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语用课堂 培养语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语用课堂培养语用能力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闫艳《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版比较,有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正是基于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我在准备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之时就将这节课的整体目标确定为:简单的教学环节,扎实的语用训练。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怎样营造语用课堂?如何培养语用能力?是我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做出了以下尝试:
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聚焦语用。《乌鸦喝水》这篇课文通俗易懂,理解故事不是问题,因此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借助课文,随文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书写“石、办、法”三个字,在理解“渐渐”意思的基础上会用“渐渐”说一句话。
3、在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4、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直指语用,教学内容大胆取舍,重点突出,直奔语用能力增长点——当堂掌握九个生字,并学会用熟字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识记等识字方法;重点词“渐渐”的涵泳和运用;写字前对生字观察方法的指导和
运用,目标与内容的聚焦和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识字学文过程中,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二、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切实提高语用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用能力的提升必须是在自主的语用活动中实现。因此,我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策略确定为“教学做合一”。以学生的“做”为核心,在“做”中生生相互学习,在“做”中老师点拨引导。如: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找规律去识记;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多体会、多感悟、找感觉去品味;在书写训练中,老师让出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书写、去评价……精心为学生营造充分的的语用空间,激励全体学生在语用实践活动中主动、互动、真动、全动,切切实实提升语用能力。
三、凭借文本“语例”,拓展语用空间。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文本语言文字特点和学情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去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或先联系图画和生活实际观察理解,再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运用,如:“渴”和“喝”的教学;或先阅读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去运用,如:对“到处”一词的理解和“渐渐”的理解、运用等;或先发现生字的结构规律,再去练习和运用,如“办法”两字的书写等。总之,从语例出发,恰当运用语境化、生活化、
现场化等语用实践策略,引领学生走进扎实有效的语用训练活动,实现“语例”最大限度的增值。
当然,以上仅是我在准备这节课的一些设想,经过不断的试课、修改,大部分设想在课堂上都得到了较好地实现:首先,识字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使孩子们的识字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由“鸟”到“乌”再到“鸦”的迁移,自然而生动;“渴”和“喝”的区别比较生动而形象,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看”字的引入再到“石”字教学的自然过渡,通过动作和画面让学生对这两个字印象极为深刻,并对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一些简单了解,让孩子们对识字本身有了更高的热情。
其次,在课堂上对书写生字的指导没有流于形式,让学生掌握了一些书写的技巧。通过引导孩子们细心观察例字告诉他们写字前先要做到“心中有字”,书写后把点评权再次交给学生,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那些容易写错、写不好的地方,让他们积极性更高、印象更深刻,然后针对问题再去练习,实践证明效果的确不错。
总之,在课堂上较为充分的运用了教材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新鲜感和生活感十足的课堂中识字、读文、运用,使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收获,为学生今后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但是在现场授课中,由于执着于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落实地扎实、有效,没有把握好时间,使得“渐渐”一词的教学时间不够
充分,没有给孩子们太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运用,是本节课所留下的遗憾,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