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鲁迅作品语言的色彩美课堂实录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鲁迅作品语言的色彩美》课堂实录

时间:年月日

地点: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执教班级:初三()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首先要感谢我们班上朱丹迪同学,正是她在年冬天写的一段随笔:《终于选择:将鲁迅读下去》(展示该同学的随笔)引发了我上今天这样一堂课的思路。

鲁迅,可以称得上我们初中教材中的“当红作家”,我们读过他的作品很多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显示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汇总),有些是教材中的,有些是名著推荐着的,还有的是出现在课文的注释中的。

像朱丹迪在随笔中写的那样带着对鲁迅的怕开始了初中的语文学习,那你们怕不怕?

生:怕!

师:你们怕什么?

生:难懂!

师:大家想过没有,那么难懂的一个作家他的作品为什么在各种版本教材中都选中它们?不知道了吧,那老师来告诉你们!教材的编写者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温立三有这样一段话——(显示“鲁迅对语言运用的精美和自如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老师也格外给大家安排了鲁迅专题阅读。读了这么多的鲁迅作品,老师想听听同学们对鲁迅其人、其文的认识。老师从你们的随笔中精选了一些,一起来看看——

不过有个小小的要求,当屏幕上出现哪位同学的大名时,得请他起来读一读他的精彩片段。

(逐一显示)

生:鲁迅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诗。——邹忆帆

生:我所认识的鲁迅,是一个感情真挚而又深沉冷峻的伟大作家。——赵宇丹

生:他一个人寂寞地回想往事,重温回忆,哀痛着世人的冷漠与无知。他每写一篇,心必生:是激昂一回,颤抖着笔尖,从心灵深处发出呐喊。那是痛处,也是起点。——朱丽莎

生:他的文章显得深奥,他要救赎沉寂昏睡了千年的国人的灵魂,他的文章很温馨,他把记忆中的故乡、童年化成了似水柔情。——杨一佳

生:他是一个凡人,他以医治被庸医耽误了的病人为追求,东渡日本,他是一个伟人,他以唤醒被愚民政策麻木了的心灵为理想,化文章为投枪匕首。他如一支火柴,燃烧了自己,给中华大地带来了缕缕野火。——任慈

生:我崇拜鲁迅,并不因为他是那个超凡入圣的“神”,而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也会有错误,但他永远不怕改正错误。他在严酷地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时,以更为严酷甚至残忍的手段剖析内心世界,他怀着三闾大夫般的旷世忧愤,用一支史太公一样的奇倔文笔书写黑暗,他义无反顾地理性精神仿佛一盏高高吊起的孤灯,光芒穿越了时空,照亮今天。今生今世,年轻一代一定要读鲁迅!——张纯杰

师:同学们写得真不错,而老师特别欣赏沈郁同学用“民族魂”来评价鲁迅。确实,鲁迅先生的著译非常多,写了万,翻译了万,他的多万字的作品被译成本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散发着无穷的,迷人的魅力;鲁迅是真正的语言大师,阅读鲁迅作品不仅能得到精神的启迪和震撼,还能得到语言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鲁迅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被我国民众誉为“民族魂”——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精神导师,是当之无愧的!

正如课文中黄蓓佳在评价鲁迅作品时所写(显示以下文字):

鲁迅为了追求理想离家求学、探索,因此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故乡的景、故乡的人、故乡的事,一点一点,时时浮出,化成了许多精美的文字,写人写景叙事无不简洁精纯,而意蕴深刻。

今天这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一起品味他作品语言中的色彩美。

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有小说,有散文,我们先来看看进中学学的第一篇鲁迅的作品,是哪篇?还记得吗?

生:《社戏》

师:还记得其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吗?(学生纷纷云背不出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片段吧!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屏幕上的文字。(【两岸……渔火。《社戏》】)

生:(朗读)

师:同学们看书或看屏幕,看看这两段文字通过哪些色彩及带有色彩的景物来描写的?

生:淡黑的。

师:有没有其他的带上色彩的词语?

生:“豆麦”和“水草”应该是绿色的,“月色”是金黄色的,“渔火”是亮色的。

师:月色是金黄色还是……

生:银色更好。

师:老师还有几个疑惑处,大家一起看看,“朦胧”是什么色的?

生:“朦胧”带着点水气和雾气,像薄纱一样淡淡的。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些词,它们描绘了月下怎样的景色?

生: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的月下美景,船儿行得快,烘托“我”急于看戏的急切心情。

生:这些带有色彩的词语用抒情的笔调,将月下水乡描绘得清新,幽远,如梦如幻,散发着江南泥土的芬芳,令人陶醉。

师:《社戏》这部小说写的是“我”在随母亲去外婆家“归省”时看社戏的故事,文中少不了对戏台的描写,还记得吗?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个语段的描写。(显示【最惹眼的是屹立…满被红霞罩着了。】)

请你说说文中用到了哪些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

生:“月光”“灯火光”“红霞”

生:“仙境”“仙山楼阁”

师:品味着这些词语,你感觉社戏如何?我的心情又如何?

生:月下露天社戏舞台很美,社戏很精彩,“我”心情的愉悦。

师:是啊,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了皎洁的月、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水气、仙山楼阁般的舞台、加上白篷的航船、天真烂漫的孩童、质朴厚道的老农……这些交

织在一起,使月夜平添了一层诗情画意,充满了梦幻气息,令“我”沉醉、感动。“我”对这个保留了自然淳朴气质的偏远的海边小村,充满了挚爱之情,“我”把它当成儿时的“乐土”。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文字,同样是这篇文章里的,(显示【跑到什么园,……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

师:这段文字有些同学读过了,它是描写“我”在北京戏园看戏的情景,请同学抓住表现色彩的一些词语,说说戏园子的气氛如何?“我”的情感态度如何?生:直接表现色彩的是“红的绿的”,还有“满是许多头”这个词语,告诉我是黑的颜色。

生:北京戏园中那红绿晃荡、乌烟瘴气的情景,“我”很是厌恶。

师:同学刚才分析得很好。同一篇小说里,起笔写了这么一个令人生厌的、不适合生存的地方,而后半篇写了这个像仙境一样的地方、有令我回味无穷的社戏,通过对比,重点在哪一部分呢?

生:在后面写社戏的部分。

师:在后面。写社戏的迷人,农村的自然风光使我陶醉。两段文字所描绘的景所表达的情感与上文那幅清新淡雅的平桥村月夜行船图对照,你读出了什么?

生: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生: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对乌烟瘴气的城市的厌恶。

师:还有对没落腐朽的封建社会的深刻鞭挞和控诉,对新生活的热情憧憬。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老师选了文中这样两句,看看用了哪些色彩?

生:“碧绿”“紫红”,分别写菜畦和桑葚。

师:还有哪些词语带有色彩?

生:“菜花”金黄色,“草”绿色,还有“黄蜂”。

师:这些景物绚烂多姿,作者描写百草园这样的景致用意何在?

生:对百草园的喜爱,对童年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向往。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上的这个人,是谁?

(显示人物画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