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概述

一、先秦文学界定

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与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就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

1、上古文学:歌谣与神话

2、诗歌:《诗经》、《楚辞》

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三、先秦文学的特征

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

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

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与。其主要作品当就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与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就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就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就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她们所献诗、所采诗就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与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就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

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就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就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

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就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 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3、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表现出着眼现实,少及“天命”,自觉创新的共有文化气质,产生了不同于前代又风格各异的散文与诗赋。

上古神话

第一节神话的产生与记录

一、神话的概念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与愿望,就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与社会形式本身”。

二、神话产生的原因

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与无力,于就是她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与神的故事。这就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

三、上古神话的记录与保存

我国古代神话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与保存。现存先秦及汉代古籍中,除《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墨子》、《庄子》、《韩非子》与《吕氏春秋》等书各有少量片断记载以外,以《山海经》、《楚辞》与《淮南子》保存较多,但它

们都不就是神话的专书。

《山海经》: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就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山海经》内容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它对我国神话的传播与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上古神话的内容

1、解释与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

2、人类对自然斗争的神话

3、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

第三节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1、在思想内容方面,我国神话传说首先就是缘故时代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2、我国上古神话作为初民的口头创作,塑造了一系列代表她们自己的利益与愿望的艺术形象。她们身上有着珍贵的精神品质,体现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1)深重的忧患意识

(2)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3)反抗精神

3、艺术形式:我国上古神话传说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成功的运用了幻想、想象与夸张等浪漫注意手法。

4、我国上古神话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美学特征。

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与演化

上古神话在周代以后迅速消亡,其根本原因乃在于:神话与周代以来理性文化的主流相抵牾。有的神话被认为“其言不雅驯”而被摒弃,有的被改造为信史,使神话历史化了。

所谓神话历史化,就就是把神话瞧成就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瞧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第五节上古神话的影响

1、文化精神与民族性格

2、创作素材

3、创作方法:积极的浪漫主义

4、形象塑造:肖像描写的重视

诗经

第一节《诗经》概说

一、《诗经》的性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抒情诗集。

二、《诗经》的名称与篇目: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有目无辞。

三、《诗经》的时代与地域: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即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

四、《诗经》的作者: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第二节《诗经》的编集

一、采诗: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采诗制度的目的就是观风察政。

二、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

三、删诗:《诗经》由孔子删选而成,就是不可信的。但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与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第三节《诗经》的分类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就是乐歌,只就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分为大雅与小雅,雅:正,指王畿的音乐,也就就是朝廷的正乐。颂就是宗庙祭祀之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