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历史文化 2

苏州历史文化 2
苏州历史文化 2

苏州历史文化

?历史

?文化

历史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雄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历史沿革

吴:西周阖闾大城。吴都,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前514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为都邑。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前248年)会稽郡吴县:秦始皇帝二十五年,会稽郡治所。(前222年)

会稽郡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8年)

吴郡吴县:汉永建四年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129年)

吴郡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012年,为吴郡治所。

吴州: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为江南道治所(首府)。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姑苏台由夏朝谋臣“胥”得名(589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之后,道成为真正的行政区之后,为江南东道治所(首府)。从此苏州名称被作为通称。(627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路: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

隆平府: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应天巡抚驻地属中书省(嘉靖年间)

苏州府:清江宁巡抚署(1645年至1661年)、江南巡抚署(1665年)、康熙六年,江苏巡抚署——江苏省会(1667年至1911年)、江苏布政使驻地。

吴县:民国江苏都督行署(1911.10至1913.9)

苏州市:(1928年设市,1930年被废,1949年复设市)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苏州名称的由来:

苏州有两个名称,吴县的“吴”和苏州的“苏”。

吴:相传商代末年,周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亶父喜欢季历,但是按照制度,必须传位于嫡长子。泰伯、仲雍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到当时荆蛮人居多的江东,并随乡入俗。当时的江东人有个习俗,就是喜欢边跑边呼喊,泰伯造了一个“吴”字代表他们。在梅里,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是当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无义。

苏: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仅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江东册封给胥。从此,江东便有了“姑胥”之称。“姑”是当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无义。“胥”字不常用,就改用一个读音相近的“苏”。“苏”(“蘇”,“苏”的繁体字)代表一种草,有草、鱼、禾三个偏旁组成,象征鱼米之乡。于是“姑胥”就变成“姑苏”了。后来,吴王阖闾在灵岩山造姑苏台,灵岩山就成了姑苏山。到了隋代,大批量的“郡”升格为“州”,苏州所在的“吴郡”本要升格“吴州”,但已被其他地方用了,所以就采用“苏州”了。

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文化

苏州2009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27个,公共图书馆12个。全市累计6个项目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8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平江、山塘历史街区分别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历史文化名街。

苏州,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不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令人瞩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昆曲、苏剧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

“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传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传奇剧本。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于2004年4月重新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场,场场爆满,并且登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为昆剧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近半个世纪来,苏州地区的戏曲艺术有了可喜的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作者:互联网政策法规来源:互联网点击数:2113 更新时间:2013-5-6 1总则 1 . 0 . 1 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1 . 0 . 3 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 . 0 . 4 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 . 0 . 5 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 0 . 6 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 , 0 . 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 0 . 8 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 . 0 . 9 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 . 0 . 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 . 0 . 1 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 . 0 . 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2 . 0 . 3 历史地段histori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2 . 0 . 4 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2 . 0 . 5 文物古迹histori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论文)

昆山市周庄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目录 摘要 (3) 引言 (5) 一、昆山市周庄镇规划背景 (6) (一)背景资料 (6) (二)规划内容 (6) (三)规划特色 (6) (四)规划内容 (7) (五)总结 (7) 二、昆山市周庄镇规划思路 (8) (一)周庄现状主要问题 (8) (二)周庄规划主要思路 (9) (三)周庄规划总体目标 (9) (四)周庄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9) 三、昆山市周庄镇经济人口 (10) (一)经济发展现状 (10) (二)经济发展分析 (10) (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1) (四)产业发展策略 (12) (五)主要就业提供 (12) (六)人口分析 (13) (七)城镇化水平 (14) 四、昆山市周庄镇规划内容 (14) (一)规划期限和层次 (14)

(二)城镇性质和镇区用地规模 (15) (三)镇域总体规划 (15) (四)镇域村镇结构 (16) (五)镇域土地利用 (17) (六)镇域设施分布现状 (18) (七)城镇用地规划 (19) (八)古镇保护规划 (20) (九)周庄历史文化 (21) (十)古镇保护规划 (22) (十一)旅游发展现状 (23) (十二)旅游规划 (24) (十三)交通规划 (25) (十四)绿地湿地系统规划 (26) 结语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 (31) 附件一 (31) 致谢 (32)

