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理解性默写习题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理解性默写习题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理解性默写习题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文三篇理解性默写习题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庖丁解牛/《庄子》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理解性默写:

①《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 ,_________,________?”

②《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_ , ,加之以师旅,____ 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

③《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__ __,___ ___,__ ___。”

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

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理解性默写:

1以吾一日长乎尔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且知方也

3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5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7 夫子哂之。

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理解性默写: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理解性默写: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三、《庖丁解牛》/庄子

名句默写:

,而况大乎!

,善刀而藏之。

【参考答案】

名句默写:

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②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④为之踌躇满志⑤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五)简答:

1、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目无全牛、切中肯綮、官止神行、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3.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掌握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总结

知识要点 一、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检测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 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 二、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三、词类活用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0.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庖丁解牛》导学案

《庖丁解牛》导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过程与方法:质疑探究合作,探讨作品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学会翻译文言文语句。(重)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难)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知识补充】 1、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2、解题: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有好的效果。 【预习检测】 (一)成语训练题 1、下列几组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有那些?请分别在该句子前打上“√”,并查字典解说该成语的含义。 (1)A、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羞愧得游刃有余。 B、他曾在英国专修英国文学,要他用英文写作自然游刃有余。 C、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 成语含义: (2)A、他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毫无集体观念,真是目无全牛。 B、小王下棋总是输多赢少,因为他目无全牛,没有能做到“走一步看三招”。 C、张师傅很有修车经验,对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结构等了如指掌,修 理技术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地步。 成语含义: (3)A、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的,犹豫不决,真是踌躇满志。 B、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成语含义: (二)字词正音,识记并朗读。 踦( ) 砉( ) 騞( ) 向()中()郤()窾()綮()軱()硎()怵()謋() (三)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落实常见字词的含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乃中.《经首》之会.:(2)官知 ..行: ..止而神欲 (3)依乎天理: ...(4)批.大卻,导.大窾: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理解性默写习题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文三篇理解性默写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说明:必修下册第一课共三篇古文,精心编辑了三篇文言文的理解性默写。后附有答案。 目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庖丁解牛/《庄子》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理解性默写: ①《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 ,_________,________?” ②《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_ , ,加之以师旅,____ 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 ③《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__ __,___ ___,__ ___。” 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

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 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理解性默写: 1以吾一日长乎尔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且知方也 3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5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7 夫子哂之。 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理解性默写: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庖丁解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庖丁解牛 通假字: 砉然向然? 通“响”。???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 技经肯綮之未尝?通“枝”指支脉。??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 一词多义: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乎? ??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 ??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于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古今异义词: 奏刀騞然????奏:古-进;今-演奏,奏乐。??? 乃中《经首》之会??会:古—节奏;今—表示能力,会议。??? 进乎技矣???进:古—超过;今—动词,从外面到里面。??? 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依乎天理??天理:古—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天道。 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行,动作;为,因此;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因其固然?固然:古——本来的样子;今——连词,表转折。??? 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 吾见其难为?难为:古—很难下刀;今—使人为难。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学习知识知识梳理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 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三、词类活用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6、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8、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9、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11、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12、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14、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5、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整理

