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瘾原因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1-22

作者简介:

王微(1982-)女,黑龙江海林人,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网瘾原因浅析

微,孙明哲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哈尔滨150080)

一、当代大学生网瘾现状

CNNIC 报告显示,

中国网民中在校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28%,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调查显示,

80%中断学业

(包括退学、休学)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据中国互联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2.98亿人,普及率达到

22.8%,超过全球水平。2008年6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21.9%)[1]

第一。在调查显示中,网络的重度用户序列分为:网络依赖群(11%)、网络商务群(6.7%)、网络社交群(12.3%)三个群体不难看出,越是重度用户,对互联网可能

产生的社会隔离认同度越来越高[2]

从上图可以看出,学生人群是网民的主要人群,年龄在20~29周岁人群是网民中的主力军。

我国大学生年龄基本在17~24岁,处于青春中后期,生理发育已成熟,对性充满好奇,渴望与异性交往,大学阶段相对自由,加上思想活跃,受西方文化和多种媒体如电影、电视、书刊等的影响较多,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网络的开放性与匿名性可以为在网上吸引异性的注意力。获取异性的好感,直接对异性表达爱意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谈情说爱往往就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此外网络上有很多色情内容,网络群体的匿名,开放与便利也成为一些大学生满足性的好奇并从中获得某些生理上的满足,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机会。有些学生由于认知力和自制

力较差,无法正确对待这一看似便利实则危险的生理满足方式,而将其经常化甚至沉溺其中。

二、大学生网瘾原因分析(一)环境因素1.社会因素

学法律的人都知道,对特定的人而言,特定环境的不作为也会造成社会危害。既然网络本身,学校教育都存有“软肋”,即网络运行环境存有问题,那么长官公权力的管理者则应该积极作为,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协同抑制青少年沉迷于网络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笔者考察网吧运营管理的现况,发觉无论是网吧的管理体制还是管理方式,都相对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多头管理难司其职”的现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各管一段”,表面谁都在管,实际谁都管不好。这种只能部门各自为阵的管理体制,致使网吧管理漏洞百出,为违规网吧和无证经营的“黑网吧”提供了生存的空隙。在管理方式上,往往以专项治理为主,这种在一段时间内由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联手对网吧进行大规模整治的办法,在短时间内诚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随着专项治理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网吧违规活动的普遍回潮

事实证明,对网吧的政治,单凭专项治理难以收效,而应加强日常监管。一些专家认为,最有效且最低廉的管理手段是从源头对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关电信运营进行严格要求,按照国家规定,对证照不全的网吧一律不许提供接入服务,并于每天0~8时对所有的网吧停止网络接入服务。同时网络的安全监控软件也要在网吧里安装,一旦有浏览色情和非法网站,便自动掐断。笔者认为此观点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推行。本人主张公权力的管理机关应对受利益的驱使,不惜违反规定,专门在学校周围设立网吧,吸引在校生上网或者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经营者,以及为了留住上网的孩子,提供吃住,通宵经营,帮助孩子逃避学校管理和家长追查的经营者,采取特别监督和管理,扫除违规

摘要:

无处不在的网络使学生享受着便捷的资讯服务,开阔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大学生求知手段和交往时空。但不正确的使用网络习惯,可以使有些大学生对于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形成“网瘾”,从而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

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瘾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网瘾;原因中图分类号:G 4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73-

02

图网民职业结构

J i a o Y u L i L u n Y a n J i u ☆教育理论研究☆

173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论

★★★★

网吧和无证经营的“黑网吧”坚决杜绝执行工作的表面化、空洞化,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为青少年提供优质上网的场所。

2.学校因素

大学生没有中学生那样大的学习压力,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的大学生活使他们有了更多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权。但是,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对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往往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控制。而学校只要学生最后考试及格就行。至于学生平时的生活,学校管理不到位,甚至学生已成网瘾,管理者还不了解。

3.学生本身因素

大学生沉溺网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精历了高考压力之后突然放松,找不到方向、目标,从而被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所诱惑。对互联网大量的信息缺乏判断,选择能力,由此,在虚拟的世界里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惊醒控制,因而一味地沉溺于其中。

(二)自身因素

1.大学生生活的认识误区

新生从拿到录取通知到报道的这段时间比较空闲,家长通常也认为高考都结束了应该让孩子轻松轻松了。于是,这段时间成了空当,学生玩网络游戏不节制,很容易成瘾,进了大学也无法戒除。再加上对大学生活的误解,让学生有了放松的情绪,更难戒除网瘾,多数大学生把网络当成娱乐平台,不少网瘾者折不等下线仅仅是为了将游戏中的某个角色练到更高的等级或为了获得某件高级装备。

