48小时。 20 头皮电极 在与本机配套使用时,提供合法的证明文件或进行生物学试验。如需进行生物学试验,其试验要求如下: a) 细胞毒性试验:应不大于X级或应无细胞毒性; b) 皮肤刺激试验:应为极轻微反应或原发性刺激指数应不大于0.4; c) 迟发致敏反应:应无迟发超敏反应。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POCT)专家共识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POCT)专家共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者:刘梅颜 一、前言 心血管医学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和介入治疗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观念和手段不断更新。我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才能最大程度防止致残、致死后果,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检验是整个心血管领域中的“瓶颈”学科,因为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正确诊断疾病,才能及时有效的将先进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近年来,对于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益深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和证据,逐步明确了它们的临床适应征和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它们的临床应用。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 2000年以来,美国AACC会议上开始列入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内容,每年展会产品也日见增多,2006年的欧洲MEDICA也增加了POCT的技术报告和现场演示报告。POCT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及医学诊断产业中增长率最高的产品。其中,心脏病实时检验成为了所有的POCT检测中发展最快的部分。统计报告显示全球POCT诊断产品销量在2000年还只有1.22亿欧元,2007年预计将突破25亿欧元。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的POCT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国外引进的和国产的POCT检测仪器和试剂也顺应心血管的诊疗技术在迅速发展,如15分钟检测心力衰竭的BNP或心肌梗死的Myo、CK-MBmass、cTn-I。 为了科学、合理应用心脏标志物,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于2006年制定了“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Cardiac Marke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nd Heart Failure)”。遵循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模式,根据欧美学术机构公布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为了临床能够更好、更及时地对心血管疾病做出诊断,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协会起草这份专家共识,希望通过交流、网上互动、编辑处理和面对面会谈各种方式,充分征求意见。 二、即时检验--POCT的概念及技术 随着“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时检验--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的新概念,就是其中之一。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循证医学,尤其是循证实验医学的发展,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这标志着世界医学历史性的进步--从依靠问诊、物理诊断和凭经验推断的传统医学模式发展为同时结合客观的形态、功能和物质变化来确立诊断的实验医学新模式。检验医学作为实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信息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现已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即自动化和简单化。POCT就是检验医学“两极”发展的新趋势的产物。 对于自动化仪器来说,自动化是指为了消除人工操作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并能降低人员费用,实验室逐渐用自动机器取代人工操作。从50年代的火焰光度计、自动血球计数仪、多通道的化学分析仪到70年代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90年代的自动免疫分析仪,流式细胞仪进入临床实验室;现在进入了第三代的发展--自动实验室系统,将几种自动设备连接起来形成模块式的工作主台(modularity workcell),将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部串联成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各类自动化仪器的相续问世并得到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拓宽了临床检验的范围,促进了细胞生物学的临床应用,模块组合式生化仪大大提高了临床化学的工作效率;应用荧光偏振技术、化学发光技术及磁性微球免疫化学技术的各类仪器,使免疫化学检验进入新水平,并逐步替代放射分析技术。每个检验工作者都感受到了这种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而每个检验科主任都参与了实施检验现代化的巨大工程。然而,传统的检验实现自动化以后,虽然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步骤复杂,耗时耗力,仍难于解决传统检验的弱点--时效性欠佳,即既要做到短时间反馈(short turnaround time,STAT),又要做到与用复杂技术,大型设备的传统方法测定的结果相一致。 