摘要 周庄镇位于昆山市西南隅。1995年,周庄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11月,周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清单2003年,周庄镇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又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1997年,周庄古镇旅游业已经开始发展,并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想法以及古镇的发展要求促使古镇寻求规划援助,研究新出现的问题,并将周庄的发展定位于世界水平。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文化遗产、历史环境、城市特色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冲击,并主要表现为建设性的破坏。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昆山市周庄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旅游开发 Abstract Zhou Zhuangzhen is located in kunshan city southwest corner. In 1995, was rated as the provincial Zhou Zhuangzhen history culture famous tow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in November 1998 ,zhouzhuang preparatory directory listing in 2003, Zhou Zhuangzhen gain UNESCO asia-pacific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utstanding award, and is list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 第二批国家级

第三批国家级 项目名称类别编号滚灯民间舞蹈 JSⅢ-12 苏州玉雕民间美术 JSⅥ-15 金山石雕民间美术 JSⅥ-16 藏书澄泥石刻民间美术 JSⅥ-16 光福核雕民间美术 JSⅥ-17 苏州泥塑民间美术 JSⅥ-20 苏州灯彩民间美术 JSⅥ-22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18 苏州碑刻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JSⅦ-19 常熟花边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JSⅦ-22 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传统医药JSⅧ-1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民俗 JSⅩ-1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民俗 JSⅩ-3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7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6 古琴艺术民间音乐 JSⅡ-8 玄妙观道教音乐民间音乐 JSⅡ-11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JSⅦ-14 吴歌民间文学 JSⅠ-6 苏绣民间美术 JSⅥ-7 第二批省级

项目名称类别编号砖雕传统美术 JSVI-35 太仓糟油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JSVⅡ-82 太仓肉松制作技艺传统技艺 JSVⅡ-83 木渎石家鲃肺汤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87 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90 闵氏伤科传统医药 JSVⅢ-9 郑氏妇科传统医药 JSVⅢ-9 苏南水乡婚俗民俗 JSX-14 湖甸龙舟会民俗 JSX-15 ★锡剧传统戏剧 JSIV-4 ★竹编(后塍竹编)传统美术 JSVI-24 ★苏州彰缎织造技艺传统技艺 JSVⅡ-21 ★苏派酿酒技艺传统技艺 JSVⅡ-28 ★乾生元枣泥麻饼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50 ★金村庙会民俗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苏州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吴中区和吴江区,面积约2743平方公里(不包括太湖、阳澄湖等大型湖泊水域面积)。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3-2020;远期:2021-2030。 三、指导思想 全面的名城保护观——保护、利用与发展三者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使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四、保护目标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统筹保护与发展,完善名城保护机制,促进名城可持续发展,使苏州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区。 五、保护原则 1、全面保护,专业保护 2、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3、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六、保护体系 规划分层次、分年代、分系列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历史城区”、“城区”和“市区”三个层次。 《规划》将苏州划分为隋唐前、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建国后几个历史年代,并提出各历史年代特色、保护内容及重点和利用策略。

