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重要小贴士

为了方便广大用户,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现已推出网络培训班,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学习,还能享受特惠专享价。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细信息。

⊙作者:师建平,郭静

⊙编辑:小余

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基本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在其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的辨证体系,但是辨证论治的提法在建国之前一直没有被统一,直到1957年,秦伯未撰写了《中医辨证论治概说》,全面阐述了辨证论治体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它既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理论原则,又是解决诊断治疗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然而,相对于现代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需要今后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辩证法与认识论上的研究状况

辩证法思维蕴涵多种现代思维方法,著名医家颜德馨老先生曾指出,辩证法思维包括3大内容和两个层次。3大内容是①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②以取象比类的直觉认识和推演为特征的形象思维③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两个层次是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这里面体现出多种后人发展起来的思维方法。辨证论证法则要求

诊断疾病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病人体质的强弱,邪气盛衰,并联系地理环境、精神因素等的相互影响做综合分析,求得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整体反应的“证”。这些“证”不仅具有阴阳五行、八纲归属的特征,而且具有脏腑经络各级分系水平的特征。这种既重视整体又不忽视局部因素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就属于现在所说的“系统论”范畴。另外,多层次一元辩证观和辩证统一体系的建立为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辨证论治中贯穿着“一元论”思想,其根本特点即当病情复杂、隐蔽、多方面牵涉时,找到那个起决定和影响作用的症状,而其他症状即随着这个症状产生而产生,转变而转变。在中医辨证理论中诸如八纲、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适合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有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外感时病的辨证方法,另外还有六淫、七情两种审证求因的方法,诸种辨证方法虽侧重点不同,但相辅相成,仅用“一元论”的思维方法去进行辨证会使辨证结果和治疗方法产生各种主观性的偏差。所以有学者提出建立多层次尸元辩证观。运用类比的方法和虚拟的层次,形成由内到外,表里相合,天人相应的结构功能系统,即为多层次论。这也与中医学的“天人相应”观不谋而合,将人体当作一个系统,个体和社会及其生存的空间环境是更大的生态系统,而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性,即为中医辨证时所涉及到的最高系统层次。接下来,当考察分析各种辨证方法的实质时,可以看到任何疾病的症状,均与一定的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相关。因此,中医辨证的关键,是要确定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与病性等“辨证要素”,并以之形成新的辨证体系,称之为辨证统一体系。辨证统一体系的创立揭示了辨证的基本规律、实质与关键,并奠定了辨证规范化的基础。

2传统辨证方法的应用

在辨证体系的研究中,不断有人对原传统方法进行探索性的应用,如利用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治疗临床时疫病及杂病中的应用,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有定优势。如钟嘉熙等对61例人院时以卫气分证为主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法,能有效控制病情由卫气分传入营血分何德平等观察以中医药为主而未使用激素及抗病毒药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卫气营血理论是杂病辨治的重要方法,在用其辨析疾病浅深层次方面,叶天士早有辨病机“在气在血、在经在络”的理论,可以深人研究温病理法辨治杂病这一有广阔前景的课题。如方亚祥等利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病毒性肝炎黄礼明等用其治疗急性白血病发热,都取得矜定的疗效。另外,赵国荣等将102例患者按不同病种分为急性白血病、非急性白血病2类。分组观察不同病种及不同阶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患者白介素-26(IL-26)、白介素-210(IL-210)水平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IL-26是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反映正气抗邪的指标之一,而IL-210则可认为是反映机体正气之盛衰的指标之一。因此,可通过两者之比的动态变化作为辨证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的客观指标之一,为微观辨证的发展补充了新内容。

3新辨证方法的提出

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多学科向医学的融合,多种新的辨证方法开始不断地被提出。如“证素”的提出,由于证候具有动态、多变、复杂的特点,用线性研究的办法无法真正来规范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些年来临床常见疾病的证候研究中,呈现一种将疾病可能出现的证候进行简化分解,使用时再实行组合的研究方法。因此,“证候因素”或称“证素”的设想便被提出来了。如朱文锋'将证候要素分为病位与病性两大类,其中辨病性的具体内容主要有风、寒、暑等,辨病位可分为空间性病位和层次(时间)性病位;张志斌等将证候因素共分为29个因素,并认为不仅是各因素之间可以相互组合,而且各种辨证方法均可与这29个因素进行交叉。王庆国也提出,提取证候因素,建立辨证方法新体系,寻找证候的生物特征及其组合规律,探索证候多因素信息处理的方法,建立证候的复杂系统模型,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4与其他学说的结合研究

4.1 与循证医学的结合

循证医学的实质就是采用严谨的科学方法总结研究临床问题,再升华到理论或方法去指导实践。在中医辨证中引入循证医学可以提高论治水平,应用循证医学的随机、对照、重复、盲法的方法学进行临床实验研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尤其对重大疾病的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中医学的辨证论治规律,从而使中医专家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得到确认,便于推广和指导临床实践。

4.2 与体质学说的结合

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依据,体质学说注重的是个体差异,而正是这一特点,使得体质研究的前瞻性意义十分突出。充分认识体质与辨证论治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掌握病证的发生、转化规律,临床辨证用药和最终康复都具有指导意义。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可以决定是否发病,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或病邪的易感性和从化性,决定病证的形成、传变与转归,甚至更能决定论治原则。因此,对患者体质状况的观察与辨识,有助于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病证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5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探讨辨证论治理论

近年来有人从基因调控及其相关产物的角度对中医辨证论治进行研究,基因的研究忽略了器官组织的解剖定位,强调的是生物化学的某一环节的改变和疾病过程的内在联系。这与中医整体的生理病理观有更多的契合点,基因的研究有可能从根本上揭示中医辨证的奥秘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