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随着我国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它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的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空间,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也极大的发挥着它的强大的、积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音乐的教授限制在“黑板、钢琴、书本”中,有些时候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可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加强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融视听为一体,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的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的表现音乐,满足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音乐审美力得到培养。
事实证明采取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更有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演示作用、交互作用、PowerPoint、课件大师,MIDI技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随着我国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技术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的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空间,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且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
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着它强大的、积极的作用,优化着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音乐的教授限制在“黑板、钢琴、录音机、书本”中,不具备形声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等,对于喜爱视听效果的孩子们,有些时候不容易激发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而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不但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加强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融视听为一体,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的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的表现音乐、满足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音乐审美力得到培养。
事实证明,采取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更有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学到更多的知识。
因此作为一名跨世纪的音乐教师,我首先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由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转向重视能力、情感的培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PowerPoint,课件大师、flash、网页)辅助教学,另外还尝试了利用计算机音乐教学软件Cakewalk进行辅助教学,努力提高自己音乐教学的艺术水平。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演示作用
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主要对具体鲜明、形式新异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音乐教学,正好可以弥补音乐课中有的内容空洞抽象的缺点。
可以使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种形式听音乐,尤其在音乐欣赏课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简单易行。
也可以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达到音乐欣赏审美效能的目的。
如在高中一年级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一课,我把教学目标设定在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和培养创造力方面。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是运用PowerPoim制作平台,自制课件,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激发了学生对音
乐的直接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感受力。
在“全曲欣赏”环节中我充分运用PowerPoint制作平台,用计算机显示了大量动物图片,通过音乐与画面的配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中一个环节是“为乐曲伴奏”,学生们每人拿着自制的乐器,为乐曲伴奏。
我设计出一个简易明了的图谱,图谱中用了三种乐器,鼓、沙锤、串铃,把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排列组合,同学们只需稍微熟悉一下,便可用节奏乐器毫不费力的进行表现了。
从而促使他们更快的熟悉音乐旋律。
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就需要教师或者提前抄写在黑板上,或者抄写在一张大纸上,费时费力。
但是我根据旋律的特点,利用PowerPoint制作平台设计出活动的乐谱来代替板书(图1),图谱既形象、生动,色彩又鲜艳,学生一下就接受了,而且图谱可以在老师的控制下发出声音,既减低了学生为乐曲伴奏的难度,增加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乐欣赏课中,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件,把学生领进音乐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法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净化着他们的心灵。
在歌曲《星星和灯光》一课,我首先想到应该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夜晚彝家山寨静悄悄的意境。
于是从网上找到星星的GIF动画,插入幻灯片,创设了深蓝的夜空星星在静悄悄的闪烁的情景,又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效果做出了彝家竹楼的灯光一一亮起的情景,水中的鱼儿也露出半个身子好像在倾听竹楼中红领巾的读书声。
在歌曲开始之前还加入了一段利用MIDI技术制作的《闪烁的小星》的音乐,同样配上夜空中星星闪烁的的画面。
学生在第一次欣赏歌曲的时候仿佛来到了水旁的小竹楼,跟星星一起聆听彝家孩子的朗朗的读书声。
通过创设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理解歌曲,从而更好的表现歌曲。
当歌曲前奏播放出来的时候,学生自由的演唱,有的背靠背的坐着唱,有的站,有的坐,从学生们的表情中我感受觉到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了,学生们的歌声也描绘了一副美丽动人的画面。
协作式的学习模式最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在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共同制作课件,来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如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学习,单纯学会歌曲是达不到学习雷锋身上各种优秀品德的目的的,靠教师的说教效果也很一般,只有学生真正认识雷锋,了解雷锋,才能自觉的向雷锋学习。