《规划》总结了包括园林系列、工艺美术系列、建筑系列、蚕桑丝绸系列??列、民俗系列、名人系列、宗教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系列等苏州主要文化系列,并分别提出保护内容和保护策略。 七、历史城区保护 1、保护目标: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转型发展,提升宜居环境,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的保护和示范目标。 2、保护结构:“两环、三线、九片、多点”。 两环:城环、街环 三线:山塘线、上塘线、城中线 九片:阊桃片、拙园片、平江片、怡园片、天赐片、盘门片、虎丘片、西留片、寒山片 多点:城门、代表性园林、标志性古塔、标志性近现代建筑 八、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1、整体山水格局 整体山水格局: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山为缀、以业为根,突出“东方水城”的保护主题,重点保护城市与四角山水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 2、整体特色引导 根据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结合城市价值认知,形成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特色,将城区划分为网水、山水、新水、文水以及乡水五大特色片区。 3、历史文化名镇与历史老街 保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镇木渎;保护姑苏区葑门横街和相城区的陆慕老街。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 (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定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保护的决定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苏州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6.01.21 【实施日期】2016.01.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定 (2016年1月21日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苏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会议认为,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和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古城,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在苏州设立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呼唤,也是回应群众呼声、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谱写中国梦苏州篇章的必然要求。为此,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相土尝水”建城以来,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其古城城址、规模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动和改易,“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保持完好。在建筑风貌上,始终保持传统建筑形制、风格与纹理,保持了“黑、白、灰”,“素、淡、雅”色彩基调。2500多年历史积淀形成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风貌犹存,文脉肌理延续不断。今天,这座人口众多的活态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长三角地区最繁荣、最活跃的经济文化集聚地之一,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史上极为罕见和珍贵,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瑰宝。1986年和2000年,国务院两度批复苏州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正确处理好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并明确了保护原则、基本框架和保护手段。 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古城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展古城保护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古典园林、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实施全面抢救和保护;合理配置资源,搬迁部分工厂、机关、医院和学校等,松动古城人口和交通压力;相继实施了街坊“解危安居”保护与更新工程、环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从政策角度而言,是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保护专项规划,并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渗透到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之中。 传统建筑群:是指和周围环境形成一体构成历史景观的并具有较高价值及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集合体。 保护框架:保护框架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冻结保存:即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等。 无形文物: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在历史上、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戏剧、音乐以及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二.填空 1.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 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3.欧洲对历史传统城市的分类大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概念(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名城特色的含义),(名城特色的构成要素),(名城特色的结构)。 5.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前进阶段)。 6.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秦兵马俑)被誉为八大奇观之一。 7.历史文化名称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三.简答 1.简述列入文化遗产的选定标准 (1)能代表一项独特的艺术或美学成就,构成一项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相关的艺术或人类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 (3)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 (4)构成某一类型结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一类型代表了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或工业的某项发展;(5)构成某一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建造方针或人类住区的典型例证,这些建筑或住区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转的社会文化、经济变动影响下已变得易于损坏;(6)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7)真实性标准: 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 2.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城市保护的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表现方面 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现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4.北京古城具体保护内容: (1)保护河湖水系,特别是与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如护城河、六海、长河、莲花河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意象

苏州意象 4102090103 郝瑞凯 【摘 要】 在回顾苏州辉煌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从城市意象的角度解读苏 州的城市格局,并叙述苏州这座城市的变迁及城市规划的作为和追求。 【关键词】 人间天堂 城市意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 历史文化的深邃。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是几幅简练的 山林写意,却不是那般细细微微。采几块多姿的湖畔奇石,分一片迷濛的吴门烟 水,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苏园六记》 1 人间天堂 1.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中国有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此语道出了古时苏州的繁华,也表达了人 们对苏杭两地的向往。尽管江南名郡遍布, 但苏杭显得更得世人垂青,稳居头牌。《双 调蟾宫曲·咏西湖》中写道“西湖烟水茫茫, 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 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 堂,下有苏杭。” 1.2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苏州有秀美的山水环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曾经一直延续着天 地人和的栖居方式。农业发达工商业繁荣,人民富足,在历史上被誉为人间天堂。 在城市规划方面它延续了2500年的建城史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建城典范,《 平江图》 图1 水上人家(吴冠中)