庖丁解牛 “为”字的用法和意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①动词,解;②介词,因为) 视为止,行为迟(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都是介词:因为)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0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然”字的用法和意义 砉然响然(①象声词词尾,②形容词词尾) 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 乎的用法见课后习题 文言知识归纳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表比较。)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句中音节助词) ④而况大軱乎!(表感叹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于形容词后面的助词。)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4)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 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2、保民而王保:爱护,安抚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示范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11、危士臣危:动词的使动,使……受到危害 12、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欲: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 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7、以一服八服:动词的使动,使……降服 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 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四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冲刺专题20 名篇名句默写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 专题8名篇名句默写 【考点精讲】 【考点精释】 考点说明: 2020年《考试大纲》对“名篇名句默写”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情分析: 自2014年起,全国新课标卷都采用了情境提示型的默写题(而2013年及以前的默写题,采用的都是记忆型默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而非机械识记能力。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1)范围稳定:只考《考试说明》规定的64篇,不涉及课外名句。如2019·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Ⅱ、卷Ⅲ分别考查了《观沧海》《阿房宫赋》《庄子·逍遥游》《陋室铭》《荀子·劝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重点突出:①突出先秦、唐宋时期的作品,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散文思想性强;唐宋诗词和散文俱佳;②突出孔子、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名篇,如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考查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突出对关键字的考查,如同音字、通假字、生僻字等。如2017·江苏卷“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考生易将填空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冯”写成“凭”,就属于对通假字理解错误。 (3)题型稳定而又富于变化:稳定的是,一般三句五空(或两句五空),或一诗一文,或两文一诗等;变化的是,题型由语境式填空题变为情境式填空题。 (4)多考查以下类型的句子:①富有哲理性的句子;②抒发爱国情怀,表明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广阔胸襟的句子;③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④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等方面的句子;⑤格式上比较工整的句子,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体现审美性。如2017·北京卷“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_。’”句中填写的两句就属于第③⑤类。 备考建议: 1.注意四类易错字:生僻字、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字、通假字。 (1)生僻字。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中“嘲哳”易写错。 (2)同音异义字。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赢得仓皇北顾”中“皇”,常误写为“惶”,“仓皇”,匆忙急迫。而“惶”的本义为“普遍的恐慌”,引申义为“恐惧,惊慌”,考生不了解其义,常常出错。 (3)同义异形字。如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秋天漠漠向昏黑”中的“漠”,易误写为“寞”。 (4)通假字。古诗文中只能写通假字处误写成本字。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益州疲弊”中的“弊”,易误写为“敝”。 2.注意古诗文中常常倒置的词语。 古诗文中常有较之现代汉语不同的倒置的词序。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归纳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归纳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表比较。)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句中音节助词) ④而况大軱乎!(表感叹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于形容词后面的助词。)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4)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2、古今异义 天理: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依乎天理。) 今义——(1)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2)天然的道理。(天理难容) 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因其固然)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3、通假字 向——响(砉然响然。) 盖——盍,何,怎样。(技盖至此乎?) 善——缮,修治。文中指拭擦。(善刀而藏之。) 4、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次作状语,每年,每月。) 5、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

热门-《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词句。 2.诵读课文,研读文本,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领悟 出为人处事的道理。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词句。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释义: 足之所履:lǚ(踩)膝之所p:yǐ(支撑,接触)莫不中音:zhòng(合乎) 批大s:xì(空隙)导大U:kuǎn(空)族庖月更刀: gēng(换) 新发于硎:xíng(磨刀石)怵然为戒:chù(害怕,恐惧) 肯綮:qìng(结合处) 2.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 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

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3.出自本课的成语典故: (1)游刃有余:厨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着,没有一点阻碍。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2)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 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3)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 得意。 (4)深中肯綮(shēnzhòngkěnqìng):必要分析深刻,能击中要害,或能说到点子上。肯綮:书面语,名词,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 【文本研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是何意思? 庖,厨师。丁是他的名字。解牛,分割牛、宰牛的意思。

部编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文理解性默写积累

部编版普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文理解性默写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古文目录: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庖丁解牛/《庄子》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3、*鸿门宴/司马迁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理解性默写: ①《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③《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④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⑤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_,风乎舞雩,咏而归。” 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

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夫子哂之。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参考答案】 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理解性默写: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三、《庖丁解牛》/庄子 ①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②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③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⑤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四、《烛之武退秦师》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

通假字: 1.砉然向然。向:通“响”,拟声词 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怎样 3.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支脉 4.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缮 虚词: 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介词,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而 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连词,表转折 ②而况大軱乎连词,表递进 ③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 ④善刀而藏之连词,表承接 古今异义: 天理(“依乎天理”)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因其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每至于族”)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无非(“所见无非牛者”) 古:没有不是 今—只,不外乎 遇(“以神遇”) 古:会合,接触 今:碰见、遇见 行为(“视为止,行为迟”) 古:行,动作;为,因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词类活用: ①足之所履履,名词作动词,踩。 ②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做状语。 ③而刀刃者无厚厚,形容词做名词,厚度。 特殊句式: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④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省略句 ⑤如土委(于)地省略句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 原文欣赏《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

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

《庖丁解牛》同步练习题

《庖丁解牛》同步练习题【统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资料:【原文】【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习题】 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翻译】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

庖丁解牛知识点(教育相关)