2.寻求精神慰藉

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的骤然减轻,就业压力的加重,生活目标的迷茫,人际关系的淡薄,让不少大学生进入网吧打发时间,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不少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对网络的依赖心越来越强,沉溺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产生隔膜,网络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支柱,久而久之,影响了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进而影响健康的性格和人生观的养成。

另外,有些好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并非出于内在的兴趣,而是依赖良好的学业成绩获得各种心理需求,如老师的关注、家长的奖励、同学的钦佩等。他们往往学业以外的无明显特长和爱好,也缺少朋友。这样的好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学习不再是评价一个人的单一标准时,就会放弃学业,一头扑到网络上,希望从网络上获得他想要的东西。

3.自我意识强烈

大学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急于确立自我价值,网络具备平等性、匿名性等大学生追求理想生活方式的特性,切合现在社会表达感情方式、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大学生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只有洞悉网瘾的根源,善于引导,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帮助高校学生摆脱网瘾困扰,才能使其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上来。

4.网络本身的因素

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正是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特别渴望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在现实世界里,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还面临着诸多限制,可是在网络虚拟世界,如网游、社区、论坛,人们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仅可以实现显示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价值追求,道道一种虚拟的价值认可和成就感,甚至于还很容易获得某种短暂的高峰体验,即一种可能是瞬间长生的,要到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甚或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极致的感觉。以网络游戏为例,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可以抛开显示生活中的种种规定,通过按钮为自己重新确定身份、财产、相貌、性别,也可以亲自设置生存环境,不需要任何背景关系和财产准备就可以挑战一切,在游戏中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具体的奖励。这一切对于大学生来说,在现实社会并不容易获得,但互联网上无尽无穷的游戏资源及其提供的机会可以使大学生的虚拟自我实现更加容易,而且还可以通过制作个人主页、担任版主、建立网站等形式强化和扩大自我认同。强烈的个体价值实现欲望与网络提供的相对容易的价值虚拟实现方式,往往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最终患上网瘾。

网络可以相对安全的以比较低的交际成本来满足人们的社会交际的需要。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现实交际的同学而言,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重新塑造一个形象,一个隐藏自身缺点、增加更多优点、能够吸引他人的形象,可以抛开显示生活中的他们对社会交际的焦虑。一些调查研究表明,社会焦虑越高的大学生其网络成瘾的倾向性越高。通过网络聊天、网上交友、组织社团、做论坛版主、博客圈主等人及交往的行为,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释放心理压力的要求,而且在精神交流中获得人及交往的快乐,由于网上身份的隐秘性强,人们在从事网上活动的时候安全需要也同样获得高度满足,甚至于较显示世界的复杂来说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群体,获得集体的归属感,网上人与人更容易开开心灵之窗,直抒胸臆,达到显示世界无法企及的情感需要的瞬间满足。相比较而言,现实生活中在一个人需要倾诉的时候确有很多顾虑,交际成本明显增加。因此很多大学生更愿意在网上表现自我真实的内心世界,寻找感情寄托。此外,网络成瘾同人们企图通过网络虚拟世界获得社会支持也存在着显著相关的关系。网络虚拟世界里,人们获得社会支持可能较之现实生活要丰富得多,一个在现实世界的无名小辈可能因为文采或者口才卓越而在网上得到更多的尊重,一个现实世界的文弱书生可能由于在网络游戏中英勇善战而获得虚拟世界的认可和崇拜,一个网友中的高手可能会得到现实世界无法得到的“万人景仰”,从而虚幻地满足了其内心获得尊严的强烈需要。

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意识流环境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引发出人们各种潜在的欲望和需要,上网时间越长,自我克制的能力反而越容易丧失。强调个性需要、忽略社会责任,强调现时满足、忽略道德底线的基本要求,最终导致和现实的矛盾冲突。当网络成瘾时,网络世界对个体精神的满足从最初的逃离现实转向在虚拟世界建立了一套与现实越来越格格不入,周围的观景也已否定的态度看待网络世界的价值实现,形成内心焦虑,进而出现沟通交流的障碍,最终表现出非常典型的社会疏离等特征。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ht t p://w w w.int ernet w orldst at ;对比的其他国

家和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2008年6月底数据。

[2]中国互联网[C N N 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9.

(责任编辑/王丽君)

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