所记录的苏州古城“湖山环绕,天然清旷” 的山水意境,水路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向人们展示了当年的天堂胜景。 公元前541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筑大城,周围四十七里”,与现在苏州古城的位置、规模、格局基本一致,苏州可以堪称我国城建史上的活化石。 苏州西部山优水美,北东南侧是广阔的平原水网地区,农业发达,繁体字的“蘇”就是表意“鱼米之乡”。 经过千百年的孕育积淀历史的苏州可以从资源禀赋、空间形态。文化特征三个方面概括出九大特质: 1.2.1天下粮仓:历史上有“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天之美,无过于苏州”的说法,而“苏州熟,天下足”是天下粮仓的真实写照。 1.2.2工商之都:白居易曾经写道:“况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兵数不少,税额至多”。《天工开物》记载:“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清朝鼎盛时期,《江南通志》记载:“今吴中赋人,几半九洲”由此可见,苏州经济之发达,工商之繁荣。 1.2.3人才辈出:清代苏州府苏出的状元占全国总数的1/5强,是浙江省(第二名)和山东省(第四名)之和。 1.2.4世间美景:天堂究竟是什么样?不得而知,想必集真善美于一身。苏州既然被誉为人间天堂,必是人间之至境了。 图2 大城平面图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拙政园历史文化片区社会事业服务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c12022291.html, 苏州姑苏区政府采购 磋商采购文件 采购编号:SZCD-GS-C-号 采购项目:梅巷片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司法强制执行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采购类别:服务类 采购单位: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拙政园历史文化片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苏州新华诚德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九月 中国招标行业门户网站

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拙政园历史文化片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关于梅巷片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司法强制执行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项目的磋商采购公告 受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拙政园历史文化片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的委托,苏州新华诚德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其所需采购的梅巷片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司法强制执行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国内组织竞争性磋商采购。欢迎符合磋商采购文件资格条件的各供应商前来参加磋商。 一、采购编号:SZCD-GS-C-号 二、采购内容:梅巷片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司法强制执行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三、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四、采购预算价:人民币大写肆拾万圆整(小写:¥.元) 五、参加磋商供应商资格条件: 、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须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报价。 注: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 六、本项目采用网上报名,报名时间:自采购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年月日。 七、报名流程及方式: 、申领CA。 未在苏州市市级政府采购项目申领专用CA证书的供应商登陆“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府采购(姑苏区网上报名)进行网上注册及资料填报,并携带相关资料至苏州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服务网点进行审核并申领CA证书,申领时说明为“姑苏区区级政府采购项目专用CA证书”,有效期内的CA证书可以反复使用。 已经申领苏州市市级政府采购项目专用CA证书的供应商进行网上注册及资料填报后,携带CA证书至苏州CA服务网点开通姑苏区区级政府采购项目网上报名功能模块即可。 、登录报名。供应商进入“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府采购(姑苏区网上报名)”系统,插入CA证书登录后选择具体项目并点击“报名”按钮报名。报名后,系统会显示报名确认单,供应商须打印以供投标使用。报名成功的供应商不可撤销报名。 、在网上报名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 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软件客服:-- <>业务咨询:- <>苏州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网点,详见:关于姑苏区政府采购项目实行供应商网上报名的通知[姑苏财〔〕号]。 <>苏州市姑苏区财政局综合处:-。 八、文件及信息获取方式:报名供应商从“苏州市政府采购网”的“采购公告”中自行关注并下载获取本项目采购文件和补充文件以及成交公告。未及时关注或获取文件而导致的责任由报名供应商自行承担。

