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区域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制定产业布局规划方案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综合评价区域发展的优势和 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区际之间的 经济联系,对规划区域的基础设施等条件和原有的产业 基础进行客观的评价,正确地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式,优 化地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是区域规划的 中心环节,也是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
(3)确定区域的空间结构
第一,确定区域经济增长中心。选择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 规模、具有先进的经济和服务管理体系、具有完善基础设施的城 市作为这种中心。区域经济增长有一个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过渡的 过程。 第二,协调中心城市与外围吸引区域的关系。加快实现中心城市 的现代化,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组织生产综合体,促进 城乡经济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经济和技术向农村渗透和扩散,促 进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6.1.2区域规划的性质
(1)规划的区域性 区域的特点决定区域经济的特点,区域经济的特点决定 区域规划的特点。不同区域由于自然地理、资源、社会 发展、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的差异,经济发展的模式 和途径是有很大区别的,完全相同的区域是没有的。区 域规划的区域性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设计 不同的规划方案。
第三,确定区域的发展轴和发展带。区域经济发展轴是 指规划区域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该区域的经济增长中 心应当位于这些发展轴上;发展带是指由一定的交通、 通讯和能源供应线构成的带状区域,是规划区域未来发 展和产业聚集的重点地区。
(4)选择重点发展部门,确定产业功能结构
选择重点发展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区域发展的重点应该选择哪 些部门和怎样选择,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决定。以主导产业部门为重点,实现产业 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的,带动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上新的台阶, 主要是为区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区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以主导产业部门为重点,就是要发挥其带动地区经济全面发展的 作用。
第三,周围区域的发展现状及其与本区域的相互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在今天已经是一种具有广泛联系的经济活 动,一个区域的发展必然与周围地区发生多种类型的联 系。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确定不能离开这种联系;
第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是一个由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 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区域发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取得最好的经济 效益,而且要求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所以,确 定区域规划的方向时,也必须坚持获取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原 则。 第五,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区域发展的先进性是通过发展先进 的科学技术来实现的,区域发展的方向也必须有先进的科技作为 发展的动力。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区域的发展能 够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wk.baidu.com
第二,中观规划的角度。将规划的范围限定在一个特定 的区域内,综合考虑区域内部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发 展的条件,将大都市与周边吸引地域结合到一起,对这 个特定地区的经济活动及产业发展,制定一揽子的发展 程序和时间表。区域规划的内容应当相对比较具体,要 涉及到具体地区的具体部门或具体产业,规划的文本要 具有可操作性。
6.2 区域规划的主要类型
6.2.1区域类型 (1)类型区与系统区 有两类系统对于我们认识区域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是类型区,第二是系统 区。 ——类型区。 类型区属于同质区域。类型区的划分是依据区域的相同性或相异性的关系, 即区内的相同性和区际的相异性来划分的,显然,这是一种静态的排列。 类型区的划分需要有明确的标识,这种标识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经济 的,然后通过主成份法去提炼和归纳。
(3)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的关系
产业布局研究的核心是企业如何选择分布地点的问题。 根据廖什的市场区模型,如果市场区的范围成为已知条 件,我们要解决的是生产企业的布局问题。区域规划要 解决的是在什么时间、投入多少、投入哪类要素,各类 要素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什么样的地方组合和以什么样的 方式、什么样的机制去组合。
——系统区 系统区属于极化区域。系统区是区域之间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关 系的一种表现形式。系统区的划分是将位置相连的区域放在一起, 并不强求自然和经济的统一性,而仅仅是去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例如,如果我们把一条河流的整个流域作为一个系统区, 那么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之间的所有自然和经济特征可能都 是回异的,但所在位置上的相连,使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它们看作 是一个整体来研究。先研究整体的特征,再研究各部分的特征。
检验区域规划的目标是否制订得准确,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 行:第一,规划目标应当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第二,规划目 标要有包容和概括性;第三,规划目标要能够反映区域发展的各 个方面的情况;第四,规划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只具有单一的 解释;第五,规划目标要具有时效性,要规定目标实现的时间, 任何目标都只适用于一定时间;第六,规划目标要具有空间的唯 一性,即一组目标只能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适用。
(4)规划的权威性
对区域规划的可操作性要求,使区域规划必须具备权威性。没有 权威就不可能实施操作,甚至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一个科学的、 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能够付诸实施并指导区域经济未来发 展的规划,本身就具备了权威规划的特点。 专家权威和科学权威是区域规划权威性的来源。区域规划的过程 应当有一个懂科学,懂技术的专家组参与。专家的作用在于解决 规划中的技术问题,提出与政府所考虑问题不相一致的意见,并 对规划的科学性进行详细的论证。
(5)区域规划定义的表述
综上所述,我们为区域规划下的定义是:区域规划是一定地域范 围内区域发展的战略策划和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方案设计及其实施 对策的总和,是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解决区 域发展方向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区域规划已由制定物质建设规划为主转向制定区域发展规 划为主,规划中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从 空间上看,以整个国家为对象的区域规划,是今后我国区域规划 的主要难点。
(2)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
