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完全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1、在西方文化中:最先使用经济一次的是古希腊(奴隶制国家)

2、14—15世纪:重商主义研究视野集中于流通领域

代表人物【法】蒙克莱田

代表作是《献给国王和土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本书中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主要观点:(1)财富就是黄金,对黄金的渴望,想方设法获取金银。

(2)早期①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积累货币财富

②在贸易上多卖,少买或者不买——货币差额论

晚期:国家应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一边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但在对外贸易中要遵循“出超”的原则——贸易差额论

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是在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时候开始的。

3、古典政治经济学(不管部门的特点,把一切财富的生产和分配都看成研究对象)

(一)法国重农主义首先把研究对象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代表人物:(1)布阿吉尔贝吉(2)魁奈

英国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1)威廉配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2)亚当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第一次把经济知识作为一个体系丰富发展起来)主要思想:经济自由放任主义(思想核心)

(3)大卫李嘉图:主要作品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二、研究对象

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由劳动者、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物)构成。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一、商品经济

(一)概念: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二)出现的条件: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剩余产品的私有化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1、概念: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选择题)

交换价值与价值:①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②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的两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1、人与自然的关系→永恒的范畴人与人的关系→历史的范畴

2、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4、关系: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永恒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历史性

3、个体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

第二节价值量

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一)商品的价值量

1、概念: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名词解释)

第一种含义:在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社会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科技不创造价值,科技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

价值量价值总量=价值量×使用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无关

社会劳动生产率反无关

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反

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正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表现形式

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此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作用:①自发的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②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

③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简答题)3点

14、价值形式的类型:①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

15、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标志着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16、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

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一般职能)

注:①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功能因为纸币没有价值

②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流通和货币流通的比较(简答题)

货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W—G—W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更多货币 G—W—G’(G’=G+ΔG)

1、顺序不同:货币流通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时先买后卖

2、形式不同:货币流通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资本流通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形式

3、目的不同:货币流通时为买而卖,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目的是追求更多的货币

4、限度不同:资本流通有限度,到达终点而运动停止;资本流通是没有限度的,永无止境。

5、媒介物不同:货币流通的媒介是货币;资本流通的媒介是商品

6、内容不同:货币流通是等价交换;资本流通时价值增殖。

货币转化为资本

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G—W—G’(G’=G+ΔG)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而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剩余价值与流通过程的关系: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

4、价值增殖的来源

③、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的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的使用价值能够通过劳动创造价值)

↗使用价值(能够劳动,能够创造价值)

即G—W→价值—G’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1、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选择题)

①、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3、劳动力的价值(选择题)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即: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包括:(1)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2)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1)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2)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劳动的特点

(1)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2)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