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解析

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自1986年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济南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名城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为了对济南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更为有效地和具有针对性的保护,2014年9月,济南市规划局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总则 1.1 规划目标 为保护济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处理好城市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名城及其历史文化遗存,特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整个济南市市域范围,面积约8177平方公里。 2.价值特色 (1)济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因泉而生、泉城共生的城市,具有独特的泉水文化,是古城冷泉利用体系的典范。 (2)济南名城山、泉、湖、河、城一体,古城与商埠区东西并举,格局独具特色。 (3)济南是中国近代首批自开埠城市之一,丰富的近代遗产是济南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缩影,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 (4)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龙山文化、儒释道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3.目标原则 3.1指导思想 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3.2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 3.3保护目标 (1)保护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 (2)保护和延续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格局和风貌,保持济南山、泉、湖、河、城一体的风貌特色; (3)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与泉水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5)面向城乡治理,促进保护规划措施与要求的切实落地,使名城保护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可管可控; (6)将济南建设成为“山河秀美、泉溪间流,山、泉、湖、河、城一体共融”的特色泉城。 4.保护框架 4.1保护层次 本规划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与特色,确定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优秀工业遗存三个保护层次,同时,增补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两个层次,并将济南名泉文化景观作为专项保护层次纳入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之中。 4.2保护内容 (1)市域层次:保护市域范围内的山体、水体、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廊道、文化遗产聚集区和历史村镇等文化遗产; (2)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层次:保护历史城区的格局、肌理、风貌、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历史城区周边与名城价值特色相关的15条河流、2处湖泊及众多看山视廊; (3)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层次:保护将军庙、芙蓉街——百花洲、山东大学西校区(原齐鲁大学)3处历史文化街区,商埠区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 (4)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保护、优秀工业遗存层次:保护市域范围内21处全国重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录(2012年6月28日最新版)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并公布,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被列入名单的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目前中国已公布了12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海口市琼山区与海口市根据国务院意见分计为2处。 第一批:1982年2月8日公布,共24处 第二批:1986年12月8日公布,共38处 第三批:1994年1月4日公布,共37处 增补a:2001年8月10日公布,共1处 增补b:2001年12月17日公布,共1处 增补c:2004年10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d:2005年4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e:2007年3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f:2007年3月13日公布,共1处 增补g:2007年3月18日公布,共2处 增补h:2007年4月27日公布,共1处 增补i:2007年5月6日公布,共1处 增补j:2007年9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k:2009年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l:2010年11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m:2011年1月24日公布,共2处 增补n:2011年3月12日公布,共1处 增补o:2011年3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p:2011年5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q:2011年1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r:2012年3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s:2012年6月28日公布,共1处 分类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列表括号内数字为城市数。 北京(1)天津(1)河北(5)山西(6)内蒙古(1) 辽宁(1)吉林(2)黑龙江(1) 上海(1)江苏(10)浙江(7)安徽(5)福建(4)江西(3)山东(8) 河南(8)湖北(5)湖南(3)广东(7)广西(3)海南(2) 重庆(1)四川(8)贵州(2)云南(5)西藏(3) 陕西(6)甘肃(4)青海(1)宁夏(1)新疆(5) 下文括号内数字为入选批次。

苏州历史文化典故

苏州大学历史: 苏州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老校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纺织工业部属院校)、苏州医学院(核工业部部属院校)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 综合性大学。建于1954年。前身为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本称监理公会)所创办的私立教会学校。现设文、理、法、商及外国文学5个学院,连同夜间部共28个学系,6个研究所。学生万余人。校址台北市。该校向以法学教学著称。历任院长、校长无一不是学法律出身。但由于教学态度保守,重视讲授英、美法而忽视大陆法,近些年来,教学质量有所下降,过去在台湾法律界执牛耳的地位,已被“台大”、“政大”所取代。 一、创始(1871~1901)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清廷不敌英法俄日等国侵略,被迫签下数纸不平等条约。战事连连溃败使政府及百姓丧失了信心,社会呼吁改革及学习列强之长的声浪日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基督教会来到中国兴办教育事业。监理会是美国基督教重要差会之一,1846年成立,本部设于田纳西州。1879年起该会先后在州创办博习书院(Buffington Institute)、宫巷书院(Kung Hang School),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1900年决议合并三书院,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扩建为大学。1900年12月制定校董会章程,推林乐知先生(《万国公报》创办人)为董事长、孙乐文先生为校长。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东吴大学正式诞生。 二、奠基(1901~1926) 东吴大学创办初期的26年,历经三位美籍校长孙乐文、葛赉恩及文乃史。这个时期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捐款及学费。校园内的教学大楼林堂、孙堂、葛堂及教职学生宿舍等设施陆续兴建完成,校园规模日趋完整。学科发展包括文、理、医学、神学及法科(在上海昆山路),另有四所附中、二十所附小、惠寒小学、吴语学校等组成完整的东吴教育体系。各学科除在学术研究上表现突出,更为社会培养无数专业人才。学校以“Unto a Full-grown Man”为校训强调学生人格的陶冶。五四运动期间,东吴学生筹组学生会,一般的学生社团则以学术研究、辩论及体育活动为主。东吴大学早期在三位校长的努力下,为日后校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东吴大学旧址位于十梓街1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十年(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光绪五年(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并入中西书院。二十七年,中西书院又迁至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建立东吴大学堂,或称东吴大书院,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地区要再进行深化。 二、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持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规模、现状特点,并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的性质、形态、分布等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他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特别

