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酶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抗凝血酶Ⅲ(AT-Ⅲ)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之一,负责灭活50~60%的凝血酶和Ⅶa、Ⅸa、Ⅹa、Ⅺ、Ⅻa,从而阻止血液凝固,AT-Ⅲ的抗凝作用占血浆总抗凝活性的50-70%。肝素与AT-Ⅲ结合,可使其抗凝活性增强1000倍。
临床意义:女性妊娠后期AT-Ⅲ明显降低,这是此时易发血栓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老年血栓倾向与此有关。
获得性AT—Ⅲ缺乏,是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见原因,见于肝脏疾病,外科手术后,DIC,应用肝素及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AT—Ⅲ增高见于血友病,口服抗凝剂,应用黄体酮等。
生理差异
❖6个月前幼儿AT水平较低
❖孕期13周后及产后阶段AT水平会有显著下降。绝经期
前女性AT平均水平低于男性
遗传性AT缺陷的诊断:
静脉血栓,且有阳性家族史。需排除获得性AT缺乏:肝,肾疾病,DIC,药物,新生儿。
治疗:
AT-III浓缩物替代治疗。
抗凝治疗:肝素往往不能奏效。口服抗凝药有效。
注意口服抗凝药物(法华林)时,应先用肝素3-7天(防止PC首先降低促进血栓形成),3天后开始口服抗凝药,使INR(国际正
常比值)在2.0-3.0.
溶栓剂治疗:血栓形成<6小时。
预防性治疗:手术,妊娠,分娩时。
长期抗凝治疗:2次以上自发性血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