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建筑文化更是闻名世界。同时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因此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建筑艺术也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但是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建筑材料以及装饰艺术却有着共同特点。比起西方的建筑特点有较大差别。

关键词传统建筑;美学特征;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劳动人民用血汗铸就了辉煌的建筑文明。中国的传统建筑在东方这片神秘的大地上,以其规划严整的布局、天人合一的时空理念、重生知礼的观世精神而迥异于西方。建筑艺术的特征具有功能性、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使用者于其中获得美感、得到享受,观赏者同样获得相同的感受。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除了呈现在结构方面,还体现在他的屋顶、色彩的烘托、匀称的整体布局等方面。中国古建筑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的木结构

木结构体系,它本身的复杂与精徽的砖石结构建筑所无法企及的,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中国建筑的重量全部都由梁柱负担,梁柱结构,是由梁、柱、椽等主要构件产生的。它们按照结构所需要的形状、大小以及间距结合在一起,合乎目的的体现出理性与秩序,从而产生美感,以此达到技术与艺术的浑然统一。尤具是屋檐,特别是那一种反曲向上的翼角,其曲线或弧度完全是由斗拱和椽木构制出来的,不得不说是匠心独运。北京的团城承光殿、雍和宫万福阁、山西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等等,都是结构既精妙又美观的建筑杰作。

二、四合院似的空间美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组合的美,宅院是的建筑群在设计上多采取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平面形式。任何一种平面形式,布局中的程序安排是建筑创意的核心,所以说程序安排它是中国古建筑设计艺术的灵魂。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正殿、正厅为中心,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用围墙和围廊围合成封闭式的整体空间,展现出内外有别、井井有条的空间美感,象征我国古代社会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三、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的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

主要是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等原因,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和人文形态等原因。

四、装饰美

装饰则以精细、隐借,一种是建筑物自身的某些构件被赋予的视觉美,同时,建筑师们也不忘装饰美:每块屋檐下作支撑用的“撑拱”和“牛腿”都是美观的雕刻。中国的宫廷建筑强调宏伟与威严,所谓“高台榭,美宫室”是它的美学追求。另一类装饰不属于建筑物本身,却为建筑物锦上添花,如金石雕刻、陶瓷制品、帛书字画、珠宝玉器等艺术陈列品

中国建筑是以群落为单位的,而且往往是由多重院落组成的。当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走进一个院子又一个院子的时候,那种由于有规律的重复而产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便油然而生,从而让人获得一种音乐的美感。

五、整体布局体现的节奏和韵律美

中国古建筑在造型艺术上所体现的节奏和韵律,给人给予心灵上的巨大涵养和情操上的陶冶。形式上的严格对称但仍有变化,再多样变化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小至宅院,大至宫苑都有其重要部位,越是重要建筑就必须要有重重院落为前奏,在人的行进中逐级展开,主次分明,相互呼应,如同音乐一般。从前至后、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院落无不显示出序幕、高潮和尾声,气韵生动,音律和谐。这种节奏和韵律称之为音乐美,中国古建筑的空间布局犹如音乐一样高潮迭起,完美而连续,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六、“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着建筑文化

我们的先贤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利用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祖国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对自然美的鉴赏融合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相应地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园林,出现了风景名胜区。

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意识,更自觉更深刻地体现在园林建筑中。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建筑个体与群体组合的风水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重在建筑群的整体布局,鲜明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个性所在。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时刻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以上仅仅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空间、平面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这虽不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全部特点,但涉及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结构、文化等多方面。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精神,事物巨细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个性。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时刻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