于是,POCT--即时检验的技术应运而生。POCT实验技术仪器小型化,操作简单化,结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发展简介 急性心肌损伤、慢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从50年代以来,动态测定一些代谢酶活性一直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金标准。但这些酶并不是心肌所特有,在人体的其他器官和肌肉中也大量存在,除AMI外,因运动、炎症也可引起升高,而且这些心肌酶的分子量较大,从坏死组织进入血液较一些小分子物质慢,而且酶的活性时间短,其窗口时间也短,对临床诊断的帮助价值常因此而受到限制。由于酶活性检测对辅助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特别是当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改变不明显或为无Q波的心肌梗死(MI)、不稳定心绞痛、心肌炎或中毒性心肌损伤及伴有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或伴骨骼肌损伤等疾病时,更难以准确诊断。而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过去一直没有一项很好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程度,而仅依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共振等。由于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且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和预防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几年来,一些新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心肌标志物检测指标已较为普遍地用于临床实验室诊断,如肌钙蛋白T或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 containing M and B subunits,CK-MB)、B型尿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对这些新的心肌标志物的正确应用为临床准确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由于这些新的指标是近几年才开始在国内逐步普及应用,因此掌握与之相关的生物学特点,是临床对其合理运用和选择的前提条件。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类型及应用 1.心肌标志物的类型: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有肌钙蛋白T(troponin T)、肌钙蛋白I(troponin I)、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和肌红蛋白(myoglobin)。肌钙蛋白由3个亚单位组成,它们各自有独立的结构和不同的调节作用,心肌肌钙蛋白在钙离子参与下调节介导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反应,从而维持心肌的舒张与收缩。在心肌细胞膜完整时,心肌肌钙蛋白不会透出细胞膜进入血循环,只有当心肌细胞膜破坏时,肌钙蛋白才能释放入血。其血循环中肌钙蛋白的浓度与心肌受损的程序呈正比,且具有长达15d的半衰期,是回顾性检测的最佳指标。 CK为细胞内重要的能量代谢酶,分布广泛,以肌细胞中最多,由二个亚基组成二聚体;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外浆层,一直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心肌酶谱中最具特异性的酶,但长期以来用免疫抑制法测定酶活性的干扰因素很多,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大受影响,现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协会推荐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CK-MB的质量可不受酶活性的影响,直接检测CK-MB分子的浓度,可更加敏感、特异地为临床提供帮助。 肌红蛋白主要存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在细胞膜的氧化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因其为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17000~18000),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Mb是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CK-MB mass或cTnI/cTnT更快。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故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 2.心肌损伤时心肌标志物的正确选择: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建议认为,肌红蛋白是用于心肌损伤的最佳早期标志物。由于其为小分子物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可快速入血,故在AMI发生的1.5~6 h内,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如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报价值;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但应注意的是,严重休克、严重的广泛性创伤、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急性感染、肌炎或肌病时肌红蛋白均可能升高。因而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诊断。由于肌红蛋白的窗口时间最短,仅为3~4d,故在疾病发