因此,我请同学们自由结成小组,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他们眼中的雷锋的形象,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必须出一名“讲解员”讲解本组的课件,还要以某种形式来表演有关雷锋的节目。
于是,同学们纷纷上网查找资料,有的找到雷锋的照片,有的下载了有关雷锋的歌曲,有的找到了有关雷锋的网站……,接着利用课余时间制作课件,有的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有的利用网页制作课件,然后集体排练节目,有的组唱歌,有的组演小品,有的组用乐器吹奏歌曲……历时两个星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用极大的热情参与着,他们不但对雷锋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明确了学习雷锋叔叔的具体方向,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了搜集信息,提取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的本领。
二、信息技术在音乐课中的交互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的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PowerPoint的优点很多,它制作简单,便于操作,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它有极大的局限性——交互性差。
如果仅仅是用来演示歌曲或节奏、图片等,它是最好的教学助手,但是如果欣赏一部较大的音乐作品,PowerPoint 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
我在教学中使用了另外一个软件——课件大师,它具有PowerPoint 的优点,同时还有极强的交互性,并且制作起来比较简单。
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也能掌握教学内容。
如欣赏课《彼得与狼》,这是一部交响童话,全曲长达30分钟,乐曲由不同乐曲表现不同人物形象。
要求通过
欣赏全曲,学生应能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形状及它所代表的人物形象的旋律,并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用传统教育手段来欣赏,由于乐曲较长,只能在课堂的前10分钟,由老师讲解,看挂图复习各种乐器的名称、形状,然后听各个人物的主题音乐。
再介绍作者。
在听完乐曲后。
匆忙总结,没有时间反馈。
往往学生对故事记的清,却记不住主题旋律。
我在设计这个课件时,根据以往出现的这些问题,从兴趣入手,依靠学生自主操作,交互式学习,结合视听进行欣赏。
在课件中的背景图片也特意设计成乐谱样,制造音乐欣赏氛围。
背景音乐反复使用乐曲的主题旋律,以加强学习者对主题旋律的记忆。
课件共分四大部分,此课件如个人使用,可自由学习,不按顺序,把四个部分都看完,仍可达到欣赏目的。
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上的这一课,人手一机,在教师的宏观控制下,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在本课件辅助下,获得了大量相关信息,如有关作者信息,体裁知识,乐器的相关知识等,他们边听边看,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积极查阅,主动参与学习,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大大减轻了学习负担。
学生乐学,爱学,也把老师从大量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对学习对象的调查和对教学效果的研究改进上。
三、MIDI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产生的效果是传统音乐教学活动所不能比拟的。
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其中,创新精神就是学生的主要素质之一。
发展学生个性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对“传统”教育“求同”思想的改革。
音乐具有不具象性,一段优美的旋律可以理解为春风,也可以想象为白云、流水或天鹅,音乐的非语义性决定了它没有明确含义。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所以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
因在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充分发挥个性,发展他们的才能,不能为“求同”而抹杀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音乐教育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答案单一,思维狭窄。
大大束缚了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如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音乐想象力成为我尝试使用MIDI技术的动力,在教学当中我做了一些实验,实验表明在培养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MIDI技术有着其他多媒体软件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音乐欣赏《牧童短笛》,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分三部来实施。
其中的第二部分是利用MIDI技术,使用cakewalk软件,在课前把乐曲输入完毕,在课堂上对乐曲实现现场改变,如改变乐曲的音色、速度、音区。
使学生直接获得音响效果。
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以前做过同样的练习,学生并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只是说说,并不能听到他想象改编后的音响。
因此发言的人不多。
而在这节课上,我先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利用我们学过的乐器知识及改变音乐情绪的手段,自己想象如何利用这些手段改变《牧童短笛》中牧童的形象。
当第一个学生发言后,我通过cakewalk操作,然后播放出来,学生的兴趣骤然提升,都争先恐后的要求发言,并且在聆听改变后的乐曲时十分用心,有的同学听到改变后的乐曲与自己的想象不符合时,很快就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再及时的进行修改,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音乐欣赏《天鹅》中,依然采用了MIDI技术,辅助教师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效果明显,学生听到由《天鹅》旋律改编的快速的旋律时,想象出如蝴蝶翩翩起舞、小乌的歌唱、猫捉小老鼠的场景,听到由《天鹅》的旋律改编的慢速旋律时,想象出如笨重的大象、发怒的狮子、走路的狗熊等形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要听。
传统教育手段在这样的练习中往往是空想,无法实践学生的想象结果,这怎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呢?而现在有了MIDI技术,解决了学生空想的难题,由于可以及时的体现学生的想象结果,发挥了多媒体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及时得到反馈,他们的音乐创造力也随之大大的提高了。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
在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自制音乐欣赏课件、音乐知识学习课件、歌曲课件等近百件,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完美的结合,必将把音乐教学教育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给同学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中悠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