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虎汤禁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白虎汤禁忌证
白虎汤来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治疗阳明热证的经典方剂,为历代医家所喜。然而对于白虎汤的禁忌证,自古就争论不休。作为一名尚在学习阶段的中医学生,我在阅读了各种文献资料后,也想阐述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简单看法。
说到白虎汤的禁忌证,当推明清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在《温病条辨》中提出的白虎汤“四禁”:“白虎本为达热出表, 若其脉弦而细者, 不可与也; 脉沉者, 不可与也; 不渴者, 不可与也; 汗不出者, 不可与也; 常须识此, 勿令误也。”
第一禁“若其脉弦而细者, 不可与也。”脉弦,主病在表在上,属邪实。脉细者,主患者气弱体虚。原文中所说的脉弦而细,表明病人虽气血不足,但邪在表在上。我以为,吴氏之所以将其例为禁忌证,是怕其人正气已虚,若再重用石膏辛凉伤正。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寒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而其退热之功效,则远过于诸药。盖石膏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也就是说,白虎汤既不损正气,且能清虚实之热,又能逐热外出。况且,在许多临床上可见脉虽浮弦而细,然病者症见高热、口大渴、尿黄、汗出舌红苔黄者, 辨证应属于里热炽盛。
第二禁“脉沉者, 不可与也。”阳明气分热盛这一证候的脉象可以见脉沉数。沉脉主里证。张锡纯就认为阳明郁热, 失于外达, 虽见脉沉伏, 又何妨用白虎解热。他曾治一人, 全身发冷, 两腿疼痛, 诊其脉甚沉伏, 郁于阳明, 经用大剂白虎加连翘治愈。以上两禁皆以脉象为症状描述,但脉象毕竟仅仅是四诊之一,而且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单凭脉象就判定是否为白虎汤禁忌证显然不合适。
第三禁“不渴者, 不可与也。”在《伤寒论》里对白虎汤的描述中并没有提及口渴用白虎汤,而是提及口渴用白虎加人参汤。“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说明口渴时加人参,不渴时即用白虎汤原方。外感发热, 表证可以非常短暂, 或者病邪一下就进入气分热盛阶段, 此阶段早期,病人可以出现高热而口不渴, 汗出尿黄, 脉数等症状。故吴氏的说法显然不可取。
第四禁“汗不出者, 不可与也。”吴氏认为,病人不出汗,若轻率投以白虎汤,则会导致表邪抑塞,由表入里,加重病情。然而,张仲景《伤寒论》中提及白虎汤有三处。①“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③“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此三处中仅有阳明篇中提及汗出,太阳篇和厥阴篇均未提及。《伤寒论》175条曰:“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在这里,把脉浮、发热、无汗三个症状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表不解”之证,才是白虎汤的禁忌证。故单单把汗不出作为禁忌证标准是不对的。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就好比白虎汤的禁忌证。医学生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大量接受书本知识的阶段,书本上各家理论的对与错还无法亲自在临床实践中找到答案,这就要求我们自己探求原方原意,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在不断的探讨中进步,这样才能真正辨证,灵活运用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