多项生化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senmeixikema

多项生化质控品 适用范围:与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配套使用,用于白蛋白、α-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二氧化碳、钙、氯、肌酸激酶、肌酐、γ-谷氨酰基转肽酶、葡萄糖、乳酸脱氢酶、镁、钾、总蛋白、钠、尿素、尿酸、锌、胆碱酯酶、胆固醇、甘油三酯、α-羟丁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脂肪酶、总胆汁酸、乳酸、磷、亮氨酸氨基肽酶、β-羟丁酸共32项检测系统的室内质量控制。 1.1包装规格 水平1:1×5mL、水平2:1×5mL;水平1:3×5mL、水平2:3×5mL。 1.2主要组成成分 本产品状态为冻干粉末,是以人血清为基质,含白蛋白、α-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二氧化碳、钙、氯、肌酸激酶、肌酐、γ-谷氨酰基转移酶、葡萄糖、乳酸脱氢酶、镁、钾、总蛋白、钠、尿素、尿酸、锌、胆碱酯酶、胆固醇、甘油三酯、α-羟丁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脂肪酶、总胆汁酸、乳酸、磷、亮氨酸氨基肽酶、β-羟丁酸共32个项目。主要组分见表1: 表1主要组成成分

质控品质控范围批特异,详见说明书。 2.1外观和性状

2.1.1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无渗漏;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1.2开封前应为白色或淡黄色冻干粉。 2.1.3复溶后应为浅黄色溶液,无浑浊,无未溶解物。 2.2赋值有效性 质控品的测定值应在质控范围内。 2.3重复性 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10%。 2.4批内瓶间差 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10%。 2.5稳定性 2.5.1复溶稳定性 复溶后的质控品在2℃~8℃条件下密闭避光保存,其中: 1)二氧化碳可稳定6小时; 2)胆红素可稳定6小时; 3)其余项目可稳定1天。 各项目检测结果应符合2.2、2.3之规定。 复溶后的质控品在-20℃条件下密闭保存,可以稳定15天,应符合2.2、2.3之规定。 2.5.2效期稳定性 该产品在2℃~8℃条件下贮存有效期为24个月,取效期末的产品进行检测,应符合2.2、2.3之规定。

心肌损伤6大标志物最全解读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分类及测定~~ 反应心肌缺血损伤的主要生物化学标志物包括心肌酶及心肌蛋白等,前者有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后者有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 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内含量丰富。红细胞AST约为血清的10倍,轻度溶血会使测定结果升高。 (1)参考值:<40U/L(37℃),通常采用酶偶联速率法。 (2)临床意义:AST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天或1周,随后降低。因为AST 不具备组织特异性,故单纯的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LD)是葡萄糖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胞质和线粒体中。LD是分子量135KD的四聚体,由M型和H型亚单位构成5种同工酶:H4(LD1)、MH3(LD2)、M2H2(LD3)、M3H(LD4)、M4(LD5)。 (1)参考值: ①乳酸脱氢酶:丙酮酸为底物时,200~380U/L;乳酸为底物时,109~245U/L。 ②LD1为28.4%±5.3%,LD2为41.0%±5.0%,LD3为 19.0%±4.0%,LD46.6%±3.5%,LD5为4.6%±3.0%。 乳酸脱氢酶常用速率法检测其总活性,而其同工酶常用电泳法测定。 (2)临床意义:发生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膜破裂,线粒体、胞质内物质外漏到细胞间液及外周血中。乳酸脱氢酶及

维生素B12校准品产品技术要求mairui

产品名称维生素B12校准品 型号、规格C0:1×2.0 mL,C1:1×2.0 mL,C2:1×2.0 mL 结构及组成含不同浓度维生素B12的人血清白蛋白缓冲液。 产品适用范围/预期用 途用于迈瑞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维生素B12(VB12)检测项目进行校准,以便定量测定人血清或(和)血浆中的维生素B12(VB12)的含量。 2.性能指标 2.1外观和性状 2.1.1颜色性状 校准品应为清澈透明液体,无沉淀、无悬浮物、 2.1.2包装 分装瓶应为白色塑料瓶,盖有塑料外盖;盒贴、瓶 贴、明书、 校准卡应完整、清晰牢固。塑料外盖与塑料瓶身配合后应无泄漏;塑料外盖应无明显划痕、崩缺。 2.2装量 每瓶校准品容量应不少于2.0 mLo 2.3溯源性2.3.1校准信息卡 校准品应可提供一份校准卡,包含校准品有效期和校准品各浓度水平的信 2.3.2赋值准确性 经校准品校准的迈瑞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具有溯源性的两个浓度水平的正确度控制品,结果的偏倚应在±10.0%范围内。 2.4均一性2.4.1瓶内均一性 校准品瓶内均一性C0以标准偏差SD为指标,满足SD<50.00 pg/mL; Cl和C2 以变异系数CV或标准偏差SD为指标,满足CV<8.0%或SDW50.00 pg/mL。 2.4.2瓶间均一性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1