庖丁解牛 一、文学常识及内容要点 1.《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是一则为阐明养生之道而写的寓言,作者是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人物,继承并推进了老子的思想,后人将他们合称为“老庄”。 2.《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对话体散文著作,该书由庄周及其门徒、后学共同编著完成,现存 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著作。用 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庄子》一书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奇巧的结构,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书中处处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充满了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讽刺。 3.庄子认为,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像庖丁一样,做到游刃有余。 一、实词 庖:厨师。解:剖开、分割。履:踩。踦:支撑、接触。砉:象声词。騞:象声词。 中:合乎。会:节奏。道:天道,自然的规律。进:超过。方:在。 遇:接触。官知:视觉。神欲:精神。批:击。郤:空隙。 导:顺着、循着。 窾:空。因:按照。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軱:大骨。硎:磨刀石。恢恢:很宽绰的样子。謋:象声词。委:卸落。 二、一词多义 善: 善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擦拭 族: 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 2、以小易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权,然后知轻重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 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降服 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 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二、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 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 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 4、牛何之(牛之何)之 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 6、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 7、何以异以何异 8、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主谓倒装

《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作业推荐》——庖丁解牛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庖丁(páo)砉然向然(xū)莫不中音(zhònɡ) B. 肯綮(qìnɡ)有条不紊(wěn)度长絜大(qiè) C. 发于硎(xínɡ)怵然为戒(chù)踌躇(chóu chú) D. 批大郤(xì)刈旗(bó)良庖岁更刀(ɡēnɡ) 【答案】C 【解析】A项,“砉然向然”中的“砉”应读“huā”;B项,“度长絜大”中的“絜”应读“xié”;D项,“刈旗”中的“刈”应读“y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视为止,行为 ..,每至于族 ..迟 B. 虽然 C. 依乎天理 ..见全牛也 ..,批大邻,导大窾 D. 三年之后,未尝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是古今异义”,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A项,“行为”,古义:两个词,“行”“为”,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B项,“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C项,“天理”,古义: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视为止,行为 ..,每至于族 ..迟 B. 虽然 C. 依乎天理 ..见全牛也 ..,批大郤 D. 未尝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A项,“行为”在文中为两个词,“行”意为“动作”,“为”是介词,意为“由于,因为”;今义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项,“虽然”在文中是两个词,“虽”意为“虽然”,“然”是代词,意为“这样”;今义为转折连词。C项,“天理”在文中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指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D项,“未尝”意为“不是”,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故选D。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 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 C.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技术。 D. 如土委地委:卸落。 【答案】C 【解析】C项中“技经肯綮之未尝”的“技”,应是“枝”字,指“支脉”。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砉然向然 B. 善哉!技盖至此乎? C.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D.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答案】D 【解析】A项,“向”通“响”;B项,“盖”通“盍”;C项,“善”通“缮”。 6、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字词整理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 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古今异义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2、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5、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三、词类活用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6、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8、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9、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11、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12、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2021届山东济南天桥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21届山东济南天桥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荣膺(yīng)绮丽(qí)造诣(yì)厚德载物(zāi) B.粗犷(guǎng)嗔视(chēn)褶皱(zhě)相濡以沫(rú) C.风靡(mǐ)静谧(mì)炽热(zhì)庖丁解牛(páo) D.遒劲(jìn)绯红(fēi)供给(gěi)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斑斓记录片一枕黄梁雪中送炭 B.慰籍化妆品天道筹勤左右逢源 C.喝彩三部曲世外桃源源远流长 D.缅怀斑马线消声匿迹美轮美奂 3.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中,创新首当其冲。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C.济南作为一座旅游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D.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去“新、马、泰”观光的旅客滔滔不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弘扬孝道文化,济南市三职专在2021届初开展了“诵读、践行《弟子规》”。B.各种“抢红包”活动吸引万千公众疯狂参与的原因是由于其玩法快速、新鲜、刺激。C.善良是火种,只有不停止传递,就能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D.《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听从谋士郭嘉的计策,烧掉了袁绍全部粮草辎重,从而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历经重重磨难,简?爱最终在芬丁庄园找到了因火致残的罗切斯特,并与他举行了婚礼,得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C.温柔、弱不禁风的温幼菊以自身的经历给了桑桑无穷的力量,使他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D.《老人与海》中,马诺林是从五岁起跟老人上船捕鱼的,他的个性特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人的“硬汉”性格。

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文三篇理解性默写积累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三、庖丁解牛/《庄子》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理解性默写: ①《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 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不吾知也,如或知尔_, 则何以哉?” ②《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__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 知方也。” ③《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 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④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⑤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 美丽动人的景象: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 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

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夫子哂之。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率尔而对”可以看出;冉有比 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理解性默写: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三、《庖丁解牛》/庄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