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统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的国际秩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双方均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
⑵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⑴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⑵1918年11月11日德、奥(匈)投降
东线
(德奥联军↔俄军)
—
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
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
Ⅴ.对所有关于殖民地的要求作出……调整。……
XIV.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基本主张。(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及动机。(6分)
——材料一至三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四: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南线(奥军↔
俄军、塞军)
战局演变
(总体态势)
德军失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德奥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同盟国走向失败
(三)大Fra Baidu bibliotek的影响
1.(促进民族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开始改变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三)▲大战的影响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2.特点(⑴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新秩序,⑵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民族自决,⑶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3.影响:(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⑵同时,也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各学习小组根据上述材料,自行拟定探究角度,设置问题,并给出参考答案。(14分)
[示例]
第一组: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4分)
答案略,可根据“学纲”提示自行整理。
第二组: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并分析这一矛盾形成的原因及对国际局势发展的影响。(14分)
(二)△国际联盟
1.地位;2.成立宗旨和形成决议的原则;3.实质;4.认识评价
【主干基础知识掌握记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背景——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争斗的原因是: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⑵它们竞相奉行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⑶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大国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⑵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北非殖民地
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德俄矛盾
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
—
俄奥矛盾
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争夺巴尔干地区
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
(三)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之间争斗不断,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1914 年6 月28 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材料一: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
Ⅰ.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Ⅱ.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Ⅲ.……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Ⅳ.……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基本主张:公开外交、航行自由、自由贸易、裁减军备、民族自决和建立国际联盟。(每点1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
背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②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③美国实力的增长;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等。(每点2分,任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
动机:凭借日益增强的实力,扩大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建立美国领导的国联,并进而称霸世界。(2分)
(二)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表1)
基本矛盾
形成与表现
实质
地位或影响
英德矛盾
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⑵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法德矛盾
⑴普法战争后,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
2.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1917年,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虽然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仍保留了诸多特权,而且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二: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
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做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对接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时空观念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巴黎和会;1920年国联成立;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材料二: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俄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德国经济迅速增长,它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材料三:19世纪末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抛弃了“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极力鼓吹对外扩张的外交大臣伯恩哈特·冯·皮洛夫在1897年12月的一次演说中声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梯尔比茨坚持认为,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象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
⑷阅读材料四,根据材料一至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8分)
背景:①“经济上的竞争”,如英德两国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及其对海外市场的激烈争夺;②“殖民地的争夺”,③“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如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④“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把俄、奥匈对巴尔干地区的染指,引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4.思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提示:①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③无视弱小民族利益;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核心素养培育】
一、帝国主义列强的争斗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1870年,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1.8%、23%、13.2%、10%;1913年,四国所占的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别为14%、38%、16%、6%,美国由原来的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德国由原来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英国则由原来的第一位降至第三位。从1891—1900年,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3.5%、4.8%、2.6%;1901—1914年,分别为1.4%、4.8%、5.8%、3.3%,美、德、法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比英国要快。……在对外贸易方面,1870年英、美、德、法四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2%、8%、13%、10%;1913年分别为15%、11%、13%、8%,英国虽仍保持第一位,但已被德国紧紧赶上。英、德两国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英国虽然能在其殖民地保持优势,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却输给了德国商人。
⑴主要矛盾:英德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矛盾。(4分)
⑵形成原因:①英德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英德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之间不对称;②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③英德在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④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⑶影响:随着英德矛盾尖锐,英德寻求同盟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国际局势紧张,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4分)
1.原因: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⑵世界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⑶大国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表现: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参见表1);
3.结果:欧洲形成两大敌对军事集团。
(二)△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抗,世界局势紧张(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同盟国和协约国:1.成立目的;2.成员国及核心;3.对抗表现。
史料实证
引入史料分析归纳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期间重要的战役过程、特点与影响
历史解释
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唯物史观
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家国情怀
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意识。
【学习目标初现】
要点
学纲
学习重点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三组:分材料设计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美德法四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变化的特征。(4分)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增长率和对外贸易方面,美国和德国迅速赶上和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言之有理即可)
⑵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发展的特征。(4分)
特征: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英德对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的竞争激烈。(4分)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二)大战进程(表2)
主要战线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西线
(英法军队↔德军)
⑴德军进攻法国;
⑵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
3.(改变人们观念)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但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3.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这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是,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成为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1946年4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布解散)。
⑶阅读材料三,19世纪末德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8分)
政策:从“大陆政策”转变到“世界政策”(要求重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2分)
原因:①帝国主义各国(特别是英德)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世界领土被基本瓜分完毕;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垄断组织出现;④英德在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每点2分,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或导火线)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大战的爆发及性质