校准品瓶间均一性CO以标准偏差SD为指标,满足SDW50.00 pg/mL; Cl和C2 以变异系数CV或标准偏差SD为指标,满足CV<5.0%或SDW50.00 pg/mL。 2.5稳定性 校准品置于2?8°C避光保存,有效期为365天。到有效期后30-90天内的校准品C0的检测值与靶值的绝对偏差应在±50.00 pg/mL范围内,校准品C1和C2的检测值与靶值的相对偏差应在±10.0%范围内。 2.6生物安全性 使用国家权威管理机构认可的、且不低于我国法定用于血源筛查体外诊断试剂灵敏度的检测试剂,对校准品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生化多项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zhongshengbeikong

生化多项质控品 适用范围:本产品与本公司生化项目试剂盒配套使用,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中以下23个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具体项目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淀粉酶(AMY)、葡萄糖(Glu)、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e)、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无机磷(IP)、钙(Ca)、铁(Iron)、镁(Mg)、氯(Cl)、二氧化碳(CO )、 2 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 1.1规格 冻干粉型(复溶体积) 水平1:1mL×3;1mL×10;3mL×3;3mL×10; 水平2:1mL×3;1mL×10;3mL×3;3mL×10。 1.2主要组成成分 本产品以牛血清为基质,并添加了特定项目的生物源性物质和25mmol/L氯化钠。 表1 质控品的主要成分及生物源性 2.1 外观 本质控品应为浅黄色冻干粉,复溶后应为黄色或浅褐色半透明或透明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2.2 赋值有效性 测定本质控品,测定结果应在各项目质控范围内。 2.3瓶间差 本质控品中铁项目瓶间差的变异系数(CV)应≤8%; 本质控品中其余项目瓶间差的变异系数(CV)应≤5%。 2.4 含水量 含水量应≤5%。 2.5稳定性 2.5.1效期稳定性 原包装质控品在2℃~8℃条件下避光贮存,有效期为18个月。在有效期满后3个月内,质控品性能应符合2.1、2.2、2.3要求。 2.5.2复溶稳定性 在15℃~25℃稳定期满后2小时内,质控品性能应符合2.1、2.2、2.3要求。在2℃~8℃稳定期满后2小时内,质控品性能应符合2.1、2.2、2.3要求。 在-25℃~-15℃稳定期满后8小时内,质控品性能应符合2.1、2.2、2.3要求。

生化类复合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中生北控

生化类复合质控品 适用范围:本产品在临床医学上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中生化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检测临床化学分析仪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具体项目为:α1-酸性糖蛋白(A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α-淀粉酶(AMY)、胰淀粉酶(P-AMY)、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 (APOB)、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钙(Ca)、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氯(Cl)、胆碱酯酶(CHE)、胆固醇(CHO)、补体C3(C3)、补体C4(C4)、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酶法肌酐(CreE)、苦味酸法肌酐(CreK)、重氮盐法直接胆红素(D.Bili)、钒酸盐法直接胆红素(D.Bili)、铁蛋白(Ferritin)、葡萄糖(Glu-GOD)、葡萄糖(Glu-HK)、谷氨酸脱氢酶(GLDH)、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a-羟丁酸脱氢酶(HBD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合珠蛋白(H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 (IgM)、铁(Iron)、乳酸脱氢酶(LD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锂(Li)、脂肪酶(Lip)、镁(Mg)、磷(P)、钾(K)、前白蛋白(PA)、钠(Na)、重氮盐法总胆红素(T.Bili)、钒酸盐法总胆红素(T.Bili)、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甘油三酯(TG)、尿素(Urea)、尿酸(UA)。1.1规格 冻干粉型 5mL×1(水平1);3mL×1(水平1); 5mL×1(水平2);3mL×1(水平2); 5mL×2(水平1,水平2);5mL×6(水平1,水平2);

心肌标志物6项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北京康彻思坦

心肌标志物6项质控品 适用范围:本品适用于使用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心肌肌钙蛋白T 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心肌肌钙蛋白I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肌红蛋白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进行临床检测时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1.1 包装规格 水平1(复溶体积):1×2mL,10×2mL,30×2mL; 水平2(复溶体积):1×2mL,10×2mL,30×2mL; 水平3(复溶体积):1×2mL,10×2mL,30×2mL; 全水平(复溶体积):水平1 1×2mL,水平2 1×2mL,水平3 1×2mL。 1.2 主要组成成分