——行政区域 从国家管理的角度认识区域,认为区域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 国家按照需要,划分各类行政区域,形成一个行政体系,这种体 系的每一个部份,都是一个区域。行政区域是一种管理区域,它 含有地理区的特点,也带有经济区的特征,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 治、文化、民族、国防、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行政区域与经济 区域最大的区别,是行政区域有固定的政府对整个区域进行管理。
(4)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的关系
区域政策的基本目标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间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 其基本特征是政府通过政策的作用,扶持不同类型区域,为区域选择适合 自己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区域政策的基本点是国家制定的、分类指导 各不同类型区域发展的经济政策,或者是上一级区域政府制定的、指导下 级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一般讲,随着区域系统的缩小,区域政策与区域 规划的共性就越多,最后当规划区域变为很小的区域是,区域政策就变成 为区域规划。也就是说,人们普遍认为小区域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区域 规划就能解决了的问题。
《区域经济学》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开发的 主体对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未来发展 所作的总体安排和战略部署。 重点问题: ●区域规划的概念和性质 ●区域规划的规划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区域规划的设计和发展战略
6.1区域规划的概念与性质
6.1.1 区域规划的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对区域规划的定义争论不休,大家从对区域经济学不同的 理解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1)理解区域规划概念的角度 理解区域规划,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 第一,宏观规划的角度。即从宏观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对区域空间进行 以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为目的的规划,制定中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这种规 划往往具有指导性,是政策性的规划。国家和区域的发展规划,如“十一 五”规划,都属此类。
第三,微观规划的角度。将区域规划解释为区域土地利 用规划或者是扩大的土地利用规划,或者是城市规划的 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各类资源的开发规划和居民小区的 开发规划等等。微观的理解更倾向方案的设计,以促进 某一类小区域的发展作为规划的最终目的。
(2)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区域发展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要 素: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要素转化为财富,需要有条件和途径, 而政策、机制和环境,决定各类要素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大小。 区域规划是解决这些生产要素现在和未来在特定区域的配置或部 署的问题。它以现实的各类生产要素的组合为基础,根据发展条 件和环境的变化,安排未来时期的要素如何组合、如何运行。
6.1.3 区域规划的任务
(1)明确区域的发展方向 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必须有充分的根据,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一定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向 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速度和政策,形成了区域发展的大 背景; 第二,区域的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区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 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现状是未来发展的基础,综合分 析区域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是制定区域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由主导产业带动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部门的发展,形成区域的产 业功能结构。区域经济要向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升,产业结构的升 级是重要的途径。但是,经济发展中可供选择的部门是多种多样 的,对任何区域来说,不可能全部发展,而只可能选择其中的一 部分。主导产业选择对于结构转变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择主导 产业能够确定区域发展产业的取舍,选择的依据是比较优势。
编制大区域(县以上)的规划,应该规划出该区域未来经济发展 的空间格局,包括未来的中心与周边的区域关系、区域经济中心 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区域的产业 功能分布等情况。编制地域范围较小的区域规划,除对基础设施 的布局方案应做出具体规划外,还应对区域性的主要公共服务设 施,如教育、医疗卫生、商业贸易、文化、体育、娱乐、旅游等 设施进行布置。
第一,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的差异性。 第二,区域社会文化条件的差异性。 第三,区域经济基础的差异性。
(2)规划的战略性
区域规划的战略性,表现为当前决策的未来性的特点。当前制定的区域规 划,是对未来的一种谋划,是当前决策在未来的实施。由于时间因素的不 确定性,决策的基础又是对发展前景的预测,所以短期的规划准确程度较 高,长期的规划准确程度差一些。但区域规划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因为任 何的决策都是在不断做出、不断修订的,即根据当时当地、根据具体情况 不断矫正,所以我们关键的是预测区域经济未来的趋势,而不仅仅是某个 指标。也就是说,区域规划的战略性,是指我们今天制定的规划,为未来 的发展提出若干条可供选择的不同道路,然后进行选择。
(2)提出区域的发展目标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区域规划的第二个任务。区域规划的目标是 区域未来要达到目的的预测。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是统一的。发展 方向通常是定性描述,而发展目标则是发展方向定量化的反映。发展目标 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规划思想的高度概括,具体目标 是发展方向的深化和具体体现,由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体现,具体指标应 能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发展速度的基本轮廓。这些指标按照属性 可以分为经济水平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生态环境目标和制度建设目标等, 这些指标的获得,一般依靠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
第一,独创性。通过发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资料来推进规划的进 步,新的规划思路和政策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集体性。区域规划的方案要能够获得区域内大多数人的赞 同和认可。 第三,普遍性。对区域发展中的现实材料的把握应当具有普遍意 义上的科学性,包括地区统计资料的准确性、预测指标统计检验 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等等。 第四,更替性。在区域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和不断修正 规划者的观念。
(3)规划的科学性。
规划的科学性首先是指规划过程的科学性,然后是规划 方案本身的科学性。规划的过程是建立一种思路、确定 一种模式的过程,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以及先进 的规划方法和手段。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都 在变化,区域的规划也处在不断修正当中,规划的过程 已经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规划的制定者必须面对这一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