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基础(全套课件124P)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轮10
凸轮7
精密机械基础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四、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一、研究对象
1、机械: 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器(三个特征):
①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
②各运动单元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③必须能作有用功,完成物流、信息的传递及 能量的转换。
机构:有①②两特征。
机器和机构最明显的区别是: 机器能作有用功,而机构不能,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机器是由几个机构组成的系统,最简单的 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机械的组成:
1.原动机: 机械动力的来源 2.工作机: 能完成机械预期的动作 3.传动部分: 把原动机的运动和功率传递给工作机的中间环节
4.自动控制部分
第一章 精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一、设计精密机械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功能要求 2.可靠性要求 3.精度要求 4.经济性要求 5.外观要求
二、精密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1.调查决策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试制阶段 4.投产销售阶段
制造业与机械工业
机械工程: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
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基础经验, 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应 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 机械工程科学由机械学和机械制造组成。
各个工程领域的发展都要求机械工程有与之源自文库
相适应的发展,都需要机械工程提供所必需 的机械。 机械种类包罗万象,机械制造产品遍及人们 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动力机械:原动机 工艺类机械:机床、起重机械、交通运输机 械、化工机械。 产业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 建筑机械等。
二、研究内容
研究通用机械、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 的性能,材料,热处理,公差与配合, 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的基本理论。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该课程以一般通用零件的设计为核 心,以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机械设计能力为宗旨, 为学生学习专业机械设备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使学生在了解各种机械的传动原理、设备使用、 维护及故障分析方面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培养创造性的思 维能力,了解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发 展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
2.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 理及应用,掌握机械设计基本方法,具有初步设计机 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3.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和应用标准、规范、 手册、图册的能力及自觉性;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 的基本训练。并了解机械设计的最新发展及现代设计 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概念
构件:运动单元体,构件可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 零件:制造单元体,不可拆散。分通用零件:螺栓、 螺母、齿轮、皮带等;专用零件:曲轴、犁等。 部件:若干可以完成统一功能,而在结构上连接在一 起、协同工作的零件组合体。如:活塞连杆组,车辆 各种总成等。 工件:机械中的加工对象。 装配:按设计要求,将零件与部件连接成产品的过程。
精密机械基础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一、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概述
最古老学科之一(目前30个一级学科),18~19世纪机械工程 逐渐形成其理论基础,成为现代经济主要支撑的工程技术之 一。 1、机械制造技术的突破性创新,20世纪机械制造技术标志 性创新有二:1)、50年代在美国出现数控加工技术,传统 与计算机结合的开始;2)、 20世纪80~90年代在美国、日 本几乎同时出现的快速成形制造技术,是机械工程、计算机 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激光技术、化工技术等多学科 综合的突破性创新。在制造理念、手段、过程、周期等有革 命性突破。“一天制造”成为可能。

4、机械制造哲理的突破性创新
节能、节约资源、低排放、低(零)污染为目标的 绿色制造、循环经济。 2004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近年我国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
(一)三大视角: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动力
机制 1、综合集成——面向科学技术:数字化、智 能化、敏捷化、微型化、生命化、生态化。 2、市场驱动——面向经济技术建设 3、和谐发展——面向自然环境
三、六大趋势:我国机械工程学科发 展的时代潮流
1、数字化:CAD/CAM、FMS、CAI、ERP、
PDM等 2、智能化 3、精密化 4、微型化 5、生命化:主要体现于生物制造,人工假体 生物制造、人体器官的生物制造。 6、生态化:主要体现于绿色制造
进气阀3
排气阀4
活塞2 顶杆8 连杆5 曲轴6 气缸体1
四、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主要特点: 综合性 实践性 设计性
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工程观点 处理好重点与难点 培养创造思维
教学参考资料



1 张克猛.机械工程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冯鹤敏.机械工程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蔡兰 .机械工程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6-2007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报告,中 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 阎守礼.机械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6 卢晓春.汽车机械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 范顺成.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8 陈良玉.机械设计基础.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2、机械制造理论的 突破性创新 1959年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Frynman提 出微型机械的设想,1987年美国NSF启动了第一个微型 机电系统(MEMS)计划;日本1991年开始实施微型机械 技术大型研究开发计划。 尺寸:微米与纳米级
3、机械制造系统的突破性创新
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 到80年代的商业应用。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熟 的管理技术,支撑,提出:动态联盟、虚拟企业战 略。 快速响应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