注:不同批次质控品不能混用;每批次质控品的质控范围见试剂盒内靶值单。2.1外观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标签应清晰,包装无破损。冻干品应为疏松体,复溶后液体应澄清。 2.2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检测结果应在质控范围内。 2.3 均匀性 2.3.1瓶间差 瓶间变异系数应不高于15%。 2.3.2瓶内均匀性 瓶内变异系数应不高于10%。 2.4稳定性

2.4.1复溶稳定性 原包装质控品在开瓶完全复溶后,置于2℃~8℃条件下保存,放置24小时后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2.2项的规定。 2.4.2 效期稳定性 原包装质控品在2℃~8℃的条件下储存,有效期为36个月。取效期末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项的规定。

脂蛋白(a)校准品产品技术要求zhongshengbeikong

脂蛋白(a)校准品 适用范围:该产品与本公司脂蛋白(a)试剂盒配套使用,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脂蛋白(a)项目定量检测的系统校准。 1.1包装规格 冻干粉型 1mL×5(5个浓度) 1.2主要组成成分 人血清为基质,脂蛋白(a),目标浓度(5个水平):水平2:30-105mg/L;水平3:110-250mg/L;水平4:260-500mg/L,水平5:510-790mg/L,水平6:800-1200mg/L。(每批定值,值有批特异性,详见值单) 2.1 外观 校准品为浅黄色冻干粉,复溶后为浅黄色透明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外包装完整无破损。 2.2 准确度 用本校准品校准合格的配套试剂盒,与已上市同类试剂分别测定40例样本,计算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r)及测值的相对偏差,在[50,1000]mg/L 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0.975;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5%。 2.3 批内瓶间差 变异系数(CV)应≤5%。 2.4含水量 含水量应≤5%。 2.5稳定性

2.5.1效期稳定性: 原包装校准品在2℃~8℃避光贮存,有效期为12个月。在校准品有效期满后3个月内,用该校准品校准合格的试剂盒,校准品性能应符合2.1、2.2、2.3的要求。 2.5.2复溶稳定性 复溶后校准品在2℃~8℃避光保存,稳定期为14天,在稳定期满后4小时内,校准品性能应符合2.1、2.2、2.3要求。 2.6 校准品溯源性 校准品溯源性应符合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并提供校准品的来源、定值过程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校准品溯源至工作校准品,工作校准品采用日本生研株式会社同类产品比对定值。

糖化血红蛋白校准品产品技术要求北京利德曼生化

糖化血红蛋白校准品 适用范围:与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配套使用,用于建立系统校准曲线。 1.1规格 1号校准品:1×2mL; 2号校准品:1×1mL; 3号校准品:1×1mL; 4号校准品:1×1mL; 5号校准品:1×1mL。 1.2 组成: 1号校准品:在水基质中添加变性的血红蛋白,牛血清(稳定剂)<0.1%;2~5号校准品:在水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糖化血红蛋白抗原,牛血清(稳定剂)<0.1%。各校准品的浓度范围及编号为: 1号校准品(简称:1#):HB(10~25)g/dL;HbA1c 0.00 g/dL; 2号校准品(简称:2#):HbA1c(0.3~0.9)g/dL; 3号校准品(简称:3#):HbA1c(0.9~1.2)g/dL; 4号校准品(简称:4#):HbA1c(1.2~1.7)g/dL; 5号校准品(简称:5#):HbA1c(1.7~2.2)g/dL。 2.1 外观:1号校准品:暗绿色至棕色液体;(2~5)号校准品:无色澄清液体;标签内容清晰。 2.2 装量: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溯源性:根据GB/T 21415及有关规定提供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该校准品溯源至参考物质IRMM/IFCC-467(HB),BCR-405(HbA1c)。 2.4 准确度 用校准品配合试剂检测参考物质(HB :IRMM/IFCC-467和HbA1c :BCR-405),测值与参考物质靶值的相对偏差应在±10%范围内。 2.5 重复性:CV<5%。 2.6 稳定性 2.6.1 效期稳定性:按照标签所示存储条件保存,产品有效期为18个月。在效期满后30天内其中一天检测,其外观、准确度、重复性应符合2.1、2.4、2.5的要求。 2.6.2 开瓶稳定性:校准品第一次开瓶后,在(2~8)℃避免污染,盖紧瓶塞保存14天。在第15天检测,其外观、准确度、重复性符合2.1、2.4、2.5的要求。

