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教育部发起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各行各业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优秀工程师后备军。

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该计划的实施要求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

文章借鉴了欧美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珠江三角洲软件行业人才标准和需求调研结果,从培养目标与规格、知识体系设置、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等几个方面探索了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和实施模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工程专业
[作者简介]陈倩(1978- ),女,浙江富阳人,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算法;欧阳骥(1964- ),男,湖南邵阳人,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广东东莞 52380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14-02
大规模优秀工程师的教育培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
之一,很多国家都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我国工程教育虽然规模庞大但也存在整体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和行业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了学校教育培养体系的设置和实施缺乏对本行业生产实际需求的了解。

而企业方面缺少参与学校人才培养
的积极性和投入,造成了工程技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学校教育和行业需求严重脱节,“厚基础”和“强能力”两方面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了指导高校和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内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东莞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卓越计划”实施单位之一,而计算机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软件工程专业也成了我校四个“卓越计划”实施专业之一。

工程化软件开发方法是软件行业的共识,作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掌握主流的软件工程化开发方法,并具备较强的软件工程化设计和实施能力无疑可以更好地满足软件行业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的需求。

为了了解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定义和需求,联合企业和学校共同修订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3+1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我院由领导带领各核心专业老师组成了调研小组,深入珠江三角洲各软件行业相关企业,通过座谈、访问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详尽而深入的调研活动。

各企业代表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就结合软件行业企业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本院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
1.从素质结构看。

卓越工程师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
公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学习态度和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2.从知识结构要求看。

“卓越计划”人才应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掌握经济运行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软件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实施的基本过程,具备初步的技术管理能力;掌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的常用工具;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3.从能力结构要求看。

“卓越计划”人才应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阅文献或其他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专业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具有根据设计和使用要求、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设计软件系统,正确使用开发平台和工具完成软件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分析、设计、开发应用软件产品的初步创新能力;具有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和公关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与工程项目设计、实施、维护、管理等工作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专业知识体系的设置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卓越计划”借鉴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 人才培养模式,整个知识体系以项目设计为导向,所有专业知识的设置都围绕项目设计而展开。

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课
程体系设计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综合性项目设计为驱动主体,通过课程、课程模块、课程设计以及各种实践环节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通过科学的进度安排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符合软件工程后备工程师专业要求的培养体系。

所以,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体系设计包含一个一级项目和十个二级项目,各二级项目对应一组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中又设置若干个三级和四级项目。

学生毕业必须完成所有一级项目、至少5个二级项目及其对应的课程模块内的三级和四级项目。

通过这种项目为导向的知识体系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整个软件产品工程的设计、开发、实现和测试整个过程,从而逐步掌握工程开发思维和方法。

在调研访谈过程中,企业代表们还特别强调了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重要性。

他们一致认为知识是死的,无论知识体系设计的如何完美,都不可能满足软件行业的全部需求,更何况软件行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生现在学到的专业知识很有可能在他们工作几年以后就会被淘汰掉。

所以,企业代表们非常希望教师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能够重视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多采用互动的、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能够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还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给我们展示了企业招聘人才过程中经常通过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点来考察此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思维方
式。

他们强调企业需要的人才并不是他知道的专业知识有多少,而是在遇到问题时是否有非常清楚的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创新精神。

这样的人才需求要求教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条件、环境来促使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所以,卓越工程师项目计划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这个项目能够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因
素之一。

三、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专业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者总是交织进行而不能独立分开进行。

所以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既要结合理论课程知识体系又要符合cdio项目的能力培养要求。

经过多年探索,我院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充分利用实验基地等资源,设置实践性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两个结合,三个平台,四年不断线”的原则来实施:“两个结合”指校内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三个平台”指以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起点的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科和专业基本技能要求为基础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点的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四年不断线”指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年实践教学内容,包含总体方案中所有的项目、设计、
实训、训练和实验等。

校内课程实践平台主要围绕理论课程知识体系引入cdio项目作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校内实践训练。

cdio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划分为四级:一级项目培养本专业的核心工程实践能力;二级项目培养某一个专业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应一组相关核心课程的综合性设计项目;三级项目培养专业方向中某一领域的实践能力,对应一门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及实习实训;四级项目培养某些知识点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应课内实验。

把实际项目和理论课程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校企联合培养平台通过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学校,联合建立实验室来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规划、可行性分析、系统分析和设计、编码测试、安装实施等整个软件工程过程。

我院先后与东莞移动、金蝶、深圳昂凯等公司建立了特色鲜明的联合实验室(比如和东莞移动建立了手机嵌入式联合实验室,围绕基于android手持设备开发技术引入了10个分支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联合实验室创建,共同建立长期、稳定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可以让专业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交织进行,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为企业和学院的共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卓越计划”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工程型人才,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学生的工程实践时间(包括毕业设计)累计达到一年以上。

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学生的企
业学习包括工程能力培养、开发实训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

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第四学年,其中:第7学期进行工程能力培养和开发实训,主要依托有南方软件园中数十家软件企业为背景的永亚软件学院(香港)、珠海南方软件产品评测中心。

内容包括:软件工程师方向由永亚软件学院(香港)根据业界软件开发的要求,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对学生讲授业界进行项目开发的最新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使学生掌握软件项目开发的最新开发环境和工具;软件质量管理方向由珠海南方软件产品检测中心根据软件产品检测的要求,对学生讲授与软件产品质量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软件测试工程师专业知识,测试技术。

第8学期主要依托南方软件园中数十家软件企业、珠海南方软件产品评测中心、已经和学院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的软件企业以及本院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

在合作企业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由项目经理或珠海南方软件产品评测中心的测试工程师全程指导完成有针对性的实
训项目开发或软件产品测试,使学生积累项目开发或软件产品测试的实际工作经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强调专业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相互补充,交织进行,需要探索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机制。

作为第一批“卓越计划”实施单位,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通过广泛的实际调研,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多层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并围绕这些模块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政策措施。

“卓越计划”为培养软件行业真正需要的具有软件工程设计、实现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了环境和机制。

[参考文献]
[1]陈炜.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创业教育[j].江苏高教,2011(5).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3]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4]檀明,张向东,许强,等.以能力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21).
[5]余晓,孔寒冰.能力导向的工程实践模式比较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
[6]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