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士人与司马迁《史记》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

“先秦士人与司马迁《史记》”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史记》研究的基本情况

自汉以来的2000多年,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成果颇丰,其研究内容涉及面广,研究的项目达35门,278项。

自汉至清,《史记》的研究专著达101部,单篇论文1435篇,囊括了名物典章、地理沿革、文字校勘、音韵训诂、版本源流以及疏解、读法、评注等领域,方法是辑校材料、引证,基本是微观的“文献研究”。从文学研究来看,因时代环境与研究者知识视域的局限,近代以前的学者多侧重于感性的直观式评点的单篇读感,缺少具有综合性、逻辑性的宏观义理阐释和文、史兼顾的文学本体论分析。

20世纪以来,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究的队伍日益壮大,学者除了对司马迁生年、生平、家世和《史记》的名称、断限、体制、取材、篇章残缺与补纂、义例等具体问题的考证之外,更加扩展了《史记》的综合集成研究。而这一百年的考据研究主要集中于司马迁的行年、《史记》疑案、马班异同考论、《史记》与公羊学、《史记》三家注等领域。此外,学者借鉴西方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的学理,又带动了司马迁的社会、民族、民俗思想的更进一步研究,而《史记》的文学研究仍是百年来的重头戏。这一时期《史记》研究成果更加丰硕。论文2200多篇,专著210余部(其中文献研究专著13部,思想研究14部)。

而《史记》研究的突出成就当是“史记学”这一学科的建立。经过学者的努力,这门新的学科已初具规模。陕西师范大学张新科教授的《史记学概论》(商务印书馆出版),则是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学科的开山之作。《史记学概论》分“七论”十七章,对“史记学”的产生发展、性质特点、社会功能、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展开论述,全面勾勒出了“史记学”的学科体系,奠定了“史记学”的基础理论。

这一时期《史记》研究的特点,主要有:

一是研究方法表现为宏观性和西学化。19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学东渐,斯宾塞社会进化阶段说得到广泛接受,梁启超新史学理论和文学唯美论、情感论应运而生,再加之“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记》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范式,涌现出一批采用宏观方法研究思想义理为主的专著。

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进化论等思想研究《史记》。这一时期,学者以文献为本,结合西方史学学理与方法,考证精严,论断谨慎,逻辑分析严密,

极大地推动了《史记》从“史料学”到“《史记》学”的进展。

三是汲取本土考古学发现,突破性成果较多。例如王国维首用甲骨文、金文证明《史记》记载的三代历史为可信,从王国维与郭沫若同用汉简考证司马迁的生年到陈直的《史记新证》,都可看出考古文献得到了极大利用。

四是《史记》的文学研究别开生面,展示了新的学术范式和风格。在白话文运动与西学思潮的冲击下,传统的学术范式已经丧失,学者们成功地在历史文化语境中阐发文学的审美感受。其方法带有清人的作风,即单篇评点,不过,比之清人,他们有继承与发扬,其所述极扼要、精当,至今仍为后世学人广为征引。

五是《史记》的地位被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经济史等领域都被列为专章进行探讨。

2.“司马迁与先秦士人”论题研究情况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集先秦文化大成之作,先秦士人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文化修养、心理素质、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司马迁。先秦时代那些忧国忧民、富有正义感的人物,自孔丘、孟轲至于屈原,司马迁对他们都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因此,“司马迁与先秦士人士风”的研究也就成了司马迁《史记》研究的一个论题,学者也有涉及。

(1)学术专著有,李长之:《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其中曾论及司马迁与孔子,认为司马迁受道家思想浸染较多,表现为自然浪漫主义。陈桐生:《史记与诸子百家之学》主要从学术思想方面论列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先秦诸家思想学说的继承和发展。除专论外,还有在论著把“司马迁与先秦士人”作为一部分内容来研究的著作成果。

(2)撰述论文阐释的有韩兆琦先生的《司马迁与先秦士风》,袁伯诚先生的《司马迁的理想人格、悲剧命运与先秦游士文化的关系》,孔黎兰:《司马迁的“士人”思想》等。除专论司马迁与士人的论文外,还有单篇论及士人个体、诸子思想的论文。

这一课题研究有以下特点:

一是关于“士人”个体与司马迁的研究多,而整体研究较少。如“司马迁与屈原”的研究,主要论文有,徐克文:《司马迁与屈原——读屈原列传》、吴汝煜:《〈史记〉中的〈骚〉影》、俞樟华:《司马迁与屈原》、伏俊琏:《屈原司马迁异同散论》等等。除此之外,司马迁与孔子、孟子也有专门的研究论文,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体观之,从宏观上对先秦士人与司马迁的研究较少。

二是对先秦诸子与司马迁,从思想倾向上研究的多,从精神传统上探究的少。研究内容涉及政治思想、思想主题倾向、司马迁与诸子的评价等。研究成果有,周满江:《司马迁的世界观与儒、道、法的关系》、肖黎:《司马迁与儒、道、法

的关系》、徐景重:《司马迁与先秦诸子》、俞樟华:《司马迁与先秦诸子》、刘兴林:《司马迁儒道互补说》等,还有前面提及的陈桐生先生《史记与诸子百家之学》等专著。

3.国内外《史记》研究的趋势

目前,国内外《史记》研究呈综合化、立体化、世界化趋势。

一是《史记》的综合化研究,是新手段、新方法、新思想、新理论的融通互汇,主要表现在全面地继承前人的—切文化成果,综合消化为自身的—部分,以促进《史记》研究的发展。

二是《史记》研究与考古学、文献学、哲学、美学、文艺学、经济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综合,呈立体化趋势。立体化研究就是建构《史记》研究的立体世界。主要表现在研究者从时代与个体的相互关系中去建构一个《史记》的复杂世界和司马迁纤细的心灵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还形成了“史记学”本身的以文化为土壤,以文、史为主干,以美学、经济学、哲学、文献学、自然科学等相近或相关研究为枝叶的参天大树式的立体性框架。

三是面对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的世界化趋势,《史记》研究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史记》在国外被大量翻译,二是国外研究者已经关注并研究《史记》,产生了比较重要的成果。

总之,《史记》研究的总趋势是在横面上的广泛铺展,纵向上的理论提升,在历史中不断深化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和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从先秦士人的精神文化传统入手,对先秦士人的优秀传统与司马迁、先秦士人的理想人格与司马迁、先秦士人的学术思想与司马迁、先秦士人的政治思想与司马迁、先秦士人的史传传统与司马迁、先秦士人的道义传统与司马迁等问题进行宏观研究,并分别将司马迁与孔子、孟子;司马迁与老子、庄子,司马迁与荀子、韩非子,司马迁与屈原进行个案对比研究。

2.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究先秦士人精神文化传统对司马迁及其创作《史记》的影响,追溯先秦士人优秀品质对司马迁的溉沾,站在理性化的角度审视古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从中总结出先秦文化的部分精华,以期在文化建设中继承并传承,并希望对当代知识分子有所启示,并能对先进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以往的《史记》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对于先秦士人与司马迁的研究并不十分多,即使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对先秦士人个体与司马迁的研究多,而整体研究较少;对先秦诸子与司马迁,从思想倾向上研究的多,从精神传统上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