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物)(包括真实度控制品)、质控品(物)(简称 校准品、质控品)是实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检测及监督检验结果准确一致 的主要工具,也是保证量值传递的实物计量标准。校准品、质控品研究技 术资料应包括产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重要信息,是指导注册申请人(简 称申请人)单独申请注册校准品、质控品的重要技术性文件之一。 本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 册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标准管理方法》、《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等相关规定,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 D A)、临床化学国际联合会(I F C C)等有关体外诊断试剂方面的指南, 对编写的格式及各项内容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目的是为体外诊断 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单独注册申报进行原则性的指导,同时,也为注册检 验及审评部门审核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并 不适用于质控菌株。 由于校准品、质控品种类多、范围广、临床使用重要性强,因此,申 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临床使用目的编写技术资料,以便于关注者获取准 确的信息。 申请人应提供申请注册校准品、质控品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资料,技术 资料的要求参见《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产品标准可参见 本技术指导原则。 1范围

应明确陈述本标准规范的对象和所涉及的方面,指明使用的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应包括引导语和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一览表。 3分类和组成及其它 3.1组成成份 应说明校准品、质控品的主要组成成份及其生物学来源。 3.2标示值 应注明校准品赋值及测量不确定度、质控品的赋值及参考范围,非定值质控品可通过标示目标浓度(如:低、高、中)来表示。 3.3规格 应注明校准品、质控品的包装规格。 3.4用途 应详细注明校准品、质控品的预期用途。 3.5稳定性 应提供至少一批成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后的稳定性、开瓶稳定性研究资料。特殊情况应予以说明,必要时应提供加速破坏性试验资料。该资料可放入产品标准的规范性附录中。 3.6校准品的溯源性、互换性,定值质控品赋值的统计学处理 应提供校准品的溯源性资料,计量学溯源链的说明应始于该产品的值,止于计量上最高参考标准。校准品如有互换性,应提供互换性研究资料。 应至少提供一批校准品靶值的赋值程序及测量不确定度资料,校准品如有互换性,应提供互换性验证时对其赋值进行统计学处理、修订的研究

多项生化校准品产品技术要求beiaotaikang

多项生化校准品 适用范围:与本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配套使用,用于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α-淀粉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钙、胆碱脂酶、总胆固醇、肌酸激酶、氯离子、二氧化碳、肌肝、铜离子、直接胆红素、铁、γ-谷氨酰基转移酶、谷氨酸脱氢酶、葡萄糖、α-羟丁酸脱氢酶、钾、乳酸、亮氨酸氨基肽酶、乳酸脱氢酶、脂肪酶、镁、钠、磷、胆汁酸、总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蛋白、尿酸、不饱和铁结合力、尿素、锌离子试剂盒检测系统的校准。 1.1 产品规格 1×3mL;10×3mL;1×5mL;10×5mL; 1.2 组成成分 以牛血清为基质的多项生化校准品,包含项目及校准品中浓度范围见表1。 表1 组成及范围

