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微体化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陶纪-现代。分布广泛,海相、陆相ຫໍສະໝຸດ Baidu有。
介形虫
硅藻植物门
硅藻是单细胞藻类,分裂繁殖。个体微小, 常呈群体广布于海水、淡水和半咸水中;
单个硅藻的结构具上下两个壳瓣,如同肥 皂盒状;
硅藻的细胞壁高度硅化,壳瓣上有规律地 不均匀的沉淀;
可疑最早的报道于侏罗纪,繁盛始于晚白 垩世,古新世达极盛,现代多样度稍低。
有孔虫壳的形态、构造及成分
由细胞质分泌或再加上外来物质胶结而 成,有孔虫的壳形各式各样,少数构造 比较简单,但多数壳形十分复杂,按房 室多少及其排列可划分几种类型
形态
单房室壳:仅由一个房室构成,具一个 或多个口孔,壳常成球形、瓶形,还有 放射状及树枝状等。
双房室壳:常为一个球形初房和一个管 状的第二房室组成。由于第二房室位置 和形状的变化,形成各种壳形,有圆管 形、圆盘形、球形、之字形等。
绕旋式壳:一种是房室沿一设想轴绕旋排 列,另一种类型是粟米虫式,即房室在若 干个方向不同而彼此以一定角度相交的平 面上绕旋排列,每个壳圈由两个房室构成。
其它:扇形式壳、半环式壳、混合型壳等。
生态类型:绝大多数海生,以底栖 生活为主,也有浮游者,极少数生 活于泻湖或淡水湖泊。
地史分布:前寒武纪至现代。以石 炭二叠纪、中生代后期及第三纪极 为繁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形态
多房室壳:由两个以上的房室构成,因 房室排列形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构造和 形态。
单列式壳:房室基本上沿一条直线或弧 线排列成单行。
平旋式壳:房室围绕通过初房的一设想 轴,在一个平面上盘旋排列,设想轴和 旋卷平面互相垂直。
形态
螺旋式壳:房室围绕通过初房的一设想轴 在若干个彼此平行的平面上螺旋式排列, 设想轴和旋卷平面互相垂直。
金藻植物门——颗石藻
孢粉
孢粉
甲藻植物门——沟鞭藻
金藻植物门——颗石藻
颗石藻类因具有金黄色素而归入金藻门,单细 胞浮游植物,球形或卵形,直径小于20µm,绝 大多数海生;
细胞周围具钙质小盘——颗石形成保护的甲胄, 颗石是碳酸岩的重要组分;
颗石由辐射状或叠瓦状小板构成椭圆形、环形、 星形盾盘;
始现于晚三叠世,晚白垩世、早中第三纪和现 代是三个繁盛期,是划分、对比海相中、新生 代地层的重要依据。
已知化石放射虫2000种以上,现生放射 虫6000种以上。
分布岩性:高硅质岩石中-黑硅岩、石 英岩、硅质页岩等;也发现于石灰岩、 泥岩、钙质页岩,甚至在火山岩中亦常 见到。
放射虫的生态
多为正常盐度的远洋生物,具多孔球状 外形和多种壳饰说明以漂浮生活方式为 主。但有些具坚实块状壳类型是靠近海 底生活的特征,并可生活在不同的水深, 有的可深达四千米以下。
地史分布
化石放射虫自寒武纪出现,繁盛于泥盆 纪后期到石炭纪,产于法国、英国、澳 大利亚、北美、乌拉尔等。古生代以泡 沫虫亚目的代表为多;中生代以泡沫虫 亚目和罩笼虫亚目为代表;侏罗-白垩 纪出现许多新类型,壳形趋于复杂化, 分布于特提斯海和环太平洋地区;新生 代是其极盛阶段,分布于世界各地。
分布岩性
气候、沉积环境等
研究生命起源和生物界早期发展的重要线 索——早期动物胚胎的研究。
海相、非海相微体化石对油气、煤等矿产 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古动物
有孔虫 介形虫
放射虫
微古植物
孢粉 超微化石 沟鞭藻 硅藻
有孔虫
概述:有孔虫是原生动物门一种具伪足的微小 真核单细胞动物,大多具矿物质硬壳,壳上都 有开口,壳壁上还有许多小孔。身体由一团细 胞质构成,分化为内外两层,外层薄而透明叫 外质;内层颜色较深叫内质。外质伸出许多根 状或丝状伪足,主要功能是运动、摄取和消化 食物、清除废物并分泌壳质构成外壳。内质具 一个或多个核,核随着个体的生长而增大。
多数放射虫分布在温暖的海洋中,由赤 道向两极数量很快减少。仅很小部分可 在两极生存。
介形虫
是一种具两瓣外壳的为小节肢动物,为节肢动 物门、甲壳亚纲的一亚纲。壳长一般为0.5- 4mm,最大可达30mm.壳分左右,两壳等大或 不等大,两壳背缘以韧带和铰合构造相连,在 壳瓣接触边缘上具有较粗的脊状突起(织边)。 壳的内面中部或偏前方有肌痕,其数目、排列 方式和分布特点是分科的主要依据。壳表面光 滑或具有瘤、槽、刺、喙、网纹等各种装饰。 壳纹是鉴定介形类的最重要特征。
硅藻植物门
甲藻植物门——沟鞭藻
甲藻为单细胞浮游藻类,细胞壁具纤维素 甲片包裹;
沟鞭藻是甲藻门中的一个纲,具横向沟和 鞭毛,主要生存于海水,也见于半咸水和 淡水;
化石沟鞭藻主要是呈休眠状态的孢囊。 最早始于晚三叠世晚期,晚白垩世至第三
纪化石最丰富,是划分、对比海相中、新 生代地层的重要依据。
微体古生物学
定义:研究微体化石的学科,是古生物学 的重要分支。
研究对象: 微体化石——是指各地质时代沉积岩
中所保存的、肉眼不能识别的微小生物化 石,必须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来研究。
1、微小古生物的完整个体 2、大古生物中侏儒类型 3、古生物的微小器官
研究意义
划分对比地层——年代地层学研究的依据 海洋学研究方面的意义——深度、洋流、
形态:球形、钟罩形、还有其它形状。 直径:0.1-2.5毫米,群生的可>15毫米。
骨骼:包藏在有机体之中,多为硅质和 含有机质的硅质,少数含硫酸锶。
结构:1 松散结构-为互不连接或接合 不坚实的杆、骨针及刺;2 网球结构- 沿中心囊膜紧密连接成网状、球形、锥 形等;3 同心结构-出多层同心排列的 网格状壳,各层间常有许多针、钩、小 柱相连。
放射虫(原生动物门)
为海生漂浮的单细胞动物,具放射排列 的线状伪足。特征:在细胞质内有一个 几丁质的中心囊(图)。中心囊将细胞 质分成囊外和囊内两部分。囊的表面包 以角质膜,膜上有小孔,使囊内外的细 胞质相互沟通。囊内有核,司营养及生 殖;囊外细胞质常有许多脂肪粒和空泡, 有利于动物的漂浮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