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 三、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城市历史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 2、城市现存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古树名木、革命纪念地、近代代表性建筑,以及有历史价值的水系、地貌遗迹等; 3、城市特有的传统文化、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 4、现存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状况。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1、规划文本:表述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概述;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和保护工作重点; 3)城市整体层次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措施,包括古城功能的改善、用地布局的选择或调整、古城空间形态或视廊的保护等; 4)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各类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界线,保护和整治的措施要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一、定量评估

二、定性评估 (一)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4-1城市的地域历史环境市域中能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古村镇,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自然景观,以及与古城有重要历史联系的区域环境要素。 4-2古城格局古城的选址特征,与周边山水自然环境关系延续的情况,古城的街巷肌理、传统格局、城墙城门,重要的公共建筑的遗存状况,古城在城市规划建设史中的典型性和影响力。 4-3历史风貌城市整体的风貌特色,及其对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情况。 (二)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 5-1城市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军事要地,或发生过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5-2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地文物古迹遗存具有相当的久远度与丰富性,或是在城市格局、建筑风貌、景观特色等方面具有较为典型或是独特的艺术表达,或是在城市的选址、建设、军事防卫、工程设施或工商业发展等方面体现了历史上重要的

技术工艺或科学理念。 5-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状态评估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组织、产业经济等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产生的影响。新的发展是否保障了历史的延续性。 标准说明: (一)历史文化街区必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公布。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是指在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之内划定的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 (三)历史建筑是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历史建筑以院落为单位计算数量。 (四)不得拆除建筑是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在历史文化街区内,能够反映或衬托街区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采用地方材料、地方工艺建设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包括仿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五)附表中的“2-2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是评估城市中全部历史文化街区的总体情况。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现状及对策

浅谈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变化是城市的规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使城市释放出巨大能量,使城市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这一巨大推动力使城市发展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继承与保护、经济与文化等矛盾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越不过的一道坎,城市发展又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可避免的压力。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一方面作为最具历史意义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冲击,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苏州城作为的现代化城市的职能,是相当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就针对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对策 一、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概况 苏州,中国城市,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和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4]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历史文化名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16]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经历2500多年来的沧桑变化,苏州的城址基本未变,仍保留了“河街相邻,水陆平行”的特有风貌。颇负盛名的“园林之都”、“丝绸之府”、“工艺之市”,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蜚声海内外的吴文化以及质朴典雅的古建筑,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最早由子胥按照四方八卦的方位设计,由吴王阖闾支持筹建。众所周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有2500多年历史,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阖闾大城,即现在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城址在原来的位置上一直没有变动过,这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见的。现在国务院有明文规定,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内不能建高层建筑,特别是在有古塔的旁边;历史文化名城道路拓宽以不影响旁边民居为主。保持苏州古色古香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所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道路窄窄,房屋矮矮!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呈现棋盘型,棋盘内街道河道交错,水网系统新罗密布,处处相交。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一方面作为最具历史意义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冲击,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苏州城作为的现代化城市的职能,是相当有现实意义的。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意义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变化是城市的规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使城市释放出巨大能量,使城市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这一巨大推动力使城市发展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继承与保护、经济与文化等矛盾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越不过的一道坎,城市发展又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可避免的压力。 1986年,国务院批复苏州总体规划时明确了“全面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的方针。至今,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探索和实践已进行了20多年。这2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是苏州经济发展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最大的时期。每次掀起城市发展的高潮,苏州市委、市政府都同步认真思索,谨慎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而且这种认识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深化:苏州不仅是苏州人的苏州,也是中国的苏州、世界的苏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临的情况更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更紧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任务更繁重。[3] 三、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现状中出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