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

资料来源:钱纳里(1988)

图2.美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关系的变动

资料来源:沃尔特W威尔科克斯(1979)

图3.中国城市人口与工业化率的变动

LC汹血L毀;妙L*c册:躬HU 1T!翻L^E Mb 14!加M M L恋L果曲僚】祈

注:工业化率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市、镇全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4.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 的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

图5.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 (按购买力平价)的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

表1 1947—1996年各规模城市、建制镇数量(个)

#

100万人口以上城市 50 — 100万人口城市 50万人口以下城市 建制镇

1947 6 10 53

#

1952 9 10 138 5402 (0.6 )

*城市化•中国

Q 9 o O 5■

& O T1 G 5 4 3

O

4 0

3

玄庖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1982),国家统计局(1997),国家统计局综合司(1986),国家统计局城调队(1997),刘国光等(1986),民政部(1998)

数据来源:同表。

注:综合要素生产率为生产函数的相对残差,根据各组城市、劳动力、净资本(固定资本净值和流动资金之和)的合计值计算,以全部城市为100%。劳动和资本弹性分别取0.636和0.364,来自生产函

图8.分组的城市综合要素生产率计算结果

B . 1994 年 TFP

注:横坐标为城市规模,纵坐标为综合要素生产率。根据各类城市 和

流动资金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劳动和资本弹性按生产函数估计结果分别取

GDP 、劳动力、固定资本净值 0.65和0.35(见附录:表

资料来源:统计局城调队,不同年份

表5不同规模市、镇人均占地与非农业用地

市、镇规模 非农业人口 市区非耕地面积 人均非耕地面积 人均建成区面积 (万人)

(万人)

(万公里2)

(公里2/万人)

(米2/人)

全部城市

20774 144.4 69.50 99 >200 4225 2.3 5.41 66 100-200

3094

2.8

8.98

86

300 -I

200 - 150 -

注:建制镇人口根据市镇总人口和城市非农业人口计算,其人均建成区面积根据60个中上等收入水平

的建制镇抽样调查结果计算,人均面积可能还低于建制镇平均水平。市区非耕地面积是市区土地面积和市区实有耕地面积之差。人均非耕地面积由市区非耕地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得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8);国家统计局城调队(1997);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1998)

表6近年来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人口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统计局城调队(、)计算

注:增长贡献按劳动的增长弹性,城市经济占全国,城市人口和劳动力自然增长率均为1% 计。

2:括号内是扣除城市外部成本后的净贡献。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1998、《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0-97、及本文表1、表4计算。

表1.中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人口城乡结构变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2000年的产业结构

和就业结构数字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00年2 月28日)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一年的城市化水平系笔者估计数(本文最后一节有详细解释)。人均GNP1952-1985年出自张风波主编《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30页;1995年以后参见《世界银行图表集》相应年份;2000年的数字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按当年汇价

实际测算的结果。

表2.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

资料来源

BANK ECONOMIC REVIEWS, Vol. 3.

表3.钱氏"发展型式"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资料来源:钱纳里《发展型式()»,经济科学出版社年版

表4.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资料来源

2.World Bank, 1997.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7.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表5.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n 川 21 /( n +川) n / i 川/ n

表6. 1998-2030年中国人口城市化预测

注:本预测总人口根据按

人均水平推算。

表7. 1990-2020年世界主要地区收入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注:关于城市化的统计是近似值,因为不同国家之间对”城市化”的界说出入很大。请注意, 在观察城市化程度的变化时我们给出了百分比增加的绝对值(而非百分比变化的百分比)

表中所有数字中对人均收入一项必须高度慎重对待。1990年的人均收入系得自下列资料80

年代后期各国估计数的加权平均值:世界银行(1992年)、联合国(1992年b)和世界资源

研究所(1992年)。读者在考虑这些数字的时候应当记住,例如,这里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包括南非,东亚和东南亚包括日本,以及北非和西亚包括苏丹。在计算2005年的人均收入时

我们把世界银行所作1992-2002年各地区的人均GDP"基线"预测值转移到1991-2005年。考虑到这些人均收入预测数的运用,我们以为用2005年的人均收入数要比用2020年的稳

妥得多。世界银行的基线经济预测所使用的地区划分与表中所列稍有不同;特别需要指出的

是世界银行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包括南非,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这里用于东亚和东南亚)而

不包括日本。本表主要内容参见蒂姆•戴森(Tim Dyson ):《世界人口增长与粮食供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5年8月,12-3。

数据来源:1.U ni ted Natio ns, 1992a.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1992 Revisio n.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United Nations, 1992b.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2. New York: Oxford Un iversity Press.

3.World Bank, 1992. World Developme nt Report 1992. New York: Oxford Uni versity Press.

4.World Bank, 1993.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ashi ngto n, D.C.: World Bank.

5.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1992. World Resources 1992-93. New Work: Oxford Un iversity Press.

表8.我国各类城市部分经济指标

注全要素生产率为生产函数的相对残差根据各组城市、劳动力、净资本数据计算。财政支岀与财政

收入之比是个经济效益指标,该指标较低说明城市的经济效益较好。

表9.不同规模市、镇人均占地与非农业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