2.1 外观 冻干品,溶解后为浅黄色或黄色透明液体。 2.2 准确度 各项目的准确度偏差要求见表2. 表2 准确度偏差

2.3 重复性 各项目的重复性变异系数要求见表3 表3 重复性变异系数

2.4 批内瓶间差 各项目批内瓶间差应≤5%。 2.5 校准品溯源性

依据GB/T21415-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本校准品所含项目中有国家或国际约定参考方法或物质的溯源至选定的参考方法或物质(工作校准品以上的校准等级);无国家或国际约定的参考方法和物质的溯源至工作校准品,工作校准品经与已知有证厂家产品比对测量赋值,具体各测定项目的溯源方法或物质,详见附录A。。 2.6 稳定性 2.6.1效期稳定性 校准品原包装在(2~8)℃避光保存,有效期为24个月,取失效期的校准品检测其准确度,应符合2.2的要求。 2.6.2复溶稳定性 校准品复溶后,在(2~8)℃下避光密封保存,有效期为2天,取失效期的校准品检测其准确度,应符合2.2的要求;在-20℃下避光密封保存,有效期为14天,避免重复冻融,取失效期的校准品检测其准确度,应符合2.2的要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校准品产品技术要求zhongshengbeikong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校准品 适用范围:本产品与本公司生产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测定试剂盒配套使用,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项目定量检测的系统校准。 1.1规格 冻干粉型 1mL×1; 3mL×1; 1mL×3(1个浓度); 3mL×3(1个浓度)。 1.2规格划分说明 根据复溶体积划分规格。 1.3主要组成成分 本产品以Tris缓冲液为基质,添加了生物源性物质。 主要组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定值范围:40U/L~120U/L(每批定值) 2.1 外观 校准品为白色或浅黄色冻干粉,复溶后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外包装完整无破损。 2.2 准确度 用本校准品校准合格的配套试剂盒,与已上市同类试剂分别测定40例血清样本,计算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r)及测值的相对偏差或绝对偏差,在[5,150] U/L 的检测范围内,相关系数r≥0.975;在(30,150] U/L区间内,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5%;在[5,30]U/L区间内,绝对偏差应不超过±4.5 U/L。 2.3 批内瓶间差 批内瓶间差的变异系数(CV)应≤10%。 2.4 稳定性

2.4.1效期稳定性 原包装校准品在2℃~8℃条件下避光贮存,有效期为12个月。在有效期满后3个月内,校准品性能应符合2.1、2.2、2.3的要求。 2.4.2复溶稳定性 复溶后校准品在2℃~8℃条件下密闭避光保存,稳定期为3天。在稳定期满后1天内,校准品性能应符合2.1、2.2、2.3要求。 2.5 校准品溯源性 校准品溯源性应符合GB/T 21415-2008的要求,并提供相关溯源过程、测定值不确定度等内容, 本校准品采用利德曼同类产品定值。

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一: 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物)(包括真实度控制品)、质控品(物)(简称校准品、质控品)是实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检测及监督检验结果准确一致的主要工具,也是保证量值传递的实物计量标准。校准品、质控品研究技术资料应包括产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重要信息,是指导注册申请人(简称申请人)单独申请注册校准品、质控品的重要技术性文件之一。 本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标准管理方法》、《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等相关规定,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临床化学国际联合会(IFCC)等有关体外诊断试剂方面的指南,对编写的格式及各项内容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目的是为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单独注册申报进行原则性的指导,同时,也为注册检验及审评部门审核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并不适用于质控菌株。 由于校准品、质控品种类多、范围广、临床使用重要性强,因此,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临床使用目的编写技术资料,以便于关注者获取准确的信息。 申请人应提供申请注册校准品、质控品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资料,技术资料的要求参见《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产品标准可参见本技术指导原则。 1 范围 应明确陈述本标准规范的对象和所涉及的方面,指明使用的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应包括引导语和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一览表。 3 分类和组成及其它 3.1 组成成份 应说明校准品、质控品的主要组成成份及其生物学来源。 3.2 标示值 应注明校准品赋值及测量不确定度、质控品的赋值及参考范围,非定值质控品可通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