(二)▲大战的进程:欧洲战场战局的演变(参见表2)
1.主要战线与交战双方;
2.各个阶段各条战线的主要战役(或重大事件)及战局演变;
3.日本对德宣战和侵略中国。
⑵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⑴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⑵1918年11月11日德、奥(匈)投降
东线
(德奥联军↔俄军)
—
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
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
Ⅴ.对所有关于殖民地的要求作出……调整。……
XIV.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基本主张。(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及动机。(6分)
——材料一至三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四: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南线(奥军↔
俄军、塞军)
战局演变
(总体态势)
德军失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德奥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同盟国走向失败
(三)大Fra Baidu bibliotek的影响
1.(促进民族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开始改变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三)▲大战的影响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2.特点(⑴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新秩序,⑵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民族自决,⑶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3.影响:(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⑵同时,也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各学习小组根据上述材料,自行拟定探究角度,设置问题,并给出参考答案。(14分)
[示例]
第一组: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4分)
答案略,可根据“学纲”提示自行整理。
第二组: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并分析这一矛盾形成的原因及对国际局势发展的影响。(14分)
(二)△国际联盟
1.地位;2.成立宗旨和形成决议的原则;3.实质;4.认识评价
【主干基础知识掌握记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背景——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争斗的原因是: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⑵它们竞相奉行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⑶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大国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⑵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北非殖民地
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德俄矛盾
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
—
俄奥矛盾
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争夺巴尔干地区
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
(三)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之间争斗不断,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1914 年6 月28 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材料一: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
Ⅰ.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Ⅱ.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Ⅲ.……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Ⅳ.……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基本主张:公开外交、航行自由、自由贸易、裁减军备、民族自决和建立国际联盟。(每点1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
背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②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③美国实力的增长;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等。(每点2分,任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
动机:凭借日益增强的实力,扩大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建立美国领导的国联,并进而称霸世界。(2分)
(二)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表1)
基本矛盾
形成与表现
实质
地位或影响
英德矛盾
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⑵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法德矛盾
⑴普法战争后,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
2.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1917年,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虽然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仍保留了诸多特权,而且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二: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
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做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对接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时空观念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巴黎和会;1920年国联成立;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材料二: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俄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德国经济迅速增长,它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材料三:19世纪末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抛弃了“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极力鼓吹对外扩张的外交大臣伯恩哈特·冯·皮洛夫在1897年12月的一次演说中声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梯尔比茨坚持认为,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象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
⑷阅读材料四,根据材料一至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8分)
背景:①“经济上的竞争”,如英德两国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及其对海外市场的激烈争夺;②“殖民地的争夺”,③“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如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④“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把俄、奥匈对巴尔干地区的染指,引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4.思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提示:①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③无视弱小民族利益;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核心素养培育】
一、帝国主义列强的争斗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1870年,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1.8%、23%、13.2%、10%;1913年,四国所占的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别为14%、38%、16%、6%,美国由原来的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德国由原来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英国则由原来的第一位降至第三位。从1891—1900年,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3.5%、4.8%、2.6%;1901—1914年,分别为1.4%、4.8%、5.8%、3.3%,美、德、法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比英国要快。……在对外贸易方面,1870年英、美、德、法四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2%、8%、13%、10%;1913年分别为15%、11%、13%、8%,英国虽仍保持第一位,但已被德国紧紧赶上。英、德两国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英国虽然能在其殖民地保持优势,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却输给了德国商人。
⑴主要矛盾:英德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矛盾。(4分)
⑵形成原因:①英德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英德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之间不对称;②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③英德在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④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⑶影响:随着英德矛盾尖锐,英德寻求同盟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国际局势紧张,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4分)
1.原因: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⑵世界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⑶大国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表现: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参见表1);
3.结果:欧洲形成两大敌对军事集团。
(二)△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抗,世界局势紧张(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同盟国和协约国:1.成立目的;2.成员国及核心;3.对抗表现。
史料实证
引入史料分析归纳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期间重要的战役过程、特点与影响
历史解释
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唯物史观
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家国情怀
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意识。
【学习目标初现】
要点
学纲
学习重点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三组:分材料设计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美德法四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变化的特征。(4分)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增长率和对外贸易方面,美国和德国迅速赶上和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言之有理即可)
⑵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发展的特征。(4分)
特征: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英德对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的竞争激烈。(4分)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二)大战进程(表2)
主要战线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西线
(英法军队↔德军)
⑴德军进攻法国;
⑵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
3.(改变人们观念)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但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3.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这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是,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成为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1946年4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布解散)。
⑶阅读材料三,19世纪末德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8分)
政策:从“大陆政策”转变到“世界政策”(要求重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2分)
原因:①帝国主义各国(特别是英德)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世界领土被基本瓜分完毕;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垄断组织出现;④英德在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每点2分,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或导火线)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大战的爆发及性质
(二)▲大战的进程:欧洲战场战局的演变(参见表2)
1.主要战线与交战双方;
2.各个阶段各条战线的主要战役(或重大事件)及战局演变;
3.日